第九十五章 湧泉相報
字數:5171 加入書籤
齋戒三天,朱允熥也要開始正式的祭祖
明皇陵和孝陵是同樣的規製,甚至是石象生數量之多、刻工之精美為曆代帝王陵之從規模上來說,甚至是超過了孝
朱允熥一身祭服,自然是格外的莊
在皇陵前,一塊高大的石碑立起,皇陵碑高接近七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條大螭,刻工精中下部篆書《大明皇陵之碑》,下為雲
‘孝子皇帝元璋謹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堂.’
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在碑文當中,記述了他自己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統一全國的全過程,闡明昌運興盛的道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出身就是淮西布衣,當年父兄餓死,甚至連棺材都買不也毫不諱言自己當初當了和尚、在外流浪三年托缽行
此前也有一些文臣大儒寫過碑文,但是老朱覺得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所以一改曆代帝陵碑刻粉飾誇功、諛墓不實的惡秉筆直書,曆述家世實情與戎馬生
我朱元璋就是出身淮西布衣,祖上就是世代種田的農父兄被餓死了,我四處飄零、投身紅巾軍,這才得了天下!
我祖上不是什麽程朱理學的朱熹,我不是什麽天命所歸,隻是一個窮苦人家、搏命得來的社稷!
朱允熥看著皇陵碑,文武百官等人自然都是在他身後安靜跪
許久後朱允熥才起身,朝著陵丘而
其實在皇陵這樣的地方,是有著祭殿,這也就是正殿但是朱允熥沒打算去祭殿,既然來祭祖,不能隻是走個過
看著陵丘,以及仁祖淳皇帝、仁祖淳皇後的墓碑,朱允熥朗聲奏告,“臣朱允熥,叩拜曾祖皇帝陛下!”
身後的安慶公主以及一眾文武百官,也都紛紛跪
五拜三叩首之後,朱允熥忽然放聲大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哭什麽,可是一個個的也不敢問,甚至一些文武官員也都是在暗自垂
痛哭一場後,朱允熥對安慶公主和寧國公主說道,“大姑、小姑,你們去祭殿”
安慶公主連忙說道,“允熥,這不合”
“沒什麽不合適”朱允熥坐在蒲團上,說道,“我和曾祖、曾祖母說說大伯祖父這邊,我還得向他奏報寫事”
這一下安慶公主和寧國公主也不好說什麽了,隻能帶著文武官員去祭
“祖父當了皇帝,現在咱大明越發富強真不是我給他老人家誇功,定鼎天下不說,收複燕雲十六州、收歸雲貴,這都是功在千秋的事”
朱允熥一邊在給陵丘培土,一邊嘮叨
“雖說現在有人牢騷他殘暴,我覺得這也是亂世用重典,以後肯定要寬仁一他老人家要是不用重典整治風氣,以後我們這些兒孫也不好治理江”
“曾祖、曾祖父,你們看到了我爹娘,也都要照顧一番他們都是孝順的性子,估計也吃不了真要是有管家的事情,我祖母厲害著呢,你們就享享”
“我們家現在厲害著呢,祖父當皇帝不用我二叔、三叔、四叔,都是萬裏挑一的悍將,五叔現在立誌當個植物學家、醫學六叔在荊楚也好,鎮守一方不說還打算多開墾良還有十一叔,蜀地他在鎮守開”
“我們朱家的孩子都是有本事的,就不用操心我們”
“曾祖,伱到時候和大伯祖父說一大伯早些年犯了錯,鐵柱兄長呢也是不學靖江王還是留給讚儀的,不能讓大伯祖父的香火斷”
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朱允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皇太孫,隻是一個晚輩在祭祖而
要說不合體統的地方肯定是有一些,因為按照朝廷有些製度,祭祖等事情就是要一板一每一步、每一句話,都是有模板
可是這位皇太孫偏偏不是那樣,和普通人家的小子沒什麽區別,而其他人也隻能幹瞪
在給朱五四磕完頭後,朱允熥轉身朝著大明南昌王墓前走去,規規矩矩的磕
一些文武百官在遠處看了心裏頭直跳,理論上好像是沒問可是要挑毛病的話,南昌王隻是皇帝的兄長,皇儲用不著磕
“大伯祖父,你看到了鐵柱兄長的話狠狠的打,他實在是不成”
“祖父一直記得你的恩德,所以我們現在好好的教讚儀,讓他當個賢您千萬不要怪罪祖父對堂伯嚴厲,過幾年我把堂伯遷回來,可以嗎?”
當年遭災的時候,老朱的父母餓死,一起餓死的還有他的大哥朱興
天可憐見,那時候老朱家說是兄弟四個,可是老三早沒老二身體弱,老四這個幼子年齡但是偏偏餓死的,就是朱興隆這個老
還不是因為老朱家老的有老的的樣子,小的也是有小的模
朱興隆寧可自己餓著,也要照顧妻兒、弟弟,所以體弱多病的二弟活著,正在長身體的小弟活著,正直壯年的他卻撒手人
老朱這麽些年一直極度重視親情,不是因為小時候親情缺單純的就是因為小時候雖然家裏赤貧,可是一家人無比和睦,有著這樣的榜樣,他自然重視親
安慶公主看了半天,才走過來,“允熥,差不多”
朱允熥抬起頭笑了笑,“嗯,知道”
隨即朱允熥說道,“小姑,拿些酒過大伯祖父一輩子也沒喝過什麽好酒,我陪他喝兩”
安慶公主連忙勸道,“允熥,你此前又不飲”
“沒”朱允熥笑著說道,“今天該喝,就喝兩”
朱允熥要是強起來的話,安慶公主是沒辦法的,甚至老朱可能都有些沒法所以朱允熥現在要喝酒,安慶公主也隻能讓人送點酒過
朱允熥確實隻是喝了兩杯,一杯敬朱五四,一杯敬朱興
盛大的祭祖結束,朱允熥看著劉大問道,“先義惠侯陵寢在哪?”
劉大趕緊跪下說道,“回殿下,在皇陵左側三十”
“帶我過”朱允熥笑著開口說道,“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義惠侯大恩,朱家子孫不敢忘卻!”
劉大趕緊跪下,惶恐的說道,“殿下,這都是臣父本分!”
“不是本分,是恩德!”朱允熥連忙攙扶起來劉大,說道,“當年我朱家世代為你伯父種田,他還是不給我家半尺地埋葬先人?還是先義惠侯開恩,我家先人才能安”
劉大也沒有想到啊,當年他的父親一時心軟,結果後世子孫福澤不
至於劉大的大伯,就是老朱小時候放牛、和湯和等人惦記著劉家小姐的劉估計現在劉德的子孫要痛罵了,要不然義惠侯怎麽可能是旁落啊!
劉大繼續說道,“殿下,此前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他們也都曾去過”
“那是我朱家人該做的,我也該如”朱允熥笑著說道,“義惠侯,你就別為難我”
劉大這才歡天喜地的帶著朱允熥等人出發,要說在鳳陽這邊最為尊貴的陵寢自然是皇陵可是時不時會有太子、親王來上香的,也就隻剩下義惠侯劉繼祖
磕頭跪拜肯定不行,但是朱允熥上柱香絕對沒問
仔細看了看,朱允熥說道,“先義惠侯大恩大德,朱家子孫不敢忘這樣吧,皇陵署即刻建碑,我回京後親撰碑文,以彰先義惠侯大恩、造福鄉”
劉大感激涕零,他的老父親留下的恩德太大了,劉家子孫有著是真的福澤不
“世”在祭拜劉繼祖後,朱允熥親熱的扶著汪文的胳膊,“帶我去看看曾祖”
汪文立刻說道,“殿下,臣豈敢攀附皇親!”
朱允熥正色說道,“怎麽就是攀附皇親了?祖父都說了,曾祖母是幹娘,難道還能讓她老人家不認我這個曾孫?”
汪文惶恐不安的說道,“殿下,吾家所受恩德太大!”
“那也是應該,要不是曾祖母和伯祖父大恩,祖父當年也沒處謀”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不怕世伯笑話,我還想著親上加若是世伯有嫡女,待我成年後迎進宮如何?”
這一刻的朱允熥恍如政治生物,不管是祭拜義惠侯劉繼祖,想著要刻碑立傳,或者是現在想著要納汪文的嫡女為妃,實際上也都是一種態
這一切都是做給天下地主看的,不隻是要讓那些地主們想著要造福鄉梓、福澤後同樣也是在彰顯著老朱家的人知恩圖報,堪稱天下表
汪文立刻跪下謝恩,太孫妃他是不敢但是如果他的女兒爭口氣,以後誕下一個皇子,那也是親王啊!
安慶公主和寧國公主對視一眼,兩個人心照不
侄兒還是有本事,收邀人心之類的手段,也越發熟悉
雖然有些政治因素,可是朱允熥也確實認為有些事情該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也一直認為這是天經地
不管是劉繼祖還是汪幹娘,他們當初所做的事情確實對朱家有大所以就算是他們不在了,福澤子孫也是應
作為大明朝的皇儲,更要記得這些恩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