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對峙
字數:5185 加入書籤
讀書人有著讀書人的骨氣,文官有著文官的一些立場,他們可沒有那麽容易變
趙勉等人再次送來名錄,會試中榜者的名單基本上是送到了他的跟前
還是一人未改,還是一字不變!
這就是趙勉、劉三吾等人的立場,他們看起來根本就沒有將朱允熥這個皇太孫的一些要求放在心
看著手裏的名錄,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來,“也對,要是他們輕易改了,就不會是這些人的作風了!”
曆史上的南北榜案,老朱將主考、副考幾乎都殺了,負責複核的也隻有兩個人沒有被殺、被流
原因就是老朱三令五申,要求增加北方士子的人數,其他人一概不理,他們堅持認為北方士子的文章不足以入
隻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此二人得免的原因,是他們在複核試卷後,開列出的中榜名單上有北方士
洪武皇帝的話他們都不在乎,更何況朱允熥這個皇太孫
還是一個過往名聲不好,過去一年幾乎一直都是被文官擠兌的皇儲,那就更沒必要多在乎
常升像往常一樣,雖然最近這些天大部分都是坐衙,隻是偶爾回府,但是今天他需要回到開平王府
可是南方的學子們不願意了,那些北人開始吵鬧,動搖的就是南人的利益,南方士子當然恨不得朝堂上所有的官職都是南方人占據
一群放在州府也都是有頭有臉的舉人此刻跪在常升的馬前,大聲疾
舉人的身份看起來已經非常風光了,可是哪裏比得上進士啊!
主考官舞弊、索賄,劉三吾這個朝前遺臣和宿儒也是居心叵測,種種消息傳的也是有鼻子有
甚至到了那時候,這樣的衝突和矛盾會更加的激化,要是沒有一個掌控力十足的皇帝,這樣的衝突可能會使得大明實質上的被劃分為南
在一些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南方士子們也開始行動起來
北方的士子們開始活躍起來了,他們也確實鬧出來了一定的動
北方士子鬧了起來,他們開始攔著一些官員的車駕告狀,開始有人組織聯名上疏,由不得這些人不在乎,因為這關係著他們的前
都說這一科隻取南方人,聽說主考官偏袒南方人,北方人憤怒情有可可是這些南方士子們,一個個心裏開心著
常升心裏一跳,隨即立刻喊道,“呈上奏狀,本公為你們做主!”
他可是侯爵世子,是當朝駙武定侯是洪武皇帝的心腹,而這位駙馬據說也頗受皇太孫的信
“趙勉偏私南方人,還請國公為我等北方士子做主!”
北方士子們沒辦法淡定,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榜,可是各種各樣的消息鋪天蓋地,都說這一科不會有北方人可以中
“還請開國公為我等做主!”
在武定侯府前,郭鎮看著圍堵哭訴的讀書人,此刻儼然就是一副禮賢下士、平易近人的姿態,仔細的在詢問著這些北方士子的訴
現在他們不提前將這些隱患給解決,接下來勢必也是要爆發出來這樣的衝
騎著高頭大馬帶著護衛朝著府邸走,忽然前方衝出來一群士
開始指責北方士子學藝不精就開始胡攪蠻纏,認為這些北方士子挑起來了地域之
“開國公,趙勉等人以陋卷進呈,有意打壓我等北方士此等欺君罔上之輩,還請國公鋤奸!”
可是對於老朱和朱允熥來說,他們也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哪怕大明開國近三十年了,地域之分還是在很多人心裏根深蒂固的觀
老朱和朱允熥還是一副沉默的姿態,他們早就知道這一幕肯定會出出現這一幕,也算得上是在他們的激化下開始徹底的爆發
“我是沒法子”朱允熥拿著蔣瓛等人送來的密報,自嘲說道,“幾百年後還有地域之爭,還有一些地圖炮,現在就更沒法子”
下一刻朱允熥目光淩厲,“大明的疆域是大一統,南方人和北方人都是大明子民,都是漢人!誰要是敢在這件事情上阻礙大局,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梅殷也在行動,因為登聞鼓忽然間響了起來,北方士子要告禦狀了!
登聞鼓可不是擺設,登聞鼓源於魏晉南北朝時
而到了大明朝,老朱設有專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訴,皇帝親自受理,官員如有從中阻攔,一律重
今年就發生過一件事情,於州郡小民因鄰裏糾紛等瑣事興獄訟,越訴於所以老朱也是被氣瘋了,規定戶婚、田宅、鬥毆的,則會裏胥裁決;事涉重大的,才許告於
對於一些越訴的行為,也是需要打壓一二要不然雞毛蒜皮的事情,一些百姓就敢敲登聞
也是因為百姓現在都明白《大誥》的含金量,大約是五六年前,常熟一個百姓將一個為非作歹的胥吏綁了,一眾百姓押著這為非作歹的百姓上所以現在的大明,時常在一些官道上看到百姓押著官員上京告
如果有阻攔的話,此前有地方官阻攔,結果被查出來結果就是被族誅,膽敢阻攔百姓伸冤的,老朱可不客
負責管理登聞鼓的禦史立刻去接案子,要開始準備前期的工作
而新的一天開始,朱允熥早早的來到了朝堂
“啟奏陛下,昨日有士子鳴登聞鼓,狀告尚書趙勉徇私舞”
老朱揉著眉心,說道,“趙勉,你有什麽話要說?”
趙勉趕緊跪下,大聲喊道,“臣冤枉!”
朱允熥這個時候也主動站出來,說道,“陛下,孫臣聽聞是北方士子認為今科會試有舞弊之嫌,街頭巷尾皆傳言今科登第者全都是南方”
老朱看向趙勉,問道,“愛卿,可有此事?”
趙勉立刻大聲辯白,“回陛下,臣冤枉!今科會試,臣等中正公允,並無舞臣以為,傳聞不可此乃一些刁民蓄意構陷,意圖裹挾民意!”
朱允熥就開口了,說道,“趙尚書,我這兩天也看了送上來的中榜者名錄,北方人不足兩成,這是什麽緣故?”
趙勉更加底氣十足的說道,“回殿下,臣等閱卷後眾評,定下文章上佳者中北方學子文理不佳,且有犯禁之言,故廢黜、落榜!”
文官集團很多人在對視,在小聲議論
其實現在朝堂上也有一些北方的文官,隻是相比起南方的文官集團,北方文官不管是官階還是數量,這都是處在明顯的下風,這是不爭的事
朱允熥就再次開口,問道,“朝廷此前一舉收複北地,難道還不如前元時的教化了?”
不得不說朱允熥的話有點重了,可是這些話似乎也唬不住一些
趙勉正義凜然的說道,“回殿下,臣忝為今科主考,隻看文章、不看出文章上佳者入榜,方能為朝廷遴選良才!”
這時候也有幾個官員陸續出班,看起來也都是在支持趙勉的這些觀點
既然是會試、掄才大典,那自然是要看文章
朱允熥氣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隨即默默的退到一邊,好像是被懟的無話可說
老朱頗為煩躁的說道,“詹徽,你為吏部尚書,咱命你複添北方人四十,以此堵住悠悠眾”
詹徽立刻出班,他可是名義上的文官之首,“啟奏陛下,臣不敢奉旨!臣以為掄才大典,當以擇才為重!”
“夠了!”老朱勃然大怒,起身罵道,“一天天的盡是亂糟糟的事!增添北方士子,就這麽辦了!文理不佳,他們能中舉,豈能是文理不佳、滿紙荒唐言?!”
看著拂袖而去的皇帝,詹徽內心有些打他覺得添幾個北方人好像也行,可以讓皇帝不再計較這些事
可是詹徽忽然間也覺得自己好像也無路可退,如果他退縮了,他在士林的名聲就毀到了那時候,趙勉等人也會和他形同陌路,這些南方的文官們都會鄙視
早朝就這麽不歡而散了,在早朝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也再次被有心人給傳播開來
沸反盈天談不上,可是這一次的會試顯然是朝著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方向在發
朱允熥到了武英殿,笑著說道,“詹徽現在沒得選,他遞上貢生名錄的那一刻,就是他掉腦袋的時候”
老朱看著朱允熥,含笑問道,“你前年見著他的時候就是吵著要砍他腦袋,現在也算是如願”
朱允熥總覺得這話有點不對,砍人腦袋怎麽就能是‘如願’?
不過想想看,詹徽也是‘多活’了一如果不是朱允熥,詹徽去年就要卷入藍玉案,被朱允炆給砍了腦
所以詹徽的命數也算是注定的,是要被皇太孫砍腦袋
“兩個尚書,一個翰林學士,也就夠”朱允熥開口,說道,“就不株連太多,其他人該貶官的貶定下下一科分為南北榜,在朝堂上定下南人北官之製,就差不多”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感慨說道,“你看著狠辣,還是比咱心善!”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