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不是要削藩

字數:4993   加入書籤

A+A-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正式開始觀政,不想此前隻是辦事、學習,而現在直接走上台
    新的一天開始,朱允熥早早的就起床,然後趕往奉天
    看了一眼亂糟糟的百官,朱允熥咳嗽一聲,身後的隊列開始有序起
    在上朝後,百官開始爭先恐後的匯報一些情況,這也使得朱允熥有些不太滿
    忽然間他上前,開口,“啟奏皇祖父陛下,孫臣有本”
    老朱笑著開口,“”
    “自皇祖父陛下即位以來,屢命儒臣曆考舊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喪祭之儀、服舍器用之製,各有等差,著為條格,使知上下之”朱允熥一邊歌功頌德,一邊說道,“然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謀為不軌,僭用黃羅帳幔,飾以金龍鳳再有勳貴不法,家奴至於數百,馬房廊房悉用九五間”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眯著眼非常受用,百官心裏就不是滋
    朱允熥開口,繼續說道,“孫臣請旨,官民服舍、器用等第,編類成書,申明禁製、不得僭越!”
    老朱頓時高興了,對朱允熥說道,“太孫所言甚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尊禮法難有教禮部尚書,汝等協助皇太孫理好規”
    朱允熥也是連連點頭,“我想著一個是吃飽喝足,還有就是生老病五叔這一點好,他喜歡修書,這都一年多我們朱家說不定要出一個杏林聖手,和扁鵲、華佗齊”
    因為此前大明的朝堂就是如此,基本上是一樁事情商討完畢立刻就是下一誰能先奏報,或者是誰一直拖著等等,完全就是看臣子們
    老朱就更加欣慰了,“是這個理,隻要田多了、糧食多了,百姓的日子才好都吃飽喝足了,那江山才算穩都能踏踏實實的過下去,誰還去造反?”
    而現在看到太孫在朝堂上持續高光,常升這些太孫黨哪能不開心
    朱允熥回答說道,“回陛下,孫臣以為當規範諸司奏事次不能剛在商議邊塞軍事,下一個就是刑部奏案,然後通政司又來摻”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也是祖父偏愛,這些事情都讓我來做,這才能立”
    老朱笑盈盈的看著朱允熥,問道,“聽人說你打算修書?”
    下朝後老朱將朱允熥叫到武英殿,“今天早朝的時候做的好,威信就該如不能隻是靠殺人來立威,你得做了事情才能讓人心服口”
    老朱開心,站在勳貴班列當中的常升、藍玉等人也都是眉開眼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太孫黨,去年朱允熥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升等人心裏也憋
    儲君就應該有儲君的樣子,雖然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這是老朱對朱允熥的偏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是這位皇太孫沒能發現一些不足,沒有提出一些比較有見地的建議,皇帝就算是硬扶,那也難以讓人心服口
    老朱仔細想了想,開心說道,“還是太孫思慮周全,朕上朝二十餘年還未想到這這事還是太孫來辦,隻是奏事首為都督府,軍國大事不得馬”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愣了一下,百官也愣了一
    “能看出來問題,這也是個本”老朱笑盈盈的開口說道,“這兩樁事情不要隻是想著勳貴,還是要召文官多商你不喜歡文官,隻是也不能就是靠武夫治”
    朱允熥又說道,“孫臣上朝以來,屢屢發現百官奏事毫無規百官奏事,也都爭先恐後或者察言觀色,孫臣以為這樣隻是浪費工”
    說到底就是大明的規矩在不斷的完善,可是開國初期就是這樣,很多的禮製還有空
    對勳貴自然需要重視,可是不代表認為這些人就是可以做好所有的事
    雖然這都不是什麽大事情,可是看到朱允熥的如此表現,老朱自然非常的開
    “是打算修書,弄個武苑教兵法之類的就算了,那是該做的事”朱允熥也說道,“怎麽說也是要想著民生,以農為本的道理我還是明”
    朱允熥連連點頭,對於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清楚,根本不需要老朱多提
    任亨泰等人立刻領命,至於朱允熥說的這些事情,他們也都覺得有些必
    老朱就問道,“太孫,你是什麽意思?”
    “他沒那個本事!”老朱更加開心,說道,“他要是能修個醫書,讓百姓認識些草藥、能找準草藥、對症下藥,那也是他的功”
    其實朱允熥也不是很看好他的五叔成為杏林聖手,可是如果能夠主編修出來一部好的醫書,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功德了,這就值得肯
    老朱就說道,“這些事情要抓緊,現在算是看到了些天下大治的樣子了,以後人肯定越來越多,糧食也要越來越天下太平了,百姓就想著多吃些、吃好一”
    這一點朱允熥也非常的認可,人的追求總是在不斷提升
    以前是亂世、朝不保夕,那自然期待著不用打現在安居樂業了,就想著要更進一步國泰民安、吃飽喝再然後呢,開始有更高的追求才
    “我明白,這不是在想法子”朱允熥就說道,“我也不是整天就盯著五軍都督府,還是想著民”
    老朱擺擺手,說道,“好了,你心裏有數就咱這幾天再幫你觀視朝政,事情要做好了,咱也能歇”
    朱允熥覺得有些不對勁,怎麽好像就是要我來主持早朝一樣了?
    不過看看老朱的樣子,朱允熥也於心不忍,都快七十的人了,每天起早貪黑的不說,大事小事也有一大堆,年輕人都吃不
    回到文華殿,就接到奏報說是許觀求
    許觀現在也是升官了,已經是正四品的府丞了,僅次於正三品的府
    見到朱允熥後,許觀說道,“殿下,增建酒樓選址已經完成”
    朱允熥微微點頭,此前就建了十座酒樓,但是這還不隻能說天子腳下比較富庶,還要繼續
    朱允熥看了看選址,說道,“將應天府圖誌編堪好,京城山川、地裏、封域之沿革,宮闕門觀之製度,以及壇廟、寺宇、街市、橋梁之建置更易,一一都記”
    來一個首都的地圖,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
    也不需要擔心泄露軍機等等問題,因為有些東西沒有那麽機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回去後找人商議一下,前些年用重刑是應意在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以後那些黥剌腓劓閹割之刑,不許再用!”
    許觀立刻跪下,激動喊道,“殿下英明!”
    在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要說嚴刑峻法也是應該,有些刑罰也不可能廢可是有些刑罰,該禁還是要
    黥剌腓劓閹割之刑等,基本上是屬於奴隸製五
    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掉手腳、閹割等等,這也就是朱允熥準備給廢黜掉
    這些基本上也是針對於普通的百姓、罪犯,真要是有些大罪就斬首、淩遲等
    朱允熥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這件事情辦妥之後,令你去西安主政一方,伱覺得如何?”
    許觀愣了一下,本來他覺得以自己的仕途,應該是接手應天府之後再入朝為朝怎麽現在好像殿下的意思,是先要外放?
    不過許觀還是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臣謹遵令”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知府就算了,你也是正四品去了西安,就是從三品的左參政吧,京官下去到底是要升遷一點的”
    許觀不說話,也不懷疑,自從吏部尚書詹徽被處死之後,現在朝堂上沒人敢提吏部尚書空現在有兩個左右侍郎在維持著吏部的正常運轉,實際上吏部的大權在皇太孫手
    文官是被拿捏的死死的,升遷考評等等,現在基本上都是這位太孫殿下在決
    “去了西安之後,盯著點秦王”朱允熥直接說道,“我那二叔這兩年還算好,不禍害百姓,就是關起王府大門就在府裏暴虐無你們呢,到時候該奏報奏報、該彈劾彈”
    許觀立刻心驚肉跳,不過也覺得這件事情他責無旁
    在外界看來,許觀就是皇太孫朱允熥手底下的第一個文臣,雖然官階不算高,但是被重用
    明擺著讓他曆練、接管都城,這樣要是不被視作心腹,那就談不上什麽真正的心腹
    而那些藩王們做了些什麽,很多人也都是心裏有數
    看著許觀,朱允熥認真說道,“秦王隻要不擾民,你不用去我是讓你去看看他王府的事情,不是要削藩、不是要你去逼迫、羞辱,可明白?”
    許觀雖然心頭一跳,不過還是趕緊表態,“臣明”
    “明白就”朱允熥笑了笑,對許觀說道,“就這樣吧,先在應天府這邊好好的把差事辦好,然後再去西”
    許觀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手頭上的事情必須要做太孫殿下有雄圖壯誌,這些臣子們可不能拖後腿!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