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讀研深造
字數:550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 !
張芳芳看著孩子一天天在長大,自己卻一天天在變老,所學的知識也在開始老化,她心裏著急。於是報考研究生,提升內涵。
張芳芳清楚,決心好下,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人到中年,你想靜下來學習新知識,那得需要毅力和耐力。
但張芳芳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知識女性,她不想就這樣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而是想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走向新的領域。
張芳芳把自己想考研究生的想法告訴了王豆豆。
王豆豆說,“你這想法不錯,但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毅力和決心啊。學習就跟登山一樣,要一鼓作氣,如果爬到山的半中腰就下來了,那就等於半途而廢。”
張芳芳說,“我既然選擇了考研究生,那麽我就已經做好思想準備,,再大困難,我都 克服它,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一個人明確了奮鬥的目標,就會為了這個目標而作出努力。張芳芳在電信局技術部工作,負責自動化程序編程。這是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如果混日子,把原來程序複製,那麽也能過得去。如果想研究提高,增加功能,就得創新,創新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但張芳芳清楚,如果長期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用不了幾年,自己的知識也得淘汰。張芳芳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決心報考某大學自動化係的研究生。
張芳芳擠出業餘時間,刻苦學習,用了兩年時間的準備,順利考上北京一所大學的自動化係一名研究生。
張芳芳上的是脫產學習研究生班。
她坐飛機去了北京。
她姥爺和姥姥住在北京。
姥爺叫李崇建,畢業清華大學建築設計係,在全國建築設計行業頗有盛名,雖然80多歲的人了,但精神矍鑠,精氣神很足,還要在擔任某家建築集團總公司建設計名譽顧問。
她姥姥是某大學的物理係教授,雖然退休多年,但她仍然時不時地回母校為物理係學生講課,可謂桃李滿天下。
她舅舅是東方大學的文學係教授。
張芳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從小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因此從小給她種下了讀書的種子。
李崇建聽到外孫女考上了某大學自動化係的研究生,心裏非常高興,因為在他看來,讀書人家的孩子,最終就應該選擇讀書,讀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外孫女兒考到北京某大學係自動化係,那麽他就可以和外孫女見麵交流了,了解一下女兒的情況。
張芳芳到學校報完到,就去了姥爺家。
李崇建見到外孫女張芳芳,非常高興,聊起了家常,便問,“你爸媽搬到安東市,生活還習慣吧。”
張芳芳說,“剛開始有點兒不習慣,後來慢慢就習慣了。畢竟在這個城市生活了5年,她們不習慣也習慣啦。”
李崇建又問,“你爸媽現在做什麽呀?”
張芳芳說,“帶外孫、外孫女兒啊,也沒有做啥事情。”
李崇建說,“現在孩子送幼兒園了,空閑的時間多了,應該為社會做一件事情啦。你爸媽都是老師,退休了,繼續當老師還是蠻好嘛。”
“不知道他們還能不能當老師了,還有沒有這個積極性?”張芳芳看著姥爺說,“我爸我媽教了一輩子書,如果發揮餘熱,當老師應該沒有問題。不過當老師也很辛苦,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幹得下來呀。”
李崇建說,“我在安東市有一個學生,在這一個民辦中學擔任校長。他那裏缺少有經驗的老師,前幾天還讓我給他們介紹退休的教師呢。你爸媽願意幹,那就好說話了。他們學校,對特聘的教師,工作時間上,不可能像正常的老師那樣實行坐班製,而是實行彈性工作時間,不必每天都去,工作就是培訓年輕教師,在業務上作指導。”
張芳芳聽了很高興,“這個工作,我爸媽當然可以做啦。彈性工作,不用坐班,每周去幾次,其餘時間在家,這個工作很適合他們啦。”
李崇建說,“人老了不能閑在家裏,有個事情做一做,精神會感到充實,精神充實了,病就少了。當然額外還有一筆收入嘛,可以添補家裏用嘛。”
張芳芳聽姥爺這麽一講,覺得姥爺講得有道理,便讚同道,“是這樣的。人老了還是得有一點事情做一做,否則閑在家,時間長了也會做出病的。現在兩個娃娃都上幼兒園了,中午晚上托管在幼兒園,晚上接到家裏。我爸媽就沒有多少事情了。趁著這個時段,讓他們找一點事情做一做,是有必要的。”
李崇建說,“我就是這樣考慮的。你寒假回去給你爸媽說一說,如果他們同意話,我就給這個民辦校長打個招呼,開春他們就可以到學校工作了。”
張芳芳說,“好的,我先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爸我媽,讓他們有個思想準備。”
李崇建說,“可以。讓你爸媽提前知道這個消息,讓他們做一點準備,這樣挺好。”
張芳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永勝和李安娜。
張永勝高興地說,“這個消息太好了。現在白天孫子、孫女不在了,閑在家裏挺難受的。有個事情做一做當然好了。我們當老師幾十年,有這方麵的教學經驗,再複習一下,就可以工作了。”
張芳芳說,“好的。我告訴姥爺姥姥。“
張芳芳上了自動化係研究生班。她的導師是安衛國,在自動化專領域頗有建樹。
張芳芳安心讀書,很快進入了角色。雖然也想孩子,但是為了完成學業,她也隻好忍痛割愛,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張芳芳隻能在晚上,和王豆豆在手機上視頻,看一看兒子和女兒。
張芳芳對王豆豆說,“我不在家,你要照顧好你自己,晚上不要學習得太晚,人到中年了,各種疾病會找上門。我在這裏一切都好。星期天就到姥爺姥姥家或者是舅舅家,在他們那裏吃飯,時間過得很快。”
張芳芳因為是脫產學習,過著學校的生活,張芳芳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王豆豆聽了,很欣慰,“芳芳,你很努力呀,人到中年了,你還會這樣拚命的學習,你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呀。我是一直在讀書,你是生的小孩後,就沒有時間學習,現在重新坐到教室,讀書的心情,是不是不一樣啊?”
張芳芳說,“那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記憶力差了。過去上大學的時候,記憶力非常好,書看幾遍就能記住了;現在要看十幾遍,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我隻能用笨鳥先飛的精神,不斷地重複學習,才能趕上其他學生。如果我稍微放鬆,就可能名落孫山,所以我的壓力也很大,每天是教室、圖書館、食堂三點成一線,幸好我的導師安老師很開明,經常給我開小灶,不讓我做的雜事,這樣我的精力有了保證,學習效果也不錯。”
王豆豆聽張芳芳這麽一說,心就放下來了,“學習隻要在狀態,就能學進去,就怕是學習不在狀態,那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學業上的佼佼者,一定會取得優異成績的。”
張芳芳聽到王豆豆的鼓勵,心情開朗,便說,“有老公的鼓勵,我一定會完成學業,而且要成為最好的學生。”
王豆豆笑著說,“我期待你勝利歸來。”
一個學期很快結束了。
張芳芳回到了安東市。
王豆豆見張芳芳回來自然是非常高興。兩個孩子見到媽媽回來,都撲進了她的懷裏,在張芳芳麵前撒嬌。
王安寧問張芳芳,“媽媽,你還去不去北京上學了?”
張芳芳低頭吻著兒子的臉蛋兒,笑著說,“還要去呀,上學怎麽能半途而廢呢?”
王晶晶親吻著張芳芳的臉,“我不要離開媽媽,我要媽媽陪我。”
張芳芳聽到女兒的這個話,心裏不是滋味兒,因為孩子太小,需要母愛,但她卻為了事業而選擇讀研生活。
中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的。他們一方麵要承擔家庭的責任,一方麵又要追求事業的成功,那麽隻能二者選其一,割舍親情而完成學業。張芳芳就是以這種心態讀研的。
張芳芳去了父母家,告訴了姥爺為他們安排的工作的事情。
張芳芳問,“你們思想上做好準備了沒有?能不能幹下來?”
“應該沒有問題。”張永勝看著李安娜說。
李安娜笑著說,“當了幾十年的中學老師,教學經驗應該沒有問題,再說不用坐班,我想,我們是能幹下來的。”
張芳芳說,“你們掙的錢,你們就自花在自己身上吧。幹上幾年,拿這個錢,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旅遊吧,看一看外邊的風景,享受晚年的生活吧。”
張永勝笑著說,“我和你媽也是這樣考慮的。最多幹上5年,掙上一些錢,加上退休工資,我們就可以到全國各地轉一轉、看一看了。”
張芳芳說,“人老了就是應該這樣。有錢就要懂得消費,會消費,不能人老了,月月跑銀行存錢,那樣就沒有意義了。再說你們工資也花不完嘛。你們就不用為我操心了。”
李安娜笑著說,“該操心還得操心,這就是做父母的責任。說是不操心,到時候還得操心嘛,當然我們會考慮你的建議,五年後就到全國各地旅遊去。”
這個民辦中學叫育才中學,校長是岑愛才,畢業於上海一所重點示範學院,畢業後來到這家民辦學校,通過十幾年的努力,當上了育才中學的校長。
李崇建曾經是他的恩師,所以他非常感激李崇建。恩師介紹女兒和女婿過來,他自然就會安排好他們的工作。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學校需要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帶教年輕的教師。
剛好張永勝和李安娜符合這個條件,也就順理成章地特聘任為學校的資深教學顧問了。
岑愛才說,“張老師,李老師,你們每周來校三次,任務是給年輕老師作培訓,兩個課時,工資待遇7000元。”
張永勝和李安娜高興地說,“那就謝謝岑校長了。”
“不用客氣。這是學校對特聘老師的薪酬規定。“
張永勝和李安娜開學後,就高高興興地在育才中學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