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天倫之樂

字數:521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 !
    張永麗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安東市,讓父母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人老了,不圖什麽,就是圖兒孫滿堂,家庭和睦。這是每一個老人的心願。
    張永麗的父親張大偉雖然是83歲了,但精神矍鑠,嗓音洪亮,說話底氣很足,因為他從小喜歡鍛煉,喜歡跑步,所以,身體素質好,又很少生病,比同齡人看起來還顯得年輕幾歲呢。
    張大偉喜歡書法。為了節約紙張,鋸了一個三合板作為練習書法的黑板,在三合板上塗上黑色墨汁,改變三合板顏色。他找了一個馬口鐵皮小桶,裏麵泡上黃泥巴,用黃泥巴水當墨汁,在黑板上練習書法,每天寫500個字,常年堅持。 等到他認為自己寫的還可以了,拿得出手了,這才買來宣紙,慢慢地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大偉習臨摹過柳公權,顏正卿,歐陽詢和王羲之書法字帖,學到了他們的書法,慢慢有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參加市書法協會舉辦的老年人書法比賽,他獲得了二等獎。
    回來後,他更加勤奮練習書法,書法技藝又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交了許多書友,大家相互切磋,書法技藝又得到了進步。張大偉積極性更高了,參加全國老年人書法比賽,獲得全國書法比賽銅牌獎。
    張大偉的老伴兒苗金花喜歡畫山水畫。她小時候就喜歡畫畫,後來因為教學忙,就沒有繼續練習,現在退休在家,恢複了這個愛好,學習山水畫。
    苗金花比張大偉小三歲,身體素質也不差 ,喜歡打太極拳,飲食清淡,所以人也不顯得老相。
    苗金花報考山水畫學習班,通過視頻教學,每天跟著視頻學習繪畫。畫技得到了很大提高。
    她喜歡畫牡丹。剛開始不得要領,後來通過視頻老師的點撥,慢慢地入門,最後畫出的牡丹,就像花園裏的牡丹一樣美麗好看。
    兩位老人各有所愛,晚年生活幸福快樂,心裏很開心。
    張永麗心想,“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前20年沒有很好照顧父母,現在讓他們和自己生活在一個城市,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安享晚年,這就是女兒的驕傲啊。”
    孫子和孫女在張永麗和親家的精心嗬護下,也一天一天長大,健健康康地成長。
    王安寧和王靜靜長到5歲時,王豆豆完成了博士學業,並獲得了博士學位證書,實現了人生的夢想。
    張芳芳不甘落後,在這5年期間也完成了在職研究生的學曆,並且獲得一項科技發明獎,實現了人生的輝煌。
    張永麗也沒有閑著,她業餘時間學習編輯學,習練排版技術,她重操舊業,通過兒子王豆豆的關係,給她介紹了一份工作,給市裏一家廠報當編輯,兼排版,不用去廠裏上班,就是在家裏編稿、排版,每月工資5000元,讓她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張永麗休息天,帶上孫子孫女去父母家探望父母,張大偉看到重孫子和重孫女喜歡書畫,心裏高興,對張永麗說,
    “小孩兒喜歡書畫是一個好現象,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這個興趣,讓他從小喜歡文墨,將來就有可能從事這方麵的工作。”
    張永麗說,“那你就抽時間教一教他們吧。”
    張大偉笑嗬嗬地說,“可以。你每周帶他們過來,我教一教他們。”
    王安寧和王晶晶在太爺爺的指導下,喜歡上寫字畫畫,市幼兒園舉辦幼兒畫展,他倆獲得一、二等獎。
    張芳芳高興地說,“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為將來孩子的愛好興趣打下基礎。知識分子的家庭,就應該這樣,從小讓孩子摸書本,摸筆頭,學習字畫,長大了也就喜歡字畫。雖然他們未必能成為書法家、畫家,但是有這樣的愛好和興趣,將來他們的人生必定會豐富多彩。”
    王豆豆說,“是這樣的。年輕時沒有業餘愛好,老年時就會感到寂寞,因為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在60歲後的10——20年,如果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那麽就會感到寂寞和孤獨。如果有這個愛好興趣,那麽就會排遣晚年生活的孤獨和寂寞,每天有自己的事情做,時間就會過得充實,精神生活也會豐富。”
    張永麗每個月額外有了5000元,生活質量上了一個台階。
    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她就帶著父母,到蘇州杭州旅遊,給父母的晚年生活注入了新鮮感,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王豆豆拿到了博士學位以後,承擔了更多的教學科研任務,雖然比過去辛苦了許多,但他有一個條件,就是每年有半個月的休假時間,在休假期間,他駕車帶著張芳芳、兒子和嶽父嶽母他們,駕車旅遊,讓假期過得豐富多彩。
    張芳芳高興地說,“天倫之樂就是讓全家人都開開心心,全家人都心情快樂,這才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倫之樂吧。”
    就在張永麗一家沉浸在幸福生活的時候,他弟弟的兒子張哲讀完大學,參加研究生考試,被安東市重點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研究生部錄取。
    張永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姐姐張永麗。
    張永麗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太好了,將來小哲畢業了,就可以留在安東市了,你們現在就要可以考慮,在安東市買房,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問題了。”
    張永勝說,“小哲在哪裏家就安在哪裏嘛。他如果在安東市工作了,我們肯定也會投奔他去的。”
    張永麗說,“是這樣的,現在你們就得考慮在安東市買養老房的問題了,因為安東市的房價還算是平穩,不要等小哲畢業後再考慮,那樣就來不及了。”
    張永強聽從了姐姐的建議,“好的,那你們就幫我們在考察樓盤,有合適的樓盤就定下來,麵積在80平米左右。太大了沒那麽多的錢,按揭的時間長了,精神壓力也大。”
    張永麗說,“就是的。買房要量力而行啊。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買房吧。買小了,住著別扭;買大了,又沒有那麽多錢,買80平米左右的房子,夠你們住了。”
    張永強說,“就是的。根據我們的條件決定,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絕對不能做。”
    張永麗說,“就是的,這是咱們家人做事的風格。爸媽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張永麗問,“小哲考上安東市重點大學研究生的消息,告訴了父母沒有?”
    張永強說,“小哲告訴他爺爺了。”
    張永麗說,“那就好。小哲在這裏上學,有爺爺奶奶照顧,有我這個姑姑在這兒照顧,他這幾年不會寂寞的。星期天可以過來,我給他做好吃的。”
    張永勝開心地笑了。他說,“在遠方城市,有親人在那裏,肯定是不一樣的。”
    張哲很快到安東市重點大學研究生部報到了。
    報完到,張哲就給他姑姑打電話,“姑姑,我已經到學校報完到了。”
    張永麗一聽是侄子打來的電話,高興地說,“那你什麽時候到家裏來呀?”
    張哲說,“你家我就去了。我直去爺爺奶奶家裏,你方便時就在那裏和我見麵吧。”
    其實張哲不好意思打攪王豆豆他們,所以才會提出來在爺爺奶奶家裏見麵。
    張永麗這才意識到,兒子的家永遠是兒子的家,不是自己的家,隻有父母的家才是自己的家。所以她還是想給自己買一套養老房,這樣住著才安心。
    第二天,張哲到了爺爺奶奶家。
    張大偉和苗金花見孫子來了,非常高興,“你考到安東市大學,好呀,你爸媽就有希望過來了。”
    張哲說,“就是的。爺爺奶奶在這個城市居住,我爸媽應該過來和你們生活一起嘛。”
    張永麗很快過來了,她手裏拎著一包蔬菜的肉,進到家門換上拖鞋,便對父母說,“你們陪著小哲說話吧。我做好了飯,就就叫你們。”
    張永麗通過幾年的廚房生活的鍛煉,現在做飯速度很快,而且都是能上得了桌麵的佳肴。
    半個多小時,紅燒排骨,清蒸鱸魚、獅子頭和素炒山芋片,外加一碗西紅柿雞蛋湯就做好了。
    四菜一湯,轉眼間就端到餐桌上了。
    張哲看到姑姑做菜的速度這麽麻利,便吃驚地問,“姑,我記得你不會做菜呀,怎麽現在你像一個大廚,做出這麽好看的佳肴,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
    張永麗一邊擺菜,一邊笑著說,“環境改變人,時間改變人呀。自從姑姑到了安東市,照顧你表哥的小孩,我就從視頻上學習烹飪技術,邊學習邊實踐,現在也就做飯做菜,對我來說,不是什麽難事兒了。”
    李哲聽姑姑這麽一講,便說,“真是環境改變人呀。做飯是最麻煩的事情,姑姑都能學會,而且不嫌麻煩,做出這樣的美食,確實不簡單啊。以後我也得學習烹飪,起碼讓自己吃到可心的飯菜。”
    張永麗眉開眼笑地說:“就是應該這樣。”
    張永麗陪著侄子歡天喜地地吃了這頓飯。
    張哲說:“你有事你先回去,今天我陪爺爺奶奶,我在這裏住一晚上,明天到學校辦理相關手續。”
    張永麗說:“好的,那你就在爺爺奶奶這裏住一晚上吧,好好地陪爺爺奶奶說一說話吧。”
    張哲說:“那是少不了的,我要給我爺爺奶奶講一講家裏的變化,讓他和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張永麗說:“讀研究生時間還長著,有的是時間和機會,和爺爺奶奶拉家常嘛。”
    說完,張永麗就走到電梯口,張哲禮貌地走了出來,看著姑姑下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