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政研室副主任的第一項工作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 !
    張永麗第二天早晨回到安陽縣委,給市一中高中部張永勝老師打了個電話,“張老師,昨天和孩子他爸商量了,征求孩子的意見,同意孩子轉到文科班。”
    “好的,那就這樣吧,你的孩子就調整到高二文科班了。”
    張永麗打完電話,辦公室主任曹大剛,把張永麗叫到他的辦公室,“昨天晚上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根據工作要求,縣委決定成立政策調研室,”曹大剛告訴張永麗,“同時常委會研究決定,提任你為政研室專職副主任,另外選調兩名同誌到政研室工作。”
    張永麗感到很突然,便說,“張主任你事先也沒有透個口風啊,怎麽這個突然呢?”
    “這是組織原則,組織讓任命你當副主任,自然有組織的考慮。”曹大剛說。
    張永麗心想,她從來也沒有想過組織上會提拔她,因為在她來看,她來安陽縣才兩年,工作經驗不豐富,恐怕難以勝任政研室領導工作。
    於是她膽怯地說,“我都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不知道成立的這個科室,具體做什麽工作,我擔心自己不勝任工作,辜負組織對我的期望。”
    曹大剛鼓勵她,“政研室的工作,就是為縣委工作決策提供政策依據,開展調查研究,反映實際情況,提供參考意見。組織上既然決定讓你擔任這個副主任,肯定是考慮你的特長,才會這麽決定的。”
    張永麗聽曹主任這樣說,心裏也就坦然了許多。
    機關後勤科很快給政研室安排了一間帶套間的辦公室。
    兩名工作人員很快調入縣委政研室報到,張永麗在小間辦公,兩名工作人員在外麵大間辦公。
    剛剛成立的政研室,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因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安陽縣農村推廣生產責任製,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調查研究,出台相應的配套辦法,做出科學的回答。
    新成立的政研室級別是科級,但卻由一名縣委常委兼任政研室主任,曹大剛兼任第一副主任,可見縣委對這個機構的重視程度。
    新調來的一名同誌是從清水鄉調來的,名叫馬振虎,有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另一名是女同誌,名叫李素麗,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安陽縣農業局工作了三年,比較熟悉安陽縣農村工作。
    從人員配置上,新調入的兩名同誌符合崗位設置要求,還是比較理想的。
    曹大剛通知張永麗,讓新來的兩名同誌到他的辦公室開會。
    張永麗通知馬振虎和李素麗到曹主任辦公室開會,曹主任等人到齊後,開門見山地說,“政研室主任王明常委出差了,他在電話裏告訴我,不要等他回來,要求我們按照縣委的部署和要求,抓緊開展工作。
    張永麗同誌雖然到縣委機關工作時間隻有兩年,但她善於學習,喜歡動腦筋,又學過新聞,懂些采訪,寫材料也是一把好手。現在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這個新機構,她擔任專職副主任,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就由她負責,希望大家要支持她的工作。”
    “張永麗同誌,你說幾句吧。”曹主任看著張永麗說。
    張永麗靦腆地說,“我十分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十分感謝曹主任的關心,剛才曹主任說的一番話,既是對我的鼓勵,更是對我的鞭策。”
    “我原來在市上機關單位工作,一直做檔案工作。調到安陽縣委工作,也是在縣委領導和張主任的關心、幫助和提攜下,做了一些工作,但我真不是寫材料的行家,還要向同誌們學習。你們來自基層,工作時間長,工作經驗比我豐富多,你們也是我的老師,今後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請同誌們給予批評。我們共同努力,轉換角色,做好新的工作吧。”
    張永麗這幾句表態性發言,雖然說話不多,但卻說到點子上了,曹大剛聽了滿意,就是新來的那兩名同誌,聽了也高興。看來,說官話也是一種藝術,話說得好聽,讓人聽了舒服,等於是免費的禮品。
    但不知道為什麽,張永麗對王鬆年講話就是另一幅態度,生冷硬倔,說話就像吃了炸藥,一點就爆。看來人說話都是有兩麵性的,在外麵說話好聽,回到家裏對家人說話,就像是河東獅子吼,讓人聽了就像頭上響了一個炸雷。
    散會後,張永麗和其他兩個同誌回到了辦公室。
    張永麗說,“剛才曹主任傳達了王常委的意見,我們就要抓緊落實,積極行動。擺在我們麵前的是完成縣委關於完善大包幹生產責任製的辦法,我們先熟悉中央、省和地區關於推行農村生產責任的配套文件,武裝頭腦,吃透中央關於農村政策的精神,然後起草一個調研提綱,報請張主任和王常委,等領導同意,我們篩選三個生產責任製落實好的鄉和三個生產責任製落實的差鄉,深入基礎,開展調查研究,找出問題的共性和個性問題,起草這個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文件,呈送縣委各常委,提出修改意見,然後召開有關鄉鎮領導座談會,將文件發給鄉鎮領導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匯總後再報送縣委常委會討論,最後形成調文件定稿。”
    馬振虎和李素麗聽了張永麗的工作思路,便說,“張主任的思路縝密,設計非常好,我們就這樣幹吧。”
    張永麗將寫好的調研提綱呈送曹主任,由他轉呈王常委批示,調查提綱經領導仔細修改,批給張永麗他們落實。
    張永麗帶著馬振虎和李素麗,乘坐老式國產越野車,風塵仆仆,跑了六個鄉鎮,深入二十個村,召開老黨員,老幹部、村黨支部書記參加的座談會120次,參與問卷調查的達一萬餘人。
    他們又將這些問卷調查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匯總,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問題。
    他們經過近一個月的深入實地調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根據第一手材料,寫出安陽縣關於完善大包幹生產責任的辦法,最後分別呈送曹主任和王常委。
    曹主任和王常委認真分析推敲,用紅筆修改了提法不準確的地方,然後交給張永麗繼續修改,措辭科學、嚴謹,符合中央農村工作政策,張永麗他們根據領導的意見,又做了大的修改,修改到最後,等於是推翻了初稿,重新寫了三遍,經過反反複複地修改、潤色,最終拿出了這個文件,提交常委會討論,常委們又對文件的提法,提出修改意見,張書記說,“這個關於完善農村大包幹生產責任的辦法的稿子,基本上可以,但還要印發到鄉鎮,讓基層同誌提意見,再召開鄉鎮黨委書記會議,討論通過。
    張永麗和辦公室的同誌聽到報告原則上通過的消息,很高興,張永麗按照張書記的意見,又作了修改,分別呈送曹主任、王常委和張書記,請他們指示。
    他們又做了個別詞句的修改,圈閱印發各鄉鎮,然後又召開縣鄉鎮工作會議,機關農林口負責同誌參加,就這個文件進行再修改完善,幾上幾下,安陽縣關於完善大包幹生產責任的辦法通過了。
    張永麗高興得流下了熱淚,“文件總算是通過了,我們懸著的一顆心落了地。”
    通過這一次調研工作,張永麗的組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就在張永麗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高興的時候,王鬆年打來電話,告訴他,“牛肉麵館想開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