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到大灣鎮掛職鍛煉

字數:543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 !
    很快縣委辦總務科給張用麗調整了一套平房,裏外套間,麵積60平方米。
    張永麗叫同事幫助打掃了一下衛生,總務科又給她配置了一張床和一張寫字桌,因為張永麗是臨時住在這裏,所以總務科考慮沒有必要讓她自己出錢買床,買寫字桌。
    張永麗回了一趟家,帶來了一套行李,就住在縣委機關家屬區。
    縣委機關有職工食堂,不用張永麗為吃飯的事情犯愁,再說張永麗也不會做飯,在家都是王鬆年做飯。
    自從上次張永麗和王鬆年吵架之後,她就很少回家住了,除非是兒子回來的那一天,如果在單位沒有緊急工作時,她都爭取回家一趟,陪兒子吃一頓飯。
    張永麗當著兒子的麵,和王鬆年保持著一團和氣,王豆豆也沒看出他爸和媽之間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但王鬆年和張永麗都清楚,他們之間有分歧,隻是各自不說破而已。
    到了這年冬天,縣委決定派一批政治強,懂政策,能力強的科級幹部到基層蹲點,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組織上考慮,讓張永麗到基層鍛煉一下,但不是到邊遠的鄉鎮蹲點,而是到安陽縣大灣鎮掛職鍛煉。這樣做的目的的,如果縣委有重要材料工作,還可以把她叫回來。自從張永麗調到政研室後,縣委從基層調入一名叫李健的年輕同誌接替了她的材料秘書工作。
    大灣鎮就在安陽縣城,大灣鎮轄管5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5萬人。
    張永麗掛職大灣鎮黨委副書記,直管光明街道辦事處工作,光明街道辦事處的黨委書記一名女同誌,名叫張淑萍,主任叫馬麗麗。
    光明街道辦事處是大灣鎮轄區街道辦事處條件最差的街道辦事處,距離縣城三公裏,有5000戶居民,3萬多人口,街道辦事處下麵設有5個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和主任都是通過考試招聘進來的,有兩個工作人員,也是招聘進來的,由鎮財政發工資。
    黨委書記張淑萍向張永麗介紹,“我們這個街道辦事處困難群眾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多,而社區的工作每天都是麵對很具體的問題,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際問題,解決的都是群眾的小事。”
    張永麗說,“李書記,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基層工作還是靠你們挑大梁,我們給你們當一當參謀。”
    “那可不行啊,你來了,許多老大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街道辦主任馬麗麗說。
    “那我們一塊努力吧。”張永麗說。
    大灣鎮黨委讓張永麗直管光明街道辦事處的工作,就是想讓他與縣委政府職能部門溝通,解決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
    大灣鎮黨委書記毛德克對張永麗說,“張副書記,你來我們大灣鎮蹲點,我們非常歡迎,你在縣委工作,與政府各個口子上的領導能說上話。光明街道辦遺留下的一些老大難問題,需要你來與他們溝通,才能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啊。”
    張永麗說,“毛書記,我是來向你們學習的,我來安陽縣工作時間不長,與職能部門打交道不是很多,但我保證,在這一年的時間,我會盡最大的能力,完成鎮黨委分配我的工作。”
    “張副書記,基層的工作很瑣碎,但隻要抱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一定能做好群眾工作。”毛德克鼓勵張永麗。
    “好的,我聽從毛書記的安排,當好一名小學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張永麗表態。
    張永麗和街道辦事處同誌,深入社區走訪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選擇了問題較多的光明小區。
    光明小區是一個老小區,居住著五千多戶居民。小區有一個衛生站,但因為醫務人員編製少,醫療服務設施不配套,一些患有老慢病患者掛吊瓶輸液不方便,而去大灣鎮衛生院掛吊瓶輸液,或是到安陽縣人民醫院門診掛吊瓶都很麻煩。所以光明小區的群眾要求小區向上級反映,解決這個問題,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張永麗帶著李淑萍和馬麗等同誌,就深入光明小區進行調研究,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意見,並寫出了調查報告,呈報大灣鎮黨委和安陽縣衛健委,引起了鎮黨委和衛健委的高度重視,兩級領導前來現場調研,提出整改方案。
    很快衛生站增加了兩名醫務人員,由縣人民醫院抽調兩名醫務員幫扶這個衛生站,並改造和擴大衛生室的麵積,增加了必要的化驗醫療設備,方便了群眾看病,受到群眾的歡迎。
    光明街道辦事處轄區的清水小區距城鎮五公裏,小區有三千多戶居民居住,住在這片小區群眾,因為通往小區的暖氣主管道老化,一到冬天供暖時期,因為許多住戶室內溫度不達標,引起了群眾的不滿,投訴小區物業和縣熱力公司,但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因此成了該街道辦事處的老大難問題。
    張永麗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以鎮政府名義,報告縣城建局,請他們出麵協調解決。城建局派人實地查看,發現確實是因為管道老化而影響熱水的循環,與時報告縣政府,通過相關程序,由縣財政撥款,改造老化的暖氣管道,更換了主管道,解決了供暖源頭問題,然後通向小區樓棟的進水管和出水管,由物業公司動用維修大修資金,承包給縣建築安裝公司,更換暖氣進水管和出水管道,通過得啟動的得民心工程,一次性解決了這3000戶冬季暖氣不達標的實際問題。
    張永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增長了才幹,稱讚她是為民辦事的好幹部。
    張永麗發揮自身優勢,將光明街道辦事處立足於實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經驗寫成調研報告報送縣委,曹大剛主任看了調研報告,對張永麗說,“你的這個調研報告有理有據,為基層幹部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借鑒。”
    於是他把報告呈送分管宣傳工作的李副書記,縣委張書記,兩名書記看了張永麗的報告,在報告上畫圈,“同意。做法甚好,以內部參閱文件下發各鄉鎮。”
    各鄉鎮開展學習大灣鎮的工作經驗,結合自己鄉鎮的工作特點,在全縣鄉鎮開展了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活動,被地區報社兩名記者發現,兩名記者便到安陽縣進行采訪,縣委宣傳部部長王毅貴推薦他們到大灣鎮光明街道辦事處采訪。
    這兩名記者到了光明街道辦事處找到張永麗,說明來意,“我們報社群工部收到光明小區和清水小區群眾表揚你們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來信,於是報社派我們到你們這兒采訪,請你介紹一下你們的情況吧。”報社劉黎記著說。
    “我們采訪的目的,就是想把你們的經驗向全地區推廣。”報社王明亮記者說。
    “我們隻是做了一點點工作,盡了我們的一份責任,沒想到群眾會給這麽高的評價。但你們可要筆下留情,不要宣傳的太過分了。”張永麗說。
    “我們不是光看材料,還要做實地采訪,聽群眾說,看一看取得實際效果。”劉黎和王明亮說。
    兩名記者同誌到實地采訪,看了衛生服務站,進到衛生站,看了服務站的治療室,輸液室,看了清水小區暖氣管改造工程,走進小區改造的樓棟的住戶家裏,聽一聽住戶的反映。
    群眾知道記者是來采訪光明街道辦事處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事例,便都滔滔不絕地作了介紹。他們介紹了張永麗撲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事跡。
    一位名叫王芳菊的大娘說,“我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每到冬天,就要打針吃藥。過去打針非常不方便,要去鎮衛生醫院掛吊液,有時候還要去安陽縣人民醫院門診掛吊液,每次打針都讓非常痛苦,因為我住的這個小區很少有出租車過來,隻能乘坐三輪車。“
    “冬天天氣冷,來來回回吊一次液,實在麻煩,所以我一直盼望小區能有一所衛生站,方便我輸液。張書記一來,就也有關部門聯係,很快解決了我們一直盼望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實際困難。”
    “大娘,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張永麗插話道。
    兩名記者聽了群眾的反映,知道了群眾為什麽這樣誇讚張永麗的原因。
    兩名記者回到報社,將安陽縣大灣鎮黨委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采訪經過,向記者部主任李剛強做了匯報。
    “你們先寫一篇工作通訊,言論由評論部編輯配寫。通訊控製在3500字,發一版頭題。”李剛強說。
    劉黎和王明亮聽了李主任這麽說,便有了信心。由劉黎主筆,王明亮補充,連夜趕寫出了長篇通訊。
    第二天,劉黎將稿子交給記者部主任李剛強。李剛強又提出了修改意見,劉黎和王明亮又進行了修改,然後打印出來三份,交給李剛強主任。
    李剛強把通訊稿拿到編前會,向報社總編牛克做了匯報,編前會的其他同誌發表了不同意見,劉黎和王明亮根據編前會提出的意見,又去了大灣鎮光明街道辦事處進行補充采訪,然後又寫出了第三稿,交給李剛強主任,他看後又做了個別詞句的修改,讓劉莉再打印兩份,報送牛克總編和地委宣傳部,請部領導批示,宣傳部吳曉東部長看了這篇通訊稿,“符合當前報道氣候,抓到報道的重點,同意在報紙上發表。“這樣,標題為”一片丹心為人民為人民“的長篇通訊在地區報紙頭版頭題發表了。
    第二天,報社劉黎打電話,“張書記,你們大灣鎮為民辦實事長篇通訊今天發表了,你看一看,搜集一下群眾的反映。“
    張永麗一聽稿子發表了,立即打電話告訴了毛德克書記,“毛書記,咱們大灣鎮的為民辦實事的稿子,在地區報紙發表了,請你安排收員收好今天的報紙。“
    毛德克一聽地區報紙刊登了大灣鎮的稿子,心裏自然很高興,“這是早晨聽到一條好消息,我趕緊安排辦公室收發員專門去郵局跑一趟,提前拿到今天的報紙,先睹為快。“
    說完,毛德克安排收發員趙先進去了縣郵政局,趙先進等了一個小時,郵車才來,等郵政員簽收後,趙先進取走了大灣鎮的報紙,回到了鎮機關,把當天的報紙交給了毛德克。毛德克打開報紙一看,果然是頭版刊登了,而且在下方配寫了一篇短評,可見報紙對此此稿的重視程度。
    張永麗回到鎮機關拿到了報紙,仔細閱讀了長篇通訊,果然寫的不錯,有力度有氣勢,真實地報道了光明街道辦為民辦實事的事跡。
    她晚上回到縣委家屬區,政研室的李素麗說,“張主任,你愛人打來電話,讓你給他回一個電話。“
    張永麗一聽王鬆年打來電話,騰了火就冒了上來,便壓住話,問了一句,“他沒有說什麽事嗎“
    “沒有。“李素麗說。
    張永麗又猜想,是不是王鬆年的牛肉麵館又出了什麽問題?但這一次張永麗確實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