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鍾情山水畫

字數:5345   加入書籤

A+A-


    張永麗結束了照顧王豆豆的任務,張永麗如釋重負,回到家中,她的生活重歸平靜。
    上午,她潛心繪畫,如癡如醉,跟著視頻中的老師學習繪畫技巧。
    下午,她則出門散步,鍛煉身體,享受著時光的流淌。
    日子如流水般緩緩逝去,張永麗癡迷於臨摹山水畫。
    她跟著視頻老師勤學苦練,臨摹了一年之後,便約上幾位同樣熱愛畫山水畫的老友,帶著畫架前往附近的山上,對著真實的山水進行臨摹。
    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了一位中央美院的教授,名叫李誌明。
    李教授慧眼識珠,看出張永麗的繪畫基礎不錯,便語重心長地說“山水畫需要對大自然有敏銳的感悟能力,如此才能畫出山水的神韻。”
    張永麗如獲至寶,得到李教授的指點後,學習更加用心,逐漸融入到山水畫的世界中。
    天氣晴好時,她便駕車前往周邊的山裏,拿著畫筆站在畫架前,凝視著山的氣勢。她仿佛在與山河對話,將內心的感悟傾注於筆端。
    看到大山的氣勢,她想到了人生的起伏。張永麗心想,人的一生如同這座山,在山腳下,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平原和樹木;然而,當登上山頂,展現在眼前的卻是白雲藍天和蒼茫的山巒。蒼山鬱鬱蔥蔥,翠綠欲滴。
    在攀登山頂的過程中,或許會期待著別有洞天的景象等待著自己。但當真正登頂後,往下看時,所見到的卻是撲朔迷離的景色。
    此時,她不禁想到,人生也應該如此,有起有落,有起伏才是正常的生活。如果隻有山頂而沒有山下,那麽這座山就無法屹立不倒,也無從存在。
    人生如山,既有高峰也有低穀。隻有經曆了起起落落,才能領略到人生的真正意義。
    張永麗熱愛攝影,喜歡描繪山水畫。看似兩者並無關聯,然而攝影拍攝人物山水時需要取舍,而畫山水畫則是一種思考,尤其是對人生的思考。
    目睹被大自然澆灼的山河,張永麗不禁感慨萬千。她說“人的一生不過百年,而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卻源遠流長,足以供人思考人生。”
    在繪畫的過程中,張永麗回顧自己的人生曆程,猛然領悟倘若過於看重名利和金錢,最終都將失去;然而,若能放下這些,便會感到輕鬆,活得自在,開心。
    張永麗每年都會外出寫生,通過繪畫,她洞悉了人生的意義。她言道“人活著是為了一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去實踐。或許終其一生也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但有了目標就會為之奮鬥。人生不可能盡善盡美,但隻要做成一件事,且做成了這件事,就算是成功。”
    張永麗自從熱愛上山水畫之後,心胸變得開闊了,過去的一些放不下的事情,通過畫山水畫以後,全都放下了。
    張永麗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不管你放下與否,不管你願意與否,最終生命都要走到自己的盡頭。但是在生命沒有走到盡頭之前,人要給生命留下足跡。不管這個足跡有多長有多短,都要留下足跡。如果一個人隻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而忽視了精神的修煉,精神的愉悅,那麽這種人生必然是蒼白的,必然是無力的。”
    張永麗的頓悟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她對山水畫理解的新大門,引領她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認知領域。
    為了描繪遠方的大山大河,她選擇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不是乘坐高鐵風馳電掣,就是搭乘飛機翱翔藍天。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體力的消耗,還能確保自身的安全,畢竟年齡大了,開車去往遠方並非明智之舉。
    王豆豆聽聞母親要前往廬山、黃山、華山、衡山、泰山等地臨摹,憂心忡忡,關切地說“媽,您都六十多歲了,獨自一人前往這些地方畫山水,我實在擔心您的安全呀。要不您約上畫友一同前往吧。”
    張永麗問道“你們學校有退休且喜歡繪畫的老師嗎?如果有,你幫我聯係一下,看看她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寫生。”王豆豆聽聞母親如此說,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因為她一直擔心母親獨自外出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個人繪畫,更是讓她放心不下。
    於是她說道“那您就等我的消息,在找到畫友之前,建議您還是不要出去。就像以前一樣,在附近的山上畫一畫,這樣萬一有什麽事情,我也能及時找到您。”
    張永麗笑著說“你媽身體硬朗得很,沒那麽嬌氣。”
    王豆豆說“這可不是嬌氣不嬌氣的事兒,而是出遠門,途中必然會遇到風險,這個問題一定要考慮周全,如果考慮不周,等出了問題再考慮,那就悔之晚矣。”張永麗見兒子如此堅持,也不好再執拗,便說道“好的,我聽你的,那你就幫我打聽一下有沒有去名山大川繪畫的畫友,如果有,約個時間見個麵,安排一下出行事宜。”
    無巧不成書,安東大學有兩位退休的文學係教授,她們酷愛繪畫,恰巧想出去到名山大川繪畫寫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王豆豆對這兩位老師說“我母親鍾愛山水畫,已經畫了一年多,如今她想前往廬山黃山等地繪畫,不知你們是否有興趣?”
    名叫黃愛萍的老師答道“我正好要去這些山裏繪畫,正好同路呢,你告訴你母親,我們可以結伴同行。”
    另一位叫李菊萍的老師說“我早些年就想去這幾座山裏畫畫,一直未能成行,現在剛好退休了,終於可以趁此機會去一趟了。”
    王豆豆一聽有兩位老師能與母親同行,心裏自然是樂開了花。
    王豆豆撥通母親的電話,興奮地說道“畫友那邊已經聯係好了,她們都同意前往黃山、廬山、衡山、華山、泰山畫畫。時間你們自行商量即可,我把電話號碼告訴你,你跟那兩位老師聯係吧。”
    張永麗喜出望外“這樣我就有伴了,你也就不用擔心我的安全了。”
    張永麗隨即撥通了這兩位老師的電話,黃愛萍和李菊萍聽到張永麗也要去廬山的消息,二人皆是滿心歡喜。
    李菊萍提議道“張老師,那我們約個時間見一麵吧?”
    張永麗滿口答應“好的,那我們明天上午 800 在安東大學門口見麵如何?”
    “可以,我們家就住在教師樓。”黃愛平說。
    張永麗接著說“好的,我開車過去。”王愛萍驚訝地問道“你開車過來?”
    “是的,開車方便些,路上我們還可以商量其她事情。”張永麗答道,“我們要出門,是不是還得準備些吃的喝的?如果坐高鐵去,還要帶點兒路上用的吃的;坐飛機的話就不用這麽麻煩了。”
    李菊萍說“那我們明天 800 在校門口見。”
    第二天,張永麗準時將車停在了安東大學校門口。
    黃愛萍、李菊萍從遠處走來,邊走邊確認“是張老師嗎?”
    張永麗禮貌地回答“我就是。”
    接著她熱情地說道“那咱們就坐上車子,到市裏轉一轉,看看有什麽需要買的吧?”
    張永麗開著車,不一會兒就到了虹橋超市,她將車穩穩地停在停車位裏。隨後,她們走進了超市,選購了一些路上要吃和用生活用品。
    之後,她們找了一個飯館,三個人邊吃邊談行走的路線。
    經過深思熟慮,最終確定先到廬山。
    張永麗說,“我用手機上單,把我們三個車票一起訂吧。”
    黃愛萍和李菊萍同聲說道,“可以。”
    等票訂好,她倆將票款手機轉賬到張永麗。
    第二天,她們三人一起坐上高鐵,開啟了愉快的旅程。
    到了廬山,張永麗三人安置好後,就走進廬山。看到美麗的廬山,她們不禁驚歎道“廬山真秀啊,果然名不虛傳!”
    張永麗三人看了廬山,驚歎於山的美景,其秀麗風光,比電視中所呈現的更為迷人。
    她們支起畫架,如癡如醉地臨摹起這座山的神韻,在廬山一帶待了十天。這幹天裏,她們不辭辛勞,足跡幾乎踏遍了廬山的每一個角落,將能去的地方都遊覽了一遍,用心描繪出了幾十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畫,帶著滿心的歡喜,她們又踏上了前往黃山的旅途。
    張永麗與黃愛萍、李菊萍就山水畫展開了交流。
    張永麗感慨道“我畫山水畫已有一年多,最大的感受便是它讓我的內心變得寧靜,仿佛擁有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以前那些看不慣的事和人,現在也能理解了。其實,越是看不慣的東西,越可能有其合理性。隻是因為我們的認識角度和思維方式不同,才會感到痛苦。就像這山,站在山腳下仰望山頂,覺得它遙不可及。但當你一步步攀登到山頂後,會發現山頂並非你想象或別人描述的那樣。在沒有登頂前,你想象中山頂可能是平的,也可能是尖的或陡峭的,但隻有攀登到頂後,才能證明看到是山頂是什麽樣子。”
    黃愛萍聽到張永麗的這番解釋,不禁讚歎道“張老師的解釋真是精妙絕倫啊!以前我在教學時,總覺得對一些人和事不公平,然而,當我通過走進大山,領略到山的獨特之處後,才意識到這種不公平的感覺是毫無必要的,是心胸狹隘的體現。人就應該像山一樣豁達,擁有山一般寬廣的胸懷,無論何時,它都能經受住大自然的考驗!”
    李愛平也隨聲附和“你們說得太好了!隻有親身經曆,身臨其境,才能體悟到事物的本質。如果隻是道聽途說,那都是片麵的。隻有走到看到,才能跳出自我的思維定式,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張永麗此行讓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畫山水畫必須走進大山,親近大山,這樣的山水畫才能具有立體感。
    倘若像過去那樣,隻是模仿名家的山水畫,那麽永遠隻能成為二流畫家,永遠無法成為一流畫家。隻有不懼艱辛,與山相伴,才能畫出山的雄偉,描繪出山的獨特韻味。
    喜歡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