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有人找事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A+A-


    生在皇庭,家和萬事興!
    初一,朱文寶早早的就起床了。
    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做。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
    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而且拜年還有一種說法,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物,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出來,挨家挨戶地蠶食人群。人們隻得把肉食放在門口,然後關上大門,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人們開門見了麵,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獸吃掉。
    作為歲首朝賀,古已有之,秦漢以來,乃大盛。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謂正旦,……潔祀祖禰,進酒降神畢,……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官府僚屬亦往來拜賀。
    至南北朝時期,則“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長幼悉正衣冠,以此拜賀。
    而到如今,拜年在大明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其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
    當然最最不能少的是紅包啦。
    朱文寶作為大明最小的龍子,稚嫩可愛的臉龐,清脆甜美的拜年詞,無不在訴說紅包快快到我碗裏來。
    時至中午,朱文寶收紅包收到了手軟。
    誰知道到了母後上官靜這裏出了岔子。
    “寶寶,收到紅包開不開心?”
    “開心!”
    “來,先放到娘這裏,母後替你保管,等你長大了。為你娶媳婦用。”
    “啊???!!!母後今年你這麽直接了嗎。”
    就就這樣,剛在手中捂熱乎,朱文寶的紅包又又又又被收走了。
    朱文寶的臉如同現在老天爺的臉。
    上午晴空萬裏,陽光充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給足了人們拜年穿街走巷的時間。
    下午說變就變。
    鵝毛大雪不要錢似的下,頗有瑞雪兆豐年的派頭,頂多也就一刻鍾時間外麵已經銀裝素裹。
    而且據欽天監說,這雪一時半會停不了。
    朱文寶中午脫掉的小氅,下午又拾了起來。
    可是下一秒,手上的動作卻停止了。
    而上官靜,也是驚詫的愣住身子,從來都從容不迫的眼神裏,露出些迷惑。
    “咚!”
    “咚!”
    “咚!”
    下雪的天氣本就寂靜,如今又傳來鼓聲音,後宮中朱文寶都聽見了。
    他眺望遠方,鼓聲傳來的方向,正是紫禁城的承天門。
    “哪裏來的鼓聲?”
    沒等到母後的回答,卻看見母後輕輕鬆寫意的臉上已經布滿了凝重。
    “這不是鼓,是闕!”上官靜凝重的目光似是看透了宮外,有人正一下一下努力的叩闕。
    那是當今皇上朱土安在登記稱帝後,為百姓在皇宮門口立的一口闕,設專人值守。
    一口立了二十幾年未曾想響過的闕,如今在大明新年,大年初一這一天轟然炸響!
    這一響,敲沒了官員去年一年的功績,虛假彌漫;這一響,粉碎了皇上天下安寧的美夢,蒼白殘酷;這一響,揭開了大明的遮羞布,赤裸無情;
    大明所有縣、州,府皆有衙門,衙門前立的鼓,不是打鳴用的,而是為百姓鳴冤。
    宮門口的闕則是皇上給百姓最後的一道保障。
    擊鼓明闕這是多大的冤屈。
    要知道一個縣衙裏,倘若有人擊鼔鳴冤,七品知縣都不問緣由先打三十個板子。
    而這裏是皇城啊。
    上官靜仿佛看到了人頭滾滾!
    手下意識的攬過來了朱文寶。
    就在這時,傳旨小太監扯著雞鴨嗓子。
    “皇上有旨……喧文親王隨攆。”
    皇宮門口。
    冰天雪地裏。
    走來一位頭發散亂,骨瘦如柴,毫無生氣可言的老嫗。
    今日值守的是侯毅,正在和幾個部下吹牛逼,準備下職後一起喝喝酒。
    九品高手的直覺,讓他瞬間目光如炬,在暖房中瞧見祖孫兩個向著宮門走來,看其衣著大冬天裏穿的破爛不堪,以為是討食的。
    自從負責皇宮安全後,什麽樣的人沒見過,
    正準備叫人拿著衣服和食物,趕緊打發走。
    明銳的聽見。
    老嫗嘴中一直喃喃的自語。
    “孫兒,敲!用力的敲。”
    “這是咱們唯一給你爹娘叔伯報仇的機會了。”
    五六歲的孩童,抿了抿幹裂的嘴唇,凍瘡遍布全身的軀體,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闕!
    侯毅頭皮瞬間發麻,他明白了這對祖孫要做什麽,侯毅身體繃直,這天要變了!
    但作為禁衛的職責。
    大手一揮。
    “出!”
    禁軍從皇宮側門魚貫而出,拱衛此地!就連衣服和食物也被侯毅無聲放。
    冷?不在這一時半會了。
    禁軍站定,鼓聲起!
    五六歲孩童用盡了全身力氣。
    “咚!”
    “咚!”
    “咚!”
    皇宮正門。
    玉輦升平,紫極遙臨,金輿不動;龍車宛轉,黃扉長啟,翠蓋猶飛。
    大明皇帝朱土安,擺足了架子,三十二人抬得轎子,這是他第二次做。
    第一次坐是登基皇位巡遊,第二次就是這一次了。
    架子不是擺給鳴冤人看的,是給整個大明和大明官員看的,他認真了,他怒了!
    這就是你們口中的百姓安居樂業,大明的天下歌舞升平!
    太子朱文奎、二皇子朱文誌等九位皇子依次步行緊隨在轎子四周。
    他們如同大明的九根柱石,頂起了大明的天。
    老嫗渾身越來越顫抖,天家啊,是大明的天家。
    自己一草民竟然真的能見到天家,內心激動同時又多麽希望是假的,是一場夢。
    自己亦然享受孫兒孫女玩樂於膝下,兒子早出晚歸養家糊口,兒媳婦忙裏忙外操持家務。
    夢碎了,支離破碎。
    都是被殺千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