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心
字數:4260 加入書籤
生在皇庭,家和萬事興!
童真再剛硬,當著一省布政使的麵也不會說,這布政使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要查一查,童真給陶謙留了麵子。
那不是剛正不阿,那是傻。
哪怕是留了麵子,陶謙臉色也是黑如炭,你還不如直接說我這布政使睜眼瞎呢,但陶謙也明白張氏市井小人,能見到最大的官也就是地方縣衙老爺了,如今卻見到了天顏,若說鳳陽縣至鳳陽府沒攪和在一起,打死童真都不信!
皇上眯著眼不發話,太子朱文奎繼續。
“鳳陽縣圖家誰有耳聞?”
大明地大物博朱文奎也不能誰誰都記的。
“這~”
南直隸布政使陶謙猶豫了一下。
“說!”
“回太子,鳳陽縣圖家臣有所耳聞。”陶謙似是回憶。“臣出任南直隸布政使一職時,曾有圖家的人遞交了拜帖,說祖上曾是洪武大帝(朱家人稱洪武皇祖)的鄰居,為此臣還專門派人了解了一番。
確有此事,當年洪武大帝起事成功後,感念其贈飯之恩,封了世襲的典吏(不入品)。再加上曆代先皇對於鳳陽縣一封再封,一賞再賞,圖家趁此機會逐漸做大。
早年圖家雖有不法之事,可也多是惡仆打著旗號招搖撞騙,畢竟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圖家本身卻是積極賠付該拿錢拿錢,該道歉道歉,甚至一度在鳳陽縣留下好名聲,如今屬實沒有想到~”
“嗬。”
朱土安嗤笑一聲。
“你現在倒是把自己摘得幹淨。什麽惡仆,朕看就是圖家人做的,然後找個人一推二五六,和圖家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久不說話的朱土安瞥了一眼,挖苦道。“八竿子打不到親戚,還要你一省布政使迎接。回頭是不是朱家的狗,你是不是還要迎接到客廳一桌吃飯,荒唐!”
皇上訓斥陶謙隻能受著,敢反駁嗎,不敢!
太子朱文奎趕緊岔開了話題。
他理解陶謙,這事擱誰誰不給麵子?
朱武皇祖的鄰居,陶謙他一布政使雖然位高權重,可和朱家沾了邊了,真就如同父皇說的那樣,哪怕是條狗,他陶謙都要伺候好了。
誰知道現在人家圖家還能不能直達天庭,不怕一萬就怕那萬一啊。
至少目前在太子來看陶謙布政使做的挺好,不過分迎合,有自己的節氣。
“父皇,事情逐漸明朗,卻需要查證核實。”
“你有什麽建議,直說吧。”
“兒臣以為,此案件影響惡劣,若不明正法典,怕是百姓心中不服。”朱文奎臉色認真。“惡人自有惡人磨,兒臣以為查證核實一事,交由錦衣衛。”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
太子話音剛落,幾道聲音接接連反對。
童真更是義正言辭。
“刑部,掌天下刑罰之政令,以讚上正萬民。凡律例輕重之適,聽斷出入之孚,決宥緩速之宜,贓罰追貸之數,各司以達於部。尚書侍郎率其屬以定議,大事上之,小事則行,以肅邦犯。”童真引據經典,據理力爭。“太子身為國之儲君,更應該克己複禮,豈能因一時之痛快,不辨是非因小失大。”
陶謙也接過了話茬。
“太子,臣以為不妥,鳳陽縣張氏,叩響了驚天闕,隻此一事必將流傳天下,引天下人聚首。”陶謙眼神有光,言語犀利。“若不能經由都察院刑部督辦,如何讓天下人信服,如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吏部尚書李尚書小眼睛滴溜溜轉動,瞄了一眼皇上和太子的臉色果斷製住了身形。
至於都察院和錦衣衛則是一水的神態,最好別找我,有事也別找我。
要找就找都察院。
要找就找錦衣衛。
童真眼見太子不為所動,心急如焚。
“太子~”
剛出口就被朱文奎攔住了。
“童尚書,孤明白的你的意思。”朱文奎站起身。“此事不是貪腐,不是壓榨,不是買賣官員,是傷民,是慘民,是殺民!張氏原本幸福美滿的一家子,卻因十畝良田支離破碎,你說與畜牲何意?”
“孤,就是要用錦衣衛。而且孤不止要用錦衣衛,還要用大誥,以儆效尤!”
“他們不是殘忍嗎,孤比他們殘忍百倍,千倍不止!”說著朱文奎跪拜。“請父皇恩準。”
大誥,洪武皇祖親自寫的刑典,輕則挑筋去蓋,重則剝皮點燈,淩遲處死,誅九族等等!在大誥裏麵隻多不少。
《大誥》每戶一本,家傳人誦。家有《大誥》者,犯笞、杖、徒、流之罪減一等;無《大誥》者,加一等;拒不接收者,遷居化外,永不令歸。
隻不過是後代皇帝有感大誥過於苛刻,一般都走三司會審,按大明律判。
“皇上,不可呀,萬萬不可呀!”童真要哭了他不是為了保護誰誰誰,他是在愛護太子的威望。“太子乃是仁君,若真是有錦衣衛插手,必將人頭滾滾,至太子仁君於何地。”
直到現在朱文寶算是看明白了。
爭論點無非在於是走公賬還是走私賬,公賬繳稅,私賬免稅。
刑部、吏部、都察院正好是官家機構,代表了公賬,而且可回旋餘地較大。
錦衣衛呢?那是皇室的狗,是皇上一人的眼睛,果真交給錦衣衛,那皇權特許四個字,必將字字帶血!
而且朱文寶還發現。
這幾個大員裏麵,童真是真心為了太子,他不想自己的大哥,自家老大手上沾滿太多的鮮血,對於自身聲望都是打擊。
而且人們不會喜歡一個過於依賴錦衣衛的皇上!!!
官場自然有官場的規矩和規則。
朱文寶咂咂嘴,這童真平時看起來剛正不阿,沒想到心裏確是細膩,以後要多多走動走動,聽說她女兒……
至於陶謙?
朱文寶的評價就是四個字,老奸巨猾!
他陶謙之所以反對錦衣衛,就是怕挖的深了,自己處理不了,甚至別把自己搭進去了。
吏部尚書呢?嗬嗬。
別看一直在笑眯眯,說不定是怎麽想的,整天自詡太子的人,不是李家的誰誰巴結太子,就是他李岩巴結自己,甚至要給自己媳婦。
可是到事上了,果斷的不打前頭,典型的政客,也難怪自家老大對於李家愛搭不理,可有可無的姿態。
也難怪老二的母親非要老二娶童尚書的女兒,這是斷老大的路呀,當然也是斷的是童尚書的路。
至於打過一次交道的錦衣衛指揮使老六,哪裏還有剛剛一臉怕事的神態,現在已經站挺了身姿等待命令。
至於都察院等,朱文寶沒接觸過,不做評價。
思緒千回百轉間。
大明皇上朱土安終於做出了決定。
“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