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明龍旗
字數:5395 加入書籤
生在皇庭,家和萬事興!
吃過熱乎的飯。
眾人繼續趕路。
在距離淮陽城二十裏處。
前方忽然傳出一陣嘈雜。
禁軍百戶上前一步,攔下眾人。
“來者何人!”
“臣,淮陽知縣李旺虎。”
“臣,淮陽縣丞王達。”
“參見太子殿下。”
經過禁軍通報後,方知是淮陽官場的人來了。
太子朱文奎轉頭對說道“侯毅,把欽差旗和大明龍旗立起來!”
“是!”侯毅應了一聲,隨後將禦賜的旗,組裝好。
兩隊人舉著大明龍旗和欽差旗。
太子落後五步,跟在身後。
雨中,數十位淮陽官員,在知縣帶領下,直接跪在泥水裏。
看著,代表天子的欽差旗,代表大明的龍旗。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又看到了落後五步的太子朱文奎。
“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映入朱文寶和太子朱文奎眼簾的是。
匆忙打理的發絲,幹紅的眼睛怕是連日來一直熬夜,滿是汙垢的指甲泡的發白的手掌。
官靴換成了草鞋,官袍被劃破了一道又一道。
怎麽一個慘字寫得。
太子朱文奎,眉眼挑了挑。
這是在做樣子?還是真是如此?不得而知。
太子朱文奎,語氣平淡。
“都起來了吧。”
“謝,太子!”
淮陽的官員在知縣的帶領下,退到一旁,靜候。
太子朱文奎,楚王朱文寶並未與之過多交流。
淮陽可以說是古色古香的老城。
較為有名的是淮陽太昊陵,占地八百餘畝,坐落在龍湖岸邊,紅牆碧瓦,莊嚴肅穆。
可以說是曆史文化悠久了。
可就是這麽一座古城。
因為一場水患,失去了色彩。
淮陽城外。
全是密密麻麻排隊,站在雨中等待粥棚放粥的百姓。
他們衣著破爛,眼神無光。
不久前,他們還是這片土地最勤勞的人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精心打理自己的田地。
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水患,打破了他們的安寧。
屋沒了,牲畜沒了,田也沒了。
除了家人,在這一刻他們失去了所有。
隊伍繼續前進。
禁軍和淮陽的當地官兵,生怕災民衝撞了太子。
緊握刀槍,怒目而視。
而等待放粥的災民,也看到了衣著華麗的隊伍。
他們瞄了一眼,又重新盯向了粥棚。
百姓或者說是災民之中能識字的有幾個。
就在這時。
一位八九歲的孩童,脫離排隊的人群。
周圍禁軍握在刀柄上手,差點拔出利器。
隻見孩童“撲通”跪在雨中。
“各位大老爺,行行好,行行好。”孩童邊磕頭邊說。“我爹在堤壩勞作上還沒下來,我娘發了高燒,又要照顧弟弟,無暇分身。能不能多給我一口吃食。”
“謝謝!謝謝各位大老爺!謝謝各位大老爺。”
孩童的話語似是錘,一字一句捶在心間。
人群中明顯出現了散亂。
這時災民中讀過書,識過字的人,眼睛睜大,不敢置信。
“這,這是,龍旗!咱大明的龍旗!”
“皇上來救咱們了,皇上心裏有咱們!”
朱文寶,當機立斷。
拿過龍旗,跳上車架!
高聲喊道。
“大明太子朱文奎,奉皇上之命,前來賑災消患!”
太子朱文奎走出來。
“孤,乃是大明太子,朱文奎!”
災民們反應了過來。
呼啦啦一片,跪在雨中。
“太子千歲。”
太子朱文奎領隊,快步走在災民中,親自攙扶起災民。
朱文寶則是大步流星的走向粥棚,他內心中一直勸誡自己,自己是楚王,是受寵的楚王。
母親是皇後,老大是太子,自己隻要遵守官場“規矩”“禮儀”,便可以無憂無慮生活,享受不一樣的大明。
可是真當看到災民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不是用嘴說說,讀讀。
災民的無助和無法應對而感到惶惑不安的眼神。
隻有親身見證,才能親身體會。
粥棚。
朱文寶擰著眉。
“一日放粥幾次?”
“回楚王,一次。”
“嗬!你倒是實誠。”
“可知,大明律?”朱文寶的聲音越來越陰沉,順手拿起了筷子。“賑濟災民的粥可是要立筷子而不倒!”
朱文寶說完,筷子落入熬粥的鍋。
筷子漂浮在上麵。
“楚王。臣自知是死罪。”縣丞王達,言語間滿是誠懇。“臣是好運,做父母官,做到了自己的家鄉。臣不敢說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可是城裏城外的百姓,臣能喊上半數。”
“可是水患來的太突然,太凶猛,一瞬間而至。”王達瞅向知縣李旺虎,像是下定了決心。“知縣大人深謀遠慮,第一日放粥時就說過,粥可放,倉可開,但粥不可稠,倉不可見底,且一日隻放兩次。”
“臣當時就惱了,咱出身,生於淮陽,長於淮陽,豈能拿淮陽百姓當兒戲,臣不得被戳脊梁骨。”
“臣私自下令,開倉放糧,按大明律執行施粥。”王達將私自二字咬的很重。“事實證明臣錯了,災民越聚越多,倉內糧食肉眼可見的下降。最後,是知縣帶人統籌全城百姓的糧食,依舊填不飽災民的肚子。”
“明日,若不減掉堤上的供應,怕是這粥棚隻剩下熱水了。”王達慘笑一聲。“臣不怕死,但請楚王先留臣之殘軀,待到水患消除,臣願以死謝罪。”
“城內糧鋪呢?”
“漲價翻倍者,斬之;平價降價者,購之!亦是杯水車薪。”
朱文寶又指指雨中排隊的災民。
“回楚王,城裏一根能用的木頭都沒了,都送去堤上了,”
朱文寶深深看了一眼縣丞王達,他的小動作也看在了眼裏。
走上去拍了拍王達的肩膀。
“本王不會聽你一麵之詞,不過屬實,本王親自向你賠罪。”
王達顯然不適應朱文寶這種親近的方式,不過心係百姓的他,未放在心上。
就在這時,一聲呼喊傳來。
“不好啦!!!洪水又漲了!!!”
知縣李旺虎,縣丞王達臉色一變。
紛紛告罪。
“還有把子力氣的隨我上堤!”
二人喊完,領頭向著堤壩跑去。
太子朱文奎,在這一刻。
也彰顯出他身為太子的果斷。
“楚王朱文寶,吏部尚書李飄搖,領太醫院救治災民,錦衣衛負責聯絡後方糧食,加快速度。”
“侯毅帶領禁軍。”
“隨孤上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