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商隊暴利

字數:6243   加入書籤

A+A-




    流放後,我在敦煌當漢商!
    這天晚上,食鋪裏少了許多熟麵孔,哪怕隋玉早有預料,準備的各種吃食都減量了,還是沒有賣完。
    老牛叔來接阿水的時候,隋玉給他拌一小盤涼麵,剩下的麵團她讓趙西平擀成麵皮切麵條,帶回去掛在院子裏晾著,免得過個夜捂酸了。
    “貓官,貓官。”隋玉喊,“貓官在家吧”
    一隻狸皮大貓從倒座房裏躥出來,喵喵兩聲,翹著尾巴繞著隋玉的腳踝蹭來蹭去。
    “哎呦,你在掉毛呦,蹭我一腿的毛。”隋玉推開它,她按住貓頭囑咐“今晚別出去遊蕩,你趴麵架子下麵盯著,別有耗子來偷嘴。”
    殷婆子去關倒座房的門,房門都關上,貓進不去,它就隻能在院子裏待著。
    “雞抓了”隋玉問。
    “抓了,抓了兩隻公雞,隻剩五隻母雞了,明年我去多買些小雞崽子回來養。”殷婆子說。
    這七隻雞已經是老雞了,有兩三年的雞齡,隋玉也就隻買過一次雞崽子回來養,之後會打獵了,家裏時不時能沾葷腥,再加上開鋪子買的雞蛋多,對雞的需求不高,就沒再買過雞崽子。
    隋玉突然拍腿,躺在地上打滾的貓官嚇得一激靈,見她往屋裏跑,它也迅速跟上去。
    “我忘了一件事,西廚北邊的空地還可以蓋個豬圈,或是蓋在駱駝圈旁邊也成,跟駱駝共用一個糞坑。往後泔水指定少不了,我們多養些豬,豬長大了時不時殺一頭,也不用為買肉錢心疼。”
    趙西平放下木板,說“殺自己養的豬不怕你弟又哭”
    現在圈裏那隻公羊,賣不能賣,宰不能宰,又不會下崽子,天天趕進趕出去吃草,等入冬了還要給羊準備幹草,越養越虧本。
    “不讓他養不就行了。”隋玉走過去,她環著男人的脖子趴他的背上,“你在看圖啊,難不成覺得房子蓋的有問題”
    “沒問題。”趙西平在駱駝圈旁邊點了點,說“忘了告訴你了,你的小黑揣崽子了,估摸著下個月就要生。”
    “啊”隋玉一蹦站直了,“我還以為它又長肥了,原來是揣豬崽兒了”
    趙西平舉起油盞跟她出去,說“你打算養豬,它這窩崽子就不賣了,我們自己養著。不過等豬崽長大要宰的時候,你不會又舍不得吧”
    “我隻對小黑有深情厚意。”
    “你們姐弟倆,一個養豬,一個養羊,真是怪人。”轉眼看見貓官從腳邊躥過去,趙西平又嘀咕“這兒還有隻貓,它們仨在這個家可享福。”
    “豬嘍嘍”隋玉喚一聲。
    大黑豬哼哼兩聲,爬起來走到圈門口。
    隋玉接過油盞探身晃一下,看清黑乎乎的肥豬,肚子墜著,她伸手摸上去,肚皮下有蠕動的感覺。
    貓官跳上牆去扇駱駝的嘴巴子,趙西平大步過去拽住它,“蹦蹦”兩個腦瓜崩,他罵道“你閑的小心它一口嚼了你。”
    “給駱駝起個名吧。”隋玉端著
    油盞走過來,說之前在沙漠聽人家的駱駝有名字卐,我就想著給我們家的駱駝也要起名字,回來忙忘了。”
    趙西平指著個頭最大的駱駝,說“這是我套的第一頭駱駝,就叫老大,這個是老二,以此排下去。”輪到那頭小駱駝時,他又說“這個還小,取名喊的應,你倒是可以取個喜歡的名字。”
    隋玉憋了半天,吐出“蛋殼”二字。
    趙西平
    “它跟我們回來的時候,毛是蛋殼色。”隋玉辯駁,強按頭說“就叫蛋殼。”
    “隨你,反正又不是給我兒子取名。”趙西平無所謂。
    隋玉白他一眼,她看向兩頭大駱駝的肚子,嘀咕說“它倆揣崽子了嗎駱駝多久才顯懷”
    趙西平不知道駱駝幾個月顯懷,但知道駱駝懷崽要一年多,今年若是懷了,明年的四五月份才會生。
    從牲畜院離開,趙西平將貓官丟在前院守麵架子,他跟隋玉去洗漱睡覺。
    次日,隋玉跟趙小米抬著麵架子去鋪子,離開前交代甘大甘二傍晚時去食鋪挑涼麵。
    早上過來用飯的人不多,好在晌午時來了一隊客商,這個商隊三月份出關去樓蘭、若羌和山國,帶去的貨賣完,又買一批皮毛就回來了。
    隋玉跟趙小米將鋪子裏的所有吃食都給他們上一遍,聽他們商討著入關賣皮子的事宜,她打聽說“這個時候去關中,年底的時候可以返回”
    “可以,剛好能趕上。”客商撈口涼麵,問“有沒有酒”
    “沒有,你若是想喝,我出去喊個跑腿夥計去南水街買,不過你要給十文的跑腿錢。”隋玉說。
    “行。”
    隋玉讓趙小米出去一趟,巷子裏蹲的就有跑腿夥計,招一下手就過來了。
    客商從包袱裏拎三貫錢給夥計,順便遞過水囊,說“要高粱酒,可別耍小心思兌水,爺爺我這張嘴是在酒缸泡過的,酒味足不足,我一嚐就知道。”
    “爺爺放心,小的是做正經營生,賺的就是跑腿錢,不幹黑心勾當。”
    夥計接了錢和水囊,快步跑出去。
    隋玉切半碗酸蘿卜絲端上桌,問“玉門關以外的小國喜歡買我們的什麽貨布料陶器還有什麽”
    “我們這邊的人吃穿用買什麽,他們也買什麽,小到針線,大到糧油,帶什麽出去都能賣完。”客商挾口酸蘿卜絲,打量著隋玉問“怎麽你家也有男人要組商隊”
    “那倒沒有,我男人是軍中千戶,哪能讓他去跑商。”隋玉拿出趙西平的官職用一用,好奇道“你們在關內關外跑,一年能賺一萬錢”
    十二個客商對看一眼,知道她男人是個官員,這倒不好不答,隻能含糊道“若是隻能賺一萬錢,我們何必這麽辛苦,兄弟十來個人分一分,一人不足一千錢,還不如在家裏當貨郎。”
    “我是指一人一年一萬錢。”隋玉又說,見他們麵色微變,就知道猜得八九不離十。
    “你
    們小商隊一年就能賺這麽多,那些大商隊一年要賺多少錢呦。”隋玉咋舌。
    “越能賺錢越要冒險,賺大錢的人可能有命賺沒命用。”挨著隋玉的客商咂一聲,搖頭道“不能隻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出關後,對漢人有意見的人可不少,多少人死在西去的路上,這條商道是人命鋪出來的。別說是商人,前幾年,一個去車師國屯田的校尉不就被當地的人打死了。”
    買酒的夥計回來了,又有客人上門,隋玉去煮麵,之後沒再跟客商交談。
    過了晌,隋玉坐在簷下看趙小米帶著隋良和阿水翻花繩,餘光瞥見老禿進來,她思索兩瞬,揚起笑問“還沒吃飯啊”
    “剛安頓好一隊客商,還沒來得及吃,你給我煮盤涼麵,不要黃豆芽,那玩意卡牙。”
    “行嘞,你找個地方坐。”隋玉進屋去燒爐火。
    老禿不提昨天爭執的事,隋玉也不提,兩人都像毫無芥蒂的樣子,一個吃完飯結賬,一個如往常一樣多送幾步。
    到了傍晚,隋玉先將昨晚剩的幹麵丟湯鍋裏煮熟,過水的時候燙豆芽,豆芽是自家用黃豆發的,成本便宜,她一下子煮一盆,過水後,跟涼麵摻一起拌兩大盆。再切兩個酸蘿卜和四個胡瓜,澆上蒜油和鹽醋使勁攪拌。
    隋玉正攪得起勁,聽見院內湧進來不少人,她走出去看,是晌午的客商又來了,跟在後麵的還有巷子裏的一些人。
    “來十二盤涼麵,多切些酸蘿卜。”客商喊。
    “小米,去給我們各拌一盤麵來。”巷子裏的人選擇在院子裏落座,昨天才鬧的矛盾,要不是嘴惹事,他們也不想來。
    吃過隋玉這裏的涼麵,再去旁的鋪子裏吃,總覺得缺了點什麽,好像麵不夠多,油有點少,再不然就是不夠幹淨。自己做又嫌麻煩,眼瞅著又到飯點了,隻能僵著臉過來。
    甘大甘二恰巧也過來了,隋玉跟趙小米先抬著麵盆將涼麵倒進飯桶裏,再進屋去給食客拌麵。
    “掌櫃娘子,我娘說你們晚上別做飯,她留了一缽雞湯,待會兒給你們送來。”甘大站在門外說。
    隋玉應好。
    甘大甘二挑著食桶出門,阿水也巴巴跟出去,隋良喊住她“你去哪兒不準出去。”
    “肉肉。”阿水用手指,她聞到雞肉味了。
    “你站門口等殷婆婆,她馬上就送肉來了。”隋玉說。
    她端兩盤涼麵走出來,先給客商。
    “誰家一下子買兩桶麵”客商問。
    “是我家的仆從,他們給幫我家蓋房的人送飯。”隋玉解釋,哪怕有巷子裏的人在,她還是補充一句“我在城北蓋了客舍,有吃有住有牲畜圈,你們往後往返若是找不到落腳的地就過去住。”
    “好,進城的時候我們看見了,還以為是哪個大官去那邊蓋大宅子了。”
    其他人心情複雜,吃完涼麵就走了,沒像往日那樣還坐著嘮嘮嗑。
    又捱五天,巷子裏的食客回來了六七成,大家都裝作無事
    發生的樣子,他們饞隋玉的手藝,隋玉饞他們兜裏的銅子,他們偶爾見隋玉生意好冷臉不高興,但隋玉一直笑臉相迎,這些人隔個一兩天又來了。
    時間一晃到了六月十一,家裏的錢箱徹底空了。
    7想看綠豆紅湯寫的流放後,我在敦煌當漢商第 136 章 商隊暴利嗎請記住域名
    晚上到家後,隋玉將帶有油香的銅子都倒桌上,一家四個人坐在桌邊數銅子串銅子。
    “今天來了兩個小商隊,收入不錯,一共一百八十多錢。”隋玉點了點錢串子,支著下巴說“這兩個商隊至少要在城內歇三天,近四天,給蓋房的人發工錢是沒問題的。”
    “今天賣野物賣了三十七錢。”趙西平將賣野物的錢拿出來,說“牆體已經砌成了,再有兩三天就能封頂。”
    “我這裏還有錢。”趙小米開口,“我還有兩百多錢。”
    “不動你的錢,我跟你三哥有辦法。”隋玉壓下她的肩,跟趙西平說“房頂落成後,你讓他們再耗兩天把房子內外的土鏟平,能夯實的夯實,不能夯實的就鏟走。之後讓老牛叔問問,看有多少人能接受賒欠工錢,若是夠三十個人,那就讓他們繼續蓋第三進客舍。若是不足三十個人,那就算了,等我們攢夠錢了繼續蓋。”
    趙西平點頭。
    “接下來每天賺的錢就要拿去買門窗,讓木匠打桌椅,找泥匠纏鍋灶,還有床”隋玉掰著指頭算,說“不如不買木床了,這算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挖泥巴砌榻,還不用擔心木床壞了要換新。”
    “一點點來吧。”趙西平數十八貫錢丟木箱裏,這些明天就要拿走。
    趙小米扒拉下桌上的四貫錢,要笑不笑地說“好窮啊,感覺馬上就揭不開鍋了。”
    隋玉撐著下巴笑,說“我才跟你三哥的時候,家裏的餘錢都比現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