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趙程月還是趙程月嗎?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小崽子奶凶奶凶,再過來,咬你哦!
她拖著竹杆子跑來田地之前,正被吳老押著作畫。
一遍遍的反複做同樣一件事情,壓得她心煩,幹脆趁著吳老在裱畫時沒注意到她,她扯著院子裏的竹杆跑了。
也就那麽幾息的事情吧,吳老就見趙程月跑沒影兒了,當即順著竹杆子撞到石子的“哐當”聲追上去。
周老夫子與趙程流瞧見了還以為發生了什麽大事,也急忙邁著腳在後麵拚命的追。
三個人都是用盡全力在追,可等他們到時,趙程月已經將竹杆子交出去。
“女孩子,當斯文,你這動如脫兔,哪裏有女孩子模樣兒!”吳老對著趙程月開始念經,說“阿月,你是女孩子,女孩子當……”
趙程月乖乖站著,任由吳老念,她左耳進右耳出,就當老和尚念經,她不聽不聽。
“你雖出生於鄉下,可有你周爺爺收你為孫女,你的身份,不比上京城的名門貴女差,你當如名門貴女般行得端正坐得……”
叭啦叭啦
趙程月努力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可聽著吳老念這些,瞌睡蟲緊跟著冒出來,她大腦也有些昏昏沉沉的,有點犯困了。
周老夫子與趙程流麵麵相覷,互望了眼後,看向吳老,周老夫子出聲打斷。
“老友,”周老夫子其實最初也想過將趙程月培養成名門淑女,可那樣,趙程月還是趙程月嗎?
“這裏是鄉野間,沒必要如此,”周老夫子對吳老的畫技是佩服的,自歎不如,可同樣,吳老在某些方向的堅持,也讓他頭痛不已。
周老夫子直接忽略了,他其實剛到程家時,也跟吳老的想法差不多,隻是後來接觸的村中老人多了,思想漸漸的被程家(趙程月)同化了,才逐漸放下針對女子的教條。
“老友,話不是這樣說的,”吳老覺得周老夫子這是在鄉野裏呆久了,都被鄉野之人同化了,打算先與周老夫子仔細分辨分辨。
周老夫子傻眼,也隻能就地跟著吳老辯論。
眼看著引經據典、各自有理,要吵起來了……
趙程月對著兩名老人“略略略”的俏皮吐著舌頭,用小聲,又能讓他們聽清的聲音說“越活越幼稚。”
周老夫子與吳老齊齊住嘴,齊齊看向趙程月。
“返璞歸真的道理,我早懂了,”趙程月丟下這句,一溜煙的跑了。
這次趙程流沒再追,而是看著趙程月小小的背影笑彎了眉眼。
周老夫子與吳老的內心大受震撼,各自陷入一動不動的深思。
人工給水稻授粉說難也不難,十畝田地,趙老三一天就完成了。
與趙家十畝田地同樣也處於揚花受粉期的人家,跟著拿起家中的竹杆子,模仿。
“這樣弄一下就好了?”
圍在趙家田地旁的人群見趙老三拿著竹杆子過來,隻覺得不可思議。
“是不是等到我們水稻開花時,也要這麽做?”
自以為不會被發現的偽農人在大膽追問。
其他人也想問,但他們沒敢開口。
趙程月示意趙老三抱她起來,她要說話。
沒辦法,她太矮了。
趙老三無奈“囡囡,你今年七歲了。”
趙老三提示趙程月,兩人不能再如七歲前那般親近了,得保持一定距離。
實際上,趙程月的個子比同年齡的孩子矮,看著還像是一個五歲大的小娃兒。
趙程月“……”
“哦。”
“有風的話可用可不用,現在是沒風,”趙程月大聲回。
她是說給想問不敢問的真正的農人聽的。
“明白。”
偽農人如實把消息傳給周縣令。
周縣令不明白,他們明明就前後差個一天的時間啊,為什麽他家的水稻還沒開花?還要再等個十天半個月?
在萬眾期盼中,日子進入七月——
趙老三家的十畝田地的水稻度過灌漿期,到了豐收時刻。
收獲這天——
周縣令騎著高頭大馬急急趕到靠山村,明明是騎馬,跑馬有風吹過,他的額頭卻急出了一腦門的熱汗。
趙老三家的十畝田地旁,能站的田埂處早站滿了人。
周縣令一來,就得給他與他帶來的官差等讓道兒。
周老夫子與吳老掃了周縣令一眼。
周縣令吃驚的看著吳老,他隻知道周老夫子幫著趙程月請來了一個畫師教趙程月畫畫,沒想到,竟是當今唯一僅剩的畫聖吳老!
周縣令呼吸一緊,急忙對著周老夫子與吳老抱拳作揖。
“都別放錯,好了,你們可以拿著彎刀進入田地內收水稻了!”
趙村長站在田埂最高的地兒指揮。
一群人回“好咧!”
趙老三跟著一大群人分別進入到田地裏。
一畝田地十個人一起收,十畝田地一百人,這些人都是免費的,自願的,甚至是興奮的參與其中。
他們不止能親眼見證十畝水稻每產的收獲是多少,還能親自參與其中呢!
收割的熱情空前絕後!
上午半天時間不到,十畝水稻就都收割好了!
一捆捆的水稻按畝放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肉眼看著,就能看出產量比往年的都要高。
接下來是將穀子自稻穗上擼下來。
可就不止是一百人了,圍觀的人,有大半都參與進來,有好幾百人呢。
趙程月與周老夫子、吳老等人都參與其中。
都過了午食時間,靠著熱情興奮支撐著,老人、小孩都沒覺得餓。
將穀子裝進準備好的大麻布袋中,每一袋,都能裝一百斤,看著裝穀子的袋子一袋一袋的增加,一畝田地的產量還沒過秤,在場的人就心裏有了大概。
四袋半!
能稱百斤的大杆秤出,一根棍子穿過稱重的提手繩,左右兩邊站著的人扛著棍子,保證大杆秤的秤鉤與秤坨保持平衡,也就是一百斤!
“穩了!穩了!”
圍觀稱穀子的人群跟著齊聲高喊。
表示一袋的確有一百斤,沒缺斤短兩。
十畝田地的穀子都過大杆秤。
哪怕穀子曬幹,水分減少,畝產也都超過四百一十斤!
“哈哈哈……”
確實了畝產,在場所有人跟著開心大笑。
周縣令抹了把額頭的熱汗,也跟著傻笑。
功在千秋的功勞到手了!
雖然他田莊內的水稻還差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卻不妨礙他把趙家田地的畝產數量記到他自己的名下,寫成折子遞上去。
兩邊的折子同時遞上去,周家主會幫他壓下周老夫子的折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