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接二連三的離去

字數:356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清穿之我在清朝當皇子 !
    永琮對此很愧疚,和琳之死跟他脫不了關係,沒想到陰差陽錯讓永瑢承受了這個果。
    永琮每日派太醫去給永瑢治病,還答應把自己的小兒子過繼給永瑢,可是永瑢的身子還是沒好起來。
    永瑢最後是在乾隆的懷裏撒手人寰的,在幾年裏沒了兩個兒子,乾隆也老了很多。
    乾隆生了十幾個兒子,到現在隻剩了一半。
    這不是開始,太醫說永璂有抑鬱之症,乾隆沒聽說過這種病症,看見永璂好好的,也放下了心,沒想到在乾隆過六十大壽的那日,永璂挑了一個沒人的時候想在寢宮上吊。
    好在宮裏戒備森嚴,永璂一會沒動靜太監便要去查看情況,這一看差點沒把那個小太監嚇的魂飛魄散。
    小太監連忙去告訴了乾隆,乾隆還沒到壽宴結束便離席了。
    乾隆看著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永璂,脖子上還有紅痕,憤怒道:“朕到底是遭了什麽孽,才讓朕一次又一次的白發人送黑發人!”
    永璂還是被救回來了,永琮跟永瑆平日裏與永璂就親密些,兄弟二人常來看他,永璂倒是漸漸的話變多了一些。
    有一日,永璂告訴永琮是說自己想離開皇宮過一段日子,永璂本以為七哥會拒絕自己,然後罵他胡鬧,結果永琮還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好,去外地散散心也好,隻是七哥不放心你這樣,派了人跟你去,七哥是讓你去散心的,你怎麽樣出去,就得怎麽樣給我回來,一根頭發也不準少。”
    永璂把自己的手放在永琮的掌心道:“七哥,我答應你。”
    宮裏的人越來越少,年紀大的阿哥身上有政務,年紀小的才可以無憂無慮陪著乾隆。
    最常陪著乾隆的是永璐,永琰跟綿宸。
    綿宸人機靈,會討巧,常常把乾隆逗得開懷大笑。
    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乾隆不再那麽沉溺在悲傷裏了。
    壞處就是太子妃也見不得綿宸了。
    “皇瑪法,藥來了。”綿宸眼巴巴的看著乾隆。
    乾隆一把藥悶了進去,照往常一樣問道:“你阿瑪呢?”
    “阿瑪跟五伯出去了。”
    乾隆疑惑道:“出去了?朕怎麽不知?”
    永琰像個大人道:“七哥說皇阿瑪身子不好,不想讓皇阿瑪操心。”
    永琪跟永琮出去是帶兵圍剿白蓮教了,乾隆也知道如今天地會跟白蓮教猖獗,若不是福康安帶兵鎮壓了一次,怕是如今會更加可怖。
    永琮跟永琪決定之親自掛帥出征之時並未告訴乾隆。因為告訴乾隆,乾隆也不會同意,到時候會平白出現很多波折。
    永琮出去了足足一年,沒給京中回信。
    平日裏兒子在的時候不覺得,兒子沒了乾隆孤單了。
    便是身邊永琰,綿宸都在,乾隆還是開心不起來。
    朝堂的官員在上朝的時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為無他,沒想到一向看重權利的皇上,居然對自己的兒子沒有疑心。
    凡是有彈劾永琮的折子,都被乾隆當垃圾一樣扔掉了。
    乾隆越打越任性,直接當著眾人的麵扔到地上。
    更有甚者乾隆直接道:“怎麽太子沒了朕把皇位傳給你嗎?”
    這一句話說的別的官員誠惶誠恐,彈劾永琮之事也忘在了腦後。
    這幾年乾隆總是愛胡思亂想,心中思緒萬千。永琮在外剿匪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聽到了危險的消息,乾隆也心驚膽戰。
    乾隆最近夜裏時常多夢,他覺得自己遇到了一些困惑,便來到了太後的寢宮。
    太後也知道近日永琮不在宮中,便吩咐宮女們給他做身暖和的衣裳,等著永琮回來。
    太後見乾隆穿的不多 有些不滿道:“皇帝,你怎麽來了?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還是要保養身體啊!”
    乾隆想到在潛邸時自己便跟額娘相依為命,太後已經七十多歲了,每日還要為兒孫擔憂,實屬不應該。
    可是永琮是她一手帶大的人,讓太後如何能不憂心呢?
    “皇額娘當初皇阿瑪走的時候,兒子也不過二十五歲,如今兒子已經六十歲了。已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永聰都三十歲了。”
    太後一聽乾隆的話就知道他心裏的疙瘩在哪裏,“皇帝是擔心自己老了,永琮又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害怕他搶了你的位置?”
    太後搖搖頭道:“皇帝,你跟聖祖一樣 卻又不一樣。聖祖年邁的時候沒有長輩規勸,而哀家和裕皇貴太妃 還在還能規勸你一二。皇帝的兒子雖多,能擔起大任的卻沒幾個。唯有永琪跟永琮,而他們又親如兄弟。想想你皇阿瑪登基的時候是怎麽對你十三叔的。”
    太後的話點到為止,乾隆卻懂,在深宮中長大的真情十分可貴,不然雍正也不會一登基就封十三為鐵帽子王。
    永琪為了避嫌不擔任京中任何職務,皆安心的幫永宗打理廣州之事,從某種角度來說,乾隆隻有永琮一個人可以選。
    如果乾隆繼續像康熙一樣疑神疑鬼,那麽最後隻能傳位給永琪,永琪跟永琮關係這麽好,難保不會記恨他。
    從長遠來看,綿憶過於心慈手軟,還是綿宸合適。
    想著永珹跟永瑢接連離去,乾隆覺得隻要永琮隻要平平安安活到老,他就滿足了。
    ……
    永琮圍剿白蓮教很是艱辛,他不僅號召各地官員齊心協力,自己也帶兵親自衝鋒陷陣,足足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才讓白蓮教徹底覆滅。
    等到永琮班師回朝之日,百官親迎,永琮解決了大清多年來的心頭之患,憑借這次功勞,永琮繼位已經是鐵板上釘釘了。
    乾隆在太和殿設宴,大大誇獎了永琮跟永琪的功勞。次日乾隆命太子監國,百官奏折皆交由太子批閱,永琮成了有實無名的皇帝。
    但目光長遠的人已經可以看出乾隆在培養接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