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知青

字數:528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耕讀傳家 !
    自一九六八年的二月起,八歲的宋雲錦和宋朝陽開始跟著鍾書翰老爺子學習書畫,兩小隻到鎮上鍾老爺子家裏學習,由宋城負責接送。
    每天天還不太亮的時候,爺三就出發了,送到鍾家之後,把自行車停在那裏,宋城就扛著麻袋到黑市裏交易去了。
    黑市的流動性非常強,被公家識破一個,眾人就又換地方了。不過,這一年多來,宋城早已與買家互相熟悉。風聲緊的時候,都裝作親戚直接到顧客家裏交易。一年多的時間,宋城早已跑遍了雲市管轄的所有縣和鎮,當然,每到一處都做好了偽裝。
    宋奶奶和葉芝蘭則在家裏忙活,兩小隻一般是在傍晚時分回家,宋家三個大人把教兩小隻學古代文史知識的事也一並委托給了鍾老爺子。
    兩個小家夥每日到鎮上係統學習書法、繪畫,兼及古代文史知識,宋奶奶、宋城、葉芝蘭則在生產隊裏幹活掙公分。
    隊裏的活不能落下,宋城隻能在送兩小隻到鍾家之後在鎮上交易了。隻有在休息一整天的時候才有機會到其他鎮上、到縣裏、到市裏去交易。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地球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此時已到夏至節氣。
    這一天,宋雲錦姐弟都沒有去上課,鍾老爺子昨天決定放他們一天假。兩小隻就在家裏過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也即最古老的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上,北半球在夏至日白晝最長、夜晚最短。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餛飩(餃子)夏至麵”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之說。宋奶奶和葉芝蘭婆媳一大早就起來煮夏至麵了。
    夏至麵的品種很多,南北方各不一樣。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菜熬麵、肉絲麵、油渣麵、三鮮麵、肉絲炒麵、過橋麵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麵和炸醬麵。
    “奶奶、媽媽,早安,今天煮了什麽麵?”宋雲錦循著香氣而來。
    “奶奶、媽媽,煮了什麽麵,好香啊!”宋朝陽緊接著宋雲錦,跑進廚房裏,興奮地詢問道。
    “哈哈哈(?w?)hiahiahia,小錦、陽陽,你們猜猜看是什麽麵,誰猜對了,就多一個煎蛋。”宋奶奶笑道。
    “我先來,我先來!”宋朝陽興奮地蹦噠。
    “好,那就讓你先來吧。”宋雲錦說道。
    “我聞到了肉香味,肯定有肉絲麵,還有陽春麵,三鮮麵!”宋朝陽使勁地嗅著彌漫在空氣中的香氣。
    “姐姐,到你了!”宋朝陽朝著宋雲錦的方向抬了抬下巴。
    “那我猜有陽春麵、肉絲麵、三鮮麵、打鹵麵和炸醬麵。”宋雲錦不假思索。
    “小錦說的完全對!獎勵你一個煎蛋。”說著,就在鍋裏攤了一個煎蛋,放到三鮮麵的那隻碗裏去了。
    “姐姐的鼻子比大黃、大黑、大白它們的鼻子還靈!”宋朝陽輸給了姐姐,也沒有不開心,反而佩服他姐姐的“狗鼻子”!
    “哈哈哈哈~~”,這話逗得三個大人大笑不已。
    宋雲錦嘴角抽了抽,“小弟,我之所以能猜對,是因為前兩年奶奶都是按照我們一家人的口味來做的,不是靠聞出來的。”
    “哦”,宋朝陽努了努嘴,端了他的那碗肉絲麵去了大廳。
    至於宋朝陽口中的大黃、大黑、大白就是宋家養的三隻中華田園犬。
    宋雲錦五歲的時候就想著養狗了,狗是她最喜歡的動物,特別是柴犬,還有中華田園犬、金毛、柯基、二哈,她都很喜歡,隻可惜上一世除了中華田園犬之外,其它的隻看過沒養過。
    三隻小狗已經三個月大了,是宋城到縣城裏賣東西的時候救回來的。三小隻被人遺棄在垃圾堆旁,它們的母親那時已經斷氣了。宋城把它們的母親就地埋了,抱著它們回了宋家。
    抱回到宋家的時候,三隻小狗非常虛弱,宋雲錦喂了它們空間裏的靈泉才讓它們變得活蹦亂跳的。經過三個月的精心喂養,三隻小可愛已經長得毛光水滑、膘肥體壯了。
    大黃、大黑、大白,顧名思義,它們的毛色分別是黃色、黑色和白色的,而且毛色很純,幾乎沒有雜色。毛光水滑的,特別好rua!
    因為喝過了靈泉,吃的全是靈泉飼養、喂養長大的食物,三隻小可愛都開啟了靈智,特別懂事,簡言之,它們“成精了”!
    如果有識貨的人經過,看到宋家用靈泉和含有靈氣的食物喂狗,一定會捂住心髒,肉疼地歎一聲“暴殄天物”、“人不如狗”的!
    吃過夏至麵,宋奶奶帶著一家人去了青雲山上祭祖,祭品就是五大碗麵。
    自古以來就有在夏至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被納入古代祭神禮典。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夏至日去祭祖了,但宋家仍保留著這個習慣。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到了一九六九年的一月上旬,大隊長劉大勇通知全生產隊的人——過幾天將有知青到青雲村生產隊插隊。
    隨後,劉大勇組織隊員們建造知青點,爭取在知青到來時有地方安置他們。
    “支書,知青具體什麽時候到?有多少人?”有隊員問道。
    “縣裏說是大概四五天就到,分配給我們隊的有17位知青。”劉大勇答道。
    “人咋這麽多?!”
    “時間怎麽這麽趕?!”
    “怎麽都不早點通知?”
    ……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的抱怨時間緊,有的感歎來的人多。
    不過抱怨歸抱怨,大家還是爭分奪秒地蓋起了四間泥瓦房,安置從他鄉遠道而來的知識青年們。
    知青到來的那天,正好是在上午,宋雲錦和宋朝陽姐弟跟著全生產隊的大人、小孩,一起去湊了個熱鬧。
    縣裏派了一輛運輸車把知青送到他們插隊的生產隊裏。
    眾人都在村口裏等著,當運輸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小孩們都歡呼雀躍,不停地鼓掌。當車在眾人麵前停下來的時候,小孩子們都湧到車邊,摸著車,有的還想爬到車上去,可惜被家裏的大人給拎了回去。
    宋雲錦和宋朝陽都在最後麵站著,旁觀著這一幕。
    司機打開車門,走下車來,生產隊的幹部們走上前去,跟他握手,寒暄了起來。
    知青們也陸續從車上下來,宋雲錦努力挖掘自己的記憶,試圖辨認出這些人。不過,畢竟已經隔了十多年了,很多人的麵孔已經忘掉。
    但有些人還是印象深刻的,比如最後回城的那一位,比如拋妻棄女的、拋夫棄女/子的那幾位,又比如考上京城大學的那一位。
    當然啦,也有好幾位是生麵孔的,宋雲錦來之前就覺得這一世來的人不會跟上一世來的人一模一樣的。
    生產隊幹部們與司機寒暄完畢,走到知青們的麵前。領頭的一位叫莫濤,家境不錯,宋雲錦記得上一世他考取了江華市的一所大學。
    考取京城大學的那位叫江源,家庭成分不太好,家裏是做生意的,所以不太合群,宋雲錦見到他的時候他通常都是獨來獨往。
    江源掃視著四周的人群,感覺剛才有人在注視著他,他的感覺一向很敏銳,但這次卻沒能發現是誰在盯著他。
    司機向知青們介紹生產隊的幹部們,雙方互相結識了,司機完成任務就開著車走了。劉大勇等人帶著知青們到了才竣工的知青點。
    9位男知青,8位女知青,雙方各兩間屋子,男方的一間屋子要多一個人,多一個人的那方臉色都不太好看。
    不過,隊裏這樣安排,他們又人生地不熟,因此都不敢輕易與隊裏起爭執,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宋雲錦覺得青雲村生產隊的幹部對知青們已經是相當好的了,四五人住一間屋子,還是新蓋的。想當年,她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八人寢的呢!
    知青們安置好以後,劉大勇等幹部給他們說了以後的日常任務——下地掙公分之後,就都告辭了。
    宋雲錦跟著湊了個熱鬧,也帶著宋朝陽回家去了。
    “奶奶、爸爸、媽媽”,宋朝陽飛奔進門,大黃、大黑、大白三隻也飛奔著出來,在宋雲錦和宋朝陽腳邊蹭來蹭去。
    宋雲錦於是停下腳步,一個接一個地擼著,光滑細膩的毛毛,哇,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啊!
    “怎麽樣啊,小錦、陽陽,看到知青們有什麽感受嗎?”宋城問道。
    “爸爸爸爸,我沒什麽感受!”宋朝陽撓了撓頭,說道。
    “爸爸,我為自己生活在鄉下感到慶幸。”宋雲錦答道。
    “是啊,你們長大了都不用當知青去別的地方插隊。”葉芝蘭感歎道。
    宋雲錦確實覺得慶幸,不用到未知的鄉下去插隊。因為一旦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生活,與那裏的人磨合就比較費心思。知青們雖然是同伴,但平時也頗多矛盾,她這個人又最不耐煩妥協、讓步之類的事,所以上一世朋友不多。
    知青們從來到的第二天開始,就與隊員們一起下地幹活掙公分養活自己了。知青們畢竟都來自城市,絕大部分都沒幹過農活,第一天出工就把他們累得夠嗆。不過,凡事習慣了就好,幹農活嘛,做的多了、做習慣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