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無功,聖人無名

字數:5366   加入書籤

A+A-




    晏子不愧是頂級縱橫家、大學士,辯論高手,此言一出,又附加上他修煉的兩種頂級神通【舌燦蓮花】、【口若懸河】,他口中出現了一朵潔淨的青蓮徐徐盛開,其中更有才氣如銀河倒懸、大江大河,傾瀉而出。
    全場,幾十萬將士聽得如癡如醉、眼中泛著震驚、崇敬之色,已然被晏子的口才深深折服,更深以為然。
    曹丕、江小白聽晏子的話,卻麵色一沉。
    這晏子仿佛在誇讚杜預啊?怎麽一句句都在說杜預的好?說天下人對杜預的期待?
    這到底幾個意思?
    杜預拱手:“不敢,不敢,先生謬讚。”
    晏子的嘴角,微微陰冷翹起。
    杜預,你以為我是在誇你?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我是以退為進,欲揚先抑,準備給你來一波狠的啊!
    他臉色一沉、話鋒一轉道:“可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奈何杜解元自從出仕,大唐國勢江河日下。先是你殺死安慶緒,得罪安祿山,提前引爆了安史之亂,朝廷毫無準備,唐軍棄甲拋戈,望風而竄,河北、兩京、中原相繼淪陷;又作【討蒙元檄】,號召天下助戰、興師北伐,事成之後卻背信毀約,以弱淩強,不肯割讓河北,觸怒我大齊、大漢、吳、蜀四國,與天下為敵,導致大唐四麵楚歌,招來滅國之禍!”
    他一氣嗬成,將大唐如今麵臨災禍的鍋,甩到杜預頭上,深吸一口氣,完成輸出致命一
    擊:“如此,杜預你上不能報皇恩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太後而據疆土;如今大唐四麵楚歌、舉世皆敵,遇百萬大軍,五路入侵,滅亡在即。是大唐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天空中,雷電陣陣,陰風淒厲,匯聚在晏子的頭上,形成異象。
    林星河、弄玉、蔡文姬,緊張又悲憤。
    “好厲害的晏子!”
    “此人三寸不爛之舌,當真口舌如劍,犀利無比,句句直指杜預要害。”
    “他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偷換概念,妄圖將安史之亂的責任也推到杜預頭上?”
    公孫大娘氣得拔劍:“可惡,這文人一張嘴,又刁鑽又歹毒,比刀劍還難纏。”
    唐軍士氣,漸漸下墜。
    他們就算明知道,晏子說的不是真的,很多都是抹黑甩鍋、胡編亂造、顛倒黑白、搬弄是非之言,但依舊受到晏子的才氣神通影響,士氣不得不下降。
    “舉世皆敵?四麵楚歌?”
    “說得,貌似也沒錯啊?我們大唐之前確實關係處的還可以。”
    “至少,不會被五個國家同時圍攻。”
    “喂喂,你們搞清楚啊,是他們覬覦我大唐國土!國土豈可割讓?”
    “就算這不是杜解元的過錯,但結果如此啊?國家若因此滅亡,誰管你對錯?”
    杜預沉默不語,仿佛一塊石頭。
    江小白誌得意滿,瞟了一眼曹丕,意思是如何?我的鎮國大學士比你
    被罵死的王朗,強一萬倍吧?
    他撫掌大笑:“晏子所言不錯。什麽大唐詩仙?什麽無雙國士?如今冥頑不靈,導致大唐危在旦夕,還不是你杜預的過錯?”
    曹丕也不斷點頭,對晏子唇劍舌戰杜預,實力十分認可,陰笑道:“舉世皆敵。嘿,晏子大學士,說得太形象了。你杜預既然說自己多麽正義、為人族出了那麽多力,為何會招來五國的圍攻?難道舉世皆醉你獨醒,舉世皆濁你獨清?哈哈哈,可笑可笑!”
    連計聖孫臏,都忍不住點點頭。
    田忌問道:“這次,咱們可有贏麵?”
    孫臏略一沉思,篤定道:“杜預方才罵死王朗,確實舌戰了得。但晏子大學士這一番欲揚先抑,甚是高妙,壓製極大,應有8、9分贏麵。”
    田忌放下心來。
    足智多謀如孫臏,都對晏子評價如此之高,可見杜預在晏子麵前確實絲毫不占優勢。
    大漢、東齊三十萬人,紛紛嘲諷杜預。
    “什麽管仲樂毅?你也配?”
    “撒泡尿照照鏡子,你什麽德性?”
    “大唐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杜解元,十年倒有九年荒。”
    “無雙國士,鞠躬盡瘁,結果呢?大唐滅亡了。”
    杜預的嘴角,微微翹起。
    不知為何,晏子上頭一般,卻引用了杜預很熟悉的一段話。
    貌似···
    【三國演義】?
    又是三國演義?
    杜預不知,到底是量子糾纏,還是運氣使然,這次撞上王朗、晏子都是各國數一數
    二的辯才,卻都很不幸,采取了【三國演義】的辯論術,試圖打敗自己··
    杜預的嘴角,比ak還難壓。
    你們不知道,我三歲就聽評書,這段我能倒背如流?
    頂著晏子驚人的才氣、恐怖的威壓,杜預從容不迫、啞然而笑曰:“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大唐積弊甚深、危機四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譬如人染沉屙,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髒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晏子偷換概念,用大唐今日之糜爛、虛弱,來指責杜預配不上無雙國士,杜預就正本清源,講述大唐曆史,澄清概念。
    他一身浩然正氣,彌漫開來。
    晏子、田忌雖在各自領域,堪稱一流超強者,但卻無法辨認出杜預這浩然之氣,還以為是普通文氣,並無多少察覺。
    唯有孫臏,眉頭微皺。兵家自帶【洞察】神通,能讓他敏銳察覺到極其細微的變化。
    “杜預這才氣,貌似不同尋常啊。”
    杜預侃侃而談:“吾大唐之君主,向潼關殘敗於安祿山,損兵折將二十多萬,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將隕落凋零,朝廷被迫南巡,遷都金陵,無力北伐,收複兩京,此正如病勢尪贏已極之時也。我以書生之身,並無功名在身、更無一兵一卒,以
    一人北上,救下裴家軍後被托付重任。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收複長安,光複洛陽,奇襲鄴城,斬安祿山、史思明、中行樂,使蒙元北狄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
    杜預之言,義正辭約,條理清晰,言之有據,令人信服,才氣彌漫空中,更有一種打動人心的神奇力量。
    晏子萬萬沒想到,杜預在自己如此犀利的舌戰攻勢下,還能穩住陣腳,一臉錯愕,臉色陰沉。
    杜預深吸一口氣,沉聲道:“至於我大唐如今國勢,乃是安史之亂,變起倉促,加上人族妖族蠻族魔族,內外勾結,蒙元依仗大陸第一強國,恃強淩弱,我大唐雖然浴血奮戰,鄙人庶竭駑鈍,攘除奸凶,但寡不敵眾,一時不能力克,勝負乃其兵家常事。”
    杜預這是開誠布公,解釋大唐之所以連續戰敗、國勢至此的原因——不是我大唐太弱,不是我杜預不努力,而是內外部的敵人太殘暴、太奸詐、太強大。
    特別重點介紹蒙元帝國入侵,極有說服力,畢竟蒙元之強,不光大唐,連大漢、東齊等與之接壤的國度,也數次被入侵,按在地板上狠狠摩擦、暴打,大漢東齊等國將士也是聞之色變,聽到杜預如此犀利言辭,也不由紛紛點頭。
    晏子的臉色,更陰沉如鐵——他仗著三寸不爛之舌,死人能說活,黑的能說白,縱橫
    天下,出使各國,無往不利。
    無本萬利的口舌買賣,他著實沒少做。
    可如今,一腳踢在杜預這塊鐵板上,竟然吃了癟?
    這是他壓根沒想到的。
    杜預侃侃而談道:“可喜我大唐自從長安一戰,力斬罪魁禍首安祿山以來,光複長安,收複洛陽,強渡黃河,奇襲鄴城,安祿山、史思明、安家九子叛賊伏誅,中行樂、盧言、士匄等逆種授首,赤術、大薩滿、旭烈兀、旭烈哈等蠻夷首領被誅,如今我大唐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億萬百姓,士農工商,紛紛響應投軍,我麾下精銳數十萬,不出個月,便可收複全部失地,金甌補全,重整山河,再朝天闕,重現大唐盛世!”
    他一字一句,神采飛揚,文氣橫溢,文采風流,又充滿了說服力,讓人不得不信服。
    天空中,風雲際會,氣象萬千,出現了一幕幕風和雲匯聚的戰場畫麵。
    杜預一介書生,匹馬闖潼關,戰長安,收洛陽,渡黃河,取鄴城,南征北戰,將安祿山、史思明、安家九子、中行樂、盧言、士匄、赤術、大薩滿、旭烈兀、旭烈哈等一眾強敵,一一斬殺,戰功彪炳、威震聖元。
    杜預裹挾赫赫戰功,大功無言,踏前一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他威名赫赫下,晏子都被嚇得後退一步,心膽皆驚。
    杜預聲音越發鎮定、洪亮:“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
    :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