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背刺關公

字數:7432   加入書籤

A+A-




    在連綿的暴雨中,呂蒙騎上馬背,率領數騎巡視城門。
    他突然瞥見一人用民間的草帽覆蓋著鎧甲,於是命令左右將其拘捕審問,發現那人竟是他的同鄉。
    呂蒙對他說:“盡管你是我的老鄉,但我已下達了命令,你明知故犯,必須依照軍法處置。”
    那名同鄉含淚求情:“我擔心雨水會損壞公家的盔甲,這才取來草帽遮蓋,絕無私用之意,懇請將軍念及同鄉之誼。”
    呂蒙回應:“我知道你是為了保護公家盔甲,但終究不應該擅自使用民眾的物品。”
    便命令左右將其帶出斬首。
    首級懸掛示眾後,呂蒙親自收殮其遺體,流淚安葬。
    自此,全軍紀律嚴明,士氣振奮。
    不久,孫權率領部隊抵達,呂蒙出城迎接並引入官署。
    孫權慰問完畢,任命潘濬為治中,負責荊州事務。
    他將囚犯於禁釋放,遣送回曹操那裏。
    接著安撫百姓,犒賞軍隊,並設宴慶祝。
    孫權對呂蒙說:“現在荊州已經歸我們所有,但是如何收複公安的傅士仁和南郡的糜芳呢?”
    話音未落,一人挺身而出,說道:“無需動用一兵一卒,我隻需運用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服公安的傅士仁投降。”
    眾人一看,原來是虞翻。
    孫權問道:“仲翔有何妙計,能促使傅士仁歸降?”
    虞翻回答:“我和士仁自幼交好,如今若是向他陳明利害,他必定願意歸順。”
    孫權聽後大喜,立刻命虞翻率領五百士兵,直奔公安而去。
    然而,當傅士仁得知荊州失守的消息時,他急忙下令緊閉城門,堅守不屈。
    虞翻抵達城下,發現城門緊鎖,便撰寫了一封信件,將其係在箭上,射入城內。
    士兵們拾起箭矢,將信件呈遞給傅士仁。
    士仁拆開信函一看,內容是勸降的信息。
    讀完之後,他思索著“過去關公對我感到的不滿,我不如現在就投降。”
    隨即命令大開城門,歡迎虞翻進入。兩人見麵後,互相敘舊。
    虞翻向士仁傳達了吳侯的寬厚與禮賢下士的風範。
    傅士仁聽後十分高興,立即攜帶印綬與虞翻一同前往荊州歸順。
    孫權對此感到非常滿意,仍舊命他去守衛公安。
    呂蒙私下裏對孫權說:“現在關羽尚未擒獲,如果讓士仁留在公安過久,恐怕會有變故。不如派他去南郡,勸說糜芳來降。”
    於是,孫權召見傅士仁,對他說:“你和糜芳交情深厚,如果你能勸他來降,我必有重賞。”
    傅士仁毅然接受任務,立刻率領千餘騎兵,直奔南郡去招安糜芳。
    正所謂:
    今日公安已無守城之誌,昔日王甫的話成了至理名言。
    然而,當糜芳得知荊州失守的消息時,他感到無助。
    突然,有人報告說公安的守將傅士仁來了。
    糜芳急忙讓他進城,並詢問發生了什麽事。
    傅士仁說:“我並非不忠,但形勢危急,力量不足,無法抵抗。我現在已經投降東吳,你也應該盡早投降。”
    糜芳回答:“我們深受漢中王的厚恩,怎能背叛他?”
    傅士仁說:“關公離開的時候,對我們兩人懷有怨恨,如果他有一天勝利歸來,一定不會寬恕我們。請你仔細考慮。”
    糜芳說:“我們兄弟長期為漢中王效力,怎麽能突然背叛他呢?”
    在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有關公派來的使者到達。
    使者被帶進廳堂,他說:“關公的軍隊缺乏糧食,特地來到南郡和公安兩地,要求提供十萬石白米。命令兩位將軍連夜送去交接,如果遲到,立即斬首。”
    糜芳大驚,對傅士仁說:“現在荊州已經被東吳占領,這些糧食怎麽能夠送過去?”
    傅士仁嚴厲地說:“不必多疑!”
    於是拔劍在廳堂上斬了來使。糜芳驚訝地問:“你為什麽要殺他?”
    傅士仁說:“關公的意圖就是要殺我們兩個。我們怎能束手待斃?如果你不盡早投降東吳,必定會被關公殺死。”
    他們正在談論時,突然有人報告說呂蒙率領軍隊攻打到城下。
    糜芳大驚,於是和傅士仁一起出城投降。
    呂蒙非常高興,帶他們去見孫權。
    孫權重重賞賜了兩人,安撫了百姓,並大肆犒賞三軍。
    此時,曹操在許都,正與他的謀士們討論荊州的事務,突然有人報告說東吳派來使者送來信件。
    曹操召見使者,使者遞上了信。
    曹操拆開信看,信中詳細說明了吳軍將要攻打荊州,請求曹操夾擊關羽。信中還囑咐:
    “不要泄露消息,以免關羽有所防備。”
    曹操與謀士們商議。
    主簿董昭說:“現在樊城被困,急切盼望救援,不如派人將信射入樊城,以寬慰軍心。同時讓關公知道東吳將要襲擊荊州,他擔心荊州失守,必定會迅速撤軍。然後我們可以命令徐晃趁機追擊,這樣就可以獲得全勝。”
    曹操采納了他的計策,一方麵派人催促徐晃迅速作戰,
    另一方麵親自率領大軍,直接前往洛陽的南陽陵坡駐紮,以救援曹仁。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英雄輩出,戰火連天。
    徐晃,作為曹操麾下的猛將,一直以其驍勇善戰而著稱。
    這一日,他正坐鎮帳中,沉思著戰事的發展,忽然接到魏王的使者急匆匆地傳來的命令。
    “將軍,魏王已經率軍越過了洛陽,現在命您迅速出戰,解救樊城之圍。”
    使者氣喘籲籲地傳達著命令。
    徐晃聞言,眉頭緊鎖,他知道關公不是易與之輩,但軍令如山,他必須立即行動。
    就在他們交談之際,探馬又帶來了新的消息:
    “關平在偃城布下重兵,而廖化則在四塚寨布下了連環寨柵,形勢對我們極為不利。”
    徐晃沉思片刻,隨即果斷地派出了他的副將徐商和呂建,打著他的旗號前往偃城,與關平展開正麵交鋒。
    而他,則親率精兵五百,沿著沔水秘密繞道,準備襲擊偃城的後方。
    關平得知徐晃親自率兵前來,毫不畏懼,立即率領本部兵馬迎戰。
    兩軍對壘,氣氛緊張,戰鼓雷動,關平揮刀出馬,與徐商交鋒。
    僅僅三個回合,徐商大敗而逃。
    呂建接替上陣,也不過五六個回合,同樣敗走。
    關平乘勝追擊,殺敵二十餘裏,直到城中火起的消息傳來,他才意識到中了徐晃的調虎離山之計,急忙回軍救援偃城。
    然而,當他回到偃城時,徐晃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
    徐晃站在門旗下,高聲嘲諷:
    “關平賢侄,你真是不知死活!你的荊州已經被東吳奪走,你還在這裏胡鬧!”
    關平怒不可遏,揮刀直取徐晃。
    但不到三四個回合,偃城中火光衝天,關平不敢再戀戰,隻得殺出一條血路,逃往四塚寨。
    在四塚寨,他遇到了廖化。
    廖化憂心忡忡地告訴他,軍中傳言荊州已被呂蒙襲取,士兵們人心惶惶。
    關平斷然否認這是真的,下令再有散布謠言者斬。
    就在這時,又有探馬來報,正北第一屯遭到了徐晃的攻擊。
    關平知道,如果第一屯失守,其他各營也將難以安寧。
    他決定親自前去救援。廖化則留在寨中,叮囑部下堅守,一旦敵軍來襲,立即點火為號。
    關平和廖化帶領著四塚寨的精兵,星夜趕往第一屯。
    關平看到魏兵屯兵於不利之地的淺山之上,對廖化說:
    “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我們就引兵劫寨。”
    廖化則建議分兵一半前去,自己則留守本寨。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關平率領一隊精兵,如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潛入魏營。
    然而,他們所遭遇的,卻是一片死寂,不見一個敵人的蹤影。
    關平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這是一個陷阱。
    他下令火速撤退,但已經太遲。
    徐商和呂建如同兩頭猛獸,從左右兩側猛烈夾擊。
    關平的軍隊大敗而歸,魏兵如狼似虎,乘勝追擊,四麵圍困。
    關平和廖化支撐不住,隻得放棄了第一屯,向四塚寨逃去。
    當他們到達寨前,卻看到寨中火光衝天,到處都是魏兵的旗幟。
    關平等人無路可退,隻得向樊城的大路狂奔。
    前方,一軍阻攔,為首的大將正是徐晃。
    關平和廖化拚盡全力,死戰不退,終於殺出一條血路。
    回到大寨,他們向關羽報告了戰況。
    關羽卻堅定地說:“這隻是敵人的詭計,想要擾亂我們的軍心。東吳的呂蒙病危,陸遜接替他的位置,不足為慮。”
    然而,話音未落,徐晃的兵馬已經殺到。
    關羽命令備馬,關平勸道:“父親身體尚未痊愈,不宜與敵交戰。”
    關羽卻回答:“徐晃與我交情深厚,我深知他的能力。如果他不退,我就先斬他,以警告魏將。”
    於是,他披上戰甲,提起大刀,騎馬奮勇而出。
    魏軍見此,無不驚懼。
    關羽勒馬問道:“徐公明在哪裏?”
    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兩人相見,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徐晃說:“自從分別以來,已經過去多年,想必君侯的須發已經蒼白。今天能再次見到你,真是欣慰。”
    關羽回答:“我與公明的交情深厚,不同於他人。今天為何要追擊我兒呢?”
    徐晃回頭對眾將大喊:“誰能取得雲長的首級,賞千金!”
    關羽震驚:“公明何出此言?”
    徐晃回答:“今日是國家大事,我不能因私廢公。”
    言畢,揮舞大斧直取關羽。
    兩人交戰八十回合,關羽雖然武藝超群,但終究右臂力不從心。
    關平擔心關羽有失,急忙鳴金收兵。
    就在這時,四周喊聲震天。
    原來曹仁得知曹操的援兵到來,率軍殺出城來,與徐晃會合,兩下夾攻,荊州兵大亂。
    關羽上馬,帶領眾將急奔襄江上遊。
    背後,魏兵緊追不舍。
    關羽渡過襄江,本想奔向襄陽,卻接到消息,荊州已被呂蒙所奪,家眷被俘。
    關羽大驚,不敢再奔襄陽,改道公安。
    然而,探馬又報,公安的傅士仁已降東吳。
    關羽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他的糧草被斷,士兵疲憊不堪,敵人卻如影隨形。
    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家人的擔憂,對未來的迷茫。
    但他仍然堅持著,因為他知道,他是關羽,他是那個曾經威震華夏的英雄。
    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的手中緊握著那把曾經伴隨他走過無數戰場的大刀。
    他知道,這是他的最後守望,他的最後戰鬥。
    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扞衛他的信仰,他的理想,他的家人。
    他要用自己的鮮血,書寫那個屬於他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