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為弟雪恨

字數:5943   加入書籤

A+A-




    官員們齊聲說:“兩位年輕的將軍請退下,讓皇上休息恢複龍體。”
    一位侍臣啟奏道:“陛下年歲已過六十,不宜過分悲痛。”
    劉備先主回應道:“我的兩位兄弟都已去世,我怎能獨自苟活!”
    說完,他以頭撞地,泣不成聲。
    在場的眾多官員議論道:
    “天子如此憂愁,我們應當如何是好以安慰他?”
    馬良提議說:“主上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吳國,若是整日哭泣,對軍隊士氣極為不利。”
    陳震接著說:“我聽說成都青城山西部,有一位名叫李意的隱士。據傳,這位老者已經三百多歲,能夠預知人的生死和吉凶禍福,
    他是當今世上的一位神仙。我們何不向天子報告,召此老前來詢問未來的凶吉,這樣勝過我們的勸說。”
    於是他們向先主匯報了這一建議。先主同意了這個提議,立即派陳震帶著詔書,前往青城山去召喚李意。
    陳震連夜趕到青城,讓當地鄉民帶路深入山穀之中,遠遠望見一個莊園被清雲環繞,瑞氣逼人。
    忽然,一個童子迎上來問道:“來者莫非是陳孝起?”
    陳震驚訝地問:“仙童怎會知曉我的名號?”
    童子回答:“我師父昨天就說過:‘今日會有皇帝的命令到來,使者就是陳孝起。’”
    陳震讚歎:“真是神仙啊,人們說的一點不假。”
    於是與童子一同進入莊園,拜見李意,並傳達了天子的命令。
    李意推辭說自己年邁難以行走。
    陳震懇求道:“天子急切希望見到仙翁一麵,請您不要吝惜您的鶴駕。”
    經過多次懇請,李意最終同意前往。
    到達禦營後,李意見到了先主。
    先主看到李意白發蒼蒼、麵色紅潤,眼如碧玉、瞳孔方正,目光炯炯有神,身材似古柏般挺拔,便知他不是凡人,於是以禮相待。
    李意說:“我隻是一介山村野老,無學無術。承蒙陛下召喚,不知有何指教?”
    先主說:“我與關羽、張飛結為生死之交,已有三十多年。現在他們遇害,我親自率軍報仇,但不知道結局如何。久聞仙翁精通天機,特來請教。”
    李意回答說:“這是天意,不是我能了解的。”
    劉備再三追問,李意便要來紙筆,畫了四十多幅兵馬武器的圖畫。
    畫完後,他將它們一一撕碎。又畫了一個大人仰臥在地上,旁邊有人挖土埋葬他,上麵寫著一個“白”字。
    然後他鞠了一躬就離開了。
    劉備看了很不高興,對群臣說:“這老頭是個瘋子,不值得相信。”
    隨即將畫像焚燒,命令軍隊繼續前進。
    張苞前來奏報:“吳班的軍隊已抵達,臣請求擔任先鋒。”
    劉備對他的決心表示讚賞,隨即將先鋒印信授予張苞。
    就在張苞準備佩帶印信時,一名年輕將領挺身而出,大聲說:
    “把印留給我!”
    一看,原來是關興。
    張苞回應:“我已經接受了詔令。”
    關興質問:“你有何本領,竟敢承擔此責任?”
    張苞自信地說:“我從小練習武藝,箭無虛發。”
    劉備表示:“我正好想看看賢侄的武藝,以此來判斷誰更優秀。”
    張苞命令士兵在百步之外豎起一麵繪有紅心的旗幟。
    他拿起弓箭,連續射了三箭,全部命中紅心。
    眾人都稱讚不已。關興持弓站立,說道:“射中紅心,有什麽稀奇?”
    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頭頂飛過。
    關興指著說:“我要射下這飛翔的第三隻大雁。”
    一箭射出,那隻大雁應聲墜落。在場的文武官員齊聲喝彩。
    張苞大怒,躍上馬背,手持父親傳下的長矛,大聲挑戰:
    “你敢與我比試武藝嗎?”
    關興也上馬,舉起家傳的大刀,騎馬衝出,回應:
    “你能使長矛,我難道就不能用大刀?”
    兩人正準備交戰,
    劉備厲聲製止:“兩位住手,不得無禮!”
    關興和張苞急忙下馬,放下武器,跪拜請罪。
    劉備說:“我從涿郡開始就與你們的父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親如兄弟。如今你們也是兄弟關係,應當齊心協力,共同為父報仇。怎能自相殘殺,失去大義!父親去世不久就如此,將來怎麽辦?”
    兩人再次跪拜認罪。
    劉備詢問:“你們兩個誰年長?”
    張苞回答:“我比關興年長一歲。”
    劉備於是命關興拜張苞為兄。
    兩人在帳前折斷箭矢,發誓要永遠互相保護。
    劉備下令,任命吳班為先鋒,指派張苞、關興護衛左右,水陸並進,騎兵船隊浩浩蕩蕩,向吳國進軍。
    範疆和張達將張飛的首級獻予吳侯,並將之前的事情詳細告知。
    孫權聽後,接納了他們二人。
    然後對眾臣說:“如今劉備已登帝位,率領精兵七百餘萬,親自出征,勢力強大,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眾臣聽後都臉色蒼白,相互對視。
    諸葛謹站出說:“我長久以來一直享受君侯的恩賜,卻無法回報。願意舍棄餘生,去麵見蜀主,用利害關係說服他,使兩國和解,共同討伐曹丕的罪過。”
    孫權聽後大喜,立即派遣諸葛謹為使者,前去勸說先主停止戰爭。
    這正是:
    兩國紛爭,通使命,一言解難,賴於行人。
    在章武元年的秋季八月,劉備率領大軍抵達夔關,並駐軍於白帝城。
    先頭部隊已經通過了川口。
    一名近臣報告說:“東吳的使者諸葛瑾已經到達。”
    劉備傳下命令,暫時不讓他進入。
    黃權上奏說:“諸葛瑾的弟弟在蜀中擔任丞相,他此次前來必有要事,陛下為何拒絕他呢?應當召見他,聽聽他的來意,如果可以接受就接受;
    如果不能,也可以借此機會向孫權傳達我們的立場,這樣問罪也有了正當的理由。”
    劉備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召見諸葛瑾。
    諸葛瑾跪拜在地上。劉備問道:“你遠道而來,有何貴幹?”
    諸葛瑾回答說:“我的弟弟長期侍奉陛下,因此我不懼生死,特來稟報關於荊州的事宜。過去關羽鎮守荊州時,吳侯曾多次求婚,但關羽未予同意。
    後來關羽攻取襄陽,曹操多次寫信給吳侯,慫恿他襲擊荊州,雖然吳侯本不願意。
    但由於呂蒙與關羽關係惡劣,擅自出兵,導致事態嚴重。現在吳侯對此後悔莫及。這是呂蒙的過錯,並非吳侯的過失。如今呂蒙已經去世,恩怨已了。
    孫夫人一直想要返回,現在吳侯派我來作為使者,願意送回夫人,綁縛降將,並將荊州歸還,恢複以往的盟約,共同消滅曹丕,以糾正他的篡位之罪。”
    劉備憤怒地說:“你們東吳害死了我的弟弟,現在還敢用花言巧語來說服我?”
    諸葛瑾說:“請允許我根據事情的輕重大小,與陛下討論:陛下是漢朝的皇叔,現在漢帝已被曹丕篡位,不思報仇雪恨,卻為了異姓之親,而犧牲帝王的尊嚴,這是舍棄大義而追求小義。
    中原是海內的中心地帶,兩京都是大漢創業的基石,陛下不取而隻爭荊州,這是放棄重要的而追求次要的。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即位,必將振興漢室,恢複國家;現在陛下置魏國於不顧,反而想要攻打吳國,我認為這不是明智之舉。”
    劉備大怒說:“殺害我弟弟的仇敵,誓不同天!除非我死,否則絕不罷兵。如果不是看在丞相的麵子上,現在我就斬下你的人頭。現在暫時放你回去,告訴孫權,準備好受死吧!”
    諸葛瑾見劉備不聽勸告,隻得自行返回江南。
    張昭在與孫權的交談中提到:“諸葛子瑜明白蜀軍的強大,他以和談為名,實際上是想投奔蜀國,恐怕他這一去就不會再回來了。”
    孫權回應說:“我與子瑜立下了生死之盟,我若不負子瑜,子瑜也不會負我。過去子瑜在柴桑的時候,諸葛亮來到吳國,我想讓子瑜留住他。
    但子瑜說:‘我已效忠劉備,忠心不二。我不留他,就像他不來見我一樣。’他的話足以證明他的忠誠,
    今天他怎麽會投降蜀國呢?我與子瑜的關係,可以說是心靈相通,不會被外界的言語所影響。”
    在他們談話時,傳來了諸葛瑾返回的消息。
    孫權問道:“我的話怎麽樣?”
    張昭羞愧地離開了。
    諸葛瑾見到孫權,向他傳達了劉備不願意和談的決定。
    孫權大驚失色地說:“如果真是這樣,那江南就危險了!”
    這時,一位官員上前說:“我有一個計策,可以解除這個危機。”
    眾人一看,原來是中大夫趙谘。
    孫權問:“你有什麽好辦法?”
    趙谘回答說:“主公可以寫一封奏表,我願意作為使者,去見魏帝曹丕,陳述利害關係,讓他攻打漢中,這樣蜀軍就會陷入困境。”
    孫權說:“這個計策很好。但你此行,千萬不能失去東吳的威儀。”
    趙谘堅定地說:“如果有任何失誤,我就投江自盡,怎能有臉再見江南的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