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祭瀘水

字數:7663   加入書籤

A+A-




    話說在維大漢建興三年秋九月一日,有個名叫諸葛亮的武鄉侯,他不僅領益州牧還兼任丞相。
    這位老兄在祭壇前對著那些為國捐軀的蜀中將校和南人亡者的靈魂說:
    “我大漢皇帝,比那些五霸加起來還要威風,智慧更是超越了三王。最近有些遠方的小家夥不懂事,竟然敢來搗亂,真是螞蟻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我奉了皇上的命令,去教訓了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我們的隊伍如同猛虎下山,把那些小螻蟻們一掃而光。我們的將士們都是九州的精英,官員將領更是四海的豪傑。
    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地為國家效力,忠誠於君王。誰知道你們這些家夥一時大意,中了敵人的詭計,有的被箭射中,有的被刀砍傷,真是倒黴透頂。
    不過,你們活著的時候是勇敢的戰士,死了也是有名的烈士。現在我們要凱旋而歸了,俘虜也抓了不少。你們的英靈還在,祈禱一定會聽到。
    跟著我的旗幟,跟著我的隊伍,一起回到故鄉,享受家人的祭祀,別做他鄉的孤魂野鬼了。
    我會向皇上奏明,讓你們的家人得到恩惠,每年都有衣服糧食,每月都有俸祿,這樣你們的在天之靈也可以安心了。
    至於本地的土地神和南方的亡魂,你們也有固定的血食,不會離我們太遠。生者要敬畏天威,死者也要歸於王化。
    希望你們都能安息,不要再哭鬧了。這是我的一片誠心,獻給你們的祭祀。唉,真是可惜啊!請享用吧!”
    讀罷悼詞,孔明淚如雨下,哭聲震天響,感動得三軍將士都跟著掉眼淚。孟獲他們也跟著哭成一片。
    隻見滿天的愁雲怨霧中,似乎有無數鬼魂在飄散。
    於是孔明下令把祭品全部扔進瀘水裏。
    第二天,孔明帶領大軍來到瀘水南岸,隻見雲開霧散,風平浪靜。
    蜀兵們安然渡過瀘水。果然“鞭子敲得金鐙響,士兵們唱著勝利的歌回家”。
    走到永昌,孔明留下王伉、呂凱守四郡;讓孟獲帶著眾人回去,囑咐他要勤政愛民,善待百姓,不要耽誤農活。孟獲哭著拜別而去。
    孔明自己帶著大軍回到成都。後主親自出城迎接,站在路邊等候孔明。
    孔明連忙下車,跪在地上說:“臣沒能迅速平定南方,讓主上擔心了,這是臣的罪過。”
    後主扶起孔明,一起坐車回宮,設宴慶祝勝利,重賞三軍。
    從此遠方的小國紛紛來朝貢。孔明奏請後主,對陣亡將士的家庭給予優待。人心歡悅,國家安定。
    …………………………………
    曹丕這貨,當了七年的魏王,正好是蜀漢建興四年那會兒。
    他先是娶了個甄氏,這女子原來是袁紹家老二袁熙的媳婦,鄴城被攻破後成了他的戰利品。
    後來生了個兒子叫叡,小名元仲,從小就聰明伶俐,曹丕疼得跟個寶似的。
    後來又娶了個郭永的女兒當貴妃,長得美若天仙。
    她爹誇她說:“我女兒簡直就是女人中的女王啊!”
    所以大家都叫她“女王”。
    自從郭貴妃進宮後,甄夫人就失寵了,郭貴妃一心想要上位,就跟寵臣張韜密謀。
    那時候曹丕生病了,張韜就趁機誣陷甄夫人在宮裏埋了個桐木偶人詛咒皇上。
    曹丕氣得火冒三丈,直接賜死甄夫人,立郭貴妃為後。
    因為郭貴妃沒有自己的兒子,就把他收養過來。
    郭貴妃雖然很疼愛他,但就是不讓他繼位。
    曹叡十五歲那年,已經是個騎馬射箭的高手了。
    春天的時候,曹丕帶他去打獵。
    在山裏碰到一對母子鹿,曹丕一箭射死了母鹿,然後看著小鹿跑到曹叡馬前。
    曹丕大喊:“快射它!”
    曹叡在馬上哭著說:“陛下,您已經殺了它的母親,我怎麽還忍心繼續殺它呢?”
    曹丕聽了這話,把弓一扔,說:“我兒子真是個仁德之君啊!”
    於是封曹叡為平原王。
    後來,在炎炎夏日的五月,丕皇帝突然感到一陣寒意襲來,身體不適,盡管經過醫治,病情卻未見好轉。
    於是,他召見了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和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這三位重臣進入寢宮。
    丕皇帝叫來年幼的曹叡,指著他對曹真等人說:
    “我現在病得很重,恐怕難以康複了。這個孩子還小,你們三人要盡力輔佐他,不要辜負我的期望。”
    三人都回答說:“陛下為何說出這樣的話?我們願意竭盡全力來侍奉陛下,直到千秋萬歲。”
    曹丕又說:“今年許昌城門無緣無故地崩塌了,這是不祥之兆,所以我知道自己一定會死去。”
    正在說著,內侍報告說征東大將軍曹休進宮請安。
    曹丕皇帝叫他進來,對他說:“你們都是國家的柱石之臣,如果能夠同心協力輔佐我的兒子,那麽我死也瞑目了。”
    說完,他流下了眼淚,然後去世了。
    當時他四十歲,在位七年。
    於是,曹真、陳群、司馬懿和曹休等人一麵哀悼丕皇帝的去世,一麵擁立曹叡為大魏皇帝。
    他們追諡丕皇帝為文皇帝,追諡甄氏為文昭皇後。
    同時,他們還封鍾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其他文武官僚也都得到了封贈,天下大赦。
    當時雍州和涼州缺乏守將,司馬懿上表請求去守衛西涼等地。
    曹叡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封他為提督雍、涼等處的兵馬,並讓他帶著詔書前往。
    不久,
    孔明聽到曹丕去世的消息,嚇得臉色發白:
    “曹丕掛了,他兒子曹叡上台,其他人都是小菜一碟;但是司馬懿那個老狐狸可不好對付,他在雍、涼一帶練兵,要是讓他練成了,咱們蜀中就得天天吃辣了…我看還是先下手為強,把他給滅了!”
    馬謖搖搖頭:“丞相啊,您剛從南方回來,士兵們都累得像狗一樣,現在應該讓他們休息一下,怎麽能又去打仗呢?我有個主意,讓司馬懿在曹叡那裏自討苦吃,不知道您覺得怎麽樣?”
    孔明好奇地問:“什麽主意?”
    馬謖眨眨眼:“司馬懿雖然是魏國的大臣,但是曹叡一直對他心存疑慮,我們何不派人去洛陽、鄴郡等地散布謠言,說司馬懿要造反;
    再偽造一份司馬懿的告示,貼得到處都是,讓曹叡對他起疑心,這樣他就會自己動手幹掉司馬懿了。”
    孔明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派人秘密執行了這個計劃。
    在鄴城的門樓上,一天突然貼出一張布告。
    守門人一看,趕緊跑去告訴曹叡。曹叡拿起布告一看,上麵寫著:
    驃騎大將軍司馬懿,負責雍、涼等地的兵馬事務,鄭重其事地告訴大家:
    從前太祖武皇帝打下了這片江山,本意是讓陳思王子建來繼承皇位,可惜後來被奸臣陷害,龍潛多年。
    現在曹叡這個皇孫,品行不端,卻自封為王,違背了太祖的意願。我今天順應天意民心,即將起兵討伐,以滿足百姓的期待。
    從今天開始,大家都要歸順新君。如果有誰不服,就滅他九族!先在這裏通告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曹叡看完奏折,臉色比見了鬼還白,急忙召集群臣開會。
    華歆站出來說:“司馬懿申請去守邊疆,就是想搞事情。以前武皇帝說過:‘司馬懿那眼神兒,跟狼似的,給他兵權等於給國家找麻煩。’現在看來,他已經開始打壞主意了,得趕緊把他解決了。”
    王朗也附和道:“司馬懿可是個軍事天才,野心也不小,不早點搞定他,將來肯定出大事。”
    曹叡一聽,決定親自出馬。
    這時候曹真跳出來說:“別急,文皇帝臨終前把兒子托付給我們,就是覺得司馬懿不會反。現在這事兒還不清楚,貿然出兵,反而可能逼他造反。說不定這是蜀國或吳國的間諜在挑撥離間呢,陛下還是三思吧。”
    曹叡問:“如果司馬懿真的反了怎麽辦?”
    曹真建議:“可以學漢高祖那招,假裝去雲夢遊玩,引司馬懿出來,趁機抓住他。”
    曹叡覺得這主意不錯,於是讓曹真留守,自己帶著大軍直奔安邑。
    司馬懿,這個老狐狸,想給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威嚴,就帶著一幫兵馬來迎接。
    結果近臣說:“這家夥帶了十幾萬人馬,肯定是想造反。”
    天子一聽,趕緊讓曹休去迎戰。
    司馬懿看到兵馬來了,還以為是天子親自來了,嚇得跪在地上迎接。
    曹休出來說:“你受先帝托孤之重,怎麽還敢反啊?”
    司馬懿嚇得汗流浹背,問其故。
    曹休告訴他前因後果。
    司馬懿說:“這是吳、蜀的奸細反間之計,想讓我們自相殘殺,他們好乘虛而入。我要去見天子解釋。”
    於是他退了軍馬,到天子麵前哭訴:
    “我受先帝托孤之重,哪敢有異心?這肯定是蜀、吳的奸計。我請求帶一旅之師,先破蜀,後伐吳,以明我心。”
    天子猶豫不決。
    華歆說:“不能給他兵權,幹脆讓他回家種地吧。”
    天子聽從了他的建議,將司馬懿削職回鄉,讓曹休總督雍、涼軍馬。天子駕回洛陽。
    話說那些喜歡打探小道消息的“小耳朵”細作們,得知了一件大事,急忙跑回四川去報告。
    諸葛亮聽了這個消息,樂得合不攏嘴:
    “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去踢魏國的場子,可那個司馬老賊老是帶著一幫人在雍、涼兩地晃悠。現在他居然中計被貶了,我這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第二天一大早,後主就召集大家開會,諸葛亮出列,得意洋洋地交上了他的《出師表》,仿佛在說:
    “看,我的計劃書都寫好了,就等您簽字啦!”
    【臣有言:昔日帝王基業尚未完成,中途不幸離世。如今世界分裂為三,我國疲弱不振,實在是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然而,忠誠的衛士們在國內堅守崗位,忠貞的誌士們在外地奮不顧身,他們都是為了報答先帝的特殊恩遇,願意為陛下盡忠。
    陛下應該敞開心扉,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激勵誌士們的士氣,不應自我貶低,誤解他人,堵塞忠誠勸諫的道路。無論是宮廷還是政府,都應該保持一致,獎懲標準也應該一致。
    如果有奸邪之徒或者忠誠善良的人,應該交給有關部門處理,根據情況給予相應的懲罰或獎賞,以彰顯陛下公正明智的治理,不應偏袒私情,使內外有不同的法律。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忠誠可靠的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非常忠誠,所以先帝才會選拔他們留給陛下。
    我認為宮廷中的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該向他們谘詢後再去執行,這樣一定能夠彌補不足,有所收獲。將軍向寵,性格溫和,精通軍事,曾經被先帝稱讚為“能”,因此大家都推薦他擔任督軍。
    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該向他谘詢,這樣一定能夠使軍隊和諧,優劣得到妥善安排。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漢朝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朝衰敗的原因。
    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討論這個問題,都會對桓、靈兩位皇帝表示惋惜和痛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人,都是忠誠堅貞、
    願意為國家獻身的臣子,希望陛下能夠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麽漢朝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種地為生,隻想在亂世中保住性命,不求在諸侯中出名。
    先帝卻不嫌棄我地位低下,三次親自到我的草屋來請我出山,向我請教當時的大事,我因此非常感激,於是答應先帝為他效力。
    後來國家遭遇危機,我在敗軍之際被任命,危難之間奉命行事,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先帝知道我謹慎,所以在臨終時把大事托付給我。
    自從接受命令以來,我日夜憂慮,擔心不能完成任務,以辜負先帝的期望,所以五月時我渡過瀘水,深入荒涼之地。
    現在南方已經平定,軍隊已經充足,我應該率領三軍北伐中原,盡力消滅奸賊,恢複漢室的舊都。這是我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
    至於如何斟酌損益,進獻忠言,那就是攸之、禕、允等人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能把討伐奸賊、恢複國家的重任交給我;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務,那就治我的罪,以告慰先帝的靈魂。
    如果沒有恢複國家的言論,那就責備攸之、禕、允等人的過錯,以顯示他們的怠慢。陛下也應該自己考慮,以谘詢善道,采納雅言。
    深刻追憶先帝的遺詔,我感激不盡!現在我要離開,麵對這份奏章,我淚流滿麵,不知道該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