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11

字數:982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大家會發現,李白的一生無疑是非常汲汲於功名的,當然,這不含貶義。他想要一個舞台來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即使最後五六十歲了,他還是選擇出山,你能說這樣一個人生來就不願意做官嗎
    漢朝。
    長沙,賈誼垂眸,對李白的心思頗有些感同身受。此前,他因周勃等人的誹謗見疏於皇帝,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空有一身才華卻無施展之地,如今在這謫居之所聽完李白的經曆,方才知曉,異代之下,失意的又豈止他一人
    “昔年屈原放逐南湘,今口我遭謫長沙,他朝李白又落寞而終,士人求用何其難也”
    初唐。
    王勃於舟上悵望江水,迎著瑟瑟江風悲吟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玄宗並非昏聵,亦猶有才士不得誌,縱有青雲誌,可能逢燕昭王
    那麽,李白的政治理想到底是什麽呢我們來看兩段文本。第一段出自他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裏麵是這麽寫的不屈己,不幹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然後浮五湖,戲滄洲。
    不屈己,不幹人,意思是說,不使自己受委屈,也不向別人求取。管、晏前麵提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晏嬰,他們都是齊國的輔政大臣。李白想要像他們一樣,申述稱霸天下的道理,謀求成就帝王之術,發揮自己的能力,成為王佐之臣,使得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然後泛舟五湖,笑傲滄州。
    最後一句其實暗用範鑫的典故,範鑫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成就霸業,最後功成身退,一直被傳為佳話,李白的理想就是像他一樣,成就一番事業,然後歸隱。
    白哥確實是一個浪漫到天真的人,在另一首古風中,他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這首詩描寫的主角是他的另一個男神色仲連,專門用一首詩來誇,這是謝靈運都沒有的待遇哦
    謝靈運
    “說魯仲連就說魯仲連,怎的還要將我帶上”
    顯然,謝靈運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詞叫拉踩。
    長安院落。
    李白頂著賀知章打趣的眼神抬頭望天,他絕對沒有覺得尷尬的意思。
    魯仲連是齊國人,器宇軒昂、落拓不羈,還有一身才華,簡直是整個齊國最靚的仔當年,魯仲連遊於趙國,恰逢秦軍圍趙,攻打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國那邊就給趙國出主意啦,說,你直接尊秦為帝不就好了打不過就投降嘛,一投天地寬。
    熟知這段曆史的秦始皇眼睛眯了眯,沒有說話。
    魯仲連覺得這樣不行,他特意去找到當時的趙相平原君,曉以利害,義不帝秦,堅定了趙國抗擊秦軍的信心。
    擊退秦軍後,平原君為了感謝魯仲連,以千金相贈,這時候魯仲連就說了,被天下人看重的人,是那些能為人排憂解難,最後又分文不取的人,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賈之流了。說完,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終生沒有再見平原君。
    有一說一,我感覺魯仲連之所以就這麽毫不客氣地放下一段話就走了,有可能是覺得平原君侮辱他了,我義務幫助你你竟然要給我錢你在侮辱我的人格,我跟你簡直沒什麽好說的了
    這樣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還那麽瀟灑,簡直帥爆了好嗎直接是白哥的理想型啊所以他說“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我也是跟你一樣不慕名利的人,功成拂衣去是我們共同的誌向啊
    眾人紛紛點頭,魯仲連義不帝秦的故事,一直是曆史上的美談,他們聽過無數次,卻是第一次聽到這麽活潑的講法。
    水鏡怎麽說的來著帥爆了。雖然不太文雅,但不得不說,很貼切。
    魯仲連帥爆了,三言兩語寫出魯仲連風采的李白也帥爆了
    鹹陽。
    豪政的臉色有些耐人尋味,他一直覺得,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是萬世不桃之祖,可聽楚棠偶爾吟誦的詞句,頌奏的竟是少數他又想起那句暴政,後世對大秦,就是這樣的看法嗎
    漢初。
    劉邦吟誦著詩句,仿佛看到了曆史上那個倜儻不羈的高士,又從這高士的身上,看到了李白澹蕩的身影,他一手打著節拍,一邊輕輕搖頭“唐朝不是戰國,李白做不了魯仲連咯”
    r
    白居易輕笑,不置可否李白的想法還是太過簡單。北宋。
    蘇轍也笑了起來“魯仲連義不帝秦,本是載於戰國策齊策的名篇,敘議相間,辯麗橫肆,當日父親講授之時昔再三詠歎,沒想到如今聽說,竟是這樣一種講法,後世的語言和我們真是殊為不同啊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蘇軾笑眯眯,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既簡明又輕盈,暗含灑脫之氣,與魯仲連淡然離去之狀十分貼切。
    蘇轍搖搖頭“這句倒也無妨,就是那最靚的仔屬實是聞所未聞。”
    蘇軾一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敢於除舊更新嘛”
    蘇轍兄長的歪理好像又多了一條呢
    大家看,李白,修習的是縱橫之術,他的理想是成為管仲、晏嬰、範壑、魯仲連那樣的人物,包括他的詩歌,都有大量的古體。可是,他生活在唐代呀還是那個有著開元之治的唐代,經濟政治空前興盛,國力與日俱增,這是一個承平之世,而承平之世,不需要縱橫家。
    承平之世不需要縱橫家。
    李白仿佛被當頭一棒,訥訥不能言,對麵的賀知章亦是沉默不語,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過。李白的確有才能,可這樣的才能是皇上需要的嗎是如今的大唐需要的嗎
    沉默半晌,李白歎了一口氣,緩緩道“自古以來,多有生不逢時之人,白素來不曾作如此想,卻不料在後人看來,竟有不逢時之憾。
    旁觀者清,一旦被撬開一角,他忽然便能覺出幾分自己的不合時宜了。
    賀知章也是感歎“老夫當日呼你為謫仙人,謂你從天界誤謫凡塵,現在看來,不是天界,而是古朝。
    可惜這貶謫之所,是幸耶還是不幸耶
    未央宮。
    劉徹之前一直希望李白如果在他的武帝朝就好了,但聽到這裏,他忽然有一些懷疑,如果現在有人在他耳邊反複陳說縱橫之術,他真的願意聽信並將那人委以重任嗎
    漢初。
    不說旁的,亂世縱橫,應該更適合他吧
    三國。
    曹操一拍桌子,仿若醍酬灌頂“李白應該來投奔我呀我可以專門為他寫一首短歌行”然後把陳琳手上的檄文都交給李白來寫,這對他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正在府中的陳琳突然覺得背後一涼,並不知曉自己的老板生了換掉自己的心思。雖然,不一定換得掉就是了。
    中唐。
    白居易忽然想起李白的一句詩“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人生道路如此廣闊,卻唯獨沒有我之出路,如今看來,這大道,是盛唐諸士的大道,而非太白的大道啊
    這裏好像是一個悖論,盛唐因李白而精彩,可在盛唐的李白,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似乎,他不是生來就不願做官,而是時代並沒有給予他機會;他不是不適合做官,而是不適合做盛唐的官。
    說到這裏,我們再來讀一讀結尾那句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他夢醒之後的呐喊,他喊得那樣聲嘶力竭。
    “生命在最困頓的時候,才會發出反抗的強音,他的傲岸不屈,建立在他作為一個士人不得誌的辛酸悲苦之上。一句穿越千古的名句背後,是一個生命所能承受的重量。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或許,隻有杜甫,才真正懂得李白。
    長安院落。
    賀知章輕輕歎息“吾不如也。”
    李白神情愀然,眼眶卻有些微微泛紅“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齊地。
    杜甫沒忍住鼻頭一酸“太白兄太苦了”
    世人隻見到他的詩文蓋世,哪裏能想到,他也隻不過是一個憔悴落寞的失意人呢
    中唐。
    白居易亦是麵露感慨“當日李白因永王之罪被捕入獄,時人皆說李白可殺,子美偏道吾意憐其才,後來李白長流夜郎,子美不知他已被赦還,日日憂慮竟以致入夢,其情若此,實乃感人。 仟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之句,每每讀來都讓人落淚啊
    “是啊,”元稹點點頭,”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李杜雖交遊尚短,但知交傾蓋,夢李白二首,便是二人
    情誼的見證。詩中所書,確實隻有子美,才懂得太白。
    開成年間。
    李商隱一邊感動於李杜二人的感情一邊尋思,是不是給杜牧也寫封信他們明明與前代兩位如此偉大的詩人同姓,卻沒有發展出如那兩位詩人一樣的友情,實在是太令人遺憾了
    北宋。
    蘇軾道“唐人知交,有李杜、元白、劉柳,而李杜元白記夢之作,更見情誼深厚。”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元白記夢之作,或許有效法於杜詩也未可知。”蘇轍回答道。
    蘇軾一笑“詩可效法,情卻不可效法。”元白的友誼,也是文壇的一段佳話。
    詩人總是天真的,理想主義的心靈讓李白無暇顧及現實的規則,但我們仍然要感謝這樣的“悖論”,因為前代可能容得下一個縱橫家,但容不下一個天才的詩人,是大唐的繁盛,大唐的蓬勃,才孕育出那樣一個李白,昂揚的時代需要歌手,李白就是那樣一個歌手。
    水鏡的畫麵突然一轉,出現幾個大字李白將進酒眾人麻了,不是,他怎麽還有代表作啊
    鏗然的樂聲傳來,隻見畫麵上出現一個房間,一個短發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子上,懷抱一把未曾見過的樂器,信手彈撥著,在他的右側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正順著樂聲空掌打著節拍。
    這是後世人給李白的詩譜了曲子
    眾人的胃口一下子被吊得老高,而內行如李龜年等人卻是盯著畫麵裏的樂器眼睛放光,這樂聲活潑明快,和他們聽過的殊為不同,曲子也豐滿動聽,聽來竟是別有一番風味。
    一聲弦轉,男人仰首,引吭高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曹植猛然瞪大眼睛 這是勸酒詩
    誰家的勸酒詩從黃河開始寫啊眾人一片嘩然,知道李白會寫,不知道他這麽會寫啊夢遊天姥吟留別不算,蜀道難不算,月下獨酌也不算,他還有一首將進酒
    謝靈運實然開始自我懷疑,我配做李白的偶像嗎我何德何能能被這樣的詩仙寫進詩裏啊音樂繼續,男子的聲音高亢而嘶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曹操倒抽一口涼氣,同樣是寫人生
    苦短,自己是譬如朝露,李白卻是朝如青絲暮成雪,轉換何其速也畫麵何其觸目驚心也
    贏政呼吸微微急促,是的,就是這樣,人生短促,早晨尚且是滿頭青絲,入夜卻已然變成了白頭翁,生命流逝如此之快,怎能不生出倉皇眷戀之意李白簡直將時節如流的感覺寫透了
    山陽竹林。
    劉伶提著酒壺醉醺醺地吟誦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再再來一杯”
    西晉,尚且年幼的左菜輕輕拉住拉上兄長的左思的手,仰頭道 “阿兄,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左思摸了摸妹妹的腦袋,輕輕一笑,眼中卻有著不易察覺的悲傷。東晉不是唐朝,他也不是李白,貴族塞路,寒士無門,又豈是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能改變的
    但他心中終究是有所觸動,若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那他用手中書筆,吐盡世間不平,是不是也可以名揚後世,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上一遭
    水鏡裏的吟唱慷慨激昂,水鏡下的眾人聽得心潮澎湃,早已有文人書商將上麵的詩都抄了下來,茶樓酒肆,樂師和歌女紛紛將曲調記下,裏巷之間,竟已有孩童跟著唱一句“將進酒,杯莫停。”這首詩借著現代的曲調和豪邁的激情,力挫前麵幾首,一躍而成為李白最受歡迎的詩作。
    長安院落。
    賀知章情不自禁狠狠灌下一杯酒“李太白啊李太白,老夫今日算是服了,徹底服了”
    詩仙酒仙,舍他其誰
    齊地。
    杜甫一唱三歎,欣堂再三“太白兄真乃神人也,黃河之水滔滔而去,恰似光陰如逝水難追。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老去如此之速,人力無可挽回,時間如此短促,莫放過這大好年華,且來與我痛飲三百杯好啊隻有李太白才能寫出這樣的詩”
    他激動得臉頰通紅,恨不得立馬飛到長安和李白一醉方休。岑夫子,丹丘生,趕在他們的前麵,這一句應該能換成杜子美吧杜子美,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似乎從來不會把悲傷失落寫到詩中,所以我們眼中的他,始終是瀟灑恣意的仙人,而他也始終代表著昂揚向上的盛唐氣象,就像餘光中寫到的那樣
    如果李白能知道,他也會很寬慰吧他普經在漫遊江夏時說,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丘山。其實這句詩放在他的身上也很貼切,盛世大唐已經湮滅在曆史風煙,可李白的詩還在。
    楚棠放出了一段視頻,茫茫夜色下水月悠然,有童聲清脆朗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接著是一段方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後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長相思,在長安”,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吟誦的聲音越來越急促,畫麵轉換也越來越快,無數的男聲女聲匯聚在一起,和著宏闊的音樂,響在諸天萬代人的心頭。
    隨後,吟誦的聲音戛然而止,所有字句歸於一處,潑墨淋漓的“李白”二字躍然浮現。
    眾人被震撼了,長安院落,李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癡癡地望著水鏡中的畫麵,他仿佛看到了千年之後,無數後輩捧著自己的詩作吟誦的樣子,他的誌向或許於當代不展,他的詩文萬世流傳
    李白朗聲大笑,語氣裏有無盡的恣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白懂了”他甩袖舉酒,“敬詩文,敬知己
    中唐。
    白居易手指輕顫 “這些都是,李白的詩”政治上的李白是幼稚的,詩歌上的李白卻永遠都是高峰
    枯坐在床上的李賀眼中迸發出光彩,詩,也可立道,也能名世。
    韓愈揮毫潑墨, “文心”二字似有灼灼光彩。
    諸天萬朝的文人沉浸在視頻的炫目裏,原來在後人看來,詩文也是重要的,千載文心,始終都被承認。他們忽然找到了人生的新路,若無法走上仕途,著書立說,為後世留一段文脈,是否也能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一時之間,各路文人創作熱情高漲,這這也導致後世的典籍多了許多本,而學生必背篇目也是蹭蹭蹭往上漲。
    興慶宮。
    李隆基靠在椅背上,表情隱隱有幾分怔然,這就是李白的魅力嗎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嗎比他的開元盛世還要長久,比他的功業還要令人傳頌他猛然站起身來
    “快,給李白傳旨,讓他入宮,盡快入宮”
    這樣名望的詩人,若棄用他,天下人都不會答應可是,已然知曉一切的李白還會入宮
    嗎李隆基的心裏忽然有些不確定了。
    太極宮。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 “我本覺得繡口一吐,半個盛唐之語有所誇大,現在看來,沒有李白的大唐,怕是要失色不少啊
    長孫皇後也是感慨“李太白錦心繡口,竟是將前代的詩人都比了下去,有這樣一位天才詩人,也是大唐之幸。
    “是啊,”李世民頷首,如水鏡所說,大唐成就了李白,李白亦為大唐增輝,後人若想起李唐盛世,半數的目光,都要落在他的身上吧
    “隻是,”他眉心微蹙,“那安史之亂,楚棠語焉不詳,朕的心中總是不免擔憂。”
    “兒孫之事我們無法管,左不過現在是貞觀年間,二哥你再受些累,把孩子們教導好些,總能補救一二。
    “隻能如此了。”他揉揉眉心,看著跪在殿外的李治,心裏還是覺得火氣蹭蹭直冒。
    未央宮。
    劉徹拿眼睛去看堂下的司馬相如,眼神頗有些耐人尋味。接收到目光的司馬相如心頭一跳,緩緩打出一個
    “長卿啊,”他笑容和善, “於詩賦上,卿還需多多用功才是。”陛下
    司馬相如發現自己有些跟不上這位頂頭上司的腦回路。對側的衛青目露無奈,裝作沒看見地別開臉。
    陛下又開始犯紅眼了。
    果然,劉徹慷慨解惑道 難道卿不想被後人稱讚繡口一吐,就半個大漢嗎
    司馬相如
    陛下您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