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3

字數:684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幽州,薊北樓。
    陳子昂心情煩悶。契丹進犯,他隨主將武攸宜出征討逆,武攸宜輕率而少謀略,他作為幕僚有獻策諫言之責,可對方卻幾次三番置之不理。他今日本還想向武攸宜進言,遣萬人前驅以擊敵,武攸宜不僅不聽,還直接把他將為軍曹
    滿腹牢騷無人解,他幹脆出來,登台遣心。好在有水鏡解詩,也可怡情,卻不想蘇軾這句詞直接搔到了他的癢處。陳子昂默歎一聲,自高台上極目遠眺,他不知道楚棠所問的那個人是誰,但他覺得他和蘇軾很有共鳴。
    “江水之廣闊看不盡,便訴諸於時間之無窮,自是作詩法門。蘇軾隻見江水不見英雄,恰似我在這薊北樓上,卻望不見黃金台上的賢王,可悲,可歎。”
    他感慨著,胸中忽然有無盡滔滔之意,仿佛就要奔湧而出。
    不錯,≈amp;quot;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amp;quot;陳子昂在幽州台歌中的感歎,竟然在蘇軾的詞句裏有微妙的複現。
    陳子昂的一腔詩意生生被按下,他他有些喜悅,又有些如鯁在喉,喜的是自己終於也有一首詩傳世了,還順便找到了一個千載知音;鯁的是,他剛剛詩興大發想要吟誦一首,這首詩卻從別人嘴裏說出來了
    楚棠自然不知道他糾結的心思,接著講到陳子昂登上幽州台,妙就妙在他寫的從來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心中之象。
    如何展現幽州台的曆史滄桑“前不見古人”,隻這一句,他的目光就穿過了千載時光。他望不見的古人,恰恰是那些浪花淘盡的英雄。
    “念天地之悠悠”,空間的廣闊換成了時間的渺遠。但陳子昂的意思進了一層,因為他還有一句“後不見來者。”
    時間渺遠無情,個體在其中不堪一擊。唯有如此,末了的“獨愴然而涕下”才令人感懷不已。
    對接到念奴嬌中,連千古風流人物都能被時間的長河淘洗而盡,真正能留下的又是什麽生活在宇宙的闊大麵前是如此渺小。一開始,蘇軾就進入了哲學層麵的思考,用“千古風流人物”扣住了懷古的主題。
    “妙,太妙了”
    曹植眼中放光連連讚歎,他自覺他自己及父兄已經是頗具文才了,但後世的好詩怎麽就這麽多呢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就足以讓他驚豔,接著又來了一首登幽州台歌,時間之渺遠、曆史之悲慨,幾句之間便已窮盡。真是恨不晚生幾百年,與諸才人同遊
    曹丕的臉上也有所動容,不同於父親的沉雄和弟弟的意氣,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敏感,聽完講解不由自主便低歎道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
    誅心之論了。
    曹操整張臉都黑了下去,一拍桌案,咬牙切齒道“閉嘴兩個孽子”
    反應過來自己說了什麽的曹丕一驚,連忙躬身垂首,一副認錯的姿態。一旁的曹植莫名其妙,他不就是誇了一句人家的詩寫得
    好嗎,怎麽就孽子了
    曹操氣不打一出來,本來,這詞寫赤壁就夠讓他心裏不爽快了,結果後麵還跟什麽淘盡英雄不見古人、宇宙闊大個人渺小的,這不是往他心窩子上戳嗎還是戳兩次。偏偏糟心兒子一個無知無覺,一個還說什麽未有不亡之國,氣死他了
    曹操把眼睛一閉,蘇軾的詞寫得再好,他都不喜歡,絕對不喜歡
    秦皇漢武也覺得有點紮心,時光之歎會令每一個英雄人物惶恐,他們本想訴諸於神仙丹藥以求長生,可楚棠說丹藥有毒,神仙也不存在,他們隻能坐等著被浪花淘盡嗎
    太紮心了。
    茶樓雅間。
    蘇轍看著對麵輕笑的兄長開口問道“兄長,楚姑娘與你所想是否相同”
    蘇軾神情輕鬆的向著弟弟舉杯“登台所見,若隻有眼前空間之景,自然不能生出雄視千載的懷古之作。”
    蘇轍懂了“登高攬勝,自有不見英雄之慨。”
    這就是詩意的傳承與生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樣的感慨,可以從任何一個文人的筆下傳來,而後回蕩在曆史的空間,令觀之者動容。
    “但眼下倒也不必悵然。”蘇軾飲了一口酒,突然又道。
    “”蘇轍遞去一個疑惑的眼神。
    蘇軾笑得開懷“水鏡連接諸天萬載,此時該是千古風流人物同觀我之詩詞,若是可以的話,抬頭所見,恐怕盡是古人啊”
    蘇轍聽完也笑了“兄長說的是,古人俱在,便談不上淘盡風流了。”
    這一句的思想藝術是成功的,後來有許多人沿襲其中的詩意或者寫法,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國演義的卷首詞。
    羅貫中又要來給我劇透是吧
    另一邊楚棠放出原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好詞”
    水鏡裏話音剛落,蘇軾就拍案叫絕,旁邊的蘇洵蘇轍也俱是覺得眼前一亮,蘇洵一邊捋著胡須一邊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似有杜子美不盡長江滾滾來之意,浪花淘盡英雄又承念奴嬌之詞而來,是非成敗,轉瞬成空,詞意豪邁悲壯,此詞有大智慧”
    這首詞大家也很熟悉,是楊慎的臨江仙,當然大家可能更熟悉楊洪基老師的歌喉。
    始終等不到自己詩詞的韋莊疑道“這楊洪基,莫非是個唱曲的人”
    他略一思忖,前麵溫庭筠那首菩薩蠻,楚棠也說一提大家都能唱出來,看來諸時空都相同,念的永遠沒有唱的流傳度廣。
    韋莊心念電轉,要不也找人唱唱我的詞都溫韋了,他不能被溫庭筠比下去。
    在這首詞中,楊慎不以具體的人物、事件作憑依,仿佛隻是麵對江水而發出的感慨。江水滾滾,當年的英雄如翻飛的白浪一般盡數消逝,是非
    成敗隻是過眼雲煙,唯有青山夕陽依舊,感慨之間仿佛曆經了曆史的滄桑,意境深邃、富含哲理,又有淡泊清空之氣,是有明一代的佳篇,而往前追溯,詞意又可以循至東坡。
    奉天殿。
    朱元璋一拍大腿,第一次向朱棣發出愛的呼喚“老四啊”
    dquo”
    朱元璋笑得和善“這楊慎是我大明的才子,看這詞寫得,比起蘇東坡也不惶多讓。你不是頗好鼓詞嗎給咱唱唱這首臨江仙,也做咱大明的朱洪基。”
    朱棣
    父皇您不至於為了揄揚文人把我的名字都給換了吧
    他咬住後槽牙,開始禍水東引“十七弟文采風流,對雜劇傳奇亦頗有研究,兒子不才,還是讓十七弟效勞吧”
    突然躺槍的朱權皮笑肉不笑“四哥才是英雄人物,一力締結永樂盛世,和詞中的氣魄很是相襯,還是四哥來吧。”
    話音剛落,剛剛還和顏悅色的老朱臉又有轉黑的趨勢。
    朱棣
    糟心弟弟還是抬下去吧,哪壺不開提哪壺。
    嘉靖年間,皇宮。
    明世宗朱厚熜一身道袍麵沉如水,對這個楊廷和的兒子、“大議禮”事件的中堅,他自然沒有什麽好臉色。
    “是非成敗轉頭空,哼,他倒是豁達。”
    朱厚熜冷哼一聲,自然而然想起了楊慎忤逆的種種,寫出這種詞來,點他呢。不過朱厚熜並不生氣,皇圖霸業是有可能成空,但仙人不會,仙人與天地同壽,他可是要成仙的。
    朱厚熜並不是沒聽到楚棠說神仙不存在,但他又不是傻子,沒有神仙,那水鏡怎麽來的這世上一定有神仙。想到這裏,他也懶得再聽後麵的內容,直接回到靜室打坐。
    雲南。
    楊慎長長一歎,他身形消瘦,清朗的眉宇間還染著風霜,從名臣之後、譽滿天下的才子到流放滇南的罪人,朝堂之上九死一生,他也可以算得上是曆經榮辱了。滇南民風彪悍,風俗與漢土不同,他羈旅之間多有悵懷,愁緒難解,不想卻在陰差陽錯間被未來的自己寬慰。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沉吟著水鏡裏的詞句,隻覺陌生又熟悉,這就是未來徹悟之後的他,而這樣的徹悟千載之後還在回響。楊慎忽然覺得心頭一鬆,是非成敗轉頭空,而他的詩詞同青山、夕陽長久。他朗聲一笑,向著水鏡舉杯,眉間陰鬱一掃而空
    “今日,我等也算是喜相逢了”
    他敬自己。
    三國。
    剛剛被老父親死亡凝視的曹植死性不改,一邊歎氣一邊撞了撞身旁曹丕的胳膊,曹丕疑惑地望了過去,隻見曹植一臉深沉:“二哥,你說得對。”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未有不掘之墓。是非成敗轉頭空,爭來爭去,真沒意思。
    曹丕:
    正好聽到的曹操:
    想打兒子,
    ,
    那個羅貫中又把這首詞放在三國演義的卷首,明眼人一看就懂了。曹操覺得紮心,想起先前楚棠說魏蜀吳三國爭來鬥去,最後被司馬家摘了桃子,可不就是轉頭空嗎
    另一邊的孫權和劉備也有這個想法,打來打去,最後便宜了別人,就挺蠢的。這不,最後都淪為漁樵笑談了。
    三家首腦的想法有那麽一瞬間重合了。
    但蘇詞的影響顯然不止一個楊慎,後來,劉辰翁寫到:“看取大江東去,把酒淒然北望。”這兩句很有意思,兩句都化用了蘇軾的詞,另一句好像出自西江月,原句是“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這裏就改了一個字,劉辰翁,真有你的,逮住一個人可勁薅。
    噗嗤
    雅間裏的三蘇等人忍俊不禁。
    南宋,劉辰翁一張臉又紅又白地辯解道“我這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你這小女子懂什麽”
    後來文天祥有“大江東去日夜白”,張可久有“懶唱大江東去”,甚至當年總理東渡日本求學時,也有“大江歌罷掉頭東”之句,至於偉人用“風流人物”來概括他理想中的革命者,就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字句之間,隱然可見文心傳承。
    茶樓雅間。
    蘇軾遮掩不住唇邊的笑意,一旁的蘇轍向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哥吹”屬性,當即便誇讚道
    “兄長詞作妙絕,曆代詩家竟相襲用,這是詩意的再生,亦是對兄長此詞的肯定,兄長不愧為我朝豪放詞宗”
    蘇軾擺擺手“子由言過了。”
    他謙虛著,臉上的笑容卻是騙不了人。他沒有聽漏那句偉人,從水鏡播放到現在,他也讀到好幾首偉人的詞,那些詞氣魄宏大、意境深邃、豪情滿胸襟,即使放在唐宋之間也毫不遜色,蘇軾早就被圈粉了,此時聽到對方還拿他筆下的“風流人物”來代指自己理想中的革命者,心中更是激動不已。
    可惜啊,不能一睹全篇。
    他不禁自語:“風流人物,真想看看他筆下的風流人物。”
    鹹陽。
    嬴政眉頭微鎖,楚棠似乎格外欣賞那位偉人,講解間總能引入對方的詩句,再爆出些了不得的言論。所幸她這次隻提了四個字,風流人物,看起來挺溫和無害的。嬴政神情暫鬆,轉而去思考另一個稱謂總理。
    除了偉人,這是第二個出現代稱的人。
    “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這總理,莫非是官職”帝王冷靜的揣測。
    李斯尋思著:“總理諸事,那便是丞相”
    那幹脆沿用丞相的稱呼啊後世的稱謂,變化也太大了。李斯表示不理解。
    嬴政對此不置可否,他負手沉吟,若連皇帝都沒有了,又何來丞相但他們還是需要才人治理,這些人,是怎麽出來的,科舉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