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永遇樂、聲聲慢2
字數:8973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好的作品大多是能先聲奪人的,就像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又像蘇軾的“大江東去。”一眼撅人心神,而這一次,這種情況發生在辛棄疾的詞上。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三國。
孫權蹭地一下站起來“孫仲謀這詞中人是我”
不怪他激動,本以為說到周瑜頂破天了,沒想到還有他的份,江東還是很得天眷的嘛
底下的臣子亦是喜形於色,誇主公就是在誇他們魯肅朗笑著向前拱手
“主公神勇,雄踞東南,英名傳於後世,這是我等之幸,也是東吳之幸。”
孫權笑得神清氣爽“本以為我江東聲名不彰於後世,卻不想前有那蘇軾詠歎周郎,後又有辛棄疾為我揄揚,這豪放二家,頗具慧眼啊二人的詞又寫得這般好,應多與誦讀,育我江表文氣。”
他說得含蓄,但魯肅多精明的人啊,立馬聽出來,自家主公的意思是讓重點讀永遇樂和念奴嬌兩首,當即欠身道
“主公放心,臣已差人將水鏡中提到的詞如數抄錄。豪放詞章頗能提振心神,臣即刻命人譜曲,傳唱歌筵市井。主公哪日若出訪,說不定便能聽得閭裏傳唱呢”
孫權聽罷哈哈大笑“子敬辦事,我放心”
另一邊。
劉備頗為憂心忡忡“水鏡或言曹賊,或稱江表,莫非我等便毫無可懷之處嗎”
關羽勸慰道“兄長勿憂,先前那杜甫不是頌過軍師麽我等也並非無名。”
“話雖如此,”劉備還是有些擔憂,“曹氏頗能辭章,江東如今又多了個孫權,在數量上,我等也不占優勢啊。”
說白了,還是有許多人將水鏡的出現歸咎於天,出現在水鏡中的名字,便是天幸之人,輿論影響不可謂不大。
“主公不必如此,”諸葛亮仍是從容“詩文一道,時勢情境、個人好惡俱會投射其中,個中典實,是為當時情境而發,辛棄疾既為南宋詞人,想是引江表諸人為同調吧”
不愧是軍師,眼光如此敏銳。張飛也反應過來了“是啊南宋和東吳,俱在江表呀”
曹魏。
曹操對此不屑一顧“英雄又怎麽樣,還不是無覓,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誰的下場不是一樣”
一聽這話,就是帶著七分酸意和三分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怨氣。
曹老板百思不得其解,這後世文人寫詩,怎麽淨往人心窩子上捅呢
一句詞炸得三國眾人極不平靜,其他時空也是熱鬧得很。有誇辛詞氣勢驚人的,有說這詞寫得太過悲切的,當然,也有說看不懂的
“這首詞的典實會不會太多了”有人撓了撓頭,眼神迷惑。
這句話瞬間引起了一片讚同“確實。我就看懂了一句孫權,這詞在寫什麽”
“
這麽多典故,他該不會是在掉書袋吧”
“你才掉書袋自己沒文化還說別人,人家肯定是有深意的”被這首詞圈粉的人迅速反駁。
眾人聞言頓時求知若渴“什麽深意”
“這楚姑娘會講的”
“切”
你爭我吵,熱熱鬧鬧地看完一首詞,大家紛紛意猶未盡地去看下一首。
那是一首婉約詞,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約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吟誦的聲音低了下去,麵麵相覷間,有人倒抽一口涼氣“這起筆,頗有些不同凡響啊”
哪有人這樣寫詞啊
宋朝的文人反應最快,不說蘇軾諸人,以婉約聞名的晏、歐、柳諸家幾乎瞬間就被吸引了過去。
文壇領袖歐陽修眼睛都亮了,語氣隱隱帶著興奮“疊字常見於詩經之中,延及辭章,摹形擬聲,最見神妙。如陶靖節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又如杜工部之翻空白鳥時時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皆能情意自現。卻從未有人直以疊字成句,一連十四疊,詞意遞進而音韻婉轉,是何仙才也”
他原諒李清照的口出狂言了,隻這一句,便勝過多少文章客
另一邊,柳永晏殊秦觀等人卻是被後麵的意象吸引了眼球“淡酒、急風、舊時雁、損黃花,純用白描而情意畢現,頗有飛泉漱玉之聲,當真好詞”
柳永已經示意身邊的歌女香香留詞翻唱了。
唐朝。
武則天語帶感慨“婉兒啊,看來,朕也要認了。”
認下這“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上官婉兒垂眸不語。內行看門道,從前麵的“詞裏三瘦”,到這首聲聲慢,她似乎能看到百年之後那位雅致才高的女子,用血淚寫出或淒或婉的詞句,而後在衣冠稱雄的詞壇,立一麵閨閣旗幟,再無來者。
她笑了“這位李姑娘,婉兒真想見見。”
不說李詞在諸朝引起的讚歎,北宋,李家府邸。
李格非按在桌沿上的手倏忽收緊,神情凝重。李清照自水鏡上收回目光,不經意掃過自家父親的臉,麵露憂色“爹,您怎麽了”
李格非看向對麵清麗可人的女兒,眼中憂慮更甚“此詞萬千情緒,結在最末一個愁字之中,又直言愁字又難負衷情,你你這必是受苦了啊”
李清照聞言亦是眼圈微紅,她何嚐看不出這詞中沉痛,隻是
“杜工部不是說了麽文章憎命達,爹您看水鏡提到的前賢後者,哪個是一生順遂的說不定這便是女兒才女盛名下該擔的擔子呢”
她說得坦然又俏皮,不止是安慰父親,更是安慰自己。
聽罷的李格非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眸中憂色內斂。他想起女兒前些日子出遊晚歸寫下的小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
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清新明麗,少女不知愁。然而不過幾日便有這樣一首淒婉悲愴的聲聲慢。這怎麽會是清照寫出來的詞呢
他歎了一口氣“你該知曉,為父不求你有這些虛名。”
他想到杜甫,詩聖杜甫,從望嶽的意氣風發,到登高艱難苦恨,一個痛苦的靈魂在離亂的世事中百般掙紮。從如夢令到聲聲慢,他的女兒,也會是這樣嗎
李格非的心跳忽然如鳴鼓。
很明顯,這兩首詞表達的主體情緒是有相通之處的。聲聲慢中,情緒主要集中在一個“愁”字,永遇樂則有憂愁感憤的慷慨之音,而這兩首詞在情感表達上也各有特色,我們先看前一首,永遇樂。
水鏡下的辛棄疾和陳亮不由自主屏住呼吸,他們心裏都清楚,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對他們,對時下的宋廷,都是莫大的機緣。
另一邊。
趙匡胤眼睛一沉,他本以為要以時代為序,結果楚棠直接將辛棄疾的詞提前了,是該感謝她這樣善解人意麽趙匡胤有些苦笑地搖頭。而李府的李格非卻半是鬆了口氣,半是憂心忡忡。晚講一些,他便能晚知道一些女兒受過的苦吧
開國的君王,後來的臣子,此時亦不過是一個憂思劬勞的長輩。
楚棠哪裏知道,僅僅是一個講解順序,便會引得人心中頓生波瀾,她不過是按照課本順序推進罷了。
t切換,水鏡繼續。
這首詞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了許多典故,對典故的理解也是我們把握全詞的鑰匙,下麵請大家結合書上的注釋,用簡短的話分別概括一下這五個典故。
這個題目倒是沒什麽難度,眾人一下子就找出來了,除了秦漢兩朝。
未央宮。
劉徹目視司馬相如“一個孫仲謀,一個廉頗,還有哪三個典故”
豬豬陛下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書讀少了,他怎麽就看不出五個來
緊緊盯著水鏡,他試圖一字一句地找出被自己遺漏的信息點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想當年,金戈鐵馬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等等。
“封狼居胥”
劉徹有些失態地站了起來,滿臉寫著不可置信“誰封狼居胥了”
底下眾臣也反應過來了,狼居胥山誒匈奴聖地。誰在那裏封禪了衛青一向沉靜的目光幾欲冒火,那是屬於將者的奔騰戰意。
“元嘉草草”他沉吟著,“觀句意,這元嘉不像是能封狼居胥的樣子啊”
都封禪了,那還能倉皇北顧
“呃他草草封禪,然後被匈奴打退了”有人小聲嘀咕。
恰好聽了一耳朵的劉徹
“帶下去。”
省得在這兒糟他的心。
大家總結出來了嗎根據注釋,我們可以對本詞的典故作出以下總結,分別是孫權坐擁江東、寄奴率軍北伐、元嘉倉皇北顧、佛狸祠神鴉社鼓、廉頗遭饞被棄。
潯陽。
陶淵明敲著杯盞的手頓住,寄奴,他恰好聽過,那是劉裕的小名。
另一邊,劉宋。
劉裕心情頗好的樣子。自從先前講歸園田居時,楚棠順便把他誇了一嘴之後,他的位置穩固許多,也沒什麽人在明麵上拿他代晉說事了。雖然對某些行動的透給他帶來了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但比起“南朝唯一值得肯定的君主”這樣的評價,問題不大。
“來人,筆墨伺候。”
他一振衣袖,決定將楚棠一會兒提到的內容好好記下來。
接下來,請大家再次細讀文本,看一看,辛棄疾在描寫這五個典故時,各用到了哪些詞語,你從中又讀出他的何種情感態度呢
三國。
孫權戰術性後仰,底下的一群人精秒懂,紛紛做起了“閱讀理解”,不著痕跡地恭維“言英雄又說風流,那辛棄疾對主公仰慕非凡呐”
“豈止呢,英雄無覓,這個覓字,正可見得辛棄疾尋覓明主的姿態,他分明是悵恨自己遇不到主公這樣的聖明之主啊”
劉宋。
劉裕的心情愈發舒爽了,這辛棄疾寫到他,用的可都是好詞啊他抽出一張白宣,提筆將“想當年,金戈鐵馬”等三句寫上,略一思忖,衝人招了招手道
“將此信封存,送往潯陽陶先生處。”
也讓他看看,自己到底坐不坐得這天下。
唐朝。
李商隱作詩素來喜歡用典,也被不少人批過語義晦澀、愛掉書袋,但他仍是我行我素,旁人如何能理解他一字之間的精妙呢須知一典之中,言有盡而意無窮。李商隱搖頭晃腦,此時見了辛棄疾的詞,隻覺怎麽看怎麽順眼
“元嘉,當是用劉義隆之事,草草、倉皇北顧,可見不屑;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當指那北魏的拓跋燾。這詞”
李商隱的心沉了沉,若將那“元嘉”置換成南宋,辛棄疾這詞,豈不是寫於危急之時
北宋。
晏、歐、三蘇諸人也俱是心中一沉,這些典故對旁人來說或許如雲山霧罩,但看在他們眼裏卻是毫無障礙,“元嘉”以降,俱非貞吉之語,聯係懷古、用典的一貫深意,辛棄疾寫下這首詞時的形勢如何可想而知
汴京。
趙匡胤嘴唇幾欲抿成一條直線,君王之勢沉沉地散發出來,大殿之中一時竟無人敢說話,隻聽得見水鏡裏清亮的女聲,
我們一起來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這裏,大家可以關注到“英雄”、“風流”這兩個詞。英雄豪傑、風流功業,這說明,辛棄疾對孫權是無限敬仰的。
當然了,這也不是辛棄疾第一次誇孫權了,大家還記不記得初中的時候學過的南鄉子,裏麵是這樣說的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楚棠邊說邊將全詞出示在水鏡上,眾人還未來得及看完,反應迅捷的李白當場喝彩“好寫得好”
“起筆一句何處望神州,便有雄豪之勢,又立於北固樓上包括千古,最後聚焦於孫權一人,風格明快、大開大闔,此等語句,非俊傑英豪不能道也。”杜甫同樣激賞極了,接過話頭讚道。
李白頷首,既欣喜於讀到佳篇,亦欣喜於朋友間的心意相通他接著道“那不盡長江滾滾流之句應是化用自你的登高,隻他明言千古興亡,其中憂思,更顯闊大深沉了。”
他似是歎了一口氣,辛棄疾的詞,雄則雄矣,隻是太沉重了些。一旁的杜甫聽懂了他的意思,也低低地歎了口氣。
與此同時,不少文人也垂下了眼,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窺見了詞中沉重的暗湧,此時竟是已經有些不忍聽了。
最不受影響的當屬三國諸人了。
江東。
孫權隻覺自己的嘴角從來沒有這麽難壓過,看這句子、這用詞,要不怎麽說文人會誇人呢他輕咳一聲,故作沉穩道
“這首南鄉子氣魄宏大,意氣顯豁,亦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魯肅心領神會“主公說的是,屬下已交付樂工,此等佳篇,當傳頌江表,以表主公鬱鬱文德。”
曹魏。
曹操隻看一眼臉便黑了下去“我還比不上孫權那個黃口小兒”
這下連曹丕都沉默了,爹,有沒有一種可能,人家說的也許不是這個意思
辛棄疾毫不諱言自己對孫權的憧憬,事實上以時人的眼光來看,孫權不一定能力挫曹劉,辛棄疾在美芹十論裏也沒有對孫權這樣大加讚揚,在這裏揄揚,不過是為了一澆胸中塊壘。
我們綜合來看,江山千古,卻再也無法找到如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尚在,可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早就隨著無情的歲月一起流逝,再不複存。這裏似乎有些像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蘊含了深深的時光之歎。
我順便說一句,念奴嬌和永遇樂同屬豪放詞,又被編在一課,還都有什麽“千古”“英雄”之類的詞句,於是有的同學腦袋就會犯迷糊,把兩首詞背串了。
之前實習的時候,我已經聽到不下三個人背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了,背得還挺順口是吧更有甚者背完念奴嬌的標題就開始“千古江山”e蘇辛知道你們這麽會嫁接嗎
“噗”
眾人紛紛忍俊不禁,本來聽著心情還有些沉重,沒想到來了這麽一出,不少人震驚之後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你別說,確實還挺順口的。”柳永看熱鬧不嫌事大。
歐陽修和梅堯臣作為文壇前輩,又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見過天下士子,偶爾亦會在國子監設講,是做慣了師長的,他們簡直無法想象,若有學生將兩篇作品背串會是什麽情景。
“簡直是荒唐。”
荒唐,離譜,又有點好笑。
被迫嫁接的蘇、辛本人都氣笑了“風流對風流,他們背誦的時候沒覺得不對勁嗎”
蘇軾覺得後世的學子別不是和他有仇,寫錯字就算了,還背串詩。上過水鏡的文人,哪個有他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