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永遇樂、聲聲慢3
字數:8633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回到正題。辛棄疾在這裏為什麽要懷念孫權大家看題目京口北固亭懷古。京口,在現在的江蘇鎮江。
公元208年,孫權將政治中心移至京口,京口自此成為東吳重鎮。也是在這個地方,孫權與劉備達成結盟,於赤壁挫敗曹操的鋒芒,阻擋了曹軍南下的步伐,取得赤壁之戰最終勝利,最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三國鼎立的局麵。從東吳的立場來看,這一戰贏得實在是漂亮。
孫權攤手,直被誇得通體舒泰。
“曹賊不義,天下人人得而諸之,某不過是為天下人謀罷了,哪值得這樣記頌”
他擺擺手,似乎很是不好意思的樣子。底下眾人眼觀鼻鼻觀心,最初的激動過了,怎麽覺得主公的樣子,有點欠呢
從前麵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可以知道,古人懷古,不過是為傷今,今昔對比間,更易挑起傷懷。孫權是東吳首領,東吳和南宋同屬南方政權,他們共同麵對著來自北方的強敵。這裏,我們將東吳置換成南宋,那曹操的軍隊可以置換成什麽
“金兵”
南宋諸人異口同聲。水鏡下的辛棄疾和陳亮臉色難看,顯然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另一邊,範仲淹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等人麵色俱是一沉,懷古傷今是文人慣用筆法,無需解釋得如此細致,他們心中便有猜測,那一層窗戶紙不過是源於對後事的不知罷了,此時聽楚棠一提示哪還有不明白的必然就是前麵提到的金國了。
王安石抬手遙望北地,眉頭緊鎖。變法強宋,終究是敗了。但好在,好在現在還為時不晚。他的目光堅定起來,神情慎重地繼續看向水鏡。
其他時空的人沒有這樣深切地感同身受,懷古聖手杜牧甚至還有心情來誇一句這置換法用得妙。
講解仍在繼續。
沒錯,是金兵。辛棄疾想到了尚在北方的頑敵金。正是金兵打得宋人難逃,失落汴京偏安江南,而如今,金人仍是虎視眈眈,伺機滅宋,正如當年的曹操伺機吞吳,南宋和東吳的處境,有些微妙的相似。
“混賬”
汴京城裏,趙匡胤大喝一聲,也不知是在罵金人,還是在罵後代那些不爭氣的子孫。
殿中諸臣臉色同樣不好,官家都被異族趕走了,他們這些人的後代,下場能好嗎
另一邊。
宋徽宗一邊將宣紙上的花鳥補上一筆,一邊搖搖頭道“這後朝皇帝,不夠聰明。那金國所求,唯錢財而已,給他不就好了嗎何至再起兵戈你看北麵的遼國,現在不是安平得很麽”
這初登大寶的逍遙帝王,還以為金人遙遠,甚至有閑心點評他人國策。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童貫諂笑著躬身奉承“陛下高見,若後朝能汲取陛下十一之智慧,想來也不會淪落到那般局麵了。”
宋徽宗被這一通馬屁拍得愈發高興,將桌案上的畫紙揭下來,心情頗好道“賞你了。”
童貫大喜“多謝陛下聽聞蘇杭一帶字畫多有佳篇,陛下若喜歡,奴婢願為您尋訪一二,也是奴婢的榮幸。”
宋徽宗就喜歡童貫這股機靈勁,滿意地頷首不錯,那你便擇日出發吧。
想看春山有信的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嗎請記住的域名
童貫眼睛一亮,歡天喜地的謝恩。至於金人陷關失落汴京那還遠著呢,何必憂心
三國。
曹操當場不爽了“那什麽金國,是異族吧”他從腦子裏翻出了久遠的記憶,頓時額頭上青筋直跳“混賬東西淨瞎類比,我是漢人漢人這群蠻夷,就是欠收拾”
他氣得牙癢癢,恨不得現在就出兵,把那些異族蠻夷都揍一頓出氣。
將東吳置換成南宋,將曹操的軍隊置換成金兵,再將孫權置換成南宋統治者,辛棄疾的意思昭然若揭了,英雄無覓,便是說,當今時代,再找不到如孫權那樣能帶兵抵禦外侮的明主了。所以,他表麵是在懷念孫權,感歎英雄功業不再,實際是在諷喻當朝,暗含“無人可禦外侮”之意。
南宋。
辛棄疾臉色微變。文人多愛借古諷今,一方麵便是為尊者諱不便言當朝,故借前人言事,如此也可避禍,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他之用典,也有不便言說之意,但現在水鏡一講解,就想把窗戶紙捅破似的,這不就相當於他當著全天下人的麵責罵官家了嗎
皇宮裏,宋孝宗的麵色果然有些不好。他倒是知道辛棄疾說得不差,但知道是一回事,被人指著鼻子罵又是一回事啊他冷哼一聲,也頗覺頭疼了
“辛卿怎的這樣尖利朕也知要禦敵,但這不是”他歎了口氣,繼續自語“如今轉修內政,物阜民豐,不是挺好的麽一旦兵戈起,百姓如何受得辛卿怎麽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算了,還要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鬱悶極了。
我們可以把這一句和南鄉子參考來看,南鄉子的題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二詞寫於同一地點。在南鄉子中,辛棄疾將曹操和劉備拉來做陪襯,認為天下英雄,隻有曹劉二人才堪與孫權相抗。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有二。
根據三國誌吳書的注引,曹、吳二軍對壘之時,曹操見吳軍軍容整肅,當先的首領孫權年輕意氣威風凜凜,端的是人中龍鳳,所以不由得感歎說生兒子還得是要像孫權啊,那劉表的兒子,簡直如豬狗一般。
真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你罵誰呢
曹丕和曹植忍不住那目光去看自家老爹,滿眼寫著“爹你還想要個孫權那樣的兒子你是覺得我們這些兒子都不好唄”
被這樣隱晦譴責的目光直勾勾盯著的曹操有些抹不開臉,那不就是,一時嘴快嗎,怎麽兒子還當真了
不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曹操回想了一下,隻覺孫權確實不錯,年少有為敢想敢做,有個這樣的兒子好像還挺好的
江東。
明明是被誇
的孫權卻是將桌案一拍,當場黑了臉“曹賊你欺人太甚”
什麽“生子當如孫仲謀”,他還不認這個爹呢多大臉呐曹賊一定是想占他的便宜。
劉表的兒子劉琮,我們前麵說過,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和孫權是對手,但很顯然,對這個敵人,曹操是敬佩的,不吝欣賞。
但對主動投降的劉琮,曹操內心卻很是不屑,因為對方毫不抵抗,就這樣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實在是個無能的懦夫。
發現沒有,曹操一麵在誇孫權,一麵又在罵劉琮。辛棄疾隻引用了前半句,但對典故熟悉的人,自然能想到後半句。
所以在這裏,他表麵誇孫權,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責罵當朝的主和派都是像劉琮這樣的,豬狗一般的懦夫。
了解了這一句,我們再來看本詞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感觸就更深了。滿朝豬狗,還有誰能重振國風
“罵得好”
曹操當場叫好。劉琮降他他固然可喜,可正如水鏡所說,不戰請降總是令人不齒的,他更欣賞孫權這樣骨氣剛直的男兒。結果辛棄疾怎麽說來著,那南宋滿朝都是劉琮這樣的懦夫這樣的朝廷拿什麽來抵禦強敵真是該罵
唐朝。
李世民的臉也沉了下去“堂堂中原正統,不思收複,向異族低頭,宋朝皇帝腦子裏在想什麽”
北宋,汴京。
趙匡胤周圍的氣壓已經低得不能再低,大殿之中侍立的人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便會觸了官家的黴頭。
李府。
聽到這裏的李清照眼睛小小地亮了一下“這辛棄疾真是個血性男兒”
李格非臉色頓時一變,四處看了看,這才壓低聲音道“胡鬧你知道什麽小聲些”
被父親喝止的李清照撇撇嘴,心裏卻對辛棄疾多了幾分讚賞,相應的,對那南宋朝廷就頗有微詞了。
這邊各自點評,南宋那些主和派卻是當場炸開了鍋。人活一張臉,當著全天下人的麵被指著鼻子罵,他們哪受得了當場攻訐起來
“豎子無禮安敢如此辱罵我等”
“宋金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議和不過費些錢財,南境自可安息。那辛棄疾不識官家與我等苦心,反而一意辱罵,端的不得人子”
“隆興之日,我朝亦曾率軍北伐,可結果呢打不過啊金人哪是那麽好打的這是拿國運作賭”
“辛棄疾一歸正人爾,居心叵測”
另一邊,主戰派的諸人卻是拊掌再三,一邊在心中大讚辛棄疾罵得好,一邊又忍不住撫膺長歎。唉哪怕他們的君王是孫權呢
接下來,辛棄疾又將目光投向了劉裕。劉裕出生在京口,作為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南北朝風雲人物之一,劉裕當然也是後人懷念的對象。
斜暉落在長滿草樹的尋常巷陌,人們說,那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尋常巷陌,說明劉裕少
時卑微。前麵我們也講過,說劉裕當年像劉備一樣賣過草鞋。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辛棄疾的態度更加明顯。看注釋,這是在追憶劉裕曾兩次北伐的事。劉裕代東晉自立,也是南方政權,同樣有誌收複北方失地。他是這麽想的,也這麽做了。兩次北伐,滅燕、秦而複長安、洛陽,幾近克複中原。
劉宋。
劉裕臉上的笑怎麽也忍不住。雖然不是第一次聽水鏡誇他了,但好話誰會嫌多呢他放鬆姿態,將腰背略略靠在並不奢華的座椅上,微沉了聲道
“異族肆虐中原,虜我百姓,亂我疆土。如此深仇,漢人自當奮勇。如今兩京收複,林邑亦在不日前稱臣,諸卿認為,下一步應當如何”
司空徐羨之自是明白他的意思,當即出列道“依著先前水鏡的指引,陛下內政已明,臣以為,陛下可厲兵秣馬,再圖北魏,以求光複。”
“可是陛下”
有人遲疑,他們可還記得,那水鏡說,從南打到北,成功的隻有後來的朱八八,這說明他們的陛下,沒有克複中原啊
辛棄疾寫劉裕,自然是在讚揚他的功績。如果我們仍是用置換法,可以將劉裕置換成辛棄疾,即他是在自我剖白,表明雖然自己出身卑微,但仍願為國效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裕出自“尋常巷陌”,卻仍有“氣吞萬裏如虎”之概,敢於向異族亮劍。南宋朝堂滿堂朱紫,卻甘願在金人的鐵蹄下俯首稱臣,諷刺意味不可謂不濃烈。
水鏡下,許多宋人羞愧地低下了頭,而那些主和派卻像被戳中了肺管子似的,毫無風度地破口大罵起來。
皇宮。
宋孝宗握著拳麵沉如水,他不是太上皇那般人物,他的心裏是想著強宋的,不然即位之初也不會阻止北伐了。
隻是隆興一戰到底是讓他遲疑了,他轉而接受和議,主修內政。可這首永遇樂言辭沉痛懇切,辛棄疾又是他看重的人才,更兼楚棠言辭犀利,言語間竟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他有些吃不準了,是不是時下對金人的做法,錯了
另一邊。
太上皇趙構擰著眉斥責“打打打,打得過金人麽見天地叫囂,萬一金人真打過來了,是想朕也跟著去北狩嗎”
想起當年奔逃的經曆,趙構的眼裏劃過一絲深深的恐懼。
其實坦白來說,孫權之英雄,僅僅是能保全江東罷了。劉裕是比他更進一步的,因為劉裕能劍指中原、氣吞萬裏,所以辛棄疾的讚揚意味更濃。
其實想想也挺可惜,曆史上的劉裕到底也沒有成功,他在登基後不過幾年就因病去世了,北魏之伐,到底沒有成行。
“陛下”
陡然聽得這一消息的劉宋皇庭一片嘩然,連隱居潯陽的陶淵明也忍不住微微起身,神情錯愕又複雜。
皇宮。
劉裕坐直身體,嘴唇動了動“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
他還以為是他劉宋軍隊到底不敵北方異族,原來竟是自己的身體拖了後腿他一時竟有些怨了
“怎奈天不假年。”
“陛下”
徐羨之等人眼睛都紅了。他們為什麽願意跟隨劉裕,不過是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圖強北歸的希望。可偏偏,竟是因病去世,難道老天也站在了異族那邊嗎
被眾人注視著地劉裕深吸一口氣,臉色幾經變換,最終肅了麵容,扶案起身,威嚴的目光一一掃視過堂下殷殷臣子,語氣低沉
“眾卿,朕起於行伍,廿年間征伐不斷,破桓玄、討劉毅,吞荊揚、複兩京。朕雖不才,衣冠南渡之恥,祖逖、劉琨之誌,未敢忘也。陶潛斥朕篡晉,後人記朕之功。朕亦明了,可堪記頌者,唯克複之壯心。”
“陛下的意思是”檀道濟若有所思。
劉裕甩袖負手“天既不與,朕便與天爭”他眼神犀利,斬釘截鐵道“朕在此立誓,必將竭盡全力,光複神州”
在行伍中淬煉出來的君主自有一派肅殺之氣“辛棄疾既讚朕氣吞萬裏如虎,朕當然要讓後人看看,朕是如何虎步中原”
按理說,孫、劉二人都有些悲劇,但他們的抵抗與不屈卻是將之染上了一層悲壯意味,辛棄疾讚揚這二人,實際也是在暗示自己報國的決心。然而,同為南方政權,南宋一意逃避苟安,與孫、劉之奮起抗爭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了,所以詞中又流露出詞人深沉的悲哀。
“不是,”劉徹看不懂了,桌子拍得震天響,“這南宋朝廷難道是沒人嗎”
滿朝文武找不出個有骨氣的
哦,辛棄疾除外。
唐朝。
一應文人紛紛搖頭,原以為那日所看杜工部之詩已經足夠沉痛,不曾想辛詞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唉”
劉禹錫重重地歎了一口氣,他想起自己曾作的“金陵五題”,他感歎著六朝如夢、物是人非,識盡變遷之感、盈虛之數,可那畢竟是後人超脫之慨而辛棄疾,他登山攬勝,看的是古跡,眼裏心裏卻俱是當朝事。惜哉痛哉
北宋。
趙匡胤的眉死死皺在一起,手捏得咯吱作響,隻恨不能將那不肖子孫一腳從皇位上踹下來。
另一邊,歐、蘇、王、曾諸文人也沉著臉沒有說話。後代的曆史太過沉重,沉重到哪怕隻是詞裏窺到的小小一角,都幾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李清照也斂了神色,她想起那首聲聲慢,心中不好的預感愈發強烈。到底發生了什麽,才會讓她寫出那樣愁緒難解的詞
南宋,京師。
辛棄疾苦笑一聲,一杯接一杯地往嘴裏灌酒,仿佛這樣就可以麻痹那些或憤或怨的情緒。安靜的夜空下,隻有水鏡的聲音尚且尋常。
接著來看下一個典故元嘉倉皇北顧。元嘉,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代指劉義隆。說他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後麵這個“封狼居胥。”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啦,說的是漢朝的冠軍侯,天降神兵霍去病。
“砰”
未央宮裏,劉徹的杯盞重重地頓桌案上。
“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