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永遇樂、聲聲慢5
字數:9532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北宋。
韓府。韓侂胄也在聽水鏡講課,他本身對詩文倒不是有多大興趣,但水鏡是異象,又事關國朝,他雖以恩蔭入仕,倒也算關心國事,是以聽得還比較認真。
南史他當年也讀過,對元嘉舊事比較熟悉,聽完講解同樣也猜了個七七八八,搖搖頭道
“也不知是何人,似王玄謨這草包一般。”
辛棄疾也實在是慘,好不容易能北伐吧,還攤上這麽個主帥。
韓侂胄飲了一口酒,真心實意有些同情他了。
那辛棄疾為什麽會寫到劉義隆呢除了南方政權的“惺惺相惜”外,我們還要結合當時的曆史事件。永遇樂這首詞寫於公元1205年,也就是宋寧宗開禧元年。
當時,朝堂之上由大臣韓侂胄掌握大權,他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打算北伐立威,若是取勝了,他就是朝堂第一人。
“噗咳咳”
剛剛還在同情辛棄疾的韓侂胄一口酒險些噴出來,強行咽下之後便是一陣咳嗽“她她說什麽”
他甚至忘了為自己將來大權在握而驚喜,滿腦子隻有一句話我就是那個草包
皇宮中的趙眘也難以置信,他能讓韓侂胄大權獨攬
且不說二人各自震驚,楚棠繼續講道
於是,韓侂胄想到了主戰派的中堅,聲名頗盛的辛棄疾。他調辛棄疾為鎮江知府,參與北伐。辛棄疾這時已經六十六歲了,但仍然壯心不老,慨然赴任。
辛棄疾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銳,曾向宋寧宗分析預言金國“必亂必亡。”這次到鎮江也是躊躇滿誌。他是個六邊形戰士嘛,能力一流,一到鎮江就開始積極備戰。
“六邊形戰士”
劉徹捕捉到這個詞,“是在說辛棄疾很有才能這是個什麽說法”
後世的形容總是這般別致。
司馬相如到底機敏,又專業對口,斟酌著猜測道“以臣之見,所謂六邊形,該是有六條邊。辛棄疾文采斐然,似乎又頗有政治才能,為文士、為官紳各有名傳,這六邊形戰士,應是形容辛棄疾在不同方麵均可觸摸到其邊界,到達極致。”
“如此”劉徹摸了摸下巴,“朕怎麽沒有一個六邊形戰士”
眾臣默,合著是嫌棄他們能力不夠全麵多元了唄
北伐準備如火如荼,但是不久之後,辛棄疾就發現韓侂胄的軍事準備很不充分。辛棄疾雖然很想北伐,但他更清醒理智,他很清楚準備不充分就是去送人頭,所以提醒韓侂胄謹慎考慮,謀定而後動。
結果韓侂胄表示你懂什麽,一邊去後來就真的把辛棄疾調離前線了。
劉徹
“不是,他聽不懂人話”
李世民搖頭“何以如此不聽人言。”
嬴政言簡意賅“蠢貨。”
汴京城中的趙
匡胤隻剩捶拳,家國不幸啊
南宋。
辛棄疾執杯的手顫了顫,眼中燃起來的光倏然一黯。
一旁的陳亮也有些悲傷“幼安兄”
辛棄疾微不可察地搖搖頭“我一身榮之辱進退不足惜,隻是擔憂,若當真貿然出兵,朝廷必將損失慘重。”
北伐失敗的下場是什麽,他們甚至不需要翻前代書史,隻看宋之一朝即能預料。
所以說,辛棄疾在詞中運用劉義隆的典故,就是想勸誡當時的統治者並韓侂胄,不要草率出兵。
我們還可以和上闋中劉裕的典故聯係起來看,劉裕與劉義隆一對父子,同興北伐,卻是一勝一敗,原因唯在“草草”二字而已。兩相對比之間,正是希望朝廷能吸取曆史教訓,明確北伐的正確做法。
“用事貼切,一片殷殷之心,辛詞壯也。”蘇軾歎服了。
蘇洵歎息“隻怕時人,不明白這詞中的殷殷之心。”
但很明顯,無人在意。開禧二年,韓侂胄舉兵北伐,其結果與辛棄疾預料的一樣,宋軍大敗,開禧三年,宋金再次議和。
南宋。
辛棄疾的拳頭狠狠砸在桌案上,杯中酒水四溢“可恨”
他咬牙切齒,即使心中早有預料,聽到這個消息卻仍難以平靜。
“議和,議和,又是議和,難道大宋就該被金人欺壓至此嗎”
皇宮。
宋孝宗趙眘嘴唇緊抿,一張臉沉得可怕,當年隆興和議,他便覺屈辱,如今又來了個開禧和議,屢屢喪權辱國,他有何麵目去見先祖
韓府。
韓侂胄久久失語,怔愣不能言。
前朝諸人又氣又歎,紛紛罵起了不信忠良的君王庸將。而諸位帝王卻是被末尾那幾個字驚到
“再次議和,那個宋朝到底議了幾次和”
其實,韓侂胄雖然北伐失敗,但對於南宋來說,願意北伐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韓侂胄是宰相韓琦的後代,曾和範仲淹一同率兵防禦西夏,又同他一起主持慶曆新政,在地方就任時也曾捍衛宋土。
韓侂胄以恩蔭入仕,就主戰這一方說,倒是好過當時不少人。但北伐這事就e很難評。
從查到的資料來看,韓侂胄北伐之時,軍中已有內奸,好像是叫吳曦吧暗通金國,賣國求榮。
這等賊子
趙眘眼中直冒火“給朕查查到就地正法”
其他人也義憤填膺,不論什麽朝代,通敵叛國都是令人唾棄的。
韓侂胄先是不察,又草草出兵,終招落敗。金國那邊給的議和條件,除了一貫的要錢,還要求南宋這邊獻上韓侂胄的頭顱。
“大膽異族好生無禮”
劉徹怒了,把金國代入匈奴,當場暴走。底下大臣如衛青等人臉色也不好,異族狼子野心,分明是故意羞辱。
“那宋
朝若還有點骨氣,就該斷言拒絕,臥薪嚐膽一雪前恥”
韓侂胄大怒,想要整兵再戰,但他大勢已去,投降派再次占據上風,他們暗殺了韓侂胄,並將他的人頭進獻給金國,達成議和,即所謂“函首安邊”。
“啪”
趙匡胤將手中的杯盞一把砸在地上,胸膛劇烈起伏“沒骨氣的東西,簡直喪權辱國”
李府。
李清照同樣皺著眉,滿臉嫌惡“堂堂朝中,更無一個是男兒”
李格非這次沒有阻止女兒,他是讀書人,最講節氣風骨,哪裏能想到南宋竟有函首安邊這樣的事
“朝堂之恥”
唐朝。
李世民寒著臉斥道“滿朝的軟骨頭”
南宋。
辛棄疾怔了怔,隨即虎目微紅“即使韓侂胄頭不足惜,但國體足惜,朝中糊塗啊”
另一邊。
韓侂胄愣在原地,他是名門之後,不說有多大誌向,但也是蒙家族教導,讀過聖賢書,知道什麽當為什麽為,可那些人他捏緊拳頭,忍不住代入後來的自己,若是,若是那時的自己,聽了辛棄疾的勸言呢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我們還是接著看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堪,意為能夠,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即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
不堪回首的是,佛狸祠中香火鼎盛,烏鴉啄食著祭品,祭祀的鼓聲陣陣鳴響,一派喧然。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當年他打敗王玄謨之後,曾追至長江北岸,在瓜步山建立行宮,以炫耀功成,這個行宮後來便被稱為佛狸祠。這本是侵略者的功勳,也是他們耀武揚威的罪證,但當地的老百姓卻不知就裏,隻把它當作一般祠廟來祭祀供奉。
應該說,辛棄疾的這句詞是含有深沉的諷刺與憂慮的。根據前麵的置換法,我們可以將拓跋燾置換為金主完顏亮。
當年,完顏亮南侵,也曾駐紮在瓜步山,窺伺宋廷。佛狸祠這個典故,很好地影射了金主完顏亮。但是呢百姓卻不知其中恥辱,竟至於祭祀敵人,如此種種,真讓人不忍去看。
這聲歎息裏,蘊含著辛棄疾對百姓忘記國恥的深深憂慮。也意在告誡南宋統治者,收複失地,刻不容緩,若一意聽之任之,百姓習慣於異族統治,忘記中原衣冠,就再難收回了。
唐朝。
李世民歎息著頷首,他想起自己所麵對的形勢了,自漢末之南陳數百年分裂,雖有隋之一統,但終是曇花一現,隋末大亂,才彌合的疆域人心又迅速分裂,他們滿朝君臣,又何嚐沒有過類似辛棄疾的擔憂
“此子敏銳,一心為國,惜在南宋矣。”
素來愛才的太宗皇帝有些不忍了。
明朝。
同樣經曆了在分裂中統一的朱元璋也是歎了口氣“辛稼軒遠見卓識,為君為民,可惜
那宋朝皇帝,都是糊塗蛋。”
他感歎著,正想借機教育一下兒子,忽然想起楚棠先前說的南明,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咱的大明,難道也會像南宋那樣不堪
朱元璋反手向著朱棣的腦袋招呼了一下“孽子”
你的好後代
正感憤不已恨不得提槍上陣把什麽南宋金國都削一頓的朱棣
什麽玩意兒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一句有些難以理解,我們代入一下,把佛狸祠換成靖國神社。如果日本在我們的國土上建了一座靖國神社,我們會不會進去祭拜答案是當然不會。不僅不會,我們不吐口唾沫再把它砸爛都算不上中國人
“說得對砸爛它”
早已看過故都的秋,聽聞過那段曆史的老祖宗非常有代入感,當場附和著叫好。
鹹陽宮。
連一向冷峻的嬴政也忍不住露出幾縷笑意,楚棠的語氣頗有幾分憤然,想必是讓大家代入,先把自己給氣到了。
“倒是有幾分華夏風骨。”
這卻是在說如楚棠一般的所有後代了。能做到這樣的毫不畏懼、同仇敵愾,既是身為華夏兒郎的骨氣,又可見鼎盛之國力。唯有強大而風骨卓絕的王朝才會孕育出同樣風骨卓絕的人物,而那樣的風骨,長在每一個後世人心中。
他忽然覺得滿意。不,甚至是驕傲。
未央宮。
劉徹拍手大笑“這性子朕喜歡什麽神社佛狸祠,朕要到匈奴建一座武帝祠”
眾臣
剛想說什麽,一個清朗的少年音響起,話裏滿是躍躍欲試:“陛下說得對去病願為陛下前驅,在狼居胥山為陛下建武帝祠”
劉徹龍顏大悅,朗聲長笑“好朕等著,未來的冠軍侯”
衛青以及殿中的一眾大臣
聽起來,似乎也,有那麽點不錯
為什麽我們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知曉那是侵略者建立的,是罪惡的象征,我們受到的曆史教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百年前這個民族所經受的苦難。
可是舊時的百姓不知道,宋朝的百姓也不知道,時間會衝淡許多的東西,他們不記得前朝的曆史,久而久之可能也會漠然於當下的處境,這如何不令辛棄疾感到擔憂
“唉”白居易歎了一口氣,“民眾無知,自古亦然。”
元稹幾不可察地搖搖頭“若說無知,那後世百姓,卻知靖國神社之恥。”
同為遭異族滅國之災,兩相對比,實在是太過相形見絀。
太極宮。
李世民眉頭微斂“如楚棠所言,日軍侵華距她近百年,他們卻人人知其史,這便是她所說的曆史教育麽”
孔穎達難掩激動“鑒往事,知來者。臣想,後世所習之史,不止百年。”
是啊。
眾人沉默了,當然不止百
年,楚棠講解之時,常常會加一句“我們知道”,這不是套話,而是許多東西於後人就是常識。
魏征微一躬身“居安思危,知恥後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南宋。
趙眘怔愣良久,忽然神色一凜,大聲道“來人快,快去召辛卿入宮”
他的心怦怦直跳,若朝中還有一拳拳之人能助他,助大宋脫離於既定之敗局,那麽一定是辛棄疾
最後一個典故,廉頗忠勇被棄。
“唉”
眾人又是一聲歎息。趙將廉頗是戰國時人,他的故事無人不曉,此時一聽這話就明白了辛棄疾的意思,有些感情充沛的人當場就紅了眼眶。
“嗚嗚嗚怎麽忠良總是沒有好結局”
“又是一個壯誌難酬的文人,我的心好痛,這些人怎麽這麽慘”
“攤上宋朝,有幾個結局好的唉,我的稼軒啊”宋以後的文人百姓哀哀切切,紛紛為辛棄疾感到悲傷。
我們看注釋。廉頗是趙將,他被免職之後跑到魏國,後來趙王想要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廉頗當著使者的麵吃下一鬥飯和十斤肉,以示自己老當益壯,仍能為國效力。
辛棄疾廉頗的典故,便是以之自比,表示自己雖則年老,但隻要朝廷有召,他必將披肝瀝膽奮勇殺敵。
另一方麵,他也是頗為憂慮的。廉頗最終敗於使者讒言,雖有為國效力之心,但再未被複起,他擔心自己重蹈覆轍,不被朝廷重用,或是用而不信。
他的擔憂是對的,如前麵所說,韓侂胄等人不采納他的建議,在北伐前夕將他貶官調離,有誌難伸,不外如是。
南宋。
辛棄疾的手輕輕一顫“非是我”
他的語氣竟含有幾分哽咽,聽得陳亮的心中悲憤不已。
陳亮當然懂好友的意思非是我一身之榮辱、壯誌難酬,而是大宋的北伐,再一次遙遙無期;中原父老,再一次看不到王師列陣而來
“幼安兄,為時尚早,尚有尚有機會。”
他安慰著,也忍不住紅了眼眶。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他們的心,分明俱是一樣。
江西。
陸遊中宵獨立,眉眼間結著難解的悵然。他想起當年的隆興舊事,他曾修書至當時的伐金將領張浚,為北伐獻策。而北伐竟敗,隆興和議。
後來,他亦因“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被罷官,賦閑山陰。其後宦海浮沉,他亦如廉頗老當益壯,可又有誰來見問
“豈無豪俊士,憤氣塞穹壤。我欲友斯人,悲詫寄遐想。”
他低聲吟著詩,望向水鏡裏虎嘯龍吟而又滿篇沉鬱悲憤的詞句,仿佛看到了如他一般感激悵恨的靈魂。陸遊心中忽然一震,疾步走向書房,揮毫間,一首潑墨淋漓的次韻幼安永遇樂詞並呈足下躍然紙上。
此等人傑,他當結識之
秦朝。
嬴政劍眉微凝,作為秦君,他對當年與秦作對的趙國自然沒有好臉色,對廉頗這樣的趙將亦然。但他同樣承認廉頗的將才,對如廉頗一般遭遇的辛棄疾,到底是多了幾分歎息。
“這般磋磨人才。”
蒙毅心直口快,還想著“廉頗老矣”的事,張口就道“趙王昏庸,那宋朝皇帝也昏庸,擱我們陛下哪會有這種事”
好家夥
蒙恬臉色一變,連忙拽了一下他的衣袖,用眼神罵他閉嘴個糟心弟弟
嬴政眉心動了動,微一擺手“無妨。”
他麵上不顯,心中卻覺得蒙毅說得對。若是那廉頗、辛棄疾諸人在他麾下,怎會壯誌難酬有誌難伸那些個國君帝王,簡直是浪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