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永遇樂、聲聲慢10

字數:1134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皇皇兄。”
    趙光義聲音抖得不行,戰戰兢兢地去扯麵前帝王的衣角,趙匡胤一甩衣袖,照著他的心窩踢了一腳,火冒三丈
    “朕素日裏看著你是個好的,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包藏禍心的壞種篡位也便罷了,還好大喜功輕敵冒進,得了這麽個稱號讓後世人看笑話還還培育出了一堆軟骨頭朕怎麽會有你這樣的弟弟,大宋怎麽會攤上你這樣的太宗”
    “皇兄恕罪,皇兄恕罪臣弟對皇兄忠心耿耿啊臣弟臣弟還收複了北漢,臣弟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啊”趙光義跪在他的腳跟慌亂求饒。
    趙匡胤聞言冷笑“苦勞你那點苦勞早在高梁河就敗完了給朕滾去大殿外麵跪著,沒有朕的命令不許起來”
    說罷,便由著衛士將苦苦哀求地趙光義“請”了下去。
    唐朝。
    跟著看完熱鬧地李世民忽然想起什麽,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宋朝把燕雲十六州丟了”
    堂下的魏征聲音冷靜地補充“不是丟了,水鏡說宋太宗想完成統一大業,宋之立國,想必並未真正天下一統。”
    李世民
    就離譜
    心好累,大唐怎麽會敗在這種人手下李世民自閉了,朕的大唐好菜。
    秦漢兩朝,嬴政和劉徹自然也發現了華點,紛紛無語,後麵的朝代可真是,一次又一次地刷低他們的下限。
    說到這個u就想起前幾天刷到一個偉人搞笑批注合集,說宋史上誇趙光義“我大宋太宗,深謀遠慮,英明果斷,有慷慨統一天下之誌。”偉人對此辣評但無能。我頭笑掉。不愧是他,一針見血。更搞笑的是彈幕此時幽幽補刀驢車漂移,車神駕駛技術還是頂級的。
    “噗咳咳”
    蘇軾率先繃不住笑出聲,隨即又意識到這可是本朝太宗啊,哪裏是他能嘲笑的隻好生生忍住,尷尬地咳嗽起來。
    一旁的蘇洵蘇轍同樣麵露尷尬,默契地別開了臉。
    誰懂啊,他們官家丟人丟到千年之後了。
    北宋諸人都是一副便秘的表情,想笑又不能笑,還覺得有些丟臉。而其他朝代就沒有什麽顧忌了,樂子人劉徹幹脆哈哈大笑起來
    “好啊但無能,這個評語下得精辟那什麽宋史,淨捏著鼻子吹,朕看改成慷慨有驢車漂移之誌還差不多”
    搞笑,趙光義都深謀遠慮英明果斷了,那他不得是天降聖主追比堯舜
    鹹陽。
    嬴政不屑地冷哼“確實無能。”
    唐朝。
    李世民道“這偉人倒頗有識人之明,就是用語直露,非史家筆法,倒是純論家眼光。”
    房玄齡一捋胡須,笑嗬嗬道“怕是論家也未有如此犀利啊。”
    魏征嘴唇動了動“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他既讀宋詩,未必
    不讀唐史漢書,以千年之鏡鑒而知來者,此人可謂明達。”
    李世民默,能不明達嗎人家都是偉人了。他心裏酸了酸,隨即想到他該不會也批注過朕的事紀吧”
    眾人一愣,隨即低頭看腳尖,他們突然意識到,史書上記載的不止是皇帝,他們這些人同樣有被評點的可能性。想了想那人評點的宋太宗的辛辣詞風,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更加謹言慎行,可不能像宋太宗一樣淪為後世人的笑柄。
    北宋。
    李府。
    李清照在心裏狠狠地給這句評語點了個讚,按禮法她不應該臧否太宗,但高梁河之事委實不算光彩,又兼上聽了滿耳朵靖康恥,她心中簡直憤怒極了。這個偉人說得不錯,楚姑娘說得也不錯,那什麽宋高宗,逃跑的技術可能真是自祖上傳來的。
    君王如此,百姓恥之。
    汴梁。
    趙匡胤不斷地深呼吸,這才忍住衝出去把趙光義暴揍一頓的衝動,咬牙切齒道“廢物東西,老趙家的臉都讓他丟盡了”
    至於被罵無能的趙光義則隻能暗自咬牙,頂著背後若有若無地嘲笑眼光忿忿不平。
    當然了,這些段子我們笑了就笑了,但對於照姐和當時宋朝人來說,這些最終成為了他們真實的血淚。李清照一直流徙於兩浙之間,居無定所,一直到金兵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行動停止之後,才終於在杭州安定下來。
    一個女子,國破家亡,隻身一人如飄蓬一般,她累了,恰好此時,她又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張汝舟,他對李清照百般追求,這時候的社會環境遠不像後來,李清照更不是拘於世俗的人,便改嫁給了張汝舟。
    唐朝。
    白居易語帶同情“亂世孤苦,有個棲身之所也是好的。”
    “是啊。”元稹跟著點頭,“生逢亂世,國破家亡,又帶著十幾箱文物,隻她一人,怕是獨木難支。”
    大周。
    上官婉兒不由自主道“希望李娘子此次可以遇得良人。”
    隻是李清照沒想到,張汝舟一慕她聲名,二覬覦她的珍藏,對她個人竟無半點憐惜,在發現她身上珍藏所剩無幾之後便對她言語謾罵,甚至拳腳相向。
    “豎子爾敢”
    李格非當場變了臉色,他捧在掌心的女兒,先是為趙明誠所負,後來竟又嫁了個豺狼
    王夫人剛剛忍住的眼淚又下來了,李清照雖然不是她的親生女兒,但多年撫育,早已與親生女兒無異,哪個母親聽到女兒受苦能不難過
    她心疼地抱住身旁的李清照,語氣悲痛
    “苦命的女兒,你受苦了啊”
    國破家亡,夫死再嫁竟又是遇人不淑,她怎麽受得了
    “娘”
    李清照將頭埋在王夫人的懷裏,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先前看水鏡,她感歎李杜懷才不遇,哀歎白居易白居易謫居之苦,哀憐李賀慘遭不公英年早逝,
    可如今自己成了局中人出現在這鏡中,方知時代浪潮下,一身之命途,半點不由人。
    大周。
    上官婉兒的表情僵住,隨即便閃過一絲氣憤與心疼“我本以為李娘子可以遇得良人寄托餘生,沒想到竟是又入虎口。”
    武則天搖搖頭,語氣冷靜卻似乎又含著絲絲悲憫“人心叵測,李清照又身懷巨寶,覬覦她的人,豈止一個張汝舟”
    她也有些歎息了,千古第一才女,命運竟是如此令人唏噓。
    但李清照畢竟是個拽姐,受不了一點,誓要離婚。她發現張汝舟有科舉舞弊貪腐的行為,當機立斷,一個反手將他告上公堂。
    “哦”嬴政挑挑眉,“性情剛烈,有勇有謀,此女確乎難得。”
    他鮮少這樣誇人,此時竟是純然激賞了。
    “陛下說得對,這李清照有氣魄。嗯夠拽”蒙毅現學現用,眼中滿是讚同與欣賞。
    其他女性聽到這番話也是震驚又側目,李清照竟是這樣個剛烈不受辱的女子一時之間,她們對她更敬佩了。
    當然,也有人暗自為她捏了一把汗,妻告夫,哪裏是能輕易善了的李清照這是又要受苦啊
    她們的擔心並不多餘,隻聽下一秒楚棠便講到
    李清照的舉報起了作用,張汝舟罪狀屬實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她也得以順利離婚。但是根據宋朝法律,妻告夫,即使情況屬實,告狀者也要坐兩年牢。照姐這是寧願坐牢都要和張汝舟離婚啊
    “你唉”
    李格非歎了口氣,又是心疼又是無言,自己的女兒自己知道,李清照自幼便是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子,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來他一點都不奇怪,他隻是疼惜女兒罷了。
    其他人也是個個歎息,有為李清照不值的,也有為她折服的。
    然而,秦朝。
    不少人卻是一齊皺了眉“妻告夫怎麽還要連坐,後世人都活回去了”
    這個律令我查了下,除了宋朝,唐律好像也有類似說法漢朝是規定親親相匿,後麵明朝更狠,妻告夫,打一百大板再加三年勞改。唉,什麽叫封建糟粕啊
    這方麵倒是政哥比較超前,“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子不必被連坐。各項法律的製定當然是有其特定的曆史原因,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忽略它們的局限性。從這一條看來看,秦律確實比較人性化。
    楚棠擱這兒一頓誇,嬴政本人臉上倒是看不出什麽,底下的臣子卻都個個挺直了腰杆,嘴角上揚。誰不喜歡聽好話呢作為先行的王朝,他們在這一條上可是比後麵的朝代都先進
    殘餘的六朝貴族心中一陣不忿,這水鏡怎麽就這樣偏向嬴政
    劉徹等人聽著同樣有些不是滋味,說好的暴君呢,這都第幾次誇秦始皇了雖然對秦始皇“暴君”這個稱號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劉徹還是狠狠地酸了。
    “哼秦法明明嚴苛之處甚多,怎麽就偏挑這一
    條”
    唐朝。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最全的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盡在,域名
    李世民好一會兒才回過味來,疑惑道“唐律什麽時候編了這個條令,朕怎麽不知道”
    長孫無忌嘶了一聲,默默閉嘴。他曾經是有過這個想法的,現在看來不必有了。
    明朝。
    被水鏡明明白白嫌棄了的明太祖憤憤不平“夫為妻綱,夫婦相舉豈不是亂套了嗎咱的決定那都是有原因的”
    他反應快,用楚棠的話給自己找補,然而被劇透幹淨後已然有些放飛自我的朱棣卻仿佛不知死活一般,默默接話道“楚姑娘說了,這叫曆史局限性。”
    朱元璋
    “就你學得快,明律你來修”
    朱棣欣然接受“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他還拿腔作調起來了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顯著你了。”到底是沒再說什麽。
    朱標看著自家父親和弟弟的互動心中忍笑,覺得這個決定也沒什麽不好,便在心裏盤算起相關事宜,打算順便給四弟提個醒。
    而等其他皇子反應過來,卻發現朱棣早已功成身退在後麵笑得滴水不漏。眾人暗自咬牙,好你個老四,真是陰險狡詐
    律法無情但卻必須遵守,李清照果然被下獄,但好在她素有文名,又兼趙明誠的表親綦崇禮大力營救,隻關了九天就被放出來了。
    還好還好。
    聽到這裏,眾人都鬆了一口氣。李格非更是默默將綦崇禮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裏,打算假以時日感謝一番。雖然如今事情並未發生,但那般情境下雪中送炭是多麽不易這份情,就當是為史書上的女兒還了。
    趙府。
    趙明誠對綦崇禮有些印象,按禮他該稱對方一聲表弟。不曾想自己去了以後,李娘子竟遭遇了這麽多波折。幸賴得綦崇禮顧念親情,鼎力營救,否則李娘子便要枉受兩年牢獄之災。他又是唏噓又是心傷,吩咐道“備一份禮,送到表少爺府上。”
    就當是他的一份心意。
    經此一遭,對李清照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她已經無暇顧忌個人悲喜,這年,南宋朝廷遣使出使金國,李清照作詩為使臣送行,“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表現殷殷愛國之念,希望兩位使臣能為國盡忠,勿失國體,更希望朝廷能鼎力抗金,收複失地。
    可膝蓋向後長的朝廷哪聽得下這些一片丹心,竟作廢紙呈。
    她老了,無夫無子,又無親隨,傍身的,竟隻有縈懷的愁緒。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她已然沒有了梳妝的心思,眼前種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要說話,眼淚卻先忍不住流了下來。
    她不想沉溺在這樣的痛苦之中,希望可以趁著雙溪春景正好的時候泛舟散心,又“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又是一年上元節,這是汴梁最熱鬧的節日,李清照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的舊事。“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
    濟楚。”觸目滿城繁華,未識幹戈禍,少女最無憂。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麽也沒有。
    楚棠一邊講述,一邊將涉及的詩詞貼在屏幕上,眾人看著水鏡上的文字,竟不由得濕潤了眼眶。
    西北。
    範仲淹起身肅立,眼神動容“女子之身,不忘山河。大宋男子,但見這兩首贈使之詩,當自慚形穢才是。”
    汴京。
    蘇軾歎息不已“還記得她少時那首如夢令,寫興盡晚回舟之樂,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可後來竟成了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其間種種,怎不令人唏噓”
    他又想起這徒孫點評文壇前輩,是何等疏闊灑脫,可後來呢家國不幸,竟累她至此再看那水鏡上的詞,蘇軾已經有些不忍卒讀了。
    大周。
    上官婉兒悄悄抹了抹眼淚“昔時繁華,今日蕭索;惜時遊樂,今日悶坐。今夕對照,愁絕慘絕。這最末一首永遇樂語似平淡而實沉痛已極,讀之真令人潸然淚下。”
    上官婉兒之前還為那句“千古第一才女”而不平,此時卻當真覺得,寧願不要這第一的虛名,來換一生平安喜樂才好。
    帶著這樣的慨歎,我們再回到原詞。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乍暖還寒、翻覆無常的何嚐不是世事,是國運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雁是當年傳書雁,亦是從北方故國而來的南飛之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何嚐不是白居易長恨歌裏“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悲悵呢唐明皇思念楊貴妃而不得,望雨打梧桐而傷心不已,而這樣一場來自安史之亂的分別,多麽像她與丈夫因家國動蕩天人永隔
    亡國之恨、喪夫之痛、身世之苦,一層一層壓在她的心頭,這次第,又豈是僅僅一個“愁”字能承載得了的
    一句反問敲在眾人的心頭,皇宮裏,趙匡胤無言地蓋住眼,掩住虎目中的熱淚。可笑他先前還覺得這首詞盡是兒女情長,輕視怠慢,滿心隻想著大宋到底發生了什麽才落得倉皇南渡,卻不知答案就藏在這首“兒女情長”小詞裏
    他撫膺長歎“朕恨極,痛極啊”
    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不肖子孫那樣糟蹋,痛大宋百姓流離遭難,空有愛國之誌卻隻能跟著無能的朝廷淪亡
    唐朝。
    李世民早已了解了李隆基的荒唐事,驀然聽到水鏡提起,竟愈發感同身受起來。他眼窩本就淺,此時眼眶竟也泛起紅來,歎息道
    “朕還想著這首詞與辛詞編在一起有不匹配之嫌,豈知此二人一北一南,直將兩代荒唐事說盡。大唐有一個杜甫便讓朕痛惜不已,那宋朝,兩代之間,豈止一個杜甫”
    豈止一個罹憂的文人
    中唐。
    白居易語氣澀然地對元稹說道“開始聽楚姑娘言說,我
    們還曾猜測這詞是否是閨怨之語,如今,我倒寧願這隻是一首閨怨詞了。”
    “是啊”元稹亦是悲慨不已“國破、家亡、夫死、形單。樁樁苦楚,她竟占了個全漫漫餘生,何其難捱啊”
    白居易搖搖頭,抬眼望向沉沉天幕,語氣低沉而又哀傷“家國動蕩壓在身,受苦的,又豈止一個李清照”
    兵燹連天,生民塗炭,國之不國,百姓多苦矣
    北宋。
    網上常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的頭上便是一座山。李清照的經曆不過是時代的一個縮影,她的幸運在於尚有詞筆可以寫出時代的血淚,但更多如她一樣的女子,更多的百姓,卻連一聲呼痛的機會都沒有,隻成為史書上冰冷的文字。
    荒唐的是,這樣的苦難明明可以避免。
    金兵兩路南下,忠臣良將拚死抵抗,百姓個個同仇,宋徽宗卻直接被嚇破了膽,將皇位扔給兒子,遠遁江南避禍。
    宋欽宗不思死守汴京,一心求和,兩入敵營苟且議和,搜刮王公貴族、州府百姓的財務賠款還不夠,甚至賣女子抵債。
    “帝姬、王妃每人一千錠金,宗姬一人五百錠金,族姬一人二百錠金,宗婦一人五百錠銀,族婦一人二百錠銀,貴戚女一人一百錠銀。”
    王朝尊嚴,蕩然無存。
    可宋朝真的到了滅亡的這一步嗎他們明明有李綱、種師道、宗澤這樣的大將,中原之地民心未失,汴京城的百姓甚至自發出來抵抗,各州府遍地是抗金的烽火。
    他們明明有一戰之力,卻憑實力折騰出一個“靖康恥”,什麽叫恥是宋朝明明不到亡國的時候非把自己給玩完了
    “簡直荒唐”
    太極宮裏,李世民一拍桌案,簡直難以置信“百姓沒降,將軍沒降,皇帝先降了這哪裏是大宋,分明是大送,把大好河山全部送給異族”
    一旁的長孫皇後同樣覺得一言難盡“怎麽會有這樣的事,拿王姬宗婦抵債,這宋朝的皇帝,不是把皇室的麵子放在地上踩嗎”
    “哪裏有什麽麵子”李世民沒好氣道,“那什麽徽欽二帝,幹脆連臉都不要了”
    他當真是恨得牙癢癢,想那宋朝從大唐手中奪得天下,可在這對外一事上竟還不如大唐李世民有一種自己的孩子被糟蹋了的感覺。
    漢朝。
    劉徹氣得腦子直嗡嗡“牽羊禮、賠錢財、賣宗婦,這是有腦子的人幹出來的事”
    更何況水鏡說宋朝這時並不是像秦末那樣的亂世
    衛青也氣得不會說話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楚姑娘說的樁樁件件,便是稱奇恥大辱也不為過,他們他們怎麽咽得下這口氣的”
    衛青代入一下,隻覺自己怕不是要拚著抗旨的罪也要衝出城去,堂堂正正的死了也好過眼睜睜看著國家遭恥。
    “哼,怕是他們的皇帝不僅咽得下,還心安理得得很”劉徹冷笑道,這覺自己仿佛看了一
    場荒唐的鬧劇。
    各個時空都被眼前這一出炸得瞠目結舌,萬萬沒想到北宋竟是這樣亡的,自家皇帝上趕著送人頭
    北宋。
    趙匡胤再也忍不住暴怒,他一掌掃落桌上杯盞,幾乎算得上是咬牙切齒“好,好,好”
    他一連叫了三個好,臉色通紅,身形一晃幾乎差點摔了下去。一旁的內侍嚇得趕緊來扶,卻被他一把甩開。
    “朕還以為國勢傾頹以至無力回天之勢,沒想到竟是被無能之君親手斷送”
    他發了狠,步履淩亂卻又攜著滿腔怒意衝到殿外,對著還跪在殿前的趙光義狠狠踹了一腳。
    趙光義正被楚棠的話砸蒙了頭腦,便見自家皇兄怒氣衝衝地從大殿出來,還未反應過來心窩便被踹到在地,劈頭蓋臉一頓痛罵
    “混賬東西看看你的後代做的好事屈膝求和亡國敗家,苟且偷生不思抵抗我老趙家怎麽會生出這樣的血脈他們有何麵目再當這個皇帝,有何麵目去見忠臣良將節義百姓”
    趙光義自起事便得兄長看重,何時被這樣對待過他滿腹怨怒,有心爭辯卻又說不出什麽。
    楚棠的話他也聽見了,宋朝不該亡而亡,竟是這樣一場徹頭徹尾的人禍。他先前還嘲笑皇兄的後代無用,不如由自己來坐江山,可那趙佶等人分明是自己的子孫
    趙光義忽然產生一種深深地恐懼,此事之後,皇兄會怎麽看他天下人會怎麽看他
    這時他才看明白了,眼前的水鏡哪裏是祥瑞,分明是他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