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永遇樂、聲聲慢11

字數:1488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李府。
    李清照氣得渾身發抖,她已經全然忘了自己詞中的哀感,腦中盡是大宋淪亡賣女子求和的消息,這些這些竟然全是現在的好官家和他的兒子造成的
    “我就說,如今平順,大宋再怎麽樣也不會那般不堪一擊,原來原來是官家”
    李清照說不下去了,她再想起先前那首夏日絕句,想起辛棄疾詞中對孫權劉裕的追念,大宋不僅是沒有霸王和孫權劉裕,它甚至甚至連蜀主劉禪都沒有啊
    南宋。
    宋孝宗趙眘再聽一次宋室的血淚史,雙手握拳目眥欲裂“靖康恥,猶未雪”他念起嶽武穆當年的詞句,隻覺全身的氣血都湧了上來。喃喃道“朕錯了,朕錯了”
    辛棄疾扶住他遲疑道“陛下”
    趙眘垂眸,竟有懊悔“朕這些年隻修內政,竟也信了那些人中外無事的鬼話,卻忘了大宋的恥辱從來沒有洗刷掉,朕愧對百姓,愧對嶽武穆啊”
    “官家”
    辛棄疾也紅了眼眶,這些年來,他每每翻閱靖康舊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是以日日不敢忘記祖父教導,一心以抗金為己任,可朝廷總是反應平平,如今官家終於是徹底醒悟了。
    哲宗朝。
    宋哲宗胸口劇烈起伏,顫著手拿起禦碗就又要往下砸,不想底下坐著的簡王趙似卻比他動作更快急紅了眼,根本不顧禦前失儀,衝上去提起趙佶的後領,照著他的那人狠狠揍了一拳,怒罵道“你混蛋”
    趙佶沒有防備,直接被他打得趴在地上,整個人抖得如篩糠一般。趙似那一拳打得集中,他的嘴角立時見了血,加上先前被哲宗打在額上的傷口,麵上紅一塊青一塊,好不狼狽。他目露凶光地看著趙似,又憤怒又不可置信
    “你你竟然敢打我”
    趙似見他竟還想和自己理論,當場冷笑起來“我打不得你,金人就打得你這樣貪生怕死,你有什麽臉麵對皇兄”
    趙似是哲宗趙煦的同母弟弟,向來敬佩兄長的為人,皇兄素有壯誌,心係大宋江山,他很是心折。可是這趙佶呢,短短幾十年,就把大宋的天下糟蹋成這個樣子,他怎能不氣
    趙似怒氣衝衝,趙佶聽了他的話確實猛然反應過來。皇兄對,皇兄趙佶一把推開麵前的趙似,連滾帶爬地攀上禦階,膝行到哲宗跟前,倉皇求饒
    “皇兄恕罪,皇兄明鑒,臣弟斷然是不會做這種事的啊一定是,一定是這女子使得妖法要陷害臣弟”
    “你給朕閉嘴”宋哲宗一聲斷喝,“史書刀筆,難道還冤了你不成楚姑娘身在千年之後,為何要陷害於你你說這是她使的妖法,那也是為了幫朕,幫大宋斬奸除惡”
    “皇兄”趙佶見他不聽愈發慌了,“這這都是書上的趙佶做的,和臣弟無關啊臣弟臣弟斷然不會做出這等令祖宗蒙羞的事啊皇兄”
    他聲淚俱下,磕頭如搗蒜,宋哲宗卻是被他這副作態徹底激怒,一腳將他踹開“夠了你也知道令祖宗蒙羞你若當真還有廉恥,還有一點身為王爺的擔當,就該自絕於天下,自絕於祖宗”
    “皇兄饒命啊”
    趙佶爬過來拉著他的衣角,宋哲宗一把甩開,語氣陰冷“朕能饒你,天下人能饒你你以為出了這個宮門,你能活著回去”
    多的是有人想要殺了他
    宋哲宗的眼中竟是森然冷意,仿佛如看死人一般“鴆酒、白綾、匕首,你選一個吧就當是朕,對你最後的恩典。”
    說罷,他拂袖而去,臨行前下令簡王趙似全權處理相關事宜。趙似明白皇兄未竟的意思,冷著臉看向跪在地上如遭雷擊的趙佶,語氣不帶一絲感情
    “兄長若是選不出來,弟弟可以代勞。”
    徽宗朝,天下大嘩。
    聽完水鏡講述的百姓立時炸開,宋朝承平百年,他們已經過慣了安穩日子,結果水鏡告訴他們幾十年後他們就會成為異族蹄下亡魂,跟著懦弱無能的皇帝一起去死
    “我們怎麽這麽命苦啊”有老者捶胸頓足。
    “家國不幸,家國不幸啊”
    睦州,漆園。
    一個精壯的漢子惡狠狠地一摸臉,眼中精光畢現“同鄉們帝王無道,把我們逼上絕路。古人說得好,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官家不把我們當人,我們就反了他去”
    “對反了他去反正都是一死”
    “對”
    各州縣,這樣的呼聲雖小但已成了陣仗,地方長官不是不知曉民間異動,可是想到水鏡裏的所見所聞,他們又都沉默了下來。
    汴京城裏,王公貴族和諸大臣家裏亂成了一團,女眷的哭聲與罵聲比比皆是。不出三十年,他們就會被按價賣給異族,就為了換那所謂的官家的安穩
    “怎麽會有這樣匪夷所思的荒唐事”
    有命婦紅著眼一拍桌案。北宋民風尚且開放,她本是將門之女,血性不減男兒,當下目眥欲裂,恨不得衝進宮去,卻被丈夫一把攔住。
    女子冷笑“怎麽,你也要賣妻求榮”
    她丈夫是方正士人,一心為國,聽到這話瞬間急了“我怎麽會是那種人可是你現在這個樣子,還沒進宮門就會被攔住,不是白白送死嗎”
    “那也好過被賣與金人”
    “你以為我想嗎”男子大喝,隨即平靜下來,抓住她的手沉安慰,“此事必須從長計議,今夜之後”他四處一看,壓低聲音,“官家民心盡失,我這便修書一封給李少卿。”
    太常少卿李綱,是水鏡提過的人物,不會錯的。
    與此同時,不少人也和他想到了一處,紛紛去信給李綱、宗澤、種師道幾人,各地的黃衫客也不約而同向汴京城疾馳而來,宮城之外一夕之間多了許多雙探視的眼睛。
    延福宮。
    宋徽宗不可置信地看向一向端莊有禮的皇後和貴妃,眼中又驚又怒“你們你們這是想弑君不成”
    “官家說笑了。”王皇後笑得溫和淑雅,眼中卻盡是冷意。
    “官家近來偶感風寒,太醫囑咐要臥床靜養,按時服藥,臣妾也是為官家好。”
    “你放肆朕的親衛呢怎麽還不來護駕”趙佶大吼道,卻是無人回應。
    “官家如今哪還有什麽親衛”鄭貴妃接過話,她在深宮無聊,也讀了些書,當下便刺道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賊殘之人謂之一夫。妾和姐姐不是在弑君,而是在,誅獨夫。”
    說罷,已有宮女一擁而上按住他的手腳,將浸了蒙汗藥的帕子捂在他的口鼻之上。趙佶瞪著眼睛掙紮了一會兒,終於暈了過去。王皇後深吸一口氣,揮手讓宮女將趙佶綁了扔在床上,自去了外室。
    “姐姐。”
    鄭貴妃跟了過來,欲言又止。
    王皇後狠狠閉了一下眼,招來侍臣沉聲道“傳命下去,說陛下有令,急召開封府尹林攄林大人入宮,再去詔簡王趙似與宗澤、種師道二位大人,命他們火速回京,共商國是。”
    現在,她唯一慶幸的就是,一切都還來得及。
    仔細來看,宋朝的意難平實在太多了。辛棄疾大呼“殺賊”,溘然長逝;老將宗澤高呼三聲“過河”,抱憾而終;而最令人扼腕的,莫過於嶽元帥那兩句“天日昭昭。”
    嶽飛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出身尋常,敏而好學。少讀兵法,天生神力,20歲從軍生擒敵人,幾百騎兵就可以打得金兵節節敗退。靖康之變後,他北渡黃河,始終活躍在抗金一線,收複建康,納土六郡。名震洞庭,長驅伊洛。挺近中原,神州幾複
    水鏡的講述突然振奮,眾人的心似乎也隨之振奮起來。
    當然,如果沒有後麵那一句的話。
    卻又在即將直搗黃龍的時刻被帝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功敗垂成。
    水鏡下是一陣難言的寂靜。
    漢朝。
    劉徹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腦子似乎有點不夠用“不是,”他的表情頗有些一言難盡,“朕怎麽有些聽不明白,這皇帝在即將取勝的時候把大軍召回去了”
    未央宮中的臣子麵麵相覷,似乎也不知道用什麽語言來表述自己剛剛聽到的消息。
    劉徹身側的衛青後知後覺地把自己代入了一下嶽飛的情境,好了,不能再想了,火氣根本壓不住
    他調整了一下呼吸,有些艱難地開口“他們的皇帝莫非當時正身體抱恙,燒糊塗了”
    不然根本無法理解啊
    “咳咳”
    眾人輕咳一聲,心說衛青到底是個厚道人,說話委婉,要讓他們說,這皇帝八成是有病
    覺得皇帝有病的不止武帝朝的君臣。
    漢初。
    劉邦瞪大眼睛,與自己的後代臣子保持同樣的腦回路“這皇帝別不是瘋了吧”
    唐朝。
    李世民試圖讓自己的表情顯得平靜一點除非金人迂回直入宋都,皇城告急,否則朕想不到有什麽必然回師的理由。”
    汴梁。
    趙匡胤握著的拳頭下意識的收緊,不斷調整呼吸以做好繼續聽下去的準備,而南宋及以後諸人卻都心照不宣地掩麵,不忍再聽那一觸碰就會讓人怨憤交加的故事。
    這世間最無奈的莫過於,鐵骨錚錚的敢戰將領,遇上怯懦無能的君王。以趙構和宰相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還是想議和,於是無奈回師的嶽飛被解權降職、賦閑歸田,而後以涉嫌謀反相誣,蒙冤下獄。
    “一心報國的將軍,謀反”
    搞笑呢
    眾人一片嘩然。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嶽飛麵對審訊絲毫不懼,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那是他的母親親手刻在他的背上的,他一日也不敢忘。
    隻是這樣的赤膽忠心能令主審官動容,卻不能讓帝王動容,查明他是冤枉的又如何要他死,這是皇帝的意思。於是再一次言行逼供,最終的最終,被百般折磨的嶽飛也隻在狀紙上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含恨而終。那時的他,還不到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嶽飛那時,連四十歲都沒有”
    李世民悚然一驚,隨即便是無限地哀歎“這是一個將領最好的年紀啊”
    更何況那講述裏,嶽飛的戰績是如此耀眼,簡直是天生的將才用好此人,宋室何須擔憂無法收複中原
    他有些眼紅了,更生出一種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有人質問秦檜,嶽飛抗金,何罪之有嶽飛謀反,證據何在秦檜支支吾吾答不出來,最後說,這事大概,就是“莫須有”吧
    “莫須有這是什麽話也許可能有,就殺了一個帥才”
    嬴政一甩袖子,滿臉冰寒“這個秦檜如此明目張膽地陷害忠良,他們皇帝是死的嗎”
    王翦等人也紛紛露出一副不可置信而又義憤填膺的樣子,年紀小一些的蒙毅氣不過,當即冷笑道
    “秦檜怎麽敢,分明就是那什麽宋高宗的意思”
    漢朝。
    劉徹直接氣笑了“怎麽,他們宋朝的武將都是這麽拿來糟蹋的”
    一個辛棄疾還不夠,又來一個嶽飛,送給他寶貝都來不及,結果南宋倒是大手筆,一個棄置一個冤死
    唐朝。
    隱隱對嶽飛產生欣賞之意的李世民眼圈都紅了“盡忠報國,天日昭昭,嶽飛的心天地可鑒,那趙構和秦檜是眼瞎了還是心盲了”
    他本來還想著是不是京都危急才必須讓嶽飛回師,結果呢僅僅是為了議和,僅僅是為了殺死嶽飛
    莫須有,好一個莫須有
    我們還記得嶽飛的那首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家國之恥,忠臣之恨,想來在那卷宋史上,再難磨滅了。
    隨著歎息出現的,是那首壯懷激烈的詞。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身凜然的將領極目北望,忽而仰天長嘯,烈烈壯懷使得層巔震驚。
    他轉戰千裏,曆經風雲,胸中似燃著一團熊熊烈火,火光裏是殘破的都城、受辱的二帝、慘遭的百姓
    他想打回去,想要駕著戰車長驅直入,直將那賀蘭山都踏破,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要收拾山河,使大宋的旗幟再一次插上中原故土
    鏗鏘激烈的詞句震顫著諸時空裏每一個人的心,他們仿佛從詞裏窺見了一個忠良熾熱的魂魄。
    漢朝。
    司馬遷眼眶酸澀。他閱覽百代,點檢史書,見慣忠勇遭棄,良臣落寞,卻從來沒有如嶽飛這般令人歎息。盡忠報國,誓複神京舊土;功敗垂成,隻因君王無能。
    司馬遷的呼吸忽然急促起來,他覺得自己必須要為嶽飛做點什麽。他看向手中的筆,如果他注定會寫出光耀千秋的史記,那嶽飛一定要與他的書一同恒久
    東漢。
    班固麵目肅然,鄭重地下筆“嶽飛與蘇武,當在同列。”
    三國。
    曹植紅著眼眶唱起了自己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千年之後的壯魂送行。
    唐朝。
    李白杜甫王維元稹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紛紛起身肅立,揮毫潑墨,或次韻和之,或吟詠其人,以期表達自己的遺憾與崇敬。他們讀了那麽多首宋詞,卻沒有哪一首比這首滿江紅更令他們感到悲切。
    塊壘於胸,不吐不快
    宋朝。
    範仲淹振袖一禮,禁不住老淚縱橫。
    王安石一拳砸在案上,幾乎忘記自己還在宮禁之中,君王身側。
    三蘇等人歎息地背過身,不忍卒讀。
    李府中,李清照早已泣不成聲。她悲嶽飛一身肝膽卻含冤而亡,痛宋室大好河山、光複之機屢屢被葬送,更恨昏庸君王和無恥小人屢屢作梗,葬送故國三千裏。
    “爹,”她以手掩麵,“女兒寧願沒有這個千古第一。”
    她的一闕詞,牽出來的是大宋君臣百姓的百年血淚,這讓她如何承受
    宋初,汴梁。
    趙匡胤怔怔地站在原地,他是憤怒的,他該罵,罵趙構無恥,罵秦檜奸險,罵後朝無能,罵異族狼子野心。可是最後他忽然罵不出來了,他感到悲哀。他也曾讀史,亦想借唐之鑒,可大宋又做了什麽呢
    他頹然地坐在席上,再三拍案“是大宋,是老趙家對不起嶽元帥”
    南宋。
    宋孝宗深吸一口氣,撐在座椅上的手猶自用力,聲音澀然“嶽元帥之事,朕每聽之,輒必痛悔。”
    “陛下,”辛棄
    疾單膝下拜,言辭切切,“嶽元帥之事,係千古奇冤。嶽元帥之心,唯血池報國。陛下已為元帥昭雪,庶幾可稍慰元帥英魂。當務之急是重振旗鼓、再拾決心,繼承元帥、宗老將軍等諸位先輩將領之遺誌,雪恥國恨、收複汴京、再振山河,如此,方可告慰前人啊”
    他的話擲地有聲,趙眘也從剛剛的傷感中恢複過來,振奮了些許精神,手上用力將人扶起,道“辛卿說的是,先前是朕想岔了,幸虧有這水鏡,否則”
    辛棄疾順著他的力道站起來,退後一步拱手,認真道“陛下言重。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大宋,還有機會”
    不過人民從來愛憎分明,西湖之上、棲霞嶺旁、元帥葬塚,秦檜夫婦、萬俟卨、張俊四人的銅像永遠跪在嶽飛的麵前,為他們的罪惡懺悔。
    曆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為忘記。為惡的,一時之快,千載罵名;為善的,時人歎惋,百世流芳。
    水鏡上,四個垂首下跪的銅像不閃不避出現在眾人麵前,連帶的還有廊柱上那一幅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好幹得好”
    百姓個個拍手稱快,他們向來喜歡聽忠良的故事,自然也見不得忠良蒙冤,此時見那四個人的銅像整整齊齊地跪在嶽元帥墓前,並且要永久跪下去就覺得分外解氣。
    “哼,這四個殺千刀的小人,若是俺路過那裏,定要好好給嶽元帥磕個頭,再狠狠地扇那四個人幾巴掌”
    有漢子大聲說到,引得周圍人紛紛附和。而同時代已經有一些俠士勇者暗自帶了兵刃,開始打聽水鏡上的四人此時居住何方,預備將他們千刀萬剮。
    反正這種人,也沒有活著的必要了。
    其他王朝,嬴政劉徹李世民等人略一思索,幹脆命人也仿建了一個風波亭,以記忠良警惡名。時代相隔,即使再痛惜,他們也沒法為嶽飛做些什麽,便讓諸天萬朝的人都記得他的功勳、他的冤屈,讓諸天萬朝的人,都唾罵那些無恥佞臣吧
    於是,由秦至唐,一座座風波亭拔地而起,建成以後,總有百姓自發前往,拜嶽王,順便掌摑秦檜。而親眼看到這一幕的官員更是心神巨震,連行事都小心謹慎了許多。史書刀筆可以不怕,但鑄像留恥就由不得他們等閑視之了。
    北宋。
    趙匡胤有些疲憊地招手“讓畫師將上麵嶽元帥的像臨摹一份,使人裝裱後懸在朕的寢宮。”
    他要用忠良的血警示自己。
    其實宋朝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物質、精神文明高度發達,骨頭卻是軟到不行。澶淵之盟打了勝仗還要賠錢也是千古奇聞,還有人覺得打仗花費的錢比議和花費的錢多所以寧願花錢買和平。求和,是宋朝對外的主要政策。其實也有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這樣做的不妥,比如蘇洵。
    被點名的蘇洵應聲抬頭,就見水鏡裏已經貼出了他的舊作。
    蘇洵的這篇六國論是下冊的課文,我們在這裏順便一起講一下。在這篇文章
    中,蘇洵率先提出了一個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蘇洵認為,六國敗亡的原因不在於自己不夠兵強馬壯、不善於作戰,而在於賄賂秦國。為了是自己的論點更加完整,他還補充了“不賂者以賂者喪”的條件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強大的援手,不能獨自保全,所以最終仍落腳在“弊在賂秦”上。
    鹹陽。
    李斯等人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上首君王的神色又迅速低下了頭。
    誰懂,前腳還在吃宋朝的瓜,後腳戲就唱到自己身上來了。
    蘇洵指出,秦國由於賄賂而得的土地比實際作戰而取得的土地多出百倍,而諸侯乞和交出的土地自然比戰敗而喪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了。
    遙想先祖創業艱難,子孫把土地送出去卻是這樣輕易,可土地到底是有限的,秦國的欲望又是貪得無厭的,以地事秦不就像抱薪救火嗎這裏蘇洵主要針對的是韓、魏、楚三國。
    下一段他又轉入了對燕、趙、齊的論述,齊國依附秦國,燕趙兩國“用武而不終”,最終三國同樣相繼覆滅。緊接著提出對策,假設六國如果不賂秦,通力合作,就不會落得戰敗而亡的下場,層層遞進。
    七國爭雄的背景實際上是紛繁複雜的,蘇洵在此也並不是要為六國複盤,他有他的現實目的。
    從宋太祖趙匡胤抑製武人開始,雖然北宋雖然杜絕了軍閥作亂,但相應地也造成了軍事上的衰退,木倉杆子不硬腰杆子自然也不硬,至蘇洵的時代,遼、西夏因為北宋求和之策的“滋養”,已經相當囂張,歲幣貢銀的負擔實際是壓在百姓的身上,蘇洵認識到了這些弊端,所以托古事而諷當朝。
    於是在結尾他說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蘇洵這篇文論寫得短小精悍,文氣暢達,觀看水鏡的大多都是內行,自然知曉其中妙處,如賈誼、司馬遷、韓愈、柳宗元等人早就在第一時間將之抄錄在紙上以反複歐陽修範仲淹等人也是頻頻點頭,誇讚蘇洵論點精當見解卓越,甚至已然動了寫折子麵呈君王的心思。
    開玩笑,知道了靖康之恥還不趕緊亡羊補牢,等著當千古罪人嗎
    秦朝。
    六國貴族紛紛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態,鹹陽宮中,嬴政的臉色不辨喜怒,突然問道“李斯,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如何”
    被點名的李斯心中一凜,暗自叫苦,斟酌著道“若說文氣,縱橫捭闔,卻也精到,隻是這結論似有武斷。”
    “嗬”嬴政輕笑一聲,似乎絲毫不受影響,“六國之敗,豈在一端他自言他朝事,與朕何幹”
    說到底,蘇洵想要論證的,不過是宋不該苟合罷了。
    李斯明白自家陛下的意思,拱手再拜“陛下明達。”
    嬴政束手,他其實隱隱可以感覺出
    來,秦在後世必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否則後代文人不會多有言談。後代王朝總要總結前代滅亡之因,那秦呢後人會如何分析秦之敗亡
    應該說,蘇洵的認識是深刻的,不過顯然,沒有人聽,連他的兒子蘇轍後來都主張棄邊,蘇軾似乎對武將也頗有微詞,好像還嘴過衛青吧宋朝有些士大夫的局限性實在太大了。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啊這
    眾人覺得自己的濾鏡有點碎“蘇家兄弟,怎麽這樣啊”
    未央宮。
    劉徹沒好氣地讓人將桌上的赤壁賦收起來並決定一個月不看蘇軾的詩文,還嘴衛青,詩詞寫得再好都沒用
    宋朝,汴梁館驛。
    猝不及防被cue到的蘇軾蘇轍兩兄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麵前的蘇洵一拍桌子喝道“混賬”
    蘇軾一個激靈拽著弟弟趕緊跪下。蘇洵看著麵前排排跪的兒子很鐵不成鋼“你們為父的文章你們是一點都沒讀啊棄邊,虧你想得出來”
    “父親大人勿怒,孩兒隻是一時糊塗”反應過來的蘇轍趕緊認錯。
    “糊塗嗎多讀書就不糊塗了。”蘇洵笑得相當和藹,“今晚將六國論誦讀百遍,不讀完不許睡覺。”
    好好的兒子一個不留神長歪了,老父親表示很糟心。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宋朝的種種行為和建國初期作對比。在新中國初立、一窮二白的年代,我們卻敢於迎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禦敵於國門之外。哦,順便說一句,對麵是十七國聯軍。
    “嘶”
    有人倒抽一口涼氣。
    “十七國聯軍”
    不少將領開始咋舌,這玩意兒,是地獄級難度吧
    眾人都精神恍惚地聽水鏡裏繼續講述為什麽抗美援朝被稱作是立國之戰,是因為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的脊梁。經此一戰,世界終於認清了中國人民抗爭的決心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此後七十餘年的和平,皆有賴於此。
    我們或許缺少精良的武器裝備,但從不缺乏抗爭的決心,因為曆史告訴我們,落後必然挨打。跪,是跪不來和平的。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最後一句說得擲地有聲,短暫的沉默之後,眾人都忍不住紛紛叫起好來。
    未央宮。
    劉徹隻覺這句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裏“不錯若無強大之兵力,如何護衛疆土、保境安民王朝尊嚴,隻有自己能給”
    秦朝。
    嬴政也對這句話讚歎不已“落後必然挨打,跪不來和平。我秦先祖篳路藍縷,才得以東出函穀,逐鹿中原。秦若不強,必將被其餘六國鯨吞。後世哪一朝不是如此偏偏宋朝不懂得這個道理。”
    唐朝。
    李世民咂摸著楚棠這番話裏的信息,後知後覺地感到心驚“一窮二白,迎戰世界最強的國家,還是在立國之初,這個新中國,武
    德也太充沛了吧”
    如果說抗日戰爭的勝利讓他覺得振奮的話,這抗美援朝就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了,那可是一挑十七還挑贏了
    底下的臣子也震驚得幾近失語,隔了好一會兒才找回自己的聲音。
    “落後必然挨打,後人一定是經過慘痛的經驗,才悟出這樣的道理。”魏征難得歎息,“這些個後人,有骨氣。”
    “是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一擊之勝,餘威自然可震殊俗。說出這句話的人有魄力,做出這個決定的人,更有魄力。”孔穎達的眼睛亮晶晶的,顯然也對話裏的人敬佩不已。
    明朝。
    朱元璋斂了斂神色,對著底下的兒子說道“再明白咱先前為什麽說要富國強兵了吧”
    眾皇子悶悶地點頭,先前因著日軍侵華的事,他們還想著先去把日本滅了,但外敵哪裏是肅得清的沒有日本還有別的國家,隻有做到自身的強大,敵人才不敢覬覦。水鏡真是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北宋。
    趙匡胤垂首沉思,他明白楚棠的意思。她們的國家一窮二白,卻不憚與迎戰世界之強敵,贏得慘烈,也贏得漂亮。
    可大宋呢
    靖康之變猶有良臣百姓,君王卻屈膝求和;南宋曆朝分明有仁人誌士,卻一再和議伏低做小,甚至是他這個開國之君,也未曾拿出應有之魄力,反倒讓弟弟篡位,又留弊於後世。
    想到這裏,趙匡胤的神色堅定起來“來人宣二府三司百官前殿議事”
    弊政已知,不可不除。他鄭重地鋪紙提筆,將先前默記於心的六國論抄錄於下,又將楚棠最末說的那兩句話也抄了下來,命人張貼在前殿。
    同一時間。其餘朝代的良臣如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也紛紛進宮麵聖,整個宋朝忽然緊張了起來。
    李府。
    李清照提步出門,看向天幕中猶泛光彩的水鏡,這麵水鏡透露了她的生平,明示了大宋的屈辱,可似乎也帶來了生生之望。
    她抬手,似是想要觸摸這機緣巧合的神跡,卻隻聽得鏡後之人對自己的清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