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3

字數:1089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東晉。
    葛洪當場呆愣在原地,他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伸長脖子仔細辨認著水鏡中的每一個字,尤其是末尾那一行的小小落款。
    “娘娘子,我沒有看錯吧”他的聲音有些顫抖。
    一旁的鮑姑握住丈夫的手,麵上帶笑,眼裏卻隱隱閃出淚花“沒有看錯,是你。葛洪,是你的名字”
    葛洪另一隻手反握住妻子的手背,臉上驚喜不已“是我,我寫出醫書了還延及後世,福澤後人”
    “嗯”鮑姑用力地點頭。
    葛洪心情激蕩,他少生於江南士族,然家道零落,貧毅而求學,又習仙隱丹藥。時局動亂,唯遁世以求生。自古醫道不分家,不通醫者,有時連性命都無法保全,又何求長生
    是以他兼研醫術,多年來亦頗有心得,早有將之編寫成冊的心思,即使無法傳世,也可惠及時人。不曾想水鏡告訴他,他不僅把醫書編出來了,還能幫到千年之後的後輩
    一生所求,唯此而已
    他在心裏念叨著這個名字“肘後備急方,肘後這個名字好。”他喜形於色“我的醫書就叫這個名字”
    當事人激動不已,其他“吃瓜群眾”也不遑多讓。
    唐朝。
    孫思邈回過神來,捋著胡須頻頻點頭“肘後方,不錯,不錯,確是該找到這裏”
    道教發燒友李白當即精神一振“葛仙師”
    “沒想到葛仙師不曾成全世人的長生之願,他的醫書卻是遺惠千年。”杜甫笑著接過話頭,語氣有幾分感慨。
    “未就丹砂愧葛洪。這下就算沒有煉製出丹砂,也能無愧於葛仙師了。”
    白居易被水鏡裏激動的情緒感染,也不禁為屠呦呦的發現感到高興,一邊微笑一邊說道。
    東漢。
    張仲景眼前一亮“肘後方,置於肘後,備急之方,好啊,編寫之人有大功德”
    內行看門道,張仲景一看名字便知七八,這本救急之書於醫者、於民眾都大有裨益,後世醫道穩步推進,他這個前輩看著也高興。
    葛洪是東晉的玄學大家,精通道教理論,是個煉丹大佬,煉丹修道,追求長生不老。
    他認為成仙嘛,養生最重要,所謂“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
    不懂醫書的話,一旦病痛降臨到自己的身上,無法療治,那別說成仙了,自己的命保不保得住都是個問題。
    在這種樸素的思想驅動下,他兼修醫道,成為了一個醫學家。肘後備急方就是他寫的一個急救手冊,有很高的醫學價值。後來也有傳說葛洪成仙了的,所以都稱他為葛仙翁。這個大家當曆史趣談聽聽就行了,不用當真。
    漢朝。
    劉徹自動過濾掉最後一句,神情又驚又喜“葛洪原來是個神仙”
    這樣的煉丹大佬怎麽不在朕的武帝朝啊豬豬陛下
    萬分扼腕。
    滿朝文武心中頓時警鈴大作陛下又來了
    眾人不著痕跡地用眼神溝通一番,而後默契地退後一步,獨留司馬相如一個人在前麵。
    司馬相如
    眾人誰讓前麵你露了那麽多次臉呢這種善意的提醒還是你來吧。
    司馬相如在心裏為自己鞠了一把同情淚,硬著頭皮道“稟陛下,楚姑娘說這是曆史趣談,成仙之事畢竟虛無縹緲”當不得真。
    話還沒說完被劉徹揮著手打斷“人家可都叫仙翁了再說,精通醫理亦可延年益壽,這道理又沒錯。”
    劉徹覺得自己可以轉變思路,方士不行,他找醫者總行了吧不能成仙那就養生怡年,不求千歲萬歲,先活個百歲期頤。
    秦朝。
    嬴政聽完後,將目光投向台下的夏無且,若有所思。
    夏無且迷惑“陛下”
    “你可能修丹方”他認真地問。
    夏無且
    陛下您要我當場以醫入道
    秦漢諸臣一同感到心累。
    東晉。
    被否定了求仙之願的葛洪一臉笑眯眯地擺手,不見任何慍色或失落“沒事沒事,這樣就挺好的,不用成仙”
    成不了仙也沒關係,反正他都千古留名了,和長生又有什麽不同呢
    唐朝。
    李世民畢竟知道些關於葛洪的傳說,還比較淡定,思路沒有跑偏“這下青蒿素就能研製出來了吧”
    屠呦呦發現了一個華點,為什麽葛洪這裏強調的是“絞取汁”呢她開始回憶自己先前的操作流程是不是因為我們一貫采用高溫提取的方式破壞了青蒿的活性,才使得它的療效減損
    她當機立斷,選擇改用熔點低的來提取,在經過三百多次的試驗後,她終於成功提取出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而這一提取物對瘧疾的抑製率是百分之百
    終於
    眾人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太好了成功了”
    他們仿佛親臨現場一般,為後世子孫曆經波折取得的成績而高興。
    北宋。
    梅堯臣喜形於色“這個藥成了能殺死血裏麵的蟲子”
    謝天謝地,可算是能解決了一想到血液裏有蟲子,他就覺得頭皮發麻。
    “真好,他們再也不用受瘧疾之苦了。”歐陽修附和著,真誠感歎。
    東晉。
    葛洪握手成拳一擊掌麵“是了尋常的熬製煎服方式於青蒿並不適用,若她用的煎煮的法子藥效必然有損。我便說怎麽沒用,原來是製藥的法子出了問題”
    科學的研究總有許多波折,但好在有人堅持不懈。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屠呦呦女士具有紮實的知識儲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嚴謹務實的科研態度,這正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取得成功的關鍵品質。
    其實忍不住感歎一下,古
    人真的非常聰明。像葛洪他在幾千年前就能發現青蒿得用絞取的方式而不能熬製,這是醫者的經驗與敏銳。但就是,他寫得太簡潔了
    不過這也是古代醫書的通病,惜字如金。但凡解釋一下寫詳細點呢也易於後人研究啊明明是一座寶庫,偏偏被人攻擊為偽科學,想想挺讓人無奈的好在屠女士的獲獎也算為中醫正名了一下。
    什麽
    眾人怒了。
    葛洪率先坐不住,站起身一臉憤憤“什麽叫偽科學”
    唐朝。
    素日仙風道骨、奉行靜氣養生的孫思邈第一次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拍案而起“一派胡言醫道精深,造福萬民,自黃帝、岐伯以來潤澤無數,怎麽會是偽學”
    明朝。
    李時珍同樣憤憤不平“難道扁鵲的望聞問切,醫聖的傷寒金匱,藥王的千金之方都是假的不成簡直荒謬”
    一群醫道前賢氣得夠嗆,其他醫者也頗覺不服,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立身之技、治病救人的法子竟然被人看作是偽學
    “寫都寫清楚每方藥劑的機要、每例傷病的辨證都寫清楚白紙黑字看誰還說是偽學”張仲景氣呼呼地宣言。
    東晉。
    葛洪憤而拿出先前的手記對鮑姑說道“娘子,我們將這些記錄整理一番,務必要詳盡清楚,以便後人學習。”
    鮑姑一臉嚴肅地點頭“好”
    不獨他們,經過這句“偽學”的刺激,如孫思邈等許多大大小小的醫者也都開始反思自己一貫的記錄習慣,召集家人門徒修訂醫方脈案,唯恐有所疏漏。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樣做不妥“一應方藥一一注明,若是被人學了去,那我們家傳的醫書豈不是”
    “死腦筋都被罵是偽學了還擔心這些。這些醫經藥典若是傳不下去,百代前賢的心血就白費了”
    唐朝。
    李世民總算抓住了先前閃過的一絲別扭“醫便是醫,為何要說中醫,後世還有別的醫學”
    他的目光與堂下的太醫和長孫無忌等臣子對上,忽然一齊想到什麽“西方國家”
    眾人的臉色有些難看,隨侍的太醫大著膽子開口“中醫代表中國藝術,那西方國家還有個西醫”
    “西方國家與中國相對,西醫豈不是也與中醫相對”長孫無忌接著推測。
    李世民聞言臉色陰沉不定“華夏後世百年屈辱,想是方方麵麵俱受他國打壓。”
    他想起西域、番邦諸國遣來大唐學習使者,大唐強盛,萬邦來朝,仰如耀日,異邦螢火無不望大唐之光。誰能想到千年之後情勢會有如此翻覆呢李世民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偏偏魏征還在一臉冷靜地補刀
    “既斥中醫為偽學,想必後世那西醫應是占據了主流。還有先前提到的瘧原蟲以及胡椒的百餘種提取物,觀測血液、萃取草植,也不知是何種手段。若所謂西醫率先掌握了這些手段,固步自
    封的華夏自然難以趕上。”
    落後被打壓已是必然。
    在場的眾人都明白他未竟的話語,隨侍的太醫覺得既悲憤又委屈“那也不能說我們的東西是偽學啊”
    千年醫史、杏林濟世難道全作廢了不成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都無話可說。少息,李世民深吸一口氣“一定要找到藥王,將他留在長安。”
    正如華夏的興聖有數代之功,衰敗也非一蹴而就,就他所知道的,華夏的落敗尚要在那清廷。李世民無暇去罵後朝的敗類,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大唐,在自己的任下多為華夏的未來鋪一些路。
    成功提取青蒿素後,就要開始臨床試驗了。屠呦呦沒有推脫,毅然決然地以身試藥,在她的感染下,團隊裏的同事一個個服下新藥,做了第一批“小白鼠。”
    “以身試藥”
    眾人又被不大不小地驚了一下。
    “沒想到一小小女子竟有如此魄力。”
    有老者撚須而歎,很快招來了身邊人的不滿“女子怎麽了說得像女子不如人似的,先前的李清照比皇帝都有魄力有骨氣好吧”
    老者被一頓搶白,當下有些不高興“你這姑娘,老夫這不是在誇讚屠呦呦麽”
    “敬謝不敏,人家也不要你誇。”
    小姑娘衝他翻了個白眼,隨機雙手交叉撐在下巴上,麵帶崇敬地看向水鏡中身穿白大褂眼神堅毅的女子,心裏又是敬佩又是驕傲。她決定了,以後屠呦呦就是她的偶像
    唐朝。
    孫思邈起身肅立“大醫精誠,誠於病患,誠於醫道,誠於己身,屠呦呦此舉,當得精誠二字。”
    明朝。
    李時珍不無敬佩道“昔者神農氏嚐百草,以己驅而渡世人。百代之後,仍有醫者承先聖之遺誌,杏林千載,亮節高風,實在令人可敬可歎。”
    從這一點裏,我們可以看出屠呦呦女士具有不怕犧牲的精神。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之後,屠呦呦她們需要完成青蒿素從分子到藥物的轉變。在這一期間,她們有兩個重大發現。
    一是青蒿素之存在蒿葉之中,二是四川地區生長的黃花蒿抗瘧效果。這些發現一得益於實驗小組夜以繼日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二得益於遍布全國的大協作。所以從這一節裏我們又可以出他們不怕困難的攻堅精神。
    四川。
    老祖宗們要素察覺,李白蘇軾等人更是不會想到,家鄉的一株小草竟能有千年之餘威
    漢朝。
    劉徹看向司馬相如“朕沒記錯的話,你的家鄉便是在蜀地吧。”
    四川就是現在的巴蜀,劉徹還記得。
    司馬相如拱手“是。臣慚愧,對鄉土草木竟不明就裏。”
    劉徹大度地擺擺手“你又不是醫師。先將現有的信息整理一二吧”
    他神色一正,開始整合信息“瘧疾的病因是血液裏,呃有蟲子。”
    豬豬陛下的表情有一瞬間不自然。
    “青蒿可以殺死這種蟲子。”衛青適時接過話。
    司馬相如舉手“最有效的青蒿是生在巴蜀的黃花蒿。”
    “高溫煎服會破壞青蒿的藥性,所以必須用低溫,嗯絞取汁”隨侍的太醫語氣難掩興奮。
    這就夠了。
    劉徹點點頭“朕會傳令益州刺史並蜀郡太守於當地采集黃花蒿,送至長安,太醫署便好好研製一番這抗瘧藥。”
    瘧疾是自殷商卜辭記載以來的大疫,天下百姓苦之久矣,若當真有了這藥,不知要挽救多少黎民。民安則國定,劉徹比誰都明白這裏的含金量,所以並不敢馬虎。
    對於這等利國利民的好事,底下的眾臣自然不會說什麽,山呼著陛下聖明。倒是隨侍的太醫猶猶豫豫道“陛下,臣臣想親自入蜀,研製草藥”
    他一咬牙,將心中的想法不管不顧地說了出來。
    “你確定”劉徹沉默了一會兒,反問道。
    隨侍的太醫一點頭“確定”
    他還年輕,後世人尚有如此勇毅之探索精神,他作為老祖宗怎麽能不效仿賢者況且水鏡指路,這是天降機緣,任誰都明白療治瘧疾的意義。巴蜀之行,他必去
    劉徹聞言微微頷首,也沒有再說什麽,衝他擺擺手“準了。”
    太醫令拱手拜謝。其他諸朝的帝王同樣迅速抓住重點作出積極反應,更有不少太醫亦主動請命入蜀。
    縱然他們現下還不知道什麽、中性提取物,什麽從分子到藥物他們也聽不懂,但黃花蒿可治瘧,操作手法是絞取汁,這些都是如今明明白白能做到的,那誰還坐得住
    唐朝。
    孫思邈迅速在藥廬中收拾了起來,剛進來的小弟子還有些疑惑“師父,您這是”
    “為師要入蜀尋藥”
    與此同時,東漢的張仲景、東晉的葛洪、明朝的李時珍,甚至宋朝的張小娘子都動了入蜀的心思。一時間,各朝各代的蜀地頓時熱鬧起來,幾年之間,來往醫者絡繹不絕。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屠呦呦女士從傳統中醫藥中得到啟發,又以現代科學技術傳統藥學研究,改善提取方式,成攻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這說明她既能吸收傳統醫學的經驗,又敢於創新。
    她沒有固執地迷戀傳統醫藥,也沒有對現代醫學頂禮膜拜,她清晰地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最終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及她的研究成功,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了一個良好的範本。
    明朝。
    李時珍忍不住笑了一下“楚姑娘很會說啊。”
    好友吳國倫聞言讚同地點頭“詩經有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創新,再創新篇,以古為鏡,再創新篇,如此代代革新,方有醫術之更上一層樓。此論實在精妙”
    “是啊。”李時
    珍有些感慨,“我等也是繼前賢而觀時症,現在之手段比起黃帝是如何比起秦漢又如何後世不僅效前朝,還習自異邦,真有取長補短之效。我的眼光也要開闊些咯”
    吳國倫哈哈大笑“這麽說,東璧兄的本草又要厚上一番了”
    “但當盡力,但當盡力啊”
    再看“發展與超越”這一節,青蒿素研製成功後,屠呦呦女士以之為基礎進一步地研發了效果更好的雙氫青蒿素,又將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藥物,並嚐試運用青蒿素、雙氫青蒿素治療其他疾病,這體現了她不滿足於現狀、不斷探索進步的科研態度。
    此外,全國的大協作、團隊間的互相配合也是研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們小小地總結一下,青蒿素研製成功的原因,有紮實的知識儲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嚴謹務實、不斷探索的科研態度,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繼承傳統、敢於創新的勇氣以及團結協作的助力。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當遇到“分析原因”類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麵來考慮答案呢
    突然跳入的提問環節讓眾人一愣,安靜兩秒才有人試探著出聲“個人能力”
    “外界幫助”
    是的。
    仿佛回應似的大家應該想到了,原因類的題目我們應該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方麵去考慮。所以除個人之外,還應該注意到中醫藥為後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國家的科研平台等,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當然了,領導者的貢獻是卓越的。作為團隊的核心,屠呦呦女士有著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那麽說到這裏,請大家結合文本和我剛剛講的內容,想一想,屠呦呦身上又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呢
    說到這個眾人可就來勁了,爭先恐後地議論起來
    “大醫精誠,拯救蒼生,她是繼承先聖遺誌的人”這是孫思邈。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便是最好的魅力”這是跟著孫思邈的小弟子。
    “艱難不改其誌,她之勇毅同樣令人側目。”韓愈也不由得對這位後世的醫者十分欽佩了。
    “好古而不泥古,持今而不守今,真是胸中有丘壑。”李清照對那句繼承傳統、敢於創新非常欣賞。
    另一邊,張小娘子向著水鏡一禮,喃喃著下定決心“我願像你一樣。”
    矢誌不渝,堅定向前向醫道,向蒼生。
    其實屠女士的個人魅力,在前麵的科研品質中已經盡數體現了。
    我們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國際抗瘧研究屢屢受挫,新中國尚且百廢待興,便要幫助友邦克服這道世界性難題。
    屠呦呦女士那時隻是一個助理研究員,卻臨危受命擔下如此重任,這固然是她能力的體現,可也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她並沒有搪塞推脫,而是毅然受命,說明她既有愛國之赤誠,又有大局觀念。
    那個時候她的“小家”並不安穩,丈夫李廷釗因為一些原因正在外省接受教育;她的兩個女兒,一個三歲半,一個一歲出頭,家庭與事業的天平擺在了她的麵前。
    她萬般糾結,最後決定將小女兒交給寧波老家的母親撫養,再將大女兒送至托兒所,隨後一頭紮進抗瘧這一一眼望不到頭的研究裏。
    楚棠插入了一段屠呦呦女士的自述,水鏡上,從容淡定的醫者眼神不改冷峻睿智,語氣平靜地說道
    “生活上有矛盾的時候,事業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