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拿來主義4
字數:631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醫家素有“望、聞、問、切”之說,不止孫思邈一眼便見端的,東漢,醫聖張仲景同樣悚然一驚。
“臉如黃蠟望之枯槁,這分明是病氣入體之兆。”
漢朝。
劉徹眉頭緊皺“這鴉片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他看得心驚,若國中盡是畫上這般男兒。何談對匈奴作戰便是尋常匪禍也抵抗不得。如此,朝廷軍隊哪還有戰力可言
秦朝。
嬴政危險地眯起眼,饒是他也看出了上麵的男女的不正常。這群異邦人,到底給中華送來了何物他壓下心中驚怒,隨後將目光移向第二張圖片,按順序的話,這應該是廢槍炮
嬴政望著畫麵中那長長的黑色圓筒,那似是由精鐵之作,圓筒後有一麵大大的鐵製盾牌,人則躲在盾牌之後。
“廢槍炮”
他沉吟著這幾個字。
嬴政對這些名詞並不陌生,楚棠曾提到過,這是後世常用的一種武器。他盯著圖片看了半晌,忽然出聲道“王將軍,你如何看後世的武器”
王翦早就盯上了圖上的槍炮,此時正讚了一肚子的話呢聽見詢問便壓抑著激動開口
“陛下,觀畫中模樣,,那圓筒應是攻擊之所在,人在盾牌之後操縱武器,有如射箭一般,此物應是遠攻之器。”
“將軍的意思是,這圓筒之中能發出箭矢一般的武器”嬴政問。
王翦頷首“應是如此。”
“那這箭矢一般的東西,到底是何物”
嬴政蹙眉,仔細檢索從水鏡裏所聽到過的信息。王翦看君王沉思的模樣不敢打擾,同樣開始冥神苦搜。
槍炮,與火有關
君臣二人猛地抬頭“火藥”
有人沉浸在前兩張圖片的震驚與思慮裏,有人早已走馬觀花的看到了後麵。
不少工匠將目光投向畫麵中印花的小匣子上“這是香粉匣上的花雖形態畢現,但這色澤看起來也太豔俗了吧”
“我華夏製香之術深久,這異邦的香粉能有咱自家的好”有人表示懷疑。
而許多女子則因另一張圖畫中男女對視的親昵姿態羞紅了臉,別開眼不好意思再看,卻又按捺不住地低頭竊竊私語
“異邦真是民風開放,怎麽連這等東西都送來了”
有道學家幹脆憤而坐起,把桌子拍得震天響“傷風敗俗簡直傷風敗俗,亂我華夏禮儀”
臭名昭著的鴉片就不用說了,作為一種毒品,它嚴重地危害了國人的身體健康。吸食鴉片之後會導致失眠、惡心、瘦弱不堪,甚至精神恍惚失去理智,最重要的是,它容易上癮。
大家學習過相關的曆史事實,也看過曆史資料,英國人送來鴉片,導致白銀大量外流,破壞我國的經濟;
軍中民間、廟堂鄉野吸食鴉片成癮,嚴重弱了軍
隊的戰鬥力,同時又摧殘國民的思想,使他們精神麻木,長此以往,人將不人,國將不國。
“混賬”
劉徹猛地一拍桌子他怎麽也想不到,鴉片的危害竟然有這麽大
“這英國分明是要毀我華夏根基”
唐朝。
孫思邈雙手顫抖“毒物竟是毒物”
這是給整個國家投毒
太極宮裏,李世民眼光如刀“異邦居心叵測,清朝的皇帝官員是死的嗎就這樣任憑毒物在國內肆意流通”
更為可怕的是,不少官吏靠走私鴉片牟取暴利,宮廷內部也有人染上煙癮,吸食鴉片的風氣從宮廷蔓延向民間,造成了從上而下的腐爛。一個被毒品肆虐的國家是什麽樣子的一群被毒品侵害的國人是什麽樣子的是弱國殘邦,是東亞病夫。
東亞病夫
仿佛一根鐵棒猛然劈在頭上,眾人隻覺腦袋嗡嗡作響。
明朝。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向身旁的兒子“她說什麽,東東亞病夫”
他的眼前一陣發黑“我華夏強盛之邦嗎,哪怕如宋朝也有嶽武穆、辛棄疾那樣的鐵骨男兒,便是如陸秀夫、文天祥這般文士,亦有君子死節之誌咱當年起兵抗擊蒙元,手下士卒起於甿隸,卻個個驍勇絕無孬種,如此壯烈國民,竟被稱作竟被稱作東亞病夫”
唐朝。
李世民隻覺胸中一陣氣血上湧,拳頭不住地捶著桌案痛心疾首“奇恥大辱奇恥大辱”
未央宮。
劉徹一把揮開案上杯盞“大膽”
煌煌華夏,怎容被如此侮辱
鹹陽。
嬴政臉如寒冰握緊腰間長劍,語氣怒極反笑“彼以毒物亂我邦國,反汙我國人為病夫,當真厚顏無恥”
東漢。
張仲景的胸口劇烈起伏“毒物害人毒物害人”
西漢。
司馬遷紅赤著雙眼死死咬住牙關,他想破口大罵,或背過身去不再看這後朝血淚,但他知道他不能,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這些血淋淋的事情記下來,告訴世人異邦惡行,告訴世人民族苦難,告訴世人殷鑒猶在,萬不能再重蹈覆轍。
唐朝。
白居易憤而鋪紙,想要用詩一抒胸中悲憤,並警醒世人遠離毒物。而唐初的孫思邈早已下定決心修書太宗皇帝,鴉片之禍尚在千年之後,但五石散之禍卻可能近在眼前。
也有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於是出現了我們熟悉的知識點清政府出台禁煙政策,林則徐虎門銷煙。
眾人心中稍慰。亡羊補牢,希望為時未晚。
但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虎門銷煙的壯舉之後,是英國無恥地發動鴉片戰爭。
“竟是如此”
又一個驚雷扔下,眾人隻覺一陣眩暈。
太極宮。
李世民與堂下臣子對視一眼,大腦飛速運轉,迅速串起前因後果
“清廷禁煙,英國無法向華夏售賣鴉片,但又不想失去這個牟取暴利的機會,故而用槍炮強行打開華夏國門好啊,好一個英國好一個鴉片戰爭”
房玄齡眉心緊鎖兀自思量“華夏耕給自足,本無行商之必須,更兼地大物博,多有奇巧,想必那英國也如現在的西域諸國一般,需要我華夏貨貲。我們能賺到他們的錢,他們卻未必能賺到我們的錢”
“所以虎門銷煙反倒成了他們的借口,英國的目的本就是打開華夏國門售賣商品”長孫無忌失聲道。
“豈止如此。”李世民冷笑道,“且不說鴉片本就是毒物,普通百姓哪有那等資財況且諸位可別忘了,鴉片戰爭之後,還有不平等條約。”
所謂不平等條約,就他們所知,即有割地賠款之類,賠款的錢從哪來,不還是取之於民百姓本便窮苦,哪背負得了這樣多的債務長此以往,民怨沸騰
眾人不敢想了,一時心都沉向了穀底。
一旁的魏征好似見眾人的心情還不夠沉重,冷冷地補上一點“華夏一敗則現頹於諸國,便好似貧賤之家而懷巨寶,四鄰見之,焉不起侵吞之心”
他這樣說著,袍袖下緊握的拳頭卻已然發起顫來。
聽得分明的李世民再壓抑不住胸中暴怒,一把抽出架上寶劍用力劈下,寒光湛湛沒入朱紅的桌案。
“豎子爾敢”
貞觀君臣能想明白的問題其他明主賢臣又如何想不到,一個個俱是氣得渾身發抖,拍著桌子破口大罵“無恥無恥之國”
北宋。
王安石紅著眼幾乎抓皺手中的文書,異邦固然無恥,可那清朝若是強盛,又怎會受這般屈辱強國,強國,國若不強,安有太平之四境
還有德國的廢槍炮,沒什麽用的東西卻高價賣給我們,這樣的武器拖到戰場上去又有什麽用後麵的香粉、電影、小東西雖然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同樣可以賺取國人錢財,腐蝕國人心誌。
“唉靡靡之音大行其道,直有亡國之相啊”大儒鄭玄掩麵歎息。
孔穎達同樣憂歎不已“心誌惑迷,國人精氣全消矣。”
有的生性偏保守的人後怕不已“這異邦的東西,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啊”
鑒於以上種種,所以“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這也正是送來主義的危害,使得國人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不敢接受外來事物,這也是害國的,其實質在於文化侵略下的被動接受。
“這也不對”有人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太能轉得過來,“難不成外邦還能送來好東西”
“就是啊我看這外來的東西,嚇人嘞”他身邊的人附和道,顯然是對楚棠講的內容心有餘悸。
與此同時,不少帝王能臣也開始咂摸起楚棠口中文化侵略這個詞。他們熟知的侵略,不外乎
兵戈,但他們同樣知曉,邦國之間,博弈向來不止在戰場。這是文化侵略,那售賣鴉片破壞經濟的行為,是不是一種經濟侵略
這些站在古代金字塔頂尖的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當年齊桓公欲成就霸業,管仲為之獻上兩計,衣縞亂魯、買鹿製楚,終成齊霸,這是否就是楚棠所說的破壞經濟
說到這裏我們來梳理辨析一下,文中的拋來、拋給、送來各是什麽意思,它們之間有什麽區別
中唐。
韓愈臉色很不好“所謂拋給,有如嗟來之食之態,分明有侮辱輕慢之意。”
北宋。
蘇軾麵上餘怒未消“拋來豈不如施舍一般隨意將自己無用之物拋向他人,君子安能受此羞辱”
另一邊。
李清照眼中盡是嘲弄與譏諷“什麽送來,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全是不懷好意”
文人對文字最是敏感,更何況底下是一群名家、大家,閱讀理解更是不可能出錯。他們在不同的字眼裏見出了異邦的齷齪心思,惱怒之餘也不由得歎服於魯迅對事物現象的精準把握。
辨析完這些詞的不同含義,我們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拋來也好,拋給也好,送來也好,都是不懷好意、不能接受的,魯迅先生真正提倡的是“拿來”,所謂“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是他的中心論點。
既然如此,迅哥兒為什麽要在前麵廢那麽多筆墨來論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和送來主義呢
話音剛落,沒想到朱元璋率先坐不住了,他啪地一下站起來叫道
“你管這叫浪費筆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