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兩難的抉擇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山中明燈照前程!
縣委書記的建議,其實很中肯。張寒梅想了想,決定還是按照書記說的來辦。不管怎樣,張寒梅已經下定了決心,隻要她能有機會,讓她夢想中的學校辦起來,她就算拚上命,也要讓學校一直辦下去。
因此2007年年底,教學樓奠基動工,張寒梅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她反而更積極地出門募捐。縣委書記的話提醒了她,教學樓動工才是一個開始。雖然縣委書記承諾了,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但全免費的學校每年的運營成本高昂,光靠著逢山縣這個窮縣的財政撥款,不一定夠用。
不過現在張寒梅的募捐環境倒是比以前好了不少,至少報道見報之後,有很多人惦記著張寒梅的事,願意找一切機會為她牽線搭橋。
但就在張寒梅忙著募捐的時候,遠在老家的二姐突然給她打了電話,說是她大哥也病重了。
“小妹,回來一趟吧,看看大哥。”二姐這樣告訴張寒梅“因為大姐的事,大哥雖然嘴上怨你,但心理一直惦記你的。大哥病倒之後,一直在念叨你。”
張寒梅掛斷電話之後,正忙著收拾行李呢,突然省委宣傳部又來了電話,通知她去北京,接受中央電視台的采訪。
“這倒是剛好。”幫著張寒梅一齊收拾行李的李老師笑了“反正你回家也得從北京轉車,省委宣傳部通知你去北京接受采訪,肯定有省裏同誌同行,應該是從省城坐飛機,比火車快多了,你去接受采訪之後,直接從北京回家多方便。”
然而等張寒梅到了北京之後,她卻發現自己沒那麽容易就離開,中央台熱情的編導,帶給她一個兩難的選擇。
“張老師,有個好消息告訴您,”編導一見到張寒梅就笑得開心“我們聯係到了一位企業家,等節目錄完之後,我們帶您去見見,看看能不能爭取幫您解決女子高中的困難,這次我們領導親自出麵幫您牽線搭橋,應該能爭取到不少讚助。”
讚助,是張寒梅眼下急需的,女子高中的校舍正在建設,她希望九月的新學期就開始招生。但一切從零開始談何容易,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錢。
開學之後,老師們要發工資,孩子們要吃飯,要讀書,都要用錢,張寒梅缺錢。
可是,重病的哥哥還在等著她回去,是等著采訪之後,和中央台的同誌們去見企業家,為學校爭取讚助,還是錄完節目就回家,去看看哥哥,張寒梅陷入了兩難境地。
錄完節目之後,張寒梅再一次接到了二姐的電話“小妹,你還得幾天才能回來?大哥……可能不行了。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你要是能趕得上,回來見見最後一麵吧!大哥人都已經不清醒了,但還一直喊著你的名字。”
張寒梅哭了。但她剛剛掛斷電話準備離開,中央台的編導已經找了過來,熱情洋溢地通知她,已經和企業家約好了時間。
“周五見麵,麻煩張老師在北京多等幾天,我們領導說了,為了孩子們,最少也得幫忙爭取二十萬的資助,”編導這樣告訴張寒梅“要是談不下來這個數字,那我們自己湊錢補齊。”
二十萬!幾乎是縣財政撥款的五分之一,這筆錢對於正在建設中的學校太重要了,對於山裏那些女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張寒梅猶豫了許久,最後還是決定不辜負中央台同誌們的好意,留在北京,見一見那位企業家。
中央台的領導很肯幫忙,不僅積極幫張寒梅引薦企業家,還親自開口幫張寒梅談讚助款數額,這次見麵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企業家被張寒梅的執著所感動,當場承諾給五十到一百萬的讚助款,幫助張寒梅辦學。
然而與好消息同時而來的還有噩耗,就在張寒梅得到捐款承諾的同一天,她收到消息,大哥已經去世火化,她再也見不到哥哥的麵了。
錐心刺骨的痛苦讓張寒梅幾乎站不穩,她躲起來大哭了一場,但哭過之後,張寒梅將遺憾和愧疚的刺痛深深壓在了心底,接著繼續為的學校忙碌著。
眼下隻有一個念頭在支撐著她——山裏的孩子等不及,九月女子高中必須開課。
有了校址和在建的教學樓,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門一路開綠燈,全免費女子高中的審批手續很快就下來了,張寒梅任校長。然而辦學夢想成為現實的這一刻,張寒梅卻並未覺得輕鬆。
壓力接踵而至,學校審批的確通過了,教學樓按照計劃也能如期竣工,但學生在哪?老師又從哪裏招呢?張寒梅要的是孩子們回到學校去上學,而不是想要那個空空的校長名頭。
2008年的下半學期,校長任命書下來了,張寒梅沒有繼續留在逢山四中教語文,她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招生和招聘老師上。
張寒梅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工作計劃,她打算先立足於平安鎮這一塊小小的地方,從逢山四中的流失學生開始做工作。
她先找初三年級組長要了這一屆和上一屆畢業班的學生名單,對比上一年高一入學名單,一個個核實高中未入學的女孩子們的去向。
張寒梅開始早出晚歸的家訪,無論學生的家有多遠,她也一定要親自上門去看一眼,問清楚孩子在哪,為什麽不上學。
在此之前,張寒梅一直在逢山四中帶初三和高三的語文課,因此許多失學的女孩子,以前都是她的學生。張寒梅一家一家的走訪,一家一家的勸說,閉門羹吃了無數次,甚至當麵受到過孩子們自己的拒絕。整整三個月過去,她隻勸服了二十幾家同意將孩子送回學校讀書。
“今天你又去哪?你這一天一天的,辛苦起來沒完了呀,歇一天不行嗎?”孫曉萍忍不住搖頭歎氣。
“苦水村,”張寒梅答道“路不算遠,坐摩托車去。我有什麽辛苦的呀,我前幾天都跟苦水村的村支書打過招呼,他們知道我今天要去家訪,他們都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