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園中韭菜4
字數:5694 加入書籤
張半仙聽出來啦,原來這位大明皇帝朱元璋現在得了天下,想學劉邦‘清君側’,但又怕後人罵他,落個罵名於曆史,所以才來請教於他,要他在‘命理學’上找依據,讓‘清君側’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張半仙心中暗暗罵道:“你這個朱元璋,是哪根筋脈短了路,吃錯了什麽藥?這麽重大的事情不去找你心腹謀臣去商量,卻來請教我一個八字先生,這不是‘問道於盲嗎?’真滑天下之大稽,不是說你朱元璋手下‘謀士如雲’嗎?天下的人都知道:世上最聰明的人——劉伯溫,就是你的軍師,你怎麽不去請教他,而是來找我,這麽說來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是你信得過的人啦,你真成了‘孤家寡人’了,看來他己拿定主意,決心沿‘清君側’的路蠻幹下去,今天隻是來找點‘命理學’的理論依據,現在如果給他講‘堯舜之君’,‘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類的話來對他說,那是沒有絲毫用處的,弄得不好可能觸怒了他,自己的性命可能不保。如果不顧後果鼓勵他支持他沿‘清君側’的道路滑下去,朝廷裏成百上千的功臣宿將就會命喪黃泉。張半仙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也猶豫起來,他必竟是個老謀深算的江湖術士,明哲保身是他幾代人傳下的信條,今天的話隻能順著他說,隻能投其所好。至於他要‘清君側’,殺功臣宿將,那是他的事,與我無關,張半仙必竟是張半仙,隻見他端起茶碗來喝了兩口茶,放下茶碗,用手輕輕拍了一下惱門,小心翼翼地說道:“萬歲爺,小民得先吿罪。如果小民說得好,請皇上擇其善者而從之,小人說得不順耳,就請皇上恕罪。”
“先生隨便說,今天隻有我們兩人在此,話岀你嘴入朕耳,在這裏說、這裏丟,不可向第三者轉播。先生隨便說,想說什麽說什麽,朕恕你無罪。”
張半仙拱了一下手說道:“謝皇上開恩。小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天理公道可言,天理和公道在有錢有權人手裏。有很多事幹了就幹了,不要去管旁人怎麽說,作事怕他人議論,那就什麽事也幹不成。小民聽說過有這麽一件事:有一個人想在路邊修一座房子,不知怎樣修為好,他就決定征求一百個過路人的意見,第一個人說這房子應朝東,朝迎旭日,暮送夕陽,富有詩意,通風向陽,第二個人說房子應朝西,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這樣風水好。第三個人堅決反對,說房子應朝南,住房朝南,合家團園,連衙門都是朝南開的,何況民宅。……這樣他征求了一百個人的意見,結果是莫衷一是,難下決斷。房主最後決定,誰的意見都不聽,他認為怎麽好就怎麽修,結果房子很快修好了,人們也沒說什麽。小民記得詩經上有這麽幾句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城。’現在大明的江山都是皇上你的,你要幹什麽就幹什麽。無論皇上你幹什麽,都是合法的,正確的,誰會有什麽非議呢?”
“曆史,曆史對一切都會作出公正的評價的。”皇上說道。
“曆史?曆史是什麽?那是‘帝王傳’,無論是‘春秋’,還是‘史記’,‘左傳’,翻開一看,全是帝王傳略或名人傳記。再說曆史是人寫的,史官寫的,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史官聽命於皇上,實際上曆史是皇上寫的,而不是功臣宿將們寫的。這些功臣宿將們在完成了他們的曆史使命後,像演戲一樣,該他們下台的時侯就謝幕下台,久在台上會讓人生厭的。在這個世界上隻要大多數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能安居樂業,其他的事都不重要。總之,一句話,皇上要幹什麽就放心大膽地幹,這就是皇上你八字的命理。因為你是一國之君,是天子,你的旨意就是天意。‘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正如我們老百姓地裏的韭菜,長到一定時候,該割就毫不就猶豫地割掉,不割老的新韭菜就長不好。天下優秀的新芽幼苗多的是,新韭菜又嫩又香,老韭菜反而卡牙。”張半仙口若懸河地說完這番話。
鐵嘴張半仙不顧後果的這番講話正中朱元璋的下懷,這正助長了他萌芽己久的獨裁和**的心理,使他更加相信他是受命於天,大明朝的萬裏江山是他的,他是天下唯我獨尊的人,他己穩穩地掌握了整個江山社稷,那些為他賣命打江山的人已是‘老韭菜’,己完全是多餘的,可以割去。可以像劉邦那樣,把那些功勞最大的,威脅皇權的人一一處死,以保持他的統治地位。特別是他的大兒子朱標,一點也不像他,倒很像皇後馬秀英,是一個宅心仁厚的文弱書生,這樣的人怎能作太子、儲君?怎麽能統治那些在血與火中拚殺出來的人?他決心從現在起,趁他朱元璋還健在,盡快剿滅這幫人,割去這幫卡牙的“老韭菜”,免得夜長夢多。
皇上想到這裏,他心頭豁然開朗起來,如釋千斤重擔。他抬頭看看天,見天色已不早,就站起身來,從腰裏摸了一錠五十兩重的銀子,放在桌上說道:“張先生,打擾了。改日再來拜會你。”張半仙哪裏敢要這錠銀子?他抓起銀子忙跪在地上說道:“皇上,這錠銀子小人斷然不能收,請皇上收回銀子……”
“怎麽?難道你還嫌少不成?”皇上看著張半仙說道。
“小人不敢!”張半仙口裏嚅嚅地說,“現在天色己晚,小人本該留皇上吃晚飯,隻是我們做的粗茶淡飯恐不合皇上味口,怕皇上吃不下去……”
皇上整整衣冠,看著張半仙說道:“這樣好了,下次朕再來時,你用這些銀子買些好吃的東西就是了。好,朕現在走了,你不要驚動誰。告辭!”
張半仙跪在地上,伏著身子說道:“小人恭送皇上。”
好一陣,張半仙才戰戰栗栗地站起來,用手絹擦了一下頭上的汗,說道:“我的娘呃,沒想道他今天來到我家,而且道出了心中最隱秘的東西,我現在危險了,我隻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遲了恐大禍臨門。……”
張半仙忙起身,收拾好東西,帶上妻兒,星夜逃出南京城。
皇上出門來到大街上,他心中十分高興。幾年來,壓在他內心深處的秘密使得他喘不過氣來,這秘密既不能說出口,更不能向任何人傾訴,隻有深深埋藏在心裏,這秘密就像蛇鼠一樣,日夜咬齧著他的心,一刻也得不到安寧。今天來到這裏,在命理上找到了依據:朕的八字是天下最好的,是“四庫俱全,貴不可言”的皇帝命。所以,今天才能有朱家天下,才能唯我獨尊,朕的一言一行就代表天意,“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朕對他們有生殺大權。所以要“清君側”,那是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是形勢的需要,那就放手地幹吧!以前,要實行“清君側”他還有些猶豫,他有三個顧慮:一怕激起被清理的那些人的反抗,把事情鬧大 ,不可收拾;二怕社會輿論不好,那些臭筆杆子、濫文人,寫些書出來罵人,使人遺臭萬年;三怕引起老百姓的不滿,江山就不穩固。他想了個辦法,可以采取各個擊破、分而治之的辦法來進行。一次不必誅殺太多,一二人就可以,先抓住他們錯誤或罪行,證據確鑿,就嚴加懲處,誅身滅門夷三族。第二、“清君側”隻在位高權重的人中進行,不針對老百姓,“隻割韭菜,不割麥苗’”。三五年進行一次,長時間地開展下去。不急,這事急不得,“急蹶上將軍”,反正朕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想到這裏,他心情舒暢地出了一口長氣,立在原地活動了一下筋骨,他突發奇想:朕的八字是辰、未、戌、醜,四庫俱全,天下這麽大,難道沒有一個人和朕一樣,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也是“四庫俱全”。他們在幹什麽?他們會不會來威脅朕的皇位?他想到這裏,內心不免緊張起來,他趕快大步奔回皇宮,連夜秘密派了五十多人,奔赴全國各省,各省又派專人到各縣,去進行人口普查。名義上是人口統計,實際上是清查與皇上同庚的人。過了一年,一個詳細的同庚人統計奏折放在皇上的龍案上。
第一名 姓韓名家煌,家住大都前門外大柵欄七十七號,職業京戲演員,專演帝王。劇團裏凡是有帝王角色,非他莫屬,他不但聲音洪亮而優美,字正腔圓,風度翩翩,表演到位,深受戲迷喜愛,外號人稱“韓假皇”。據他的家譜記載,遠祖是漢朝初年赫赫有名的齊王韓信。人們說:韓信當年先投項羽,當專管文書資料的小官,後來投劉邦,被劉邦拜為三軍兵馬大元帥,因他破趙、燕、齊有功,被封為齊王。後與劉邦、彭越、英布匯合一起,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圍住項羽,使項羽糧盡援絕,夜晚韓信派人在項羽營外唱楚歌,楚兵思家心切紛紛逃跑,項羽誤認為漢軍已得到楚地,就準備帶虞姬突圍南逃,虞姬怕自己連累項羽而自殺。項羽隻得帶殘部向南突圍,在項羽南逃的五百裏路上,韓信沿途布下十麵埋伏,不斷追殺項羽,項羽逃到和縣東北長江邊,一個叫烏江的地方,項羽隻剩下一人一馬,前有大江,後有追兵,項羽不屈自殺。韓信因功高被封楚王。韓信先侍項羽,後依劉邦,項羽是韓信舊主,項羽雖沒有重用韓信,但也不曾虧待於他,他不該逼死舊主。特別是設下十麵埋伏這樣的毒計,殺死項羽幾十萬士兵,殺戮太重,實在是不仁不義,嚴重有損子孫陰德。盡管韓信為其母選了一個帝王陰宅,子孫後代隻能穿上假龍袍,在戲台上當假皇帝。
第二名 姓武名結石,西安城北郊大樹村人,全家十多口人,靠養豬和殺豬為生,武結石殺豬多年,技術熟練,又快又好,一天可以殺二十頭豬,人稱“屠豬王”。據他家家譜記載,他的始祖在秦昭王時是武安君,因家道中落,淪為屠戶。他家養的豬屠殺後,有一次肚下有“白起”二字,從此每一年或兩年出現一次,他們一家人不知何故,多了就見怪不怪。還是一個算命先生一語道破天機:白起是秦昭王的一個大將,頗有戰功,被封為武安君,所以,白起就是武安君。當年,秦國和趙國在長平大戰中,殺了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又一夜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兵,使趙國家家戶戶都有啼父嚎夫哭子痛兄傷弟的人。白起的做法殘忍之極,完全喪失了人性,也引起秦國人民的反感,他後來因倨功忤逆昭王,被殺於鹹陽杜郵。白起因罪大惡極,得罪於天地,世世代代變豬以償前罪。而殺牠的人恰恰是牠的後人,這真是上天的巧安排,這才是報應!第三名 姓黃名朝天,家住江蘇盱眙縣洪澤湖邊,十多代人以來,以圍湖養魚為生,到他這代,每年養魚十幾萬斤,南京市麵上一半的魚是他養的,因此人們稱他“黃魚王”。他的家譜記載,他的遠祖在唐僖宗時叫黃大齊,字金統。這不就是黃巢的名字嗎?黃巢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曹縣西北),當年造反成功,率百萬兵攻破長安(今西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四年後被唐軍包圍,因乏糧退出長安,在河南作戰失利,退回山東,在泰山虎狼穀被唐軍追擊而圍困,戰敗不屈自殺。他的小兒子在偏將的帶領下,逃出虎狼穀,在洪澤湖邊隱居下來,直到現在。
第四名 姓康名守財,家住福建建陽縣北武夷山下,世代養蜂為業,他現養了一百多桶蜜蜂,外號人稱“康蜂王”。因為崇安氣候溫和,四季如春,鮮花常年開放,四季適宜養蜂,盛產名茶“大紅袍”。據說,他的遠祖在唐朝天寶年間叫康祿山,遼西東營柳城人,三歲時父死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康祿山就改名為安祿山,從小隨繼父學得武功和九番語言,身體健壯。長大後參軍,驍勇善戰,因戰功卓著,為平盧兵馬使,營州都督等職。後入京朝聖,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識,收為義子,被封為平盧、範陽、河東三節度使,擁兵十五萬,天寶十四年冬(公元755年),安祿山在範陽起兵造反,攻下洛陽,第二年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年號聖武。因部下殘暴,中原人民紛紛起兵反抗。他遣兵破潼關入長安,大肆殺戮百姓。至德二年春(公元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奪帝位,後安慶緒被部下史思明所殺。安慶緒之弟連夜逃出長安,改姓康,流浪到福建建陽武夷山下隱居下來,從事養蜂,直到現在。
第五名 姓石名東木,家住湖北武昌城外,是一個“養雞大王”,每年要養五六千隻雞供應武漢三鎮。
第六名 叫盧有成,家住四川南充,是個“養蠶大王”,別人一年養一次蠶,他可以養三次,次次成功。蠶繭是生產蜀錦的主要原料。
第七名 叫成高照,家住四川新都,夫妻二人辦了一個啟蒙學校,有兩百多名蒙童在學校讀書,共有三個班,夫妻二人和長子各教一班。當地人戲稱成高照為“孩子王”。
* * *
皇上看完了上述奏章,背靠龍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說道:“看來朕的同庚人們和朕是同庚不同命。由此可知,一個人祖墳風水再好,八字也是上乘,但祖宗留下的陰德太少,也是沒有用的,一切都是枉然。一個人片麵地追求風水、陰宅,不多積德作好事,隻能是害了子孫!”
從此,他不再擔心同庚人來危害他的江山。
喜歡明月清風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