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殺五儒3

字數:7443   加入書籤

A+A-


    誰知這個秀才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朋友告訴他犯法了,他如何消得下這口氣?於是,他決定再畫幾幅畫,把這件事鬧大些,和他們好好玩玩,氣氣這個皇上。懲罰一下那些多事的奴才。秀才說幹就幹,他就在一張紙上先畫一條河,河岸上畫了些和尚,有的在練武,有的在念經,有的在燒香。特別河岸高處的土丘上畫著一個年輕的和尚在打坐,這個和尚額頭高大,下巴尖而外突,一雙銅鈴眼,兩片招風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和尚是誰。岸上百花盛開,春意盎然。平心而論,作者的畫技還是相當不錯的,所有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標題是‘正宗清明河上圖’, 他一口氣畫了二十幅,署名‘黃玨四’。

    過幾天的一個早晨,南京城所有張貼布告的地方,以及城門口,紫禁城門口,都貼上了這幅‘正宗清明河上圖’, 引來了不少人觀看,更可笑的是,在紫禁城大門口的守衛背上也被人貼了一幅,凡是看過這畫的人都忍俊不止。很快南京城的街頭巷尾都鬧得沸沸揚揚,人們爭先去一睹為快。

    這事很快驚動了刑部和皇上,皇上把羽翎軍頭目叫去臭罵了一通:“朕花了那麽多銀子,養了你們這群廢物,連一個窮秀才你們都抓不住,要你們幹什麽?艱你們三天,把南京城翻個遍,也要把他找出來,繩之從法,不然,小心你們的狗命!”

    這下南京城可熱鬧了,他們關了城門,挨家挨戶搜查“黃玨四”, 結果鬧了三天,隻在街邊抓到四個賣畫老頭,回去交差。三天過去了,黃玨四自然沒抓到,皇上隻好把四個老頭殺了出氣,羽翎軍和錦衣衛做有關頭目各杖責四十算了事,這些人對黃玨四咬牙切齒地痛恨。

    過了一些時候,這事慢慢淡忘下來。不久就是年關,按照大明規定,正月初四是國慶日,全國都要歡慶一月。按慣例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製燈謎,掛燈籠,放鞭炮,玩獅舞龍,玩車燈,跑旱船等,宮中專管慶典的太監們,一行四人就在大街上采購各種物品,他們釆購完,就裝進車裏,拉回宮去。

    在一個街角轉彎處,一個年輕人在長竹竿上,掛了很多大小各異的大紅燈籠在那裏叫賣。這玩意兒在宮中過年過節可是用得最多的東西,因為宮裏的嬪妃多,王子、公主也多,自然用的也就多,四個太監就把年輕人的燈籠全買了,太監頭見最後還有一個大走馬燈籠,作得也很精致,外麵還包著一層白紙保護著燈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燈謎燈籠。太監頭問年輕人道:“年輕人,你這個漂亮燈籠賣不賣?”

    年輕人回答道:“公公,這個燈籠不賣的,這是專門給餘向金大人定作的,說好他派人來取,怎麽現在還不來人呢?”

    太監頭聽了說道:“他現在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忙得很,成天在挑別人文字上的毛病,哪裏有時間來取這玩意兒?”

    年輕人聽了叫苦道:“這就麻煩大啦!難道還把這東西往回挑不成?這紙糊的東西,來回挑兩趟就壞了。”

    年輕人想了一下說道:“四位公公,我的燈籠大小共三十個,我隻收二十六個的錢,其餘四個燈籠小人送給四位公公,不要錢,小人順便給四位公公拜個早年,祝四位新年快樂,來年行好運,升官發財!”

    四位太監高興地笑著說:“好,好!你的小嘴真會說話。以後我們還來照顧你的生意。”

    年輕人繼續說道:“四位爺如果還要燈籠,請後天下午再到這個地方來取,小人再給四位爺作四個大些的燈籠相送。隻是小人有一事相求,餘向金是我的三舅,他叫我給他作燈籠去參展的,麻煩四位爺把這個燈籠交給他好嗎?我忙著回去多作些燈籠賣了賺錢,我沒時間等他。”

    凡是太監都愛貪點小便宜,今天得了四個燈籠,後天還有四個,自然他們就答應了:“行,這點小事你放心,進宮後我們就交給餘大人。”

    年輕人親手取下燈籠,交給四位太監,太監把走馬燈放在車上,付了錢就推著車走了,年輕人也轉身扛著竹竿離去。

    這年,皇宮舉辦建國十五周年大慶,皇上令所有文武百官,每人製一個燈籠和燈迷送展,舉行大型燈迷晚會。所有在朝百官為了取悅皇上。早早把燈籠送進宮,爭取占個好位置。

    餘向金正在為燈迷發愁,忽見一個太監給他送來一個漂亮的燈籠,說是外甥帶給他的,他一看連燈迷都製好了。他十分高興,就樂顛顛地提著燈籠,找了個最好的位置把燈籠掛起來。他知道燈籠外麵這一層白紙是不能隨便扯下的,要在初三夜晚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同時扯下白紙,以免謎底過早泄漏。正在這時一個過路人走過來對餘向金說道:“餘大人,你也在掛燈籠?今天才初二嗬!”

    “是嘛,占個好位置,圖個吉利。”餘向金洋洋得意地說。

    “我看看謎麵好嗎?”來人輕輕掀開白紙一角說道。

    “哎,哎!這可不行。明天天黑後請早。”餘向金忙擺手說道。來人笑著說道:“你這個家夥神秘兮兮的!”

    來人說完就走了,餘向金也就離去。

    今年參加燈展的人很多,場麵也壯觀。第二天黃昏,鑼鼓齊鳴,鞭炮震耳,主持人一聲高叫:“洪武十六年新春燈會現在開始!”人們紛紛扯下燈外的白紗布或白紙,點上了燈內的蠟燭,燈罩就在熱氣的帶動下轉起來。餘向金看他自己的燈籠上,畫著一條狗爬在河邊的草坪上,在啃一根骨頭,旁邊一行小字寫道:“打蘇東坡一上聯。”

    餘向金想了一下,蘇東坡是宋朝的文人雅士,他的詩詞是人人爭先競誦的,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麽不妥的地方。他想了一陣,也猜不到謎底,這正說明此謎語高雅難猜,他反複看了一下,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就走開了?

    一會,皇上由翰林院幾個學士陪同來看燈謎,看了一陣,他們來到餘向金的燈前站了許久,在指指點點說什麽,餘向金在遠處看見了十分得意,心想:“我這個燈謎把皇上和大學士們都難住了。”

    原來是新考中的進士,最年輕的大學士解縉看到這個燈謎,就對皇上說道:“皇上,這種狗屁燈謎是誰作的?怎麽會掛在這裏?”

    皇上看了一下燈謎問道:“解大學士,怎麽啦?有什麽不妥嗎?”

    解縉在皇上耳邊低聲說道:“皇上,這是在罵你。”

    皇上也低聲說道:“解學士,你詳細告訴朕,這是怎麽回事?”

    解縉說道:“皇上,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暫且叫人收了,不準任何人看,送到禦書房裏去,暫不可驚動他人,以免擴大影響。”

    皇上點點頭表示同意,同時低聲說道:“解愛卿你全權處理吧!”

    皇上帶著人,若無其事地往前走。解縉回頭對主持人說道:“快把第三個燈籠停了,用紙遮好,不準給任何人看,送到皇上禦書房去,這個燈謎是誰製作的?”

    “這個燈謎是文字審查小組組長餘向金大人製作的,我馬上就照解大學士的吩咐辦。”主持人說道。

    餘向金在遠處看見皇上讓人收他的燈籠,真是高興極了,因為他知道,毎年都是這樣,作得好的燈謎就把燈籠收了,然後再拿到後宮去再展覽給各嬪妃、王子、公主和宮女們看,這等於是得了頭獎,他有些得意忘形,逢人便說:“太好啦!我得了燈展第一名!走馬燈被提到後宮去了。”

    皇上一行人,半個時辰就看完燈展,皇上和解縉二人就回到禦書房,皇上坐在龍椅上,讓解縉坐在下首方,皇上看了一下旁邊桌上的竹籠,說道:“解愛卿,現在你說說,這是怎麽回事?”

    解縉坐下來,太監端來兩小碗燕窩人參甜酒茶,皇上三兩下就喝進了肚子,解縉也很快吃完,揩了一下嘴說道:“皇上,臣給萬歲爺爺講一個蘇東坡和佛印大師的故事:蘇東坡和佛印二人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談經論道、飲酒下棋。一天,他們一起乘船沿長江下行,二人站在船上欣賞沿江兩岸風先。忽然蘇東坡對佛印說道:‘佛印,我給你打個五個字的啞謎對聯,你能對上嗎?’佛印回答道:‘你打出來我試試。’蘇東坡順手一指河岸上,隻見河岸上一隻狗正爬在地上啃骨頭。佛印心想蘇東坡這個人怎麽這麽無理,好,那我也不客氣了,佛印轉過身,走進船艙裏,把蘇東坡剛寫好的詩拿出來,一下丟到長江裏去,蘇東坡一看忙說:‘佛印,你這是在幹什麽?’佛印回答道:‘難道你不明白?我已對上了。’蘇東坡低頭想了一下,笑著說道:‘佛印,你罵我這麽狠嗎?’佛印回答道:‘你罵我也不輕嗬!’二人說完都哈哈大笑起來。皇上,聽說萬歲爺爺是個猜謎高手,請猜猜:他們是什麽五字啞謎對聯?”

    皇上想了一下說道:“朕寫在紙上吧!”

    皇上提起筆來刷刷地一揮而就,然後遞與解縉,隻見紙上寫著: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東坡詩(屍)

    解縉看了一下,恭維地說:“聽人說,皇上爺爺聰明睿智過人,今天臣是領教了。”

    皇上把紙揉成一團,轉身丟進屋角的壁爐裏。這時,一個錦衣衛走進來,對皇上拱了一下手說道:“啟稟皇上,餘向金帶到!”

    “帶上來!”皇上睜大雙眼說道。

    餘向金被帶進門,彎著腰,兩眼卻抬得很高,窺視著皇上,嘴上說道“臣餘向金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皇上看兩眼直盯著餘向金問道:“餘向金,你這個燈籠是從哪裏來的?”

    餘向金見皇上這麽問,心裏咯噔一下,心裏想道:“如果說是自己作的,可是到現在還不知道謎底是什麽,隻有如實說才有後退餘地。”餘向金想到這裏,忙彎腰說道:“啟稟皇上,燈籠是臣的一個表弟前天給臣送來的。”

    “你這個燈謎的謎底是什麽,你能告訴朕嗎?”皇上說道

    餘向金忙回答道:“皇上,很對不起,送燈來時間太匆忙,臣忘了問。這樣好啦,臣明天專門派人去問清楚後,再來向皇上稟報。……”皇上打斷餘向金的話說道:“你十天半月都取不來答案的。朕想,在燈籠的某個地方一定藏著謎底,餘向金,你上前在燈籠內外仔細找一下,叫你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餘向金點了一下頭說道:“臣遵命。”

    餘向金說完,就走到解縉背後的小桌邊,把燈籠拿到自己麵前撐開燈籠,低頭找了一陣,終於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裏找到一個小紙口袋,從口袋裏取岀一個小紙條,餘向金低頭一看驚呆了,隻見紙條上寫著,“謎底:狗啃河上(和尚)骨——黃玨四作”。

    餘向金一看字條,一下癱軟在地上。解縉走上前去,並不攙扶他,而是從地上撿起字條,看也不看就呈給皇上,皇上看了一下,對解縉說道:“果然和朕猜的一樣。哦,我們天天在抓黃玨四,黃玨四的東西卻鑽到皇宮裏來了。餘向金,你解釋一下,這是怎麽回事?”

    餘向金汗淚雙流,爬到龍案前,邊叩頭邊說:“皇上,你老人家是知道的,臣對你老人家一直是忠心不二,心可對天哪!……”

    皇上輕飄飄地說:“別急,你先別急,有話慢慢說,啊?”

    餘向金臉上的汗水和淚水一齊往下淌,他知道,現在是有嘴難辯,就算渾身長了一千張嘴,也說不清,道不明。往日都是挖空心思去找別人文字上的錯誤、漏洞,進行無限扣帽、上綱,今天他也體會到了被人算計和陷害是什麽滋味。但他又不甘心就此完了。他扯起衣襟揩了一下頭上的汗,可憐巴巴地說:“皇上,臣冤枉,實在冤枉呃!臣被人陰了,被人陷害啦。”

    皇上坐在龍椅上一動不動,十根手指叉在一起放在腹前,兩隻眼睛盯著餘向金,餘向金咽了一口唾液說道:“皇上,自從臣擔任文字審查組組長以來,臣是勤勤懇懇,忠心不二地為皇上把好文字關,處罰了很多犯忌犯諱的人,臣自然就得罪了他們,引起他們的嫉恨。他們千方百計要置臣於死地而後快。所以,臣今天就、就落入他們的陷阱裏、圈套中。現在,臣請皇上為臣作主,派人查清真相,也好把作俑者繩之以法。”

    皇上轉過身來問解縉道:“解愛卿,你對這件事有什麽看法?”

    解縉忙拱了一下雙手說道:“皇上,臣沒有什麽看法,請皇上秉公處理就是。”

    皇上問道:“什麽叫秉公處理。”

    解縉再拱一下雙手說道:“秉公處理就是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進行辦理,餘大人又不是第一個觸犯文字犯諱的人,朝臣都有眼睛看著哩。”

    餘向金回過頭來看著解縉說道:“解大人,我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怎麽這樣說話呢?”

    解縉轉過身去對餘向金說道:“餘大人,這話看你說的,好像我是專門來找你報仇的一樣。我隻問你一句:高啟、趙伯寧等人和你有什麽隔世之仇呢?就是你那雙眼睛,成天專門盯著別人的缺點錯誤,而無限扣大帽子,而對自己的錯誤和罪行,釆取聽之任之、輕描淡寫的辦法加以掩飾。你成天坐在房裏搞什麽‘文字獄’, 搖唇鼓舌,加害好人,冤殺了多少正人君子!”

    解縉轉過身對皇上說道:“皇上,反正這事有榜樣和先例在那裏。怎麽處理隨皇上的意。但要叫那些死去的冤魂和活著的蒼生口服心服才行。”

    皇上聽了,回頭叫一聲:“來人啦!”

    進來兩個錦衣衛,皇上命令道:“把餘向金拉出去,關進大牢,單獨關押起來!”

    “寃枉呃,皇上。請皇上開恩,臣是被人陷害的!……”餘向金跪在地上大聲叫屈道。

    兩個錦衣衛不由分說,就架起餘向金朝門外而去。

    又坐了一小會,解縉準備起身告辭回住地,皇上忙留住解縉道:“解愛卿,今天是正月初三,過年嘛,何必這麽早就回去?這樣好了,我們今晚君臣二人在一起,弄些好吃的來,我們清清靜靜在一起過個年,怎麽樣?”

    解縉心裏一百個不願意,他深知皇上這個人喜怒無常,性情乖張,脾氣暴躁,說翻臉就翻臉,和他同桌吃飯,如同與虎共食,即是龍肝鳳膽,也難以下咽。如果強行拒絕,那更是不行,惹惱了皇上,那大禍就要臨頭。想到此,解縉隻有硬著頭皮坐下來。

    不一會,禦書房一旁的大桌子上擺了滿滿一桌美酒佳肴,皇上坐上席,解縉坐側方,兩個人坐下斟滿酒慢慢吃起來。旁邊立了一個太監,皇上就對他說道:“你岀去吧!有事我再叫你,哎,你岀去把門關好,任何人不準進來打攪我們,讓我們安安靜靜地過個年!”

    喜歡明月清風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