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稻夢一生(九),畝產千斤

字數:4543   加入書籤

A+A-


    大學牲活被古人天幕圍觀啦!
    “從1961年發現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水稻,到1976年雜交水稻傳播全國,袁隆平一共走過了15年。”
    “雖然無比煎熬,但是非常值得。”
    “因為在未來,這一粒小小的種子,承載了無數條鮮活的生命!”
    彈幕整整十五年啊!
    彈幕袁隆平爺爺真的一直都在為人民著想啊
    彈幕愛迪生與燈泡的故事可以下架了
    彈幕眼淚掉下來了
    彈幕十五年啊,多少個日日夜夜!
    彈幕十五年整整十五年啊!太不容易了
    彈幕國士無雙!
    “1982年10月,袁隆平在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來今後雜交水稻發展的戰略設想——”
    “由三係法向兩係法再向一係法過渡,朝著程序由繁到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在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朝著雜種優勢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並且,向全世界亮出一張前所未有的高分答卷——”
    “1986年10月,中國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麵積超過9億畝增產。稻穀超過900多億斤,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口。”
    彈幕世界會變好
    彈幕致敬!
    彈幕國士無雙!
    “雜交水稻的福音因此逐步傳向世界。”
    “後世華夏怎麽把這種高產種子給了其他國家啊!”
    “是啊,難道後世華夏不怕他們吃飽了飯來打自己?”
    “好像還真不怕。”一個人思索了一下後是華夏的那些重裝合成部隊,然後說道。
    “那也不能給他們啊,他們吃飽了飯,對後世華夏總歸是沒有好處的。”
    古人們這樣想著。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的是,在後世,生命權已經被納入了基本人權的範圍裏。
    而糧食,正是保障生命權這一基本人權的保障。
    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後世的華夏必須要作出自己的貢獻。
    總不能像流氓鷹醬那樣,到處製造糧食危機吧?
    那多缺德啊。
    “一直以來主動接軌世界的中國,也開始被世界主動接軌。”
    “為了進一步發掘水稻增產的潛力,在袁隆平的帶領下沒,兩係法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水稻產量也在不斷的刷新世界紀錄!”
    “這,這,還能增產?!”
    “是啊,難不成還能增產?這怎麽可能?”
    “天幕上都那麽說了,應該就是還能增產吧?”
    古人們有些不敢相信天幕上的話,畢竟畝產一千多斤就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但後世華夏的那些科學家,竟然還想再繼續增產,而且好像還成功了?
    “公元2013年,在袁隆平83歲的時候,雜交水稻畝產突破900公斤。”
    “y兩優900,平均畝產達988公斤,創造世界紀錄”
    “公元2017年,在袁隆平87歲的時候,雜交水稻畝產,達到了114902公斤!”
    “1149公斤,兩千三百斤!畝產兩千三百多斤的水稻!”
    “兩千三百多斤!”
    一個人高聲喊出來這雜交水稻的畝產後,兩眼往後一翻,直接暈了過去。
    他太震驚了,震驚到昏迷過去了。
    其他人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也隻不過是強撐著罷了。
    他們精神亢奮,就連之前看到後世強大的軍隊的時候,都沒有這麽亢奮。
    畢竟,對於古代的百姓們來說,吃飯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至於其他的,那都不重要。
    再說了,他們也沒地方去了解啊。
    電腦前的夏雨雪同樣很興奮激動,雖然已經看到過很多次雜交水稻的畝產數據,但她看一次興奮一次。
    那可是一噸多的畝產啊!
    雖然她沒有種過地,但還是知道古代的時候水稻畝產才多少的。
    隻不過看到視頻裏袁爺爺的年齡的時候,夏雨雪感覺自己胸口有些喘不過來氣。
    袁爺爺已經八十七歲了。
    “與袁老一起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世界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曾經說過一句話”
    “數學適合笨的人學。”
    “顯然呐,育種,也是個適合“笨”的人做的事。”
    夏雨雪瞬間就感覺自己更喘不上來氣了。
    什麽叫數學適合笨的人學啊!
    她就學不懂數學,那她豈不是連笨的人都不如?
    還是說,她是個聰明人?
    古代的數學家們則對此表示很讚同,數學確實適合笨的人學。
    (好吧,中國人特有的自謙)
    “在之前,輿論中有這樣的一種聲音,說雜交水稻很早就有很多人在研究了,這絕不是一人之功。”
    “這話,對,也不對。”
    “1960年,‘意外’發現了雜交水稻;1964年,‘意外’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
    “1979年,他的學生,‘意外’在海南發現野生稻雄性不育材料,‘野敗’。”
    “確實,恐怕不隻是原來選擇了雜交水稻,也是雜交水稻,選擇了那個‘不聰明’的科學家,袁隆平!”
    彈幕意外,是無數個日夜間尋找出的意外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三十五位獲獎者中,還有一位‘農民’,2006年,遠緣雜交小麥之父,李振聲獲獎。”
    “在國家最高的科技獎中,有一株水稻,還有一株小麥,永遠的紮根在了史冊中。”
    “天呐!有雜交水稻還不夠,竟然還有雜交小麥?”
    “天佑中華!天佑中華啊!啊哈哈哈!”
    古人們已經被震驚的有些麻木了。
    現在就算有人過來跟他們說,後世的水稻、小麥能在沙漠裏,在鹽堿地裏,甚至是在海水裏種植,他們都不帶驚訝的。
    (才怪)
    “除此之外,攻關海水稻等挑戰,也在吹響號角。”
    “對於袁隆平來說,這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一生,都在抵達之中。”
    “啊?”
    “啊?”
    他們不過是想想罷了,從來沒有真正認為這是可能實現的啊!
    海水稻,海水裏麵種植水稻,竟然還真在研究啊!
    “這,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嘉靖皇帝激動地大喊,“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他已經不知道喊過多少遍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