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北域
字數:3534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在安排了“思齊”級戰列艦之後,華夏海軍的艦隊計劃在主體上,已經基本得以完成。
所剩下的就是一些驅逐艦的建造任務了,而且很快被陸續的納入到最後的建造序列之中。
其中,自1900年10月起,六艘“天秤座”級驅逐艦相繼在膠州和江陰海軍造船廠投入建造,至1903年4月陸續完工。
各艦依次為,“天秤座”號、“天蠍座”號、“射手座”號、“摩羯座”號、“水瓶座”號和“雙魚座”號。單艦平均造價47.1萬華元。
“天秤座”級的設計,是在“白羊座”級的基礎上,進行了火力加強。
其采用了較高的幹舷,擁有長達到艦體三分之一的長艏樓,垂直型艦艏,三座煙囪的艙麵布局。
艦體較前型進一步放大,全長75.5米,寬8米,吃水2.3米,正常排水量580噸。
動力係統則基本沒有變化,艦上編製91人。
在武器上,縱列裝有兩座雙聯裝可旋轉式18英寸魚雷發射管。艏樓和艦艉甲板上,各裝有一門40倍徑76毫米速射炮。
兩舷的火炮則增加為四門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
後來,等到了1902年1月時,隨著東方的局勢日趨緊張,為了加強備戰,又一型共六艘比較特殊的驅逐艦,開始相繼擺上了船台。
之所以說其“特殊”,是因為該型艦為了縮短工期和降低造價,而采用了減配的設計。
這六艦分別是,“火星”號、“木星”號、“土星”號、“天王星”號、“海王星”號和“彗星”號,單艦平均造價34.5萬華元。
“火星”級驅逐艦的建造任務,被穿插安排到了通州、雷州、膠州和江陰四家海軍造船廠,至1904年5月全部完工。
該級艦仍為長艏樓船型,布局和動力係統與前型別無二致,但體型更為小巧一些。
艦體全長70.4米,寬7.3米,吃水2.2米,正常排水量450噸。艦上編員72人。
武器係統也有所縮水,雙聯裝18英寸旋轉式魚雷發射管,被減少為一座。火炮也降為了艏艉各一座76毫米炮,兩舷各一座57毫米炮。
時間回到1901年,當華夏共和國已經立國一年有餘之時,所控製的中原、南方和西南等地區一片欣欣向榮。
然而,在整個遼闊的北域卻呈現著截然相反的狀況。
隨著滿人勢力的持續走弱,再加之沙俄不斷的挑撥生事,在北域出現了無數旗號,而且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征伐,以致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在此情況下,以陳濟懷為首的華夏政要們,心中皆很清楚,應該加速著手收複北域的行動。
經過認真的考慮和反複商議,他們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要把共和國的首都遷往北方,地點就是被曾經的大明和大清都選作帝都的京師,並將那裏改稱為北京。
這是基於國家大勢,地理位置,軍事需要,經濟和行政等綜合因素的考量,才做出的選擇。
而且在此決議通過之後,在陳濟懷的直接領導下,華夏各界就都迅速的投入到這項工作的實施當中。
經過多方的籌備,在1901年10月,遷都儀式正式舉行。
這場遷都,也幾乎就是華夏繼續北進之前的,最後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了。
此時再看看北域的局勢,不管是東北、內外蒙古和新疆等處,這些充滿混亂的地方背後,都依稀可見那毛茸茸的熊影。
滿人勢力自去年被逐出關內之後,不甘心就此失敗,仍在不斷的叫囂著要進行反攻,並且到處宣揚自己才是正朔。
為此,他們還真就進行了許多的籌備,大肆招兵買馬擴充軍隊,而且為了維持自家那份不願舍棄的皇權,終於接受了沙俄的“相助”。
隻不過,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在退回關外,又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轉為認可華夏的情況下,曾經的大清已經再難保持原有的“威嚴”了。
先是新疆,接下來是蒙古各部,都相繼與滿洲權貴們離心離德,不僅不再接受其統管,還紛紛謀取“自立”。
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滿人的那家“友邦”,在背後的積極運作。
於是,出關後短短不到半年,滿人勢力影響的範圍,就僅剩下東北一隅了。而且即使是在這片土地上,也是山頭林立,遠非鐵板一塊。
華夏這邊,因為忙於建國、外交和內政諸事,首先求得穩定的後方。也是出於一些其他的考慮,才僅是對北域的事態保持密切觀望的姿態。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著手各項準備,抓緊收集情報,施加滲透和影響。
至於沙俄方麵,則在努力的把這些地方攪亂攪渾,以便其能夠更省力的控製住那裏,並為提升調集力量來東方的能力,而爭取時間。
同時,在列國大多已經承認華夏的情況下,如何為自己謀得在這一地區法理上的認可,也是沙俄君臣們一直在絞盡腦汁,亟待解決的難題。
就這樣,局勢一時間陷入了紛亂下的僵持,而且看上去,這種狀態似乎還會延續很長的時間。
然而,既然有紛亂,就會有變故,擦槍走火之事也總難避免,破局的契機終究會出現,或早或晚。
隨著北域持續混亂,而且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最受苦難的,當然是生活在那裏的普通百姓。
不堪於忍受那些大小勢力的輪番壓榨,百姓中有不少人隻得鋌而走險,建立或加入了大山裏或草原上的各種“匪幫”。
而更多的人則選擇了背井離鄉,逃往南方那個新政權控製下的地域。
他們早就聽聞南邊是一片繁榮,宛如盛世,想必能夠討得一份安定的生活。
可是,在任何時代,任何勢力的眼中,人口都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資源。
對於自己地盤上的人逃往別處這種事,一般的頭目都是不會忍受的,無論其勢力大小。
於是,追擊和截殺就開始不斷上演,追過了頭的事也頻繁出現,摩擦、交火、反擊就漸漸成為了常態,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甚至大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