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交結
字數:327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奕?原本是個主戰派。
貴為天潢貴胄的他,年輕且閱曆尚淺,驕傲但對世界無知。直到清軍屢屢慘敗,他才漸漸的體會到了現實。
而在八裏橋之戰的下半場,商團的橫空出世,帶給了奕?莫大的震撼。並且重新燃起他心中,已近乎熄滅了的,試圖重拾天朝顏麵的火種。
可陳濟方的一席話語,如一盆冷水,又再次澆滅了奕?心中的希望之火。並且,這些話還是從最具權威,最有發言權的人口中講出的。擲地有聲,無法辯駁。
如今,奕?身擔重任,主持危局。戰又不能戰,那便隻剩下委屈求和一條路了。他著實心有不甘。
其實在這方麵,他反倒不如身在熱河的皇兄明白。那位天子的目標明確且專一,盡管出發點隻是為了盡快息事寧人,重回安樂。
在皇家的這些親貴中,奕?的天資算是不錯的,隻是尚缺曆練。而本應是他重要依仗的,他的嶽父大人桂良,卻隻是個滿洲老貴族,昏聵又懦弱,無法為他撐起一片天。
好在奕?身邊,還有文祥,這位能幹而且聰慧,正直又很勤勉的好幫手。
見到沉默中奕?那憂鬱的神情,文祥歎了一口氣,又替他問出了下一個問題,“唉,既是如此,敢問兄台,眼下的局麵終該如何對策?”
這個問題對於陳濟方來說,雖然不難回答,但答案卻是不大方便說出口。一來,他絕不願意攪和進和談這趟渾水。再來,這差事是奕?的,他豈能隨意發表言論。
陳濟方沉吟不語,奕?卻投來了懇切的目光。如此之下,陳濟方才緩緩答道:“當速成和局,寸土不讓。”
奕?等人聞言,麵麵相覷。那表情仿佛是在說:“就這兩句?誰不知道這些啊。說的倒容易,做起難啊!”
陳濟方當然知道這事難辦,所以才惜字如金,不願多講。可在文祥的再三央求下,隻得無奈的又多說了幾句。
他告訴他們,洋夷索要的條件,一般可歸為幾類,即割地、讓權、賠款、通商等。而帶來的危害性,大體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從大到小的。明白了這些,便可在談判時作些取舍。
危害大的要拚力相爭;危害小的則可從權,甚至可用作交換其他條件的籌碼。大多數條件,即使應允,將來仍有可能爭取改約。唯有領土一項,一旦讓出,再想收回,不見兵戈是絕無可能的。
總之就是要力保國權,絕不能割讓國土!
他還告訴他們,商團可以為談判壯聲勢。但決不能真的開戰,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並且,由於彈藥供應來源等原因,時間拖得越久,商團的戰力就會越弱。所以談判也須從速進行。
陳濟方講的這些,對於奕?等人來說,絕對如同上了一堂大課,受益匪淺。他們越聽,越愛聽。都覺得這次探病,來得太值了。
奕?在興趣盎然之餘,突發奇想,提出了打算向皇帝請旨,拉陳濟方一同去和洋人談判!
這可是駭得了陳濟方一身冷汗。
真是怕啥來啥,陳濟方就怕被裹挾進這檔子事中,連忙推脫。他說自己傷勢未愈,難以久持。又說,自己在戰場上與洋夷殺得你死我活的,實在不適合再出現在談判桌前。等等。
最後他說得激動時,沒留神牽到了受傷的臂膀,疼得他呲牙咧嘴的。
奕?見狀也就放棄了此念,這才讓陳濟方暗自長出了一口氣。
幾人又聊了一會兒,看到陳濟方畢竟有傷在身,已經屢次有了不適的表現。奕?等人,也就歉意的告辭離去。
當日傍晚時分,陳宅的下人來向陳濟方稟報,說恭王府有禮物送來。說是這些東西既是給陳濟方養傷用的補品,也是中秋佳節的一點心意。
還說為避眼目,東西都是從角門送進來的。陳濟方略看了一眼禮單,瞧見都是些名貴之物。心想,看來這恭王是有意要結交了。
其實這都是文祥的主意。文祥私下裏給奕?分析,從今日的高談闊論,再加上商團的戰力,都可見這陳濟方是何等人才。為長遠計,很是應該加以籠絡。
此時的奕?,見識就隻才那麽些,骨子裏也還未轉變對滿漢之間的成見。但他很聰明,也很知時務。他知道賢能的文祥是為了他好,便聽從了建議。
對於奕?的主動示好,陳濟方很是猶豫了一番。能與朝中權貴交好,倒不是什麽壞事,陳家人以往也有過此類操作。而且對他來京想實現的目標,也是多有裨益。
就是這奕?的身份,實在是有些特殊,搞不好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據說,在先朝時,奕?曾是先皇屬意過的皇子,還差點被立作儲君。後來不知怎的,先帝道光爺最終卻選擇了四阿哥奕詝,也就有了如今的鹹豐皇帝。
或許是先帝有愧對奕?之意,竟在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麵的立儲鐍匣中,放進了兩條諭旨:
“皇六子奕?封為親王”。
“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大清國自雍正皇帝創立“秘密立儲”製度以來,曆次立儲諭旨上都隻有帝位繼承這一項內容。這一次竟破了天荒。而奕?這恭親王的爵位,便是鹹豐皇帝,據此遺命封得的。
正是因為奕?曾在前朝參加過議儲,等到新朝時就很有些尷尬了。鹹豐即位後,兄弟倆之間的關係忽冷忽熱,讓人難以琢磨。因此若與這樣一位親王結交,風險定是極高的。
不過奕?怕引人耳目的做法,倒很是得體。這讓陳濟方對這位聰明的王爺,平添了幾分好感。殊不知,奕?這麽做,也都是文祥教的。
對於眼前的橄欖枝,陳濟方再三思量。最後決定先接受對方的好意,至於以後如何,再走著看吧。並派人送去了謝帖,當然也是要悄悄的。收禮外加回帖,便是答應了對方,願意交結。
陳濟方又派親信,給軍營中的大哥捎了信,把情況做了通傳。既是征詢意見,也是讓大哥對這些事情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