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戰與和之間

字數:343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方在京中經過一段時日的靜養,傷勢一天天的有所好轉。
    而此時,清廷與英法之間的和談,也在不斷的進行著。談判的地址,在順天府的武清縣城外,但進程卻似乎不太順暢。
    奕?等人倒是挺聽陳濟方的話,除了此前已訂立的條款外,對英法方麵提出的新要求,一律據理力爭,堅不讓步。
    他們多少還是覺得有商團做後盾,有些有恃無恐的感覺。更是不願在談判中退讓,以給朝中政敵留下攻訐的口實。不過如此生硬的做法,也使談判漸漸陷入了僵局。
    和局不定,且拖得越久,就越容易生出戰事。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因此很多人也都逐漸的著急了起來。
    身在熱河行宮的鹹豐皇帝,就是著急者中的一員。這和談不成,洋夷就不會退兵,京畿就總是不得太平。這位日漸沉迷於安逸的皇帝,卻總是不能如願的過上安穩日子,自然有些焦慮。
    可盡管他心裏著急,卻難以明示。畢竟奕?那邊,已然授予了全權。更何況人家,都是在為大清爭取權益,再行幹涉,著實難以啟齒。所以皇帝隻能默默的企盼著,能早日結束這場煎熬。
    其實英法方麵也是著急的。他們早就不想耗下去了,都希望早點收場。隻是在軍事上受阻於八裏橋之後,在談判中若再不能有所斬獲,實在是顏麵掃地,難以向國內交代。
    時間一久,陳濟方也越來越對局麵感到擔憂了。他總覺得,再這樣下去,為了施壓,或給談增加籌碼,洋人搞不好就會有新的動作。
    因此,他不斷的派人向商團軍營傳信,要他們加強戒備,以防不測。
    這樣一來,京城的陳宅與商團各駐地之間,原本就已常設的信使,往來便更加頻繁了。
    該來的總會來的,事情的發展再一次為“墨菲定律”做了注腳。當然此時的人們,還並不知道這條近九十年以後才被提出的法則。
    這一日,陳濟方收到了大哥發來的急信。英法聯軍終於開始了新一輪的軍事行動,並且重新發動了攻勢。
    這一次,聯軍並未按照此前的路線,沿著運河向京城東路進攻。而是從順天府東安縣向北進犯。在廊坊擊潰清軍守軍後,便轉向西北方向,大有直插京師南路的趨勢。
    聯軍選擇這個路線,或許是因為商團的主力一直駐在通州至河西務一線。為求迅速取得戰果,他們采用了新的攻略方向。不過這一點卻被陳濟方預判到了,他已估計聯軍很可能不會墨守舊途。
    聯軍的目的是為了向清廷施加壓力,給談判增加籌碼,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取得一場大勝,或者能盡快的近逼京城。
    這前者因商團始終保持著戒備,聯軍自己的信心也不很足。而清軍主力都已退散到京城側後,難以捕捉。因此選擇後者便成為了必然。采取一條更容易達成這個目標的線路,也是情理之中。
    對此,陳濟方早已傳令商團,做好運動作戰的準備。要隨時可以向周邊地區進行機動,阻截聯軍,並在與其相遇時進行野戰。
    在得到訊息後,他便傳令給就近的商團第五團,快速轉移攔截聯軍。並調動其餘各支隊伍,或作接應,或填補缺口,或待機而動。
    就這樣,在九月初五日的午後,北進的聯軍先頭部隊,與商團第五團主力,在禮賢莊附近遭遇了。
    雙方的隊伍,各約兩千餘人,實力可算相當。
    聯軍方麵,由於法軍對這輪的軍事行動並不感冒,因此英軍成為了行動的主力。這兩千多人的隊伍,便皆由英軍構成。但顯然,他們對突然出現在麵前的商團,表現出了猶豫。
    而商團一方,陳濟方在傳令的同時,也作了一些告誡。要謹慎作戰,注意保存實力,避免浪戰。
    因此雙方的行動都十分收斂,在發現彼此後,便形成相持,對峙了好長一陣子。直到臨近黃昏,才由英軍拉開了戰鬥的序幕。
    這場戰鬥,從聲勢上看,很是浩大。但過程,卻很短暫。
    率先行動的英軍,在簡單的進行了一番火力準備後,便朝著商團的陣地發起了一輪散兵衝鋒。但當商團稍作反擊時,英軍的士兵便迅速的退回了自家陣線。
    然後,英軍又進行了一陣“乒乒乓乓”的炮火輸出。火力很猛,還發射了視聽效果俱佳的康格裏夫火箭。但射擊效果上,卻看著漫不經心。
    而商團一方,為了節省彈藥,克製了火力,基本上放棄了同對方對射。
    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炮擊了一陣之後,英軍隨即收拾隊形,後撤了。這場戰鬥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整場戰鬥,姑且稱之為戰鬥吧,從打響第一槍,到結束,總共耗時不過半個時辰。雙方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這場戰鬥為收場,聯軍這一輪的攻勢也就此停歇了下來。戰局再次轉為平和。
    不過,這場看似無聊的,所謂的“禮賢莊之戰”,倒是對整個局麵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場戰鬥,能對雙方產生多大的影響,但卻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些人也都因此再也按捺不住,急於盡快終結這一切了。
    英法方麵,終於看清了現實。他們認識到了軍事施壓的風險,搞不好還會造成更多的損失。
    所以想解決問題,還是得回到談判桌前。而現在洋人的想法,隻是希望能早日體麵的完成和談,再不敢漫天索價了。
    鹹豐皇帝也按捺不住了。從這個結果來看,聯軍這一輪的軍事行動,倒還真是起到了效果。
    因為擔心戰局再度失控,鹹豐已是焦慮不安。為了能夠早日結束這擔驚受怕的日子,他終於下旨,命奕?無論如何都要盡力速成和局。
    既然兩廂都有了相同的意願,那接下來的和談自然就順暢多了。雙方經過簡單的討價還價,很快就確定了最終的條約文本。
    除了兩年前,就已經議定的合約內容外,這次就隻新增了“增開天津、大連為通商口岸”,和“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興建教堂”兩項條款。也算是給英法代表找了個台階下。
    後麵便是簽字蓋印,一氣嗬成。連換約和撤軍的事宜,也都很快的商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