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樁親事

字數:428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陳濟方這次,是他在新任兩江總督,並兼南洋通商大臣後,第一次來到上海。
    盡管以前他曾來過這裏無數次,但這次還是不太一樣。
    當他到達時,迎接他的,是以胞弟陳濟生為首的,駐上海的各級官吏。
    那陣仗,完全是一副迎接新貴上差的場麵。
    陳濟方看著兄弟的樣子,感覺很別扭,又有些好笑。
    可陳濟生現在仍領著,分巡蘇鬆太常等地兵備道的官差。是在上海公幹的諸官之首,因此該做的樣子還是得做足。
    陳濟方到上海後,便駐於通商大臣的衙府。剛一落腳,上海的各國使節就聞風來訪。
    無奈之下,他隻得禮節性的應付一番。
    當聽說總督大人會在上海多駐留幾日,這些洋人一見還有機會,這才暫且放過他,不再糾纏。
    吵嚷了大半日後,直到晚間時分,方才安靜些。
    晚飯後,陳濟方同陳濟生,還有白天未曾露麵的陳濟懷,終得坐在一起,兄弟相談。
    屏去下人後,一旁陪同的,就隻剩下陳濟生的兒子,陳經愷。
    這個陳經愷,道光二十七年出生,今年十九歲。
    他原本是陳濟方的次子。
    陳濟方本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經恬,字安怡,生於道光二十年。次子便是陳經愷。
    隻因陳濟生膝下隻有一女,名作侍芳,此外就未能再添子嗣。
    為此,陳濟生多次和親哥商量,想過繼個侄子過來。
    陳濟方也就答應了,便在鹹豐元年,將陳經愷過繼給陳濟生做了嗣子,改字伯寧。
    按禮,已經出繼的陳經愷,在麵上,該叫陳濟方“二伯”。但陳家親人間,向來和睦。除了稱呼外,皆如往常。
    這不,當著孩子的麵,哥幾個就調侃起來了。
    “經愷,你說說你四叔,我來了,他都不去迎我。是不是太不像話了。”陳濟方笑著說道。
    陳經愷不語,隻是站在那,咯咯的笑著。
    “二哥,你這官威是真大啊。我一個開缺的虛銜,與鄉民何異。哪敢往大人您跟前湊合啊。”陳濟懷也笑道。
    “甭管虛銜還是實授,你好歹也是朝廷二品大員。怎地就這麽不懂禮數呢。”陳濟方接著打趣道。
    “行了我的二哥。當著孩子麵,你就饒了我吧。大人非要如此說,那下官告罪了還不行麽。”陳濟懷拱拱手,苦著臉說道。
    他那滑稽的樣子,引得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笑了一陣後,陳濟方又道:“說吧,你們哥倆。左一封信,右一件函的,催著我來上海。到底有些什麽事兒啊?”
    生、懷兄弟,微笑著互相望望。還是陳濟懷先開的口。
    “請總督大人駕臨,當然是有不少事呢。這事兒吧,有公有私,有大有小。不知大人想先聽哪一撥的?”
    “我看你真是閑散過頭了,竟有些欠打了。”陳濟方假裝凶惡的說道。
    幾人又是一陣笑聲。
    片刻後,陳濟生才正襟說道:“還是我先說一件吧。”
    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其他人也不再嬉笑,跟著嚴肅起來。
    陳濟生便接著說道:“請二哥過來,是有件事想和二哥商量。也讓二哥給做個主。”
    “什麽事啊?”陳濟方問。
    “嗯,就是林家的孩子,和我芳兒的婚事,我想該盡快定下了。”
    “哦,哦。是這事啊。”
    “是啊,東方那孩子今年已十八了,我芳兒也十六了。我想也是時候了。先把親事定下,來年再讓他們完婚。如此,我的一樁心事也算了了。”
    陳濟生說著,聲音有些黯然。其他人聽著,也不禁跟著有些傷感。
    陳濟生的這件心事,源自他話中的林東方的父親。
    當年,陳濟方和陳濟懷兄弟,出洋遊曆西方。他們在歸來時,帶回了兩位海外華僑。
    這兩位歸僑,都是陳濟方招攬的。
    其中一個叫邱瑞,字源安,祖籍浙江瑞安,嘉慶二十五年生。
    早年間,邱瑞的祖父下南洋討生活,便一直漂泊在外,也在南洋成了家,到他這已經是第三代了。
    當陳濟方等人西行路過新加坡時,在岸上閑逛時結識了邱瑞。
    那時他正在一家英國人開的洋行裏做襄理,業務做得非常出色,很得上司的賞識。
    陳濟方與邱瑞聊得頗為投緣,見他有些見識,人品端正,又很聰慧,是個人才,便勸他一同遊曆,一同歸國。
    盡管邱瑞當時並沒有接受陳濟方的好意,但在南洋寄人籬下,討生活的種種不易,也讓他心緒萬千。
    當陳家兄弟一行人,返程時再次路過新加坡,陳濟方又去找了邱瑞。邱瑞便毅然決然的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一道回國。
    另一位歸僑叫林家康,祖籍福建漳浦,字海生,嘉慶十八年生。
    陳濟方等人是在印度的馬德拉斯認識他的。
    在這之前,林家康在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上做工,長年航行在印度洋以及東南亞的貿易航線上。
    因為聰明能幹,又性格開朗,善於交流,船上的很多對外溝通的事常交給他來做。
    雖然他隻是一名普通船員,但在船上水手間的影響力很高。
    不過礙於華人的身份,林家康很難得到職位和待遇上的提高。
    因此,他很爽快的聽從了陳濟方的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離開了商船,跟著他們一路歸來。
    邱、林二人,在歸國之後,便在陳濟方的安排下,加入了陳家的東和商行。
    兩人的聰明才智,從此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們也為商行的發展貢獻巨大,因此深得陳家人的器重。
    可到了鹹豐三年,上海發生了小刀會之亂。
    亂起之日,陳濟生和林家康,恰巧同在商行位於上海城中的公所。並且遭到了亂民的圍攻。
    在商行的夥計們,和商團的士官學員們的奮力拚殺和護衛下,陳濟生等人終才有驚無險的逃出城外。
    隨後他迅速穩住了滬郊的局麵,與城內暫時形成對峙的態勢。為隨後商團大軍的快速平亂,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出逃的亂戰中,商行也付出了二十來人的傷亡。其中,就包括林家康。
    林家康是在紛亂中,為了擋護陳濟生,於後心處中了一槍。他的傷勢十分沉重,最終不治身亡。
    陳濟生對林家康的死,是又悲又憤。
    為了報答因救護自己而死的林家康,陳濟生從此十分善待林家的後人。
    他也許下諾言,將來要把自己的獨女陳侍芳,許給了林家康的幼子林東方。
    如今,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他想請二哥出麵,張羅這樁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