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此路不通

字數:403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阿禮國大包大攬,想憑幾句空話,就把陳濟方想要的水師,弄到手中。
    陳濟方又不是傻子。他早料到對方會有此說,便打著哈哈說道:
    “那怎麽好意思呢。公使先生剛剛重回我大清就任,定是繁忙。本官實在是不好再煩勞公使先生。不過,若是公使先生能推薦幾名這方麵的專業人士,本官倒是求之不得啊。”
    這其實也正是陳濟方的本意。
    他之所以明知對方居心叵測,卻仍拋出要建設水師的訊息,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來自英國的技術支持。
    陳濟方深知,若想發展新式水師,就得向西方學習。當初商團在創立時,走的也是這樣的道路。
    而若學習西方海軍,最好的老師當然是英國。
    因為作為當時的頭號海上強國,英國海上力量的強大是舉世公認的。這一點,陳濟方也是親眼見識過的。
    以英為師,是最佳的選擇,然而卻隻是陳濟方的一廂情願。
    其實英國政府和商人們,倒也很願意幫助他國新建海軍的。
    這些新生的海上力量,威脅不到英國的海上霸權。反倒可以借此對他國施加影響,還存在著巨大的商機。
    隻是,這些意願能否實現,還要看那些代表英方的中間人,在想法和做法上會不會有偏差。
    很可惜的是,在阿禮國的身上,就存在了這種偏差。
    阿禮國所想的,是如何抓住一切機會,控製大清的內政,哪怕是地方上的也好。
    這樣做,最有利於實現英國的利益,也是最一勞永逸的。
    但是這樣做,也最傷害別人的感情,自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最終得不償失。
    這個道理,將來他會明白的,但卻不是現在。
    因此,麵對陳濟方的要求,阿禮國並沒有給予什麽實質性的答複,隻是大咧咧的口吐一番厥詞而已。
    阿禮國傲慢的態度,讓陳濟方明白了,對方是不可能提供什麽有用的幫助的。
    於是他也敷衍的說些“此事尚屬一時之念,能否施行,且容從長計議”之類的話。隨即岔開了話題。
    在打發了英國公使後,陳濟方的心緒有些低落。他默然回到房中,一個人安靜的看起書來。
    隨從和下人們見到他突然這個樣子,皆不知是怎麽回事,也沒人敢去打攪。
    直到臨近傍晚時,陳濟懷的到來,才打破了衙邸裏沉悶的氣氛。
    陳濟懷見到二哥的情緒有些奇怪,便問了緣由。
    陳濟方也將今日之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
    隨後陳濟方歎著氣說道:
    “我本想讓英國人幫著咱建水師的。規劃、人才、操練,甚至買船,買炮,等等各項。就如當初建商團那樣。可誰料他竟然如此這般。唉,此路不通,亦是難辦啊。”
    “嗨,我當是什麽呢。”陳濟懷聽罷,不以為然的說道。
    “此路不通,就尋別路唄。這有什麽可發愁的。既然他英國人不買賬,咱就再找法國人、美國人。總之有銀子賺,定會有人願意的。”
    “對呀。”陳濟方一拍大腿,“我這是怎麽了,竟然自己蒙了心,還自怨自艾的。咱辦商團的時候,不也是那法國人和美國人出力更多麽。仍再找他們試試不就好了。”
    原本鑽了牛角尖,現下豁然開朗了,陳濟方的心情一下子轉為大好。
    他看著陳濟懷,說道:“還是你透亮啊,幾句話就解了我的憂。對了,剛才瞧你興衝衝的進來,是有什麽事麽?你這手裏拿的是什麽呀?”
    陳濟懷低頭看了看手裏拿著的一份白折子,“哦,你不說我都差點忘了。瞧你無緣無故的自己煩悶,都害得我也跟著遲鈍了。”
    說笑間,他把手中的文書遞給了二哥,“這是給你的,嗬嗬,你瞧瞧。”
    陳濟方接過來一看,隻見封麵上寫著一行字:“籌建海防書”。
    “四弟,你……”陳濟方驚喜的望向兄弟。
    “嗬嗬,這是我剛寫好的,拿來給二哥做個參詳。那日二哥說要建水師,我聽著心裏激動,回去就開始寫了這個。這裏麵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都總結在這裏了。”
    “好兄弟,真有你的。”
    “嗬嗬,你先別誇我。等看過了再說吧。”
    “好好好。我這就看。”
    “哎呀,又不急在這一時,回頭你再慢慢看吧。已經快到飯時了。我這兩日廢寢忘食的寫這個,現在倒有些餓了。二哥請我吃點好吃的吧。”
    “好。咱哥倆今晚要小酌幾杯,好好聊聊。走……”
    晚飯間,兄弟倆邊吃,邊喝,邊聊,很是抒懷盡意。
    兩人在對待事物的認識上,想法上,理想上,本就趨同。又難得興致濃烈,自然是一番淋漓暢談,直到戌時才罷。
    見四弟醉意已濃,陳濟方不放心他出門,便命人收拾出房間,安頓他睡下。
    打理好後,陳濟方回到房中,看到桌上那份《籌建海防書》,抑製不住的翻看起來。
    陳濟懷的這篇文字,洋洋灑灑,足近萬言。
    他在文中,詳盡的闡述了自己對海防的認識,和建設新水師的設想。
    他說,當今世界之大,全仗海路相連。而海路不同於陸上,海防也不同於陸防。
    陸地之上,有山河關隘,作為險阻,倚為屏障。甚至少數精銳,就可守關拒險,阻擋千軍萬馬。
    而海路則大不相同。四海相連,船艦可以往來自由,暢通無阻,甚至可以通過河湖深入內地。沿途所過,防不勝防。
    以大清為例,海疆漫長,從北至南,連綿數萬裏。而大清有海無防,故成困局。
    若從海上來攻,可以靈活來去。沿岸各地,任意攻取。
    岸上防禦,則恰恰相反。隻能處處龜守,處處被動。又得沿岸遍設防禦,費人費物,耗資無窮。
    如此局麵,在此前數次洋人來犯時,已盡顯露。
    怎樣才能結束這樣的困局,唯有大力建設海防,創辦新式水師。
    陳濟懷對水師規模的設想,為“先試造鐵戰船十數隻,可邀擊敵於海上。快船數十隻,能巡弋萬裏海疆。另輔以其他若幹,以鎮海口。”
    他認為,由於海路通連,可以舉全國之力,共建一支強大的水師,以拒海外。
    再於海疆各緊要之處,修建港池、炮台,作為據點,支持水師的行動。
    平時,水師船隊,可巡弋各點,練兵揚武。
    戰時,則依托各處,與敵決戰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