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誰對誰錯,自己有數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美國人在上海,向來都是很吃香的,生意不斷,又有排麵。
能得到這些待遇,所仗著的,自然是和陳家,保持了多年的良好關係。
可如今陳家人放出話來,說李仙得得罪了大清,也得罪了陳家人。那美國領事,可是不能坐視不管,必得出手,以示敦睦。
要知道,在美國人眼中,區區日本,別說和整個大清相比,就算僅僅同江南一隅放在一起,若作衡量選擇的話,那也是可以棄之如敝履的。
既然已有取舍,所以美國人的這個姿態,是一定要擺的。
李仙得久出不歸,大久保利通的隨從們有些著急了。他們想出去尋找,卻被製止了。
以大久保的聰明才智,怎會猜不到李仙得的行蹤。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如今這局麵,再出去找人,哪會有什麽好的境遇。
大久保告誡手下人,在眼下的困境之中,多生事端已無益處。唯有虔心應對,才能不負國家托付的重任。
於是,在日本人的虔心等待下,終於有人出來見他們了。
但來人卻不是陳濟方,也不是其他陳家人,連商團或是商行的人都不是。
而是上海縣令。
他對大久保等人說,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陳濟方,現在人在江寧,要過些時日才能得空前來上海。
他還說,陳大人事務繁忙,即使來到上海,也不會有太多時間與日本人攀扯。
為了節省雙方的時間,江寧那邊先發來了些章程,由他傳達給日本代表。要求日本方麵,在陳大人到來之前,拿出令人滿意的答複。
在大久保的壓製之下,其他日本代表才強抑怒火,聽這位上海縣令傲慢的宣讀了,要求日本人答複的事項。
其中包括,對於日本以妄論為由,侵犯台灣,日方將以何種姿態進行道歉和賠償。
對於日本侵占琉球國土,屠戮其國民,掠奪其財物,日方將做何賠償,做何懺悔。
對於大清兵勇,平定上述由日本製造的戰亂,所費軍資、撫恤,日方將做何補償。
對於大清域內,在押的數千日本俘虜,日方將以何價贖回。
除了這些以外,日方還將做何承諾,以示自懲。
宣讀完畢之後,上海縣令又甩給日本代表兩份文件,隨即轉身離去。
這兩份文件,一份是陳濟懷發回的信函摘抄。上麵聲稱,琉球那邊的艦隊、兵馬、糧秣皆已備齊,隨時可以遠征日本,請陳濟方下令。
另一份,是在押的日軍戰俘,和在琉球被抓獲的日本派駐官員的名錄。以及這些人被俘期間,每日所需給養的報價。當然這價碼有點高。
這意思就是警告日本人,如果你們不能早做決斷,給出滿意的答複,那戰火就將燒到你們的本土。並且拖得越久,賠款也會越多。
上海縣令,是趾高氣昂的,離開驛館的。
他調來上海沒多久。從前在外國人麵前,也從來沒這麽牛氣過。就衝這,他可以吹噓一輩子了。
而在他走後,驛館中的日本人卻已炸了鍋。他們痛罵陳濟方無恥敲詐,稱這是奇恥大辱,決不能接受。
他們還痛罵西鄉從道無能寡智。罵他不切腹謝罪,反而舔臉活著,還得花費國民的血汗錢,贖他回來。
大久保利通還是很冷靜的,麵對羞辱,他並不為意。
麵子什麽的,都隻是虛無,無關痛癢。若是一番羞辱就能換得帝國全身而退,他寧願來得更猛烈些。
他很清楚,今日的這些,都隻是前奏。
盡管看上去,陳濟方是讓日本人自己開價。但實際的價碼,人家應該早有定論,而且絕不會低了。
誰讓你戰敗了呢。
而且,即使臉皮再厚,整個事件的是非曲直,他也是心知肚明。
就算站在各自立場上,進行詭辯,但弱肉強食,實力決定一切的道理,他也是懂得的。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外交法則,是無法違背的。
日本還能繼續打下去嗎?答案是不能。
那麽能夠體麵的收場嗎?答案也是不能。
既然如此,他們能做的,也隻能是力爭降低賠償而已。
在對屬下們講明白這些道理後,大久保命人向日本發報,通報了這裏的情況。並且告知日本政府,賠償數額必將巨大,要國內早做預備。
第二日,他又派人找到上海縣令,請代為轉呈,他寫給陳濟方的信函。
在這封私信中,大久保很謙卑的向陳濟方表達了敬意。
並且承認,是由於日本一些人的錯誤行徑,才導致了清日兩國間這一係列的衝突。對於由此造成的麻煩,他深表遺憾。
他承諾,對於前一日收到的,陳濟方提出的談判要求,日本方麵一定會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複。
大久保還說,清日兩國同屬東亞,互為鄰邦,應該攜手共同應對世界之挑戰。
希望陳濟方能夠早日來上海,與其當麵商談,盡快了結這些不愉快的過往之事。
陳濟方看過這封信後,不禁冷笑著對身邊的人說道:
“這日本人啊,說起話來,總是拐彎抹角,真不夠坦率。此事孰是孰非,他心中自是有數。可就算認錯,也是左右而言其他,忒不痛快。
“也罷。總歸是不得對其趕盡殺絕,該了結的,也總得了結。既然他已有態度,那我就去上海會他一會吧。”
三日後,清日雙方代表,在上海正式開始了談判。
盡管大久保利通嘴上說得很謙卑,很客氣,可是該有的唇槍舌戰,一點也不會減少。
一開始,日本人就反對在談判中提及琉球,而隻想談台灣之事。
陳濟方講,你不談,也行。若此次在上海不談琉球之事,那就隻能讓艦隊送琉球王去日本談了。屆時,大清朝廷也絕不會再參與其中。
大久保一想,那還是算了。如若真的那樣,就將是赤裸裸的城下之盟了。
倒不如在上海一並談了,有大清的顏麵要考慮,多少還不會那麽露骨。
不久後,琉球那邊派來的代表也抵達了上海。
又經過近一個月的討價還價,兩份條約最終出爐。
分別是《清日會訂台事專約》,和《琉日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