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藩,亂局

字數:384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大清出於多方麵的考慮,終於下定決心出援越南。
    為此,清廷命從廣西加派援軍,增加了北圻的駐軍。又令西線的雲南邊軍,以剿匪之名進入越南。兩軍互為呼應。
    朝廷同時還作出了,暗中支持黑旗軍抗法的決策。並且密令廣東水師,巡防越南沿海。
    在另外一方,李揚才事件刺激了法國政府。他們認為,越南不顧越法已訂條約,而專請清軍剿叛,是對法國的挑釁。
    這讓法國人認定,必須要以更強硬的政策,才能實現對越南的完全控製。此後,法軍不斷進犯越南北方,並與黑旗軍多次交手,互有勝負。
    此時的法國,正處於第三共和國時代。當朱爾?茹費理領導的共和黨左派組閣後,主張積極改變法國形象,對外采取殖民擴張。
    茹費理本人就是一個堅定的殖民者,在他擔任法國總理時的1881年7月,法國議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了一份加強侵越的表決。
    決定追加駐越南的海軍經費,並撥款250萬法郎,專用於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法國人,終於要大打出手了。
    此後,在越南的法軍,不斷向北圻地區發動攻勢,一路攻城掠地。直到1883年5月時,再次受挫於河內城外的紙橋。
    又一次敗於紙橋的消息傳回法國時,正值茹費理內閣第二度上台。
    此時,為了繼續擴大對越南的侵略,他們再度提出追加軍費的議案,也剛好在議會通過。
    突然傳來失敗的消息,令法國政府決心重新檢討在越南的行動。為此,他們調兵遣將,對部署進行了徹底的調整。
    法國政府接連發布任命狀,組建起了一個,專門用於侵越作戰的指揮機構。
    任命朱爾?何羅恾為總特派員,負責法軍的後勤和民政工作,並在軍事上擁有管轄權。
    任命陸軍少將亞曆山大?波滑,為遠征軍總司令。
    並且出於對大清各支水師的重視,還專門組建了一支新的艦隊。
    選派海軍少將阿梅代?孤拔,作為這支艦隊的指揮——盡管他屬於海軍中的反戰一派,並在此前明確表達過,對這場戰爭並不感興趣。
    不過出於軍人服從命令的操守,孤拔在接到任命後,還是馬上率領自己的旗艦,裝甲巡洋艦“巴雅”號,駛向遠東。
    而法國政府,也在為接下來的行動,四處調集軍隊,抽調戰艦。
    隨著一艘艘,懸掛著紅白藍三色旗的戰艦和運兵船,不斷向東方聚集,法軍的力量也不斷增加。
    此後,波滑率領法軍,加強了對北圻的進攻。孤拔也指揮艦隊,於8月,進犯越南的京城順化。
    當順化城的外圍屏障,皆被法軍攻破後,又剛剛經曆過爭奪王位的內亂,越南朝廷無力抵抗,終於屈服了。
    越法雙方簽訂了《順化條約》。
    根據條約,越南就此徹底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並當眾銷毀清廷為冊封頒發的信物——越南國璽,從此宣告終結與中原的藩屬關係。
    此後法軍繼續在北圻發起攻勢,黑旗軍在其打擊之下,已難支撐。法國還要求大清承認《順化條約》,並且以此要求清軍全部退出越南。
    不久,在法國很有名氣的陸軍中將,查爾斯?米樂,接替了指揮不佳的波滑少將。而孤拔也被晉升為海軍中將。
    士氣高漲的法軍,則在北圻連戰連勝,並於第二年3月逼近大清國境邊上的涼山。
    自接受越南求援以來,大清也終於被迫走到了台前。
    既然從法理上,越南已與大清無關。是繼續與法國正麵衝突,直到分出高下。還是就此撤軍,承認現狀。何去何從,終到了該決斷的時刻。
    然而此時,在大清諸多朝臣們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卻不是該如何解決,這場即將引發大戰的危機。
    清廷在光緒八年決定援助越南後,除了派軍出境外,並未有更多的後續安排。
    本來既已決定出兵,就應該考慮到後手布置。以免局勢惡化時,手足無措。至少也要先確定下來,若真與法國開戰,調何處兵,選誰為將。
    清廷倒不是沒有想過這些,隻是在選擇時遇到些難處。
    首先,如真有戰事,朝廷能依仗的,隻有大清的幾位實力派封疆大員。除非有誰真的不開眼,還以為八旗和綠營能頂上前排。
    其次,若細數一下,都有哪些個實力派,能擔當此任。無非就是這麽三家,淮、楚和商團。
    除此之外,湘係的曾國荃和劉坤一等人,手頭上的實力,同前麵三家比起來,已然差得太多了。
    再說這三家的情況。他們的領軍人物,在這一年都有些麻煩。
    陳濟方是身體不大好。自去年因大哥去世,他於悲痛之中重病了一場。自今雖漸有起色,但離完全康複尚有時日。
    商團係統又與別家不大一樣,其絕大多數將領都不在朝中任職。清廷若想調度,隻得通過陳濟方——這也是陳家兄弟多年來的刻意為之,造成的結果。
    而楚軍的領袖左宗棠,這兩年可是風光無限。連續征戰多年的他,在先後平定了甘陝和西域之亂後,於光緒七年載譽返京。
    朝廷對左公這位大功臣,也是給予了極高的禮遇。並留其在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
    但左宗棠性格剛直。入職軍機後,又常喜大放言辭,惹得同僚側目排擠。
    而他自己也對在中樞任職很不習慣,幾個月下來,已然身心不適。
    為求兩安,朝廷隻得將其外放,讓他複任陝甘總督。
    越南事起之後,左宗棠係屬主戰一派。他也多次上疏,自請赴邊督軍,卻被朝廷婉拒。
    其實清廷這麽做,也是對左公的體諒。
    一來,他年事已高,多年征戰,身體狀況不佳,不適合再度披掛。
    二來,即便起用左宗棠領軍,可他麾下卻已無軍可用。隻能重新編練,或是用他人之兵,多有不便。
    這是因為,左宗棠不善於用人培養勢力。曾經強盛一時的楚軍,二十年來隨著將領日漸稀疏,已經漸失氣候。
    如今的楚軍,真正留下的,隻是一個名號和左宗棠本人而已。
    即使其早已五花八門的構成,也在西域之戰後,除了留駐西北的兵力外,餘下多已遣散。
    所以朝廷真正指望著,能在越南前線作戰的,其實隻有分布廣泛,將領和軍力都為數眾多的淮軍。
    可是眼下,淮軍這邊的核心人物李鴻章,卻丁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