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進,退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一轉眼,商團大軍北來,已經一個多月了。
如此長時間的駐兵於大沽口,定會帶來諸多的影響。
封鎖海運,斷絕南漕,固然會給清廷施以重壓。但陳家自身承擔的壓力,也是空前的。
若再這樣下去,萬一朝廷就是不肯就範,該怎麽辦?或是其決然宣布,陳家為國朝叛逆,以國家大義詔令天下進行討伐,該怎麽辦?
時日漸久之後,若是兩江內部出現動亂,該怎麽辦?或是洋人因此異動,大舉參與進來,又該怎麽辦?
陳家終究勢單力孤,已經幾乎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了這局對決之中。宜當速決,越久則越被動。
況且,眼下的局麵,畢竟是內鬥。國家對外之事,尚在惡化,若因內鬥使外人得利,更不是陳家人願意看到的。
所以,經過反複考慮和商議之後,陳濟懷拍報給林東方等人。要他們認真考慮一下,如何再施加些壓力,迫使清廷接受陳家的條件。
並且,己方的條件也可以適當放寬些,隻要大意能達成,盡快了斷才是更佳的選擇。
其實林東方等人,也正有此想法。接到電報後,也是一拍即合。於是很快便定下了,開展進兵施壓的計劃。
他們將行動的目標,選定在剛出塘、沽駐防區域的新河。這也將是商團依章駐防京畿以來,首次出到防區之外,必會生出應有的效果。
為了避免與淮軍發生摩擦,在行動的兩日前,林東方還暗示了馬建忠,使其向李鴻章秘密傳遞了消息。
林東方心裏很明白,不管打過打不過,若真的與淮軍衝突起來,那將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而李中堂在得信後,也是心領神會,立刻下令撤出了新河及周圍的淮軍。
在李鴻章看來,當前的事件,無論最終的結局如何,都是對他極為有利的。前提是,要保住淮軍的實力,並且盡量兩不得罪。
陳家這番是第二次主動出頭了,在朝廷心中已鐵定被打入另冊。
有這樣一個靶子在,朝廷今後隻能更加倚重他李大人,和他手中的淮軍了。所以為了好好感激陳家,他也要盡量的幫幫忙。
因此,當商團大張旗鼓開始攻擊行動後,未受到任何阻撓。
盡管如此,前出的隊伍還是依照上峰的要求,把戲做得很足。為此倒是浪費了不少,槍炮的彈藥。
可京城的人,哪能知道真實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的。反正急遞來的軍報上稱,商團大舉殺出防區,進犯清河,淮軍不敵,清河已被攻占。
京中聞訊後,無論朝野,皆瞬間炸開了鍋。不少鹹豐朝的老人,還聯想到了,當年英法聯軍來犯時的情形。
他們還說,曾經阻擋住英法聯軍的,正是商團。如今商團要是攻來,那豈不是無人可擋。
這樣的流言,迅速蔓延,也傳到了宮中。而宮裏麵的那位,也是這些傳言中,往事的經曆者。因此,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中樞又經過了兩日的,混亂和吵罵之後,終於接到了“乾綱獨斷”的懿旨。
命禮親王世鐸和孫毓汶,為欽差大臣,特命全權前往大沽口,商談商團退兵之事。
並且在出京前的召對時,孫毓汶隱問慈禧太後,有何交待。
答,差不多就行。
這第二番的談判,依舊是在淮軍的軍營中進行的。整個進程也較上次,平和且順利了許多。
談判的過程,基本是在林東方和孫毓汶間展開的。
因為陳家提出的條件,朝廷已大體接受了。所論的,不過是在字眼和款額上而已。
經過一番修訂之後,一部《兩江地方自治約章》,也就此出台。
其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第一,大清皇帝恩典,特準兩江總督於其治下地方,施行域內自治。其後仍稱“總督”,所兼南洋大臣等職,即行開去。
第二,兩江總督應恪守臣節,謹遵大清皇帝為君,不得怠慢典儀。並以所治地方,歲獻庫銀五百萬兩,以為供奉朝廷。
第三,兩江總督若有承繼,由現任指派繼任,並呈報朝廷頒旨,以此永為延續。
第四,兩江總督治下諸項事務,協約訂立,悉由自行主理,朝廷不予幹涉。
第五,兩江總督治下駐防與官署,皆由自行設置,原有一概撤除。
第六,兩江總督若委派地方官吏,凡文官從三品以上者,武官從二品以上者,須呈請朝廷額外頒旨予以認可。餘者自議。
第七,兩江自治以後,原《塘沽駐防章程》即行廢除。
《兩江地方自治約章》簽訂生效後,大沽口的封禁隨即被解除了。停運了月餘的南漕,也終得恢複。
隨後,商團在大沽的水陸大軍,開始陸續南返。
在臨行前,林東方倒是沒忘了,甩給李鴻章一份清單。這是撤軍之前,商團所耗費的,應由直隸承擔的,各項給養的報銷款項。
《塘沽駐防章程》雖已作古,但截止之前的錢糧費用,該是誰的,還得由誰承擔。
李鴻章見此,哈哈大笑,隨即擬了奏折,將此清單夾帶呈往京城。至於那邊再怎麽氣,願怎麽罵,他就管不著了。
一旬之後,陳濟方又專折上奏朝廷。稱,近歲以來,年齒漸長,舊傷時而複發,亦常臥床難起。
值此多事之載,兩江政務繁多,不可無人主理。故,自願開去所有差使,居內休養。而由陳濟懷,接為繼任兩江總督。特請朝廷恩準。
這種走過場的事,清廷豈能攔住。便裝模作樣的,履行了一番程序。
由此,在兩江實現自治後,陳家兄弟間也順利的,完成了權力交接。
接下來,陳濟懷可是有得忙了。
如今自治已成,說江南此時是“百廢待興”,也不為過。各項內政事務,廢立改革,都幾乎要大刀闊斧的重新打理一番。
與兩江內部將要發生的翻天覆地相比,外麵的人在得知了兩江自治的消息後,都更為震驚。
而各家的心思,自然也是不同。由此也讓重獲新生的兩江,和剛繼任總督的陳濟懷,麵臨著血與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