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東洋的心思

字數:374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隨著與清廷簽訂了一紙約章,兩江地區由此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新舊更迭之間,總會難免生出混亂。新掌兩江大權的陳濟懷,自然深諳這個道理。
    因此,保持穩定,平順的渡過這個危機四伏的時期,被他定為現階段執政的核心方針,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
    在內政方麵,為了盡量快速的平複民眾,因這場變革而帶來的恐慌,除了在上層做必要的廢立以外,在中下層基本沿用了原來的一切。
    更全麵的改革,隻有待大局相對安穩之後,再逐步的進行。
    對於兩江最高層麵的治理,陳濟懷暫時推行諸司三省體製,取代了大清原有的官署。
    今後還準備在局麵平穩後,陸續引入西方的議會參政等製度。
    所謂諸司,是指在兩江全域內,分管各領域事務的部門,相當於內閣各部。
    包括,外務司,防務司,財務司,海關司,交通司,刑律司,農業司,工業司,貿易司,監察司,學政司,民政司,等等。
    而三省,指的是兩江治下的江蘇省、安徽省和江西省,這三個省各自的行政事務管理,其下仍暫時沿用道、府或州和縣的管理結構。
    這個“三”字,並不是固定下來的,隻是因為當下兩江僅有這三個省,而已。
    至於各級官員的任用,則是一件比較令陳濟懷頭疼的事情。
    兩江自治以後,出現了一大股人員遷出的潮流,包括官宦和民間兩個層麵。
    在民間層麵,普通百姓還好,在經過最初的,相對短時間的惶恐之後,隨著安撫和淡忘,便漸漸適應了下來,依舊我行我素的,操持著生活。
    但那些鄉裏的士紳們,情況就不太一樣了。而這一類人群,也是長久以來,在華夏民間有著核心影響力的階層。
    雖然陳家經營江南日久,各種新鮮事物也推行過不少。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勸導或打壓,已經使得兩江的士紳階層有了很大的改變。
    但還是有許多思想極其頑固守舊的,仍無法接受自治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與外省或朝廷裏的高官,有著家族上的關聯。於是這些人,便選擇了離開兩江。
    對於他們,陳濟懷的態度是,放行。隻要他們不裹挾,不製造混亂,就由他們去。走了,反倒比留下來阻撓新政,或暗中搞破壞要好。
    相比民間的人員流失,官吏的外流,就比較令人惋惜了。
    在原有的數量龐大的兩江官吏中,不論開明還是守舊,很多人還是更看重自己的頂戴,和功名仕途。
    兩江自治以後,這些官宦們不可避免的,將從此脫離大清的官僚體製,這是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難以接受的。因此紛紛選擇離開。
    這些人員的流失,特別是中下層官員,可以說對兩江的穩定,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然而這卻是清廷最高興看到的。
    朝廷對此一麵幸災樂禍,一麵推波助瀾。放出話來,說隻要有人離開兩江,朝廷一定給予優議,還會為其安排新的實缺,甚至是肥缺。
    清廷所承諾的,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另當別論。但確實鼓動了很多人,也給陳濟懷添來更多的麻煩。
    為了盡量降低不利影響,他隻得采取兩手對策。
    一麵是選派提拔了一大批新人,特別是從商行等新事業中抽調的人員,讓他們先至少能臨時頂上空缺。但這需要時間,更是人才難覓。
    於是陳濟懷又下令,盡量對原有官吏進行勸說挽留,甚至采取了一些強製手段。讓他們哪怕是暫留一段時日,待過渡後再予放行。
    總之,革新是不易的。實行自治這種大規模的,集中式的變革,更是隱含著無數想象不到的困難。
    內政上是如此,在外交上陳濟懷更是小心謹慎。
    在大清國,兩江地區特別是上海,是所有與大清有往來關係的洋人,最看重的地方。如今這裏突然自治了,難免會帶來很多額外的關注。
    為了在初起時,能盡量保持一個安穩且友好的外部環境,陳濟懷決定暫時在兩江域內,繼續遵守大清與外國已簽訂的條約。
    等將來穩定下來後,再逐步尋求改換新約,爭取廢除那些不利的條款。
    如此消息一出,確實收到效果。絕大多數的國家,見自身利益未受影響,就很順利的接受了兩江自治。
    還都表達了祝賀,希望以此為機遇加強合作。
    當然,那些以前就同兩江單獨訂過約章的國家,就更沒什麽可說的了。比如日本。
    前麵曾提過,日本對兩江自治的感受,是比較複雜的。
    日本在十年前,於台灣慘敗於陳家之手,同時還徹底失去了對琉球的控製。其國內對此,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後來日本向陳家和琉球,尋求了和解。解除了來自這個方向上的威脅,可以集中精力轉向別處。
    日本接著便迫使朝鮮向其開放,並持續不斷的進行滲透,也算挽回了些許顏麵。
    一轉眼近十年過去了。這十年來,日本國內可謂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既平定了內亂,統一了聲音,各項維新政策也得以全麵鋪開,還償清了對大清和琉球的賠款。
    就連陳家駐日的代表都回報說,日本如今已是麵貌大改,日新月異。
    這些進步,當然對於日本人自己來說,也是很受鼓舞的,內心便又有些不安分起來。
    於是在前年時,借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之機,日本企圖趁火打劫,撈取好處。誰料竟被大清北洋,輕輕鬆鬆的就給化解掉了。
    隻是由於大清和朝鮮,都在後續的外交條款上不夠細心,才被日本鑽了空子,占得些便宜。但日本人的自信心,仍通過此事件備受打擊。
    而現在,一個實力比北洋還要強勁,且曾經收拾過自己的陳家勢力,竟然帶著大清最富庶的地方自治了。這真是讓日本人心裏,五味雜陳。
    不過有的時候,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能屈能伸”的勁頭。
    為了自家的生存和安全,不管心裏是怎麽想的。反正他們很快的找上門來,對兩江自治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希望正式訂立新的約章。
    日本能有此種態度,對於陳濟懷來說也不是壞事,隻不過眼下沒時間去搭理。
    因為他現在的外交要務,是需先解決法國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