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二戰隊的行動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就在主力艦隊抵達上海的前一天,兩江海軍一支由六艘巡洋艦組成的編隊,駛離了吳淞口,前往閩海。
    這支編隊,是由兩艘“雲漢”級和四艘“揚州”級組成的。由海軍中將方文光,統一指揮。
    他們此番行動的主要任務是,保持在戰區海域的存在,對法軍的活動進行偵查監視。
    並且要伺機削弱法國遠東艦隊的力量。如遇劣勢敵艦,即行殲滅。待主力艦隊完成修整後,再配合主力與法軍決戰。
    為了方便指揮調度,兩江海軍首次啟用了戰時艦隊編製。賦予這六艘巡洋艦組成的編隊,編號為“第二戰隊”。
    12月26日上午,第二戰隊抵達了馬祖列島的東北海域。
    旗艦“雲漢”號隨即傳出指令。“揚州”號和“徐州”號兩艦被派前出探察,餘下四艦緩速跟進。
    下達完命令後,方文光便站在“雲漢”號的艦橋上,舉著望遠鏡靜靜的觀察著海麵的情況。
    旗艦上的旗令發出後,各艦紛紛響應。
    原本六艦的航行隊列,是采取兩兩為一小隊的魚貫橫隊。“揚州”號和“徐州”號兩艦即為一小隊,排在整個編隊的最右側。
    接到命令後,兩艦隨即駛出隊列,向前方加速航去。
    方文光對閩台海域是十分熟悉的。
    他曾無數次跟隨或率領戰艦,來此訓練、巡弋。十年前,更是親身參加了在這一帶的作戰行動。
    在“射寮灣海戰”中,參戰的“棲霞山”號巡航艦的艦長,就是方文光。
    如今他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麵的戰隊指揮,率領著更強大的艦隊,去挑戰更凶險的敵人。
    而且眼下,在他們的附近,就有敵艦存在。
    前出的“揚州”號兩艦,在與大部隊分開近一個時辰後,就隱約的可以遙看到北竿塘的影子了。
    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了,在東南方向有一艘輪船,也在向著北竿塘這邊駛來。
    隨著雙方間的距離不斷縮近,逐漸可以看出,來船是一艘擁有三桅杆的軍艦。
    而且很明顯,那艘戰艦也早已發現了兩江二艦。並且開始急劇轉向,調頭駛離。
    那艦上的單座煙囪,吐出的煤煙也越發濃重,分明就是在加速逃走。
    這些跡象明確的表明,眼前的是艘法艦!
    “全速,追!”
    擔任小隊指揮的“揚州”號艦長一聲令下,兩江二艦提高航速,追了上去。
    他們追趕的,正是法國鐵肋木殼巡洋艦“窩爾達”號——孤拔曾在“馬尾之戰”中,將其作為旗艦——排水量1,300噸,裝有5門中口徑火炮。
    “窩爾達”號在“馬尾之戰”後,就被孤拔留在了馬祖錨地,負責周邊的看守和巡弋。因此被兩江戰艦抓個正著。
    並且該艦已經收到了,幾天前“霞浦以東海戰”的通報。所以見到兩江戰艦後,掉頭就逃。一邊逃著,還一邊“砰、砰”的遙遙發炮。
    這讓兩江海軍的官兵很是納悶,兩方相距這麽遠,超出射程之外,法艦就開炮了。這,不是胡鬧麽。嚇懵了嗎?
    總之不管怎麽樣,先追上去再說。
    “窩爾達”號是1864年在瑟堡海軍造船廠開工,專為殖民地建造的小型巡洋艦,理論最高航速隻有12.5節。根本跑不過身後的追兵。
    既然互相已經確認了身份,那就免了寒暄客氣。當“揚州”號和“徐州”號兩艦追至艦炮射程後,雙方間的這場小規模戰鬥也就正式打響。
    過程不用多講,無論用什麽去想,都能猜到結果。
    兩江二艦,沒費多大氣力就把對手打得鼻青臉腫,哦不,是千瘡百孔。
    “窩爾達”號已遭重創,又無可能逃脫,隻得掛起了白旗,乖乖投降。
    兩江官兵見該艦實在是傷得太重,便在收容了俘虜後,又朝水線處補上了幾炮,送它沉入了海底。
    隨後兩艦整隊,再向北竿塘方向駛去。
    而方文光帶領的其餘四艦,在聽到炮聲後,也加速趕來。恰好與“揚州”號兩艦重新會合。
    經過對法國俘虜的審問,得知,法軍駐在馬祖錨地,是有兩艘軍艦的。
    除了“窩爾達”號以外,還有一艘是“野貓”號炮艦——該艦與前幾日被兩江海軍擊沉的“益士比”號,係屬同級。
    這就明白了,怪不得“窩爾達”號一見到兩江戰艦,就著急開炮呢。原來是在鳴炮示警,通知同伴發現敵情。
    第二戰隊行蹤已經暴露,偵查也好,突襲也好,就都失去意義。既然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那就大大方方的開進吧。
    於是方文光下令,掃蕩馬祖錨地!
    可結果,卻撲了個空。
    第二戰隊各艦,分頭對北竿塘和南竿塘的周邊,仔細搜尋了一遍,都未再發現敵艦。
    看來“野貓”號是腳底抹油——溜了。
    情況也確實如此。
    “野貓”號的艦長在聽到炮聲後,曾對該如何應對,猶豫了許久。
    他結合已知的情報,知道兩江已經派出較大規模的艦隊投入戰局。
    而自己這幾百噸的小炮艦,在這樣的戰場上,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反倒不如抓住空檔,趕緊撤離。去通風報信,更有價值。
    於是乎,他們就真的抓緊時間逃走了。
    可是往哪逃呢?
    此時在閩台海域,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主力都集中在台灣島的南北兩端,遂行封鎖任務。
    “野貓”號若逃,理當奔往東邊的台灣島方向。
    可是該艦卻反其道而行之,駛向了西南。
    “野貓”號的目標是閩江口的川石島。因為那個島上設有一座大東電報局。
    “窩爾達”號和“野貓”號之所以被留在馬祖錨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控製並保護這個電報站。
    而且在川石島旁邊,此時還駐有另一艘法國戰艦,“梭尼”號巡洋艦。
    排水量2,000噸的“梭尼”號,也是木質艦體,裝有8門138毫米火炮,以及大量37毫米機關炮,航速可達15節。
    “野貓”號趕到川石島與“梭尼”號會合後,就急忙拍報,將馬祖的情況報告給人在基隆的孤拔。
    聽聞兩江海軍再次現身,孤拔也是大吃一驚,急忙調集法艦,準備大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