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入越

字數:385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基隆的法軍投降的消息,是在1月5日後全麵擴散開的。
    外界最先聽聞此消息的,是上海的洋人。並且在他們當中,迅速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效果。
    一支法國艦隊全軍覆沒,數千名法軍官兵集體投降。這樣的訊息,讓他們覺得難以置信,自然足夠令他們震驚得合不攏嘴。
    大清朝廷上下,在得到了這樣的戰報後,則是有些發懵了。
    他們此前,心中想著的,隻是終於把兩江拖進越南這趟渾水了,將來無論何種結果都有人跟著分擔了。
    可他們誰也沒能料到,會收獲如此大勝,竟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朝中的主戰派們,倒是受到了鼓舞,又開始大放厥詞,還生出許多“奇思妙想”來。
    京中的坊間,也是風聞四起。各種傳言、段子層出不窮,那些形形色色的描述和猜想,比真實戰場上的還要豐富多彩。
    至於禁中和樞臣,還有那些主和派的官員們,心中的感受要更為複雜得多了。
    當然也定然會有人對此事呈負麵反應,比如劉銘傳和茹費理。
    劉銘傳所惱火的,無非是麵子和沒能搶到功勞。
    而茹費理的失望,就要來得真實很多了。
    孤拔投降的消息,是在1月6日傳到巴黎的。原本就已被前線的各種不利影響了的法國政壇,立刻掀起了巨浪。
    反對黨們甚至將此事與1870年相提並論,稱之為法國新的恥辱,必須有人為之負責。
    當天,原本一直支持茹費理內閣的黨派,共和國聯盟和左翼共和派,就已經要求茹費理主動辭職。
    而在第二日的眾議院不信任投票中,茹費理也未能過關。於是他隻得在眾人的怒罵中,帶領著各位部長,集體前往總統府遞交辭呈。
    茹費理內閣就此倒台,但在新內閣選舉產生之前,他們仍將擔負著過渡的職責。
    到了此時,茹費理對這場戰爭的前途,已經深感憂慮。因此他打算在擔任看守總理期間,嚐試作和談的最後努力。
    此時,法國與大清之間的官方聯係,主要還剩下兩條通道。
    一是由法國政府直接聯係在歐洲的,大清駐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和奧地利五國公使許景澄。
    二是通過法國駐天津領事,聯絡李鴻章。
    茹費理采取雙管齊下,指示手下人同時從兩方麵進行溝通。希望以法國放棄索要賠款為條件,重新依照《清法簡明條款》與大清議和。
    清法間的這兩條官方通道,在大清一方的背後掌控者,都是總理衙門和李鴻章。
    而當戰事發展到現在,茹費理還想實現《簡明條款》,卻著實有些異想天開。
    就算李鴻章和總署的大人們,心裏願意接受這樣的和局。但在當前的輿論環境下,也得要好好斟酌一下。
    更何況,與一個看守內閣進行和議,最終能否有效,也需要認真考慮。
    可時間不等人。幾天後,正當大清這邊還在猶豫之間,法國的新政府已經產生了。茹費理的努力,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和談之門再度關閉,戰爭也將繼續進行。
    不過,雖然法國的新內閣已經上台,但接下來,該采取什麽樣的方式打下去,一時間卻仍未定論。
    好戰派分子們主張,應該大幅向越南增兵,並從本土抽調主力戰艦前往清國沿海。一定要給予對方沉重的打擊之後,才得罷休。
    沉穩一些的人則認為,如此一來將會影響到法國在歐洲的軍力部署,給那些法國的潛在對手們可乘之機。得不償失。
    持這兩種意見的人,在法國議會中的勢力不相上下,因而難以決斷。
    經過反複權衡,新組閣的法國總理,激進共和黨人亨利?布裏鬆最後決定,采取有限增兵的策略。
    並將法軍的主要反擊集中到陸上,盡快占領越南全境。驅逐清軍,進而攻入清國本土,迫使清國屈服。
    經此一番布置後,新一輪的戰事很快又重新開啟了。
    此時在越南北圻的陸地戰場上,形勢是這樣的。
    清軍在出兵越南後,分為了兩路。其中從廣西來的清軍為東路,而從雲南入越的清軍為西路。
    兩路清軍在各自的方向上,同黑旗軍一道,正麵對抗著法軍。
    法軍方麵為了應對,早在1884年9月初,法國政府任命陸軍少將波裏葉出任駐順化總監,主管在越南的軍事行動。
    10月,他指揮法軍分別擊退了東西兩路清軍,占領北圻的宣光、船頭和郎甲等地,與清軍暫時形成對峙。
    到了1885年1月中旬,北圻的法軍接到了新內閣的新命令。
    恰巧法國之前安排的援兵也已趕到,他們便打破了數月來相對和平的局麵,先在東線展開了大規模的攻勢,並很快取得了進展。
    麵對法軍突然發動的進攻,東路清軍準備不足,在混亂中迅速潰敗,僅幾天的時間就丟棄了在越南的據點,敗退回到大清國境內。
    法軍兵鋒隨即直指鎮南關下。
    在此等緊急情況下,兩江的陸軍也被迫加快了進軍的進程。
    其實對於入越作戰,兩江在對法宣戰之前便已經開始了部署。並且在出兵的事宜上,得到了主戰的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支持和配合。
    在正式對法宣戰後,由於海路上的威脅尚未清除。兩江陸軍便先從陸路,開始向清越邊境進發。
    宣戰的第二天,也就是1884年12月23日,兩江的第一批部隊從江西進入了廣東。
    接著開辟行軍線路,一路穿越粵桂兩省,陸續向廣西省太平府龍州廳一帶集結。
    沿著這條路線,兩江的後續隊伍不斷開進,至法軍兵臨鎮南關時,在廣西的總兵力已近一萬三千人。
    主力包括第六團和第七團,第四十四營,第一炮團,第四騎兵營,以及第一工兵營等。
    麵對來勢洶洶,已經兵至關外的法軍,張之洞急切的希望兩江軍隊能夠盡快投入戰鬥,抗擊鎮南關正麵之敵。
    可如此一來,卻偏離了兩江原本計劃的進軍方向。
    根據此前的預案,兩江軍隊是打算再進一步集結後,從龍州向西進入越南,在高平落腳後,於法軍東西兩路之間,直插太原和河內。
    可是現在東路的清軍兵敗如山倒,破壞了原有的戰場態勢。無奈之下,兩江軍隊隻得改變方略,提前開進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