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退軍,進軍

字數:378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就在兩江不斷向越南周邊調集軍力之際,法軍也在加緊行動之中。
    此時法軍在北圻的總兵力,已近三萬人,並且還在增加。
    隻不過在這些人員當中,還包含一些從當地征召的北圻衝鋒兵。
    並且作為侵略者的法軍,不能將全部軍力用於前線作戰,而是要分出很多力量用於地方占領。
    即便如此,法軍的戰鬥力仍舊優於清軍。
    法軍擊潰了東線清軍後,轉過頭來於1885年1月下旬掃蕩了西線,在宣光一帶打退了黑旗軍和從雲南入越的清軍。
    接著,已經解除了側後方威脅的法軍,又重新向東線集結,準備完成國內要求的攻略清國本土的任務。
    2月中旬,法軍由第1旅和第2旅組成的主力部隊,共計八千人。在陸軍少將德?尼格裏的指揮下,從諒山經文淵,進犯大清國境鎮南關。
    防守鎮南關的清軍,總數有兩萬人上下。與法軍相比,人數占優,但也隻是人數占優而已。
    清軍的編成十分紛雜,既有淮軍,也有湘軍、楚軍,還有兩廣征募的新軍。各部戰力參差不齊,指揮也是雜亂無章,並無統一調度。
    相比人員和編製,兩方在裝備上的差距尤為明顯。
    法軍這邊,步兵使用的是製式的,配有t型刺刀的m1874型格拉斯式步槍。
    該型步槍,射程遠,精度高。槍長130.5厘米,重4.15公斤,11毫米口徑,有效射程900米。
    采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單發裝填,金屬彈殼定裝彈藥。裝填方式略為繁瑣,每分鍾射速14發。
    與之相對照的是,清軍的單兵裝備良莠不齊。甚至有些部隊因槍支不足,還在使用大刀、長矛來作充數。
    清軍裝備的槍械,型號繁多。既有抬槍和大吉槍這類老式前裝槍,又有施耐德-恩菲爾德式後裝步槍,和雷明頓式步槍。
    清軍各部也因源屬不同,裝備各有差異。
    總的來說,是淮軍裝備最好,普遍裝備m1867型雷明頓式滾鎖步槍。甚至還有兩營配備了,性能優於法軍武器的m1882型雷明頓式連發槍。
    湘軍和楚軍的武備要略差一些,但也是以m1867型雷明頓式為主。
    兩廣和雲南軍隊的裝備最差,多裝備施耐德-恩菲爾德式這種改造的老式後裝槍,和前裝槍。
    清軍使用的上述這些槍械,口徑不一,彈藥不能通用。這給本來就運作不利的後勤,又增加了混亂。
    在火炮和支援武器的對比上,雙方就更為懸殊了。
    清軍的火炮數量很少,最先進的不過75毫米m1873型克虜伯式行營炮,射程5公裏。此外,就是一些可以送進博物館的,前裝劈山炮。
    清軍的支援武器隻有數量稀少且陳舊的,蒙蒂格尼式37管機關槍。
    而法軍方麵,普遍使用霍奇基斯式37毫米5管機關炮,是近距離支援的利器。
    該型炮也常用於海軍艦船上,陸上使用時含炮車重200公斤,炮長74厘米,每分鍾射速68發,初速每秒370米,有效射程1,800米。
    法軍裝備的火炮,有射程8公裏的型90毫米加農炮,和10公裏的m1875型95毫米加農炮。
    還大量配有,霍奇基斯式42毫米山炮,亦稱兩磅速射炮。炮重167公斤,初速396米每秒,射程3,200米。
    對比上述之後,便知清法之戰的結果。
    再加之實力最強的淮軍,早就得到了保存實力的密令。防守鎮南關的清軍,在法軍攻擊之下,一觸即潰。法軍因而輕鬆的進占該處。
    清軍潰退的消息,被迅速擴散,幾天後清廷也收到了報告。
    敵人已經攻入國境,廣西門戶已失,這讓京城裏陷入了恐慌。中樞急命李鴻章,想辦法盡快與法國和議,以免戰禍進一步擴散。
    如此,正中法國人下懷。於是雙方在天津,又以《簡明條款》為基礎,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
    這一次法方提出,承諾不再向大清索要賠款,但前提是清軍得主動退出越南,法軍也不再向清國境內推進。
    而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是,有兩江軍隊擋在憑祥,占領鎮南關後的法軍就是想前進,也是前進不了的。
    可清廷卻已經受不起驚嚇了,不管前方情形如何,執意要盡快結束這場兵禍。
    總理衙門隨即告知李鴻章,即使合約一時無法商定,也應先實現與法軍的停火。為了避免摩擦節外生枝,可以答應清軍先退出越南。
    同時要求法軍,也要相應的撤出鎮南關,以示其誠意。
    如此一來,雙方間的和談就轉變為了停火談判。
    不過有了前車之鑒的李鴻章,這次可是把話跟法國人說得很明白。停火撤軍,這隻是清軍的事。
    對於清廷指揮不了的軍隊,法國人得自己想辦法應對,也不要牽連到大清的頭上。
    就這樣到了2月底,在大清朝野主戰派的一片反對聲浪中,越南的清軍開始退兵了。
    法軍也依約,就此放棄了鎮南關。兩廣的清軍隨即重新進駐,其中還包括一支新的隊伍,由老將馮子材率領的萃軍。
    但是此後,這些清軍也隻是駐紮邊關而已,接下來的戰事將不再和他們有關。
    法國人對此是感到滿意的。在這種局麵下,他們認為排除了數萬清軍的威脅,即便是兩江軍隊仍會繼續參戰,也將好對付許多。
    更何況,在清軍已經停戰的情況下,兩江還能否會繼續戰鬥下去,值得關注。
    對於這一點,很快就會有答案的。這場戰爭也遠沒有到達結束的時刻。
    而且在後麵的戰鬥中,法軍也不會因清軍的退出而感到輕鬆。因為少了礙手礙腳的清軍,反倒更會有利於兩江軍隊作戰。
    由於清軍已經與法軍停戰,並且重占了鎮南關,兩江不便於在這個方向采取行動。
    因此他們除了留下少量駐軍,以為必要的防備外,將憑祥的軍隊都轉至了高平那邊。
    3月初,當清軍完成退兵時,高平的兩江軍隊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此時,法國人也明白,戰爭繼續下去是不可避免的。他們也在不斷的調集兵力,準備迎戰。
    可是當兩江積蓄已久的攻勢終於發動時,卻是出現在了另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