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北寧烽火
字數:373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在與兩江第一團部隊展開白刃格鬥的法軍當中,有一群裝扮極為特殊的士兵。
他們是頭戴紅色菲茲小帽,上衣外著馬甲,下身穿緊口寬鬆長褲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這些來自北非的法國外籍軍團士兵,戰鬥力十分彪悍,尤其擅長白刃衝鋒。
在這種看上去很是唬人的戰鬥力的反擊下,第一團第二輪的衝鋒再度以主動退卻告終。
而另一側的第十團也同樣遭遇到了逆境。原本依靠突襲,已經占得先機的他們,卻在法軍伏兵的側翼打擊下,有些陣腳不穩。
在此情況下,周儀鬆果斷下令後撤。盡管並不畏懼打硬仗,但在出現突發情況時,作無謂犧牲的事他才不幹呢。
由是,兩江軍隊的第二波攻勢又失敗了。
但他們也並不是全無收獲,至少法軍的伏擊陣地已被迫暴露,並且為了增援前方陣線還動用了預備隊。
總之受困於手中兵力有限的波裏葉,隱藏著的牌已經所剩無幾了。
他唯一擴大牌庫的希望,就要看可爾西將軍能否派來援軍。
不過計算過路程後他發現,有可能會出現的援軍,最早也要再過一兩天後才能到達。
而在這期間,波裏葉少將要麵對的兩江軍隊,會越聚越多。即便對手不再增加,隻是麵前的這些人馬,他也不敢完全保證能堅持到援軍到來。
是否該撤退這個念頭,第一次在他心頭浮現。隨即又被他用意念,將其打消。
後撤確實可以擺脫眼前的困境,但也意味著法軍失去了,北圻北部山區的防禦據點。
在放棄前沿之後,接下來的戰鬥將在北圻腹地的平原地區進行,而且會是重兵集團間的決戰。
而且失去了縱深,一旦法軍作戰不利,將可能快速的丟掉整個北圻——這也將使得法國人經過數年努力取得的成果,輕易化作烏有。
真要是那樣,反倒不如現在全力將兩江軍隊的主力,頂在這邊的山區,令其無法展開。待法軍兵力集合起來,再伺機進行打擊。
此時的波裏葉,雖已然知道了兩江軍在海岸登陸的消息。但他認為對方,隻是小股部隊的襲擾,並未將事態看重。
不過等再過幾天後,新的訊息傳到後,不知道他的想法是否會有所轉變。
其實眼下兩江的第一、二兩個師正相距三百多公裏,處於兩路對進之中。
這種分進合擊的態勢,雖然能夠起到分散法軍力量的作用,但也給了對方各個擊破的機會。
前提是,法軍將領能夠毅然決然的將全部兵力集中,首先迎擊兩路兩江軍中的一路。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再轉向同另一方進行決戰。
可是空間和時間上的限製,增加了法國人調集部隊的難度。
最為重要的是,至少到現在為止,他們當中也沒有人動過“將敵軍各個擊破”的念頭。因而如此操作的最佳的時機,已經悄然錯過。
甚至於,盡管經過預判,可爾西在3月11日便發出了緊急指令,命令尼格裏的第2旅火速趕往北寧一線駐防。
可是直到14日,第2旅才從諒山出發。此時自他們收到命令,已經過去了整整兩日。
並且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估算,第2旅走完130公裏的路程趕到北寧,最快也要19日下午。
而12日從鴻基出發的兩江第二師,由於沿途未受到多大阻擊,其先頭部隊已於17日晚到達了北寧東郊。
隻等明日一早,他們就將展開對北寧的進攻。
此時北寧城中的守軍,有法軍的五個營,但都不滿編。外加一個營的北圻兵,共計四千人左右。
這些守軍,有很多是遵照可爾西將軍的命令,從周邊聚集過來的。
還有兩個法軍營,是在可爾西接到了兩江軍正向北寧進軍的消息後,特意從太原派來的。這已經是當時,太原能調動的幾乎全部兵力了。
因為在此之前,太原本有的其他兵力,大部分都被可爾西抽調,前去增援北幹的波裏葉。
而可爾西本人則在14日親自隨隊前往北寧,並且於16日到達後,成為法軍在這裏的最高指揮官,統領全局。
從太原出發前,他還特意留下指令。
要求包括從宣光趕來的,吉奧瓦內尼勒上校的第4旅在內,所有聚向太原的法軍,在到達後不要停留。應全部立刻轉赴北幹,接受波裏葉將軍的指揮。
至於北寧方向,可爾西隻能寄希望於,從諒山來的尼格裏的第2旅,能夠盡快趕到。還有就是從河內等方向的法軍新援。
他也為此,不斷派出信使,催促各方。
兩江第二師方麵,至18日清晨時到達北寧附近的隊伍,是第二團主力和部分工兵部隊。共計四千人上下,與守軍兵力相當。
盡管並不占優勢,但第二師的這支前衛隊,仍在第二團團長陸軍上校李立聲的指揮下,向北寧發動了攻勢。
北寧位於北圻的中部偏東,地處紅河三角洲區域,南北皆有河網,其城建於河內通往諒山的主路西側。
與處在山區的北幹不同,北寧四麵都是平原,農田眾多。距離城東南約4.5公裏處,有一矮山,是為東郊的製高點。
因此這座小山頭,也成為第二團在戰鬥開始後的主攻目標。
雖然兵力相當,但由於守軍的準備並不充足,士氣旺盛的第二團,攻擊的進展順利。
在戰鬥打響兩個多小時後,他們已經攻至小山腳下,推進了足有數公裏的距離。
而且法軍在那山頭上,並沒有部署多少防守力量。這處製高點,在第二團的麵前,似乎已是唾手可得了。
就在這時,第二團的左翼卻遭到了突如其來的炮擊。接著又有大股的法軍從那個方向湧來,向正在進攻中的部隊發起了衝擊。
兩江軍隊的攻勢,瞬間被打亂,不久就退了下來。
經過觀察,李立聲發現,這炮擊是從南邊約5公裏處的河道上射來的。原來是法軍從河內方向駛來的內河炮艇趕到,發動的火力打擊。
而從陸地上攻來的法軍,也是從河內過來的援軍,這一批共有近三千人。
增援到達後,北寧守軍的兵力大增。
兩江軍隊隻好暫停攻勢,先按住陣腳,待後續部隊到後,再作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