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退往河內(本章有插圖)

字數:360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3月18日晚北寧的法軍,在接收了來自河內和諒山,以及其他周邊地域趕來匯合的兵力後,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兩千人。
    這可是法軍在北圻戰場上,於一處地方集結起兵力最多的一次了。
    為了便於指揮,他們重新組建了第2師,下轄第2、第5和第6旅,由尼格裏少將擔任師長。
    而可爾西中將的角色,則更像是個“太上皇”。北寧法軍的指揮調度,實際上還是掌握在他的手中。
    手頭的戰力突然劇增之後,可爾西的自信心也隨之急劇膨脹。
    考慮到北寧地處平原地帶,不利於防守作戰,他決心指揮手下的法軍同對麵的兩江第二師,進行一場當麵鼓對麵鑼的正麵對決。
    誌大才疏的可爾西不像波裏葉那樣有耐性,又有些過於自負。而18日那天的戰鬥,也讓他對對手產生了輕視之心。
    他受夠了同對手像跑馬拉鬆一般的調動與糾纏,打算一舉將敵軍擊潰,再回過頭來以勝利者的姿態,去解救困境中的位於北幹的法軍。
    他不顧尼格裏等人的苦勸,執意要拉開架勢與兩江第二師幹上一仗,重現法蘭西陸軍先輩們,曾經在歐陸戰場上創造的輝煌。
    可他既沒能正視對手,也沒有看清,手下的這支靠東拚西湊臨時組合到一起的隊伍,能否完成他的宏願。
    總之主將執意如此,其他人又勸不住,也隻得遵命從事。
    3月19日中午剛過,列陣完畢的江法兩軍,在北寧東郊展開了一場正麵交鋒。
    這場本該精彩的戰役,卻隻用了半天就分出了勝負。
    而其過程更是乏善可陳,或者可以說失敗的一方,過於脆弱,又敗退得過於迅速和徹底。
    對於可爾西來說很不幸的是,他領導的這支法軍,成為了這場戰役中失利的一方。
    而戰敗的導火索,發生在他麾下的北圻步槍團身上——如果拋開戰役本質,隻看表象的話,是這樣的。
    基於對其從前表現的認可,可爾西在戰前的安排中,將這些總數多達四千人的北圻步兵,部署在了整條陣線的前列。
    此舉當然會遭到尼格裏的強烈反對,但結果也是不出意料的反對無效。
    19日這天,雙方開始交戰的地域,位於北寧東麵8至10公裏處。
    由於那裏位於南北兩條河道之間,受河流的走向影響,形成了一塊喇叭形的地帶。
    自西向東,率先發起進攻的法軍,位於喇叭形的開口方向,陣線相對較為鬆散。而兩江軍隊那邊,則一切相反。
    在戰鬥開始後,雙方相向前進的過程中,排在法軍最前沿的北圻步槍團的士兵,表現出了良好的組織性。這令可爾西十分滿意。
    然而好景不長,在接下來對射的過程中,在兩江第二師的火力打擊下,那些北圻步兵們卻很快就出現了動搖,並且開始了退卻。
    由於他們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以致於其他法軍單位在其衝擊或牽扯下,也發生了混亂。
    趁此機會,兩江第二師對敵軍陣線發動了突擊。
    而擔任法軍總指揮的可爾西,顯然對這種局麵準備不足。
    他既沒能有效的遏製住己方士兵的混亂,也沒能及時使用預備隊堵住陣線上出現的缺口。
    因此法軍的退卻和混亂,繼續蔓延,不斷惡化,終於造成了全線的潰敗。法軍也在整體上,呈現出無組織的四散潰逃。
    其中可爾西在一部法軍的裹挾下,直接逃向了西南麵的河邊。他本人在法軍淺水炮艦的掩護下,丟下了身後的一眾部下,渡河逃往了河內。
    尼格裏則維持住了,他身邊幾支法軍的建製。因此他們避免了潰散,得以有組織的撤退。並且互相交替掩護,且戰且退的撤向北寧城。
    原本尼格裏打算帶領殘部繼續據守北寧,保持住紅河北岸的這個重要據點。
    但兩江第二師追擊迅速,不僅攻占了前一日未能占據的,那座城東南的山頭高地。還直接追到了北寧城邊,未給法軍留下布防的時機。
    而尼格裏也在戰鬥中,被炮彈炸傷。他雖並無大礙,但暫時失去了指揮的能力。
    臨時接替他的法軍軍官,見大勢已去,便也隨著大流,帶領隊伍沿主路退向了河內。
    《自製北寧戰役態勢圖,粗糙見諒》
    戰鬥到天黑時,基本已經結束,北寧也被兩江第二師完全占領。
    法軍則有大半被殲,其中北圻步兵幾乎完全覆滅,另有數千法軍或戰死或被俘。真正逃脫的,隻有五千餘人。
    法軍在北寧慘敗的消息,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
    紅河以北各處的法軍本就岌岌可危,在此役之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他們有的幹脆放棄據點,直接退往紅河以南。有的則在兩江軍隊的威逼下,選擇了投降。
    受戰敗影響最大的,當屬困於北幹附近的兩支法軍部隊。他們在得知此訊後,猶如五雷轟頂一般,徹底失去了鬥誌。
    可爾西所部,潰敗得如此迅速,並且殘餘直接逃往了河內。這讓太原幾乎變成了不設防的地帶,北幹的後路也完全被斷絕。
    本就已被包圍的法軍第1師,在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後,波裏葉也無能為力了。
    他在部下們的絕望聲中,最後不得已隻能放棄了抵抗,向兩江軍隊投降了。
    由吉奧瓦內尼勒率領的第4旅,則選擇了退卻。
    他們在兩江軍的一路追擊下,付出了重大的損失,剩餘部下不到三千人。隨後直接退往了宣光,去和留在那裏的友軍匯合。
    幾天後,兩江第一師和第二師各自的前頭部隊,會師於太原城外。太原城中的千餘名法軍,舉城投降。
    至此,北圻紅河以北地區,除宣光一帶尚留有三千多法軍駐守外,餘下各處皆被兩江軍隊控製。
    而法軍留在北圻紅河以南的,僅剩下不到一萬七千人的兵力。其中還有很多人,是從北岸敗逃下來的驚弓之鳥。
    這場戰爭打到此處,終於到一個重要的轉折時刻。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該要進行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