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是談是戰

字數:375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法軍慘敗於北圻的消息,一經擴散就引起了各方的強烈反響。
    大清朝野對於兩江軍隊不管是在海上還是陸地,接二連三所取得的勝利,感到既振奮又驚奇,其中還交織著許多各式各樣的複雜感覺。
    反觀清軍,無論是久負盛名的淮軍、湘軍和船政水師,還是綠營軍,或新組建起來的地方練勇。表現都不能盡如人意,甚至是不堪一擊。
    正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一番對比下形成的巨大反差,也引起了大清各階層有識之士,深深的思索。還使得民間的情緒有所轉變,大清國內的離心力也逐漸增強。
    而對於本是旁觀者的,東西方大小國家來說。這場由清法之間,轉變為江法之間的戰爭。其進程和走向,則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
    原本隻圖看看熱鬧,並懷有趁火打劫心思的列強們,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眼下已不再希望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了。
    同時,他們震驚於兩江的成長。並可以預見到,因為這支新興勢力的崛起,遠東地區必將會出現嶄新的格局。
    在變局即將到來之前,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開始考慮起,應該以什麽樣的姿態來麵對了。
    相對於他們而言,那些弱勢的國家,如緬甸、暹羅、日本等,則更多的是看到了希望或機遇。
    盡管他們由此而生的憧憬,距離邁出第一步都還有著不小的距離,但畢竟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標榜擺在了那裏,可以借鑒或試圖去倚靠。
    作為這場戰爭的當事方之一,法國現在要麵對的,就要比其他勢力更為直接,更為緊迫了。
    因為法軍連續失利,讓其在越南的力量大為受損。
    而越南人,以及他們的阮氏朝廷,卻借著法軍的頹勢掀起了一輪輪的反抗熱潮。遍及南圻,安南,還有北圻的南部地區。
    這讓法國人更是陷入了疲於應對的困境,力量也進一步被分散,無形中削弱了法軍在紅河沿線的防禦。
    在法國國內,接連的敗績,讓剛剛上台不久的布裏鬆內閣,處在了風口浪尖。
    雖然很多責任可以推到已經倒台的茹費理內閣頭上,使得新政府暫時可以避免被彈劾的危機。
    但越南現在的局麵,隨時都會加劇惡化。等到那時,就再找不到推脫的對象了,新內閣也難保不會步前一屆的後塵,弄得灰頭土臉。
    既然經過反複考慮之後,法國政府還是不願意以削弱本土和地中海的力量為代價,大規模的增兵越南。
    那麽想要打破那裏的困局,就隻能及時止損,早日終結戰端。因而和談再次被提到了台前。
    法國人注意到,盡管兩江海軍在南海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除了早期的巡洋作戰外,他們從未向南圻和安南,甚至是紅河口以南地區發動過襲擊。
    已經寄希望於和平解決的法國人,自然而然的將其理解為,這是兩江軍有意識的克製了軍事行動的範圍。
    在法國人的眼中,兩江這種不願擴大戰事的行為,讓他們看到了和談的機遇。
    經過一番試探之後,4月初,法國駐天津領事——這是眼下法國留在大清國內唯一的外交人員——趕到了上海,與兩江的代表林東方開始了正麵接觸。
    對於兩江來說,也是希望能夠在有利的條件下,盡快結束這場戰事。
    盡管自參戰以來,兩江的陸海軍在大多數的戰鬥中,都取得了勝利。但戰爭的負擔和犧牲,也是很沉重的。
    對於新生的兩江來說,目前仍然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隨時可能會出現。因此盡快把注意力從戰場上抽回,是很有必要的。
    至於說為什麽,兩江軍隊在越南有意的控製了行動的範圍。還真不是法國人所想的那個原因。
    那是兩江軍隊為求在越南循序漸進的推進,避免過度和過早激怒法軍以致使其調來主力,而采取的權宜策略。
    不過眼下,既然法方願意主動重提和談,兩江方麵也是樂見其成。
    雙方願意相向而行,那就坐下來談談看吧。
    隻是,雖然法國布裏鬆內閣對和談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其外交部長夏爾?德?弗雷西內,卻是一個有著強權主義傾向,主張偏激進的分子。
    他指示法國代表,仍要以《簡明條約》為基礎與兩江進行談判,不得做出更多退讓。
    法方在目前的情況下,仍繼續采用這種在戰前提出的,針對清廷的談判內容,就很有些不合時宜,讓人深感缺乏誠意了。
    這當然不能被兩江方麵所接受。
    對此,林東方拋出了很強硬的反製條款。其內容主要有個三方麵。
    一是要求法國徹底的退出越南。
    二是廢除雙方間以往的所有條約,以平等的姿態重新訂立新約。
    三是法國應向兩江賠償軍費和戰俘贖金,合計二百萬英鎊。
    麵對兩江開出的條件,法國人驚呆了,也根本不可能接受。
    接下來,在相互指責了對方純屬漫天要價,缺乏誠意之後,兩邊不歡而散。
    談判宣告破裂!
    也就是說,戰爭還得繼續進行下去!
    到了1885年4月10日,休整了半個多月以後,北圻的兩江軍隊經過人員和裝備的補充,單位建製也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吳傳超中將統管的第一師,下屬部隊調整為第一、六、七和十團,第四十四營,第十一炮兵營,第四騎兵營,以及第一工兵營,共兩萬人。
    陸軍中將高賀擔任師長的第二師也有兩萬兵力,下轄第二、四、五、十二團,第五十營,第九炮兵營,第五騎兵營,和第二工兵營。
    由第八和十三團組成的第一旅,計九千人,上校錢儀任旅長並兼第八團長。
    上述各部,共同構成了兩江第一軍,並以第一炮兵團,第一騎兵團,和第一憲兵營為直屬部隊。全軍共有五萬四千餘名官兵。
    此外,海軍陸戰隊少將劉茹昌率領的,第一和第二聯隊近九千人,駐紮在雷州待命。
    海軍中將江伯忠指揮的第一戰隊十餘艘戰艦,也繼續活動於雷州至北圻海域。
    所有這些部隊的總指揮,同時也兼任第一軍軍長的,是已經晉升為陸軍上將的陳經恬。
    此時的他已經把軍部設在了北寧城中,正在謀劃著即將於紅河以南展開的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