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清也要振奮

字數:346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大清國自進入光緒朝以來,雖然從表麵上看,似乎是四平八穩。但實則是處於一個危機四伏,岌岌可危的狀態當中。
    在大清疆域的北邊,一個從西方經過持續擴張而來到遠東的強大鄰居,幾十年如一日的,沿著上萬裏邊境線不斷的進行著蠶食,還變著花的利用各種機會敲詐勒索。
    在東方隔著大海,那邊一個曾經的蕞爾小國,在經過所謂維新之後,實力大為增強。
    並且為了搶奪天朝最後的忠實屬國朝鮮,與大清齟齬不絕。
    在西南,這個平行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早已征服了位於南亞的另一個文明古國。
    而且通過在那裏建立的殖民地,繼續侵略攻下了大清的藩屬緬甸,甚至開始了對大清疆土西藏地區的騷擾。
    在南邊,剛剛結束的一場戰事,又讓大清失去了另一個傳統屬邦越南,還在戰場上損兵折將,耗費了無數的錢糧。
    除了這些來自四麵八方的外擾,更讓滿清朝廷感到焦心的是,自家院牆內最富庶的一塊封疆,竟憑借著武力威脅謀得了自治之權。
    人家還在剛才提到的那場,令朝廷顏麵盡失的戰爭中,擊敗了強敵,贏得海內外一片刮目。
    這強烈的對比反差,對清廷產生了極大的觸動。
    還有“好心”的洋人不斷前來遊說,稱如今的大清國已經越來越像西方的另一個大帝國——奧斯曼帝國。
    兩江的自治,則被他們說成是一種“病毒”,若不能加以有效的控製,遲早會蔓延到大清別的省份。
    到了那時,各省督撫就會如伊斯坦布爾的蘇丹麾下的,那些強勢的“帕夏”和“埃米爾”,甚至是“赫迪夫”們一樣,自治的自治,割據的割據。
    而大清帝國,也會步奧斯曼的後塵,分崩離析,病弱不堪。
    那麽該如何有效的治療這種“病毒”呢?“好心”的洋人給出的答案是,接受他們國家的介入和“幫助”,讓大清重新“強大”起來。
    清廷的達官權貴們,就算再傻,再糊塗,也是能分辨出這“好心者”的不懷好意。
    不過,對方的危言聳聽,也確實令他們心生巨大的危機感,特別是那些愛新覺羅們——身為皇族,他們自然對皇權和祖宗家業,存有更多的守護之心。
    可是盡管此心強烈,這些宗室皇親們,卻沒人敢出頭表達自己的心聲。
    因為此時大清帝國的最高皇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慈禧皇太後手中的。
    而她,則剛剛扳倒了,滿清皇族中勢力最大,地位最尊崇的恭親王奕?。
    有此例子在前,誰敢站出來說要圖強,萬一被太後老佛爺認作是要爭權,那收拾起來絕對不會比對付奕?更費力氣。
    於是,既然滿清的皇族們有心無膽,更無魄力和能力,那就隻能選擇隱忍,而且還得小心翼翼的。
    其實慈禧也知道大清到了必須要振奮的時候了,否則自己縱然穩坐深宮把控朝堂,又能有何意義。
    因此,當越南戰事剛剛結束不久,慈禧在召對外臣時就曾感歎,朝廷如今內外不濟,全是吃了武備不振的虧。
    隨後她又借著李鴻章上奏海防事務之契機,下詔要求各督撫、軍機和總署大臣,再度開啟一場海防建設的大討論。
    再後來,參與討論的人員範圍被進一步擴大,討論的內容也增添了陸上軍備等項。
    相比十年前的海防籌議,大清此番再次就防務問題進行的善後討論,很快就落實下了具體的政策。
    在海防方麵,光緒十一年慈禧發下懿旨,正式成立了由醇親王奕譞領銜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李鴻章則為大清海防事務的實際掌控者。
    並且確認,要加大加快對北洋水師的投入,爭取使其早日成軍。
    李鴻章也借此政策,隨即向德國訂購了“經遠”號和“來遠”號裝甲巡洋艦,向英國訂造“致遠”號和“靖遠”號防護巡洋艦。
    在陸上防務方麵,光緒十二年初朝廷頒詔,起複滿洲正白旗人瓜爾佳?榮祿為步軍統領,主持編練新軍,李鴻章予以協助。
    清廷此次編練的新軍,名曰“親衛軍”,練兵地址選在京郊東南與天津之間處。
    兵源擇自良家子弟,欲先練成十營數千人,待觀其效果後再行擴編。
    所謂親衛,顧名思義是用作拱衛京師之用。所任統領榮祿也是慈禧的心腹寵臣。
    其實滿清皇族們有什麽心思,慈禧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她也確實是擔心授予他們實務,會導致自己手中的大權旁落。
    加之慈禧對李鴻章還是十分信任的,因此她把增強朝廷武備的希望和重托,還是放在了李中堂的身上。
    至於交給奕譞的差事,那不過是給皇族些排麵。
    而由榮祿領軍的親衛軍,則是她為滿清朝廷多買的一份“保險”。也是希望其能夠對李鴻章的淮軍,產生些製衡的作用。
    這一點上,從光緒十一年臘月,有言官彈劾李鴻章時,慈禧給出的處理意見中可見一斑。
    對於這些反對李鴻章的聲音,慈禧嚴斥其是“妄議更張,跡近亂政”,並下令將上疏者“交部嚴處”。
    同時,她又頒發上諭,“著李鴻章仰體朝廷格外成全,優加依畀之意,確切籌辦,總期他日成效昭然共睹,饜眾望而答殊恩”。
    這一打一拉,可謂是恩威並施。既警告了清流言官不要過於張狂。又壓服李鴻章更加勤勉謹慎,俯首貼耳。
    慈禧把控的朝廷,除了加強軍備建設以外,也在經濟上做出了一些革新舉措。
    其中,為了應對因兩江自治導致南漕已不為朝廷所控製,在一些朝臣的建議下,開始嚐試在京畿周邊試種稻米,算是比較切實的措施之一。
    就在清廷難得高效的,開展這一輪振作之舉時,光緒十二年四月裏,天津城中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小衙門和各級官員,以及無數的人們,都在為一場即將到來的典禮,緊張的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