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先進戰艦
字數:390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在光緒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初夏之間,北洋艦隊的一番南巡中,發生了許多故事。
別的不論,單說在造訪兩江的一個多月中,所見所聞令北洋官兵們感觸頗多。
兩江的海軍,讓他們豔羨和欽服。兩江的氣象,更是讓他們感到震驚,並生出澎湃心潮。
防衛軍海軍這邊,當然沒時間去琢磨別人的想法。修訂後用時五年的艦隊擴充計劃,才是他們眼下要全力以赴去完成的當務之急。
根據這個計劃,兩江要在光緒十九年底以前,再新購造兩艘鐵甲艦,兩艘一等巡洋艦,十艘二等巡洋艦,和若幹艘雷擊艦艇。
這項耗資數千萬元的造艦計劃,在經過一番設計和籌備之後,大規模的推進始於光緒十六年初。
在計劃的大中型戰艦之中,最先啟建的,是一型二等巡洋艦,兩艘“江寧”級防護巡洋艦。
此前新近從英國引進的兩型巡洋艦,皆屬當前最先進的艦型,這為兩江帶來了最新的海軍技術。
盡快吸收並掌握這些技術,也成為了防衛軍海軍的重要任務。
1890年4月至1892年10月間建造的,“江寧”號和“雷州”號兩艘同型姊妹艦,就是以“疾風”級為基礎設計建造的。
兩艦分別由通州和雷州兩家海軍造船廠,各承建一艘。在建造中,采用了大量從英國進口的裝備,並得到了英國廠商的協助。
該級艦也成為兩江自行建造的,第一型防護巡洋艦,單艦造價約合17.1萬英鎊,每艦編有官兵255人。
由於建造技術等因素,“江寧”級在尺寸上較原型艦有所放大。鋼質的艦體全長102.7米,寬12.3米,吃水5.2米,正常排水量3,050噸。
船型則改為兩江熟悉的長艏樓樣式,衝角艏,雙桅杆雙煙囪的布局。其他樣貌,皆與“疾風”級相似。
主炮的布置也基本一致,采用10門進口的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徑4.7英寸速射炮,艏樓頂甲板和艉甲板中線各設一門,其餘8門分置在兩舷及耳台上。
副炮改用10門光緒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和8門光緒十六年型35倍徑37毫米單裝速射炮。
艦艏和兩舷各裝有一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動力係統也是從英國進口的,配置和功率指標皆與母型一致,設計航速為20.5節。煤艙滿載情況下,以10節經濟航速可續航5,500海裏。
在防護方麵,“江寧”級的穹甲縱貫全艦,采用均質鋼裝甲,其平坦部分的厚度為1英寸,傾斜部分為3英寸。
前指揮塔有4英寸厚的鋼甲,頂部還有橫跨艦身的飛橋。主炮炮盾也是4英寸厚,艦體水下部分有完整的雙層底結構,並有水密隔艙設計。
在完成了“江寧”級的設計後,兩江又以幾乎相同的方式,仿造引進的“至柔”級巡洋艦,設計了兩江自建的第一型裝甲巡洋艦。
這型艦也是兩艘,分別命名為“江蘇”號和“交趾”號,建成後被列為一等巡洋艦。
“江蘇”級兩艦,仍由海軍的通州和雷州兩造船廠,各建一艘。於1890年10月至1894年1月間建造,單艦造價合31.9萬英鎊。
該級艦在各方麵與原型艦都十分相似,采用平甲板船型,衝角艏,雙桅杆雙煙囪的艙麵布局,高幹舷。
艦體全長99.7米,寬16.9米,吃水6.5米,正常排水量5,600噸,略大於母型。
動力係統與母型相同,設計航速為20節。
由於兩江暫未攻破鎳鋼技術,艦體和裝甲皆采用了均質鋼。
這樣導致了,在模式和裝甲尺寸與母型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江蘇”級的防護性能要遜色於母型。
但是按照估算,其構成裝甲盒子的側舷裝甲帶,應該仍然能夠抵禦得了8英寸的炮彈。
在兵裝上,本級艦的主炮繼續采用兩門有6英寸鋼質炮盾防護的,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徑8英寸炮。
副炮為10門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徑6英寸速射炮,每門炮均帶有4英寸鋼質裝甲炮盾。
主副炮安放的方式,也與母型完全相同。
其他武器方麵則為,12門光緒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徑57毫米速射炮,和8門光緒十六年型35倍徑37毫米速射炮。
兩舷各裝有兩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艦上官兵編製為488人。
魚雷,這種可以在水中自航攻擊目標的武器,發明於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
由於魚雷是直接攻擊艦體的水下部分,由此造成的破壞和威脅遠超過火炮。
這對世界海軍的艦船設計和作戰方式,以及戰略戰術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繼而引發了一係列變革。
可以說“綠水學派”的誕生和發展,就和魚雷技術的出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不久之後,世界上第一種專門以魚雷作為主要武器的作戰艦艇——魚雷艇,便在英國誕生了,各國海軍也都紛紛開始跟風效仿。
兩江在魚雷武器的裝備上,起步較早。但在魚雷艇的引入方麵,卻相對遲緩。
在這個領域,反倒是大清更為領先,早在越南戰事的前後,便已經購入了數艘魚雷艇。
在與法國的交戰中,法軍在雷艇以及雷擊戰術的運用,給防衛軍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法國人使用的還是古老的杆雷艇,若換成魚雷艇的話,作戰效果應該會更為顯著。
有先進就要學習,引進魚雷艇也便成為防衛軍的必然選擇。
為了對不同流派的技術進行比較,從1888年起,兩江分別向英國位於倫敦東區道格斯島地區弗利沃爾的亞羅公司,和德國埃爾賓的希肖公司,各訂造了一批魚雷艇。
亞羅造船廠為兩江建造的魚雷艇,共4艘,於1888至1889年間建造,被命名為“雷一”號至“雷四”號。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四艇的全部造價和費用,共耗資6萬英鎊。
“雷一”級艇采用龜殼式的艇艏防浪甲板,全長128.6英尺,寬12.5英尺,吃水6.2英尺,正常排水量為88噸。
動力係統采用一台立式三脹蒸汽機,配套一座汽車式鍋爐,最大功率1,000馬力,設計航速23.5節。
主要武器為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具,可發射長4.6米,重270公斤的刷茨考甫磷銅魚雷。
其中艇艏並列固定安裝2具,並有向下的傾角。另一具則設在艇艉甲板上,以進行旋轉發射。
另裝有4門霍奇基斯式20倍徑37毫米速射炮,分別置於前後指揮塔的頂部和舯部兩舷。全艇編員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