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北洋的“候鳥”
字數:338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開篇激戰1860 !
《十五年防衛軍整軍議案》通過之後,防衛軍的陸海兩軍開啟了大規模擴建的進程。
可是,不論陸軍組建的新單位,還是海軍擴充了戰艦的數量,都需要大幅度的增加人員編製,才能得以填充。
這其中,普通士兵倒還好說,兩江現有的兵役製度,早已能夠滿足防衛軍對兵源的需求。
但是軍官,以及技術和戰術層麵,就得另當別論了。
這些崗位,都需要具備很高專業素養的職業軍人來擔任,絕非如同流水一般的普通服役士兵就可以充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陸海兩軍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都陸續新開設了多所軍事學校,用以培育專業人才。
其中陸軍,相繼在南昌、鳳陽和揚州,開辦了陸軍學校。並將原有的昆山士官學堂,改組為陸軍軍官學院,專職指揮人員的教育。
海軍,則對江陰海軍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還在通州和雷州各增設了新的海軍學院。
到了光緒十七年,防衛軍又在江寧開辦了防衛軍大學,作為綜合了各軍兵種的高等級軍事學校,專門培養高級別指揮和參謀人才,並且負責軍事領域的技術、戰術和戰略理論的研究。
抓訓練和人才培養,其實是所有致力於長期發展的軍隊,都必須要重視的要務。這對於成軍不久的北洋海軍來說,也是如此。
在這方麵,北洋海軍依托船政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培養海軍軍官。還聘用西洋海軍軍官為教習,以英國海軍為教範進行各項基本訓練。
除了日常的訓練外,北洋艦隊每年都會長途出海巡弋。這在其正式成軍之前,便已經成為常態。
每到秋冬時節,艦隊會由旅順和威海衛南下,駐泊馬尾和廈門等地過冬,這也是為了方便艦隊中大批的閩籍官兵返家省親。
除了福建沿海,艦隊也常會順路造訪上海,並利用那裏的船塢進行艦體維護。此外還會南下至廣州、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
而到了春天來臨時,北洋艦隊便從南方北歸,往往會順道訪問朝鮮和日本,甚至海參崴等地。
北洋艦隊的這種周期性的巡航,就如同候鳥一般。當然在這其中,也包含著對潛在對手威懾的意味。
不過也不是每次巡弋或訪問,都能在平和的氛圍中進行。
光緒十二年夏,北洋艦隊在出訪日本長崎時,放假登岸的北洋水兵就與日本浪人和警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造成了極為惡劣的流血事件。
事後都不願意擴大事端的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達成妥協。互相向對方的死傷人員進行了補償,算是平等的了結了此事。
除了上述這些巡海遠航之外,成軍後的北洋海軍還定下規矩,要每三年舉行一次海上閱兵和聯合演練。
屆時由清廷委派大臣親臨,稱之為大閱。並要求大清的其他艦隊,也要派出軍艦,一同操練。
光緒十五年冬月,海軍提督加尚書銜丁汝昌,率領著“定”、“鎮”、“致”、“靖”、“經”、“來”六艘北洋主力戰艦,例行南下,順訪上海。
同行者中,還包括了北洋海軍的英籍洋員總教習,“會統北洋水師提督銜二等第三寶星”琅威理——這也將是他最後一次隨北洋艦隊出巡。
兩江方麵在一個月前,便得到了北洋艦隊將來訪上海的通傳。決定予以高規格的接待,並由海軍中將陳經元專程負責陪同。
防衛軍海軍還特意派出了,兩艘“玄鳥”級鐵甲艦和四艘“青龍”級魚雷炮艦,列隊於吳淞口外,對北洋六艦進行對等接待。
北洋海軍的各位將領,對於能夠得到陳經元的陪同,皆感到很是榮幸。
要知道,江法戰爭中的海上戰鬥,是近二十年來世界上少有的較大規模的海戰。戰後,列國海軍都將其納為深入研究的對象。
而陳經元更是因為其戰鬥經曆,成為海軍界的英雄人物,備受推崇,聲名遠播內外。
北洋隊中,尤其是琅威理等洋員,在見到陳經元時都很是激動,並表達了十分的敬意。
在上海盤亙數日後,借著來訪六艦陸續在浦江和寶山兩船廠,入塢刮底刷漆,進行一係列保養的期間,陳經元邀北洋將領前往通州海軍造船廠參觀,並赴江陰海軍軍港一遊。
同往的北洋諸將包括,丁汝昌和琅威理,還有左翼總兵加提督銜林泰曾,右翼總兵加頭品頂戴劉步蟾。
中軍中營副將加總兵銜鄧世昌,署中軍右營副葉祖珪,署左翼左營副將林永升,和署右翼左營副將邱寶仁。可算得上是將星璀璨。
一行人乘兩江的“玄武”號魚雷炮艦,溯長江而上。在通州,他們看到了正在船台上緊張施工中的,“安沛”號和“高平”號魚雷巡洋艦。
陳經元和船廠的工匠,還向他們介紹了該型艦的主要設計性能,引發了眾人濃厚的興致。
在到達江陰後,防衛軍海軍的總參謀長吳山上將接見了來訪者,並親自設宴款待。
席間,琅威理對參觀時看到的兩江戰艦和軍港讚不絕口,同時認為兩江自造的軍艦皆屬新銳,十分難得。
他對防衛軍海軍取得的巨大進步,感到由衷的欽佩。稱如今這支海軍,已然步入了世界強軍的行列。
丁汝昌等人則對兩江的熱情款待,表達了深切的謝意。並言希望兩軍今後多加往來,共同協力,護衛大清海疆,雲雲。
眾人把酒言歡,其樂融融。
北洋艦隊此番來訪,共曆時月餘。待其各艦整修完畢後,方才起錨出航,離開上海繼續南下。
在黃浦江邊,望著剛剛送別離去的北洋戰艦,吳山笑問陳經元有何感受。
陳經元答:“北洋海軍諸將諸員皆屬精幹,尤其林、劉、鄧三人,更是人傑。若得以屢添新銳戰艦,必能成為一支勁旅,不容小覷。
“隻不過,其各將雖技品優秀,卻不能盡展其才。又深為舊習侵染,已然固化,實為可惜啊。”